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2期 寿县鲍家湾鲍氏家庙、祖墓记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0月23日 鲍继恒
寿县鲍家湾鲍氏家庙、祖墓记
安徽 鲍继恒
鲍氏家庙(玉皇庙)
寿县鲍家湾鲍氏始祖千户侯鲍琥,原籍山东济南,自明朝洪武四年隐居不仕,置宅于寿县东南十余里鲍家老圩孜,后逐步扩展周围张家圩、朱家圩、鲁家圩等十多个村庄。现在,这些村庄基本上没有外姓,都是姓鲍的,所以外界统称寿县鲍家湾。由鲍氏族人筹资自建鲍氏家庙约建于明末清初,庙址在沈家圩正南一百多米处。建成时共有十八间房子,正中大殿三间,安放玉皇大帝铜像一座,东西两边各有六间厢房,向南大门包括看庙护院的住处也是三间,还有庙地二十多亩,当时由鲍广成代为耕种,收成以作家庙日常开支之用。后来在庙内办学,又在庙前建了占地两亩之多的大操场。
家庙建成多年来,当地民众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平时烧香多为保平安求发财;新婚夫妇婚后的第三天烧香求早生贵子、白头到老;久旱不雨,老百姓成群结队、敲锣打鼓烧香拜佛求菩萨上天讲好话,请老天爷尽快降雨;逢年过节进庙烧香的人更多,都希望菩萨多多保佑;特别是每年正月初八,老百姓为了辞旧迎新,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办会三天,有玩灯的、唱戏的,晚上还要燃放烟花爆竹,灯火齐明、热闹非凡。
上世纪二十年代,金陵大学学生鲍继善,字元伯,为了引进新文化,建议在庙内办学校。在族人的支持下,创办了一至六年级的完全小学校,名玉皇小学,当时学校办得生机勃勃。1929年蒋介石把方振武部第四军团缩编为四十四师、四十五师,任四十五师副师长的鲍汝刚(师长方振武将军),邀请四十四师师长阮玄武(解放后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到家作客,并参观了玉皇小学,受到了校长鲍继善及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阮师长非常高兴,慷慨解囊,赞助学校发展。1938年,日本鬼子占领寿州城,开始对鲍家湾烧杀抢掠,学校也未能幸免,加之连年大水庄稼被淹没,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学生越来越少,学校一度中断。1954年一场特大洪水,房子全被淹倒,学校临时迁到沈家圩孜,后迁移到现在的蚂蝗集办学,校名湖光小学,其前身就是玉皇小学。
鲍氏祖墓
寿县鲍氏始祖鲍琥,卒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1393年),原配夏氏,卒于永乐二年(1404年),合葬于玉皇庙东南岗孜二里许,地名老岗嘴孜,山午(东南)向,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祖墓建成以来,一直受到后人的尊拜,每年清明节前来祭奠扫墓的人都有上百人之多。祖墓经逐年培修非常高大,很远就能看到,瓦埠河上的过往船只上的人们无不交口称赞此墓宏伟壮观、气派不凡。因为祖墓背靠丘陵,面临河水,当地风水先生也用行话称赞,此墓气足人丁水足财,后代们一定人财两旺。的确,祖墓就像一棵参天大树,矗立在瓦埠河西岸,荫蕴着前后几十代鲍氏子孙两万余人繁衍不息。
1966年文化大革命,造反派以破四旧为名,大搞破坏活动,把墓周围的石头扒了,墓碑也砸断抬去修桥了,坟土也推平种了庄稼,墓道也挖窄了,鲍氏祖墓现在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后来由于修路筑坝防汛工程,当地的地形地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寻找祖墓的地标,应该是在南朱家圩东,大坝外一百米处,东距水面也只有五十米上下。目前,这块地由南朱家圩一位李姓人家耕种,经老人鲍广春指点,主墓、碑位还有明显痕迹可寻。还有一个问题,据说为了满足淮南、长丰、寿县几地的用水需求,省里规划南水北调。引长江水入瓦埠河,水位要提高到十九点五米,墓地可能全部被淹,祖墓的迁修问题,需要鲍氏族人的认真考虑。
以上所记,是个人的搜集整理,未尽之处请各位宗亲补充、指正。
分享按钮>>文苑12期 胡陈东林庙狮子灯
>>文苑12期 鲍 氏 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