文苑五期 鲍氏《上党堂》的由来及演变

    中华鲍氏网 2011年5月26日 鲍俊盛


                            鲍氏《上党堂》的由来及演变
                                                                       口鲍俊盛
    堂号,也称郡望,是常用来放在姓氏前的称号,是表示姓氏文化内涵的,即表示姓氏来源或血统所出的专用术语。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堂号又与郡望有所不同。郡望初始是其祖先的发祥地,世代居住在某郡(国)中的著姓大族,门第高贵,家世显赫,为当地所敬重仰望,并且名闻天下。堂号是表明一个家庭的出身来历、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称号,大可代表一宗一支,小可代表一家或一房的名号。它是各姓氏间所取的具有代表意义和纪念意义的事、物、地名、官位、雅号等名称作为本族、本支或本房、本家的祠堂名,绝大多数姓氏都有自己的专用堂号。常书写于厅堂、族谱封面、祖庙横额、店铺字号甚至一些生活器具上作为标记。
    华夏鲍氏,公认望出上党,所以《上党堂》较为古老,也较为著名。鲍氏《上党堂》的来历,据有的鲍氏谱上记载是:秦二世时,鲍祥任上党郡太守,其后世修家谱或宗族谱即取地名为堂号。另外还有一说是西汉哀帝时谏大夫鲍宣被刑后移居上党,族姓始大,成为当地的望姓大族。尤其是宣及子永、孙昱,三世名司隶,天下闻名,鲍昱官至太尉,昱子德官至大司农。显然是上党地区的著姓大族,既门第高贵,又家世显赫,为当地所敬重仰望,并且名闻天下。后世立谱记载出自上党郡或取《上党堂》,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后世分迁青州、河南等处,分族而居,且都成为当地的名宗望族,其中东海之鲍成为“阀阅世家”,一分再分,一迁再迁,代远年湮,有的沿袭《上党堂》,也有的另立堂号了。
    据所掌握的各地鲍氏谱的记载,鲍氏安徽歙县、江苏睢宁县、泰兴县、泗洪县洋河镇、江西浮梁县等处均有《上党堂》;江苏泗洪县、安徽五河县均有《分金堂》;《分金堂》取管仲与鲍叔牙分金之事,其用意是教育子孙后代不忘和纪念先祖鲍叔牙让金的美德。安徽歙县有《敦本堂》、《一本堂》、《宣忠堂》,有的是以所建祠堂为堂号,有的以先祖名讳及生平业绩、性格为堂号,意为不忘先德,光宗耀祖;从安徽歙县迁沛县夏镇(现属山东微山县),鲍氏有《同德堂》、《同春堂》;自安徽歙县迁江苏睢宁县的鲍氏有的沿袭《上党堂》,还有一支另立堂号曰《存德堂》;清初从睢宁鲍庙迁宿迁大兴集的鲍氏,后裔立谱取堂号为《俊逸堂》,乃是鲍氏先祖中有鲍照者任前军参军,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唐朝诗人杜甫有“俊逸鲍参军”之美誉,以此典故取为堂名。巧合的是,泗阳县一支回族鲍氏也取堂号为((俊逸堂》,湖北省有一支鲍氏也是《俊逸堂》。浙江等地还有鲍氏取堂号为《五思堂》、《报本堂》、《著存堂》的;东海县及从东海迁往宿迁耿车镇的鲍氏有《东海堂》。
    有的支系在取分支堂号时加以说明,原来的老堂号是什么,有的不加说明。从加说明的内容看,有的是自谦,不敢妄自称尊直接袭取老堂号,故另取分支堂号,以便后裔知其由来,能合入宗谱时便于归入宗谱。有的不加说明往往也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有的限于对谱文化的了解甚少;有的属家族间、兄弟间有矛盾,故意分堂立号;有的在过去朝代中为避政治之祸,为免受牵连,改姓、改堂号者,等等不一而足。
总而言之,不论取什么名字的堂号,只要是世系明昭穆无差,自始祖至本支现在各世次挂线图一目了然,均能排出各族支相互间相对应的世次,传之永久,百代而不乱,虽分堂立号,各序支谱,但九九归一,不忘根本才是目的。
 


分享按钮>>文苑五期 鲍 氏 族 谱
>>文苑五期 安徽寿县《慈孝堂鲍氏宗谱》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