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2期 汉司隶校尉鲍公宣墓记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0月21日 阮勤作苗挺译
汉司隶校尉鲍公宣墓记
□ (明)阮 勤
长子为潞州属县,潞州即上党郡。县东十余里,地名南鲍,有汉司隶校尉鲍公宣墓焉。公,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因摧辱宰相,徙上党,家于长子。王莽秉政,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杰及忠直臣不附己者。公死,遂葬斯地。世祖即位,褒表公子孙,皆至显官;立祠于墓,以祀之。历汉、唐、宋,涉元,沧桑变易,祠尽废,而墓犹巍然。仰惟我朝,列圣相承,重念先代忠臣祠墓,累命有司封树护守,第治县者漫不留意。景泰甲戍,予举进士,上命纂修山西方志,躬历上党,检旧志,仅有公墓名,而行实阙焉。予稍加节要,而墓日榛芜,为人樵牧旧矣。弘治庚戍冬,监察御史阜城周公琰,巡按至县,阅志,属知州古徐马侯暾,筑墙以护樵牧。侯诣墓,锄其榛荆,禁其樵牧,周围缭以墙垣;又祀公于郡学乡贤祠。壬子夏,御史肥乡蒋公勋继来按治,属知县青城孙君玺,立祠以奉香火。遂鸠工度材,委县丞党君森董其事。构堂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门一间,加以绘饰,砌以砖石,龛卓供器悉备。过者兴思,见者起敬,天下后世莫不歆慕,况所寓之地哉!孙君辈佥谓不可无纪,因求予言。予惟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公之气,天地之正气也,惟其养之充,故抵奸回,抑权幸而行之勇决,陈时政,论安危,而无所疑惮。虽被髡钳刑徙,而此心不动;虽以罪法案诛,而视死如归,非禀天地之正气者能然欤!公事详汉史,妻桓氏贤淑,有传子永、孙昱俱官至司隶校尉。一门忠孝,炳炳在帙,宜乎流芳百世。而遇贤观风者,属贤守令经营祠墓,而香火绵绵于悠久也。予素慕公之忠直,故不辞而记焉。
【译 文】
苗 挺
长子是潞州的属县,潞州即上党郡。长子县城东十余里的南鲍村,有汉代司隶校尉鲍宣的墓。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因为冒犯凌辱宰相,被发配到上党,安家于长子县。王莽执掌大权时,以罪法案作借口牵连杀害许多豪杰和忠良正直而不依附自己的官员。鲍宣被害,就葬在南鲍。
汉世祖即位后,下诏褒扬鲍宣、重用子孙,其子孙都官位显赫。并在墓地建立祠堂,用以祭祀鲍公宣。经历过汉、唐、宋朝,到元代时,因社会动荡变化,祠庙毁坏,只有墓仍巍然屹立。值得庆幸的是我朝继承圣人传说,重视先代忠臣的祠庙和墓地,上级屡次指令有关官员封地植树派人守护,可惜本地官员散漫而未能重视。
景泰甲戍年,我考中进士,上司命我纂修山西地方志,亲自来到上党,翻阅历代方志,只存有鲍宣墓的记载,实际上已无人管理。我虽提出过批评建议,但墓地还是一天比一天荒凉,变成了打柴放牧的野丘。
弘治庚戌年冬天,监察御史阜城人周琰先生,巡查到长子县。翻阅县志(了解上述情况后),嘱咐州里的官员侯暾,让他在墓地建围墙保护。侯暾到墓地察看后,派人锄掉了荒草荆棘,禁止来此打柴放牧,环墓地建起了围墙,并在县学堂的乡贤祠中进行祭祀。
壬子年夏天,御史肥乡人蒋勋接着来巡查,又嘱咐知县青城人孙玺,建立鲍宣祠供奉香火。县里于是组织匠人筹备材料,委托县承党森主管此事。建正殿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大门一间。用砖石砌成并装饰彩绘,供桌祭器一应俱全。(鲍公宣的墓祠修缮以后)令过往的人有所思念,看到的人,油然而生敬意,天下后世的人都感到由衷仰慕,何况我们上党同乡的人呢!孙辈佥先生认为不可没有记载,因而要求我来写些文字。
我想起孟子的名言:我善于涵养浩然之气。鲍宣的精神,代表了天地之正气,是他努力修养的结果。正气昂然,就敢于抗拒邪恶,抑制权奸和佞臣,而为国家做事;勇敢果决表达对时局的见识,论述天下安危,而毫不犹豫。虽然被剃去头发,戴着枷锁流放上党,但意志毫不动摇;虽然遭牵连受害,而能够视死如归。没有浩然天地正气的人哪能有这样高尚的行为!
鲍宣的事迹,汉史有详细记载。
鲍宣妻桓少君贤惠善良,儿子鲍永,孙子鲍昱都官至司隶校尉。一门忠孝,永载史册,必然流芳百世。明察世风的贤者,嘱咐诚实的地方官员对祠庙和墓地精心管理,使祭拜的香火延绵不绝,历史悠久。
我向来仰慕鲍宣忠良正直的品德,所以不推辞而写下这篇墓记。
(苗挺,长治市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团团长,山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长治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分享按钮>>文苑12期 《鲍宣传》注释
>>文苑12期 《老墓》问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