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2期 我要为重修叔牙公墓捐款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0月24日 鲍瑞芳
我要为重修叔牙墓捐款
(编者按:这封信感情真挚,文字质朴,本刊特予刊登,供大家一读。)
世行宗亲:
您好!
我叫鲍端芳,一九二二年五月五日出生在浙江海宁袁花镇三叉角鲍家场,今年已经87岁了。因为出生在端午节,所以叫端芳。
我父亲鲍胜奎生了我们兄妹四人。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姐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我是最小的老四。我六岁丧父,祖父、祖母都没见到过。
据我母亲说,祖父告诉她,我们是从徽州迁到袁花镇定居的。徽州家乡的具体地址已不可查,只知道是“古处堂”,是个清贫之家。我希望安徽的宗亲能帮着查一下,“古处堂”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家中曾珍藏有两幅祖像,都是身着朝服,头戴红缨帽。母亲有时会拿出来给我们看看。可惜,这些祖像在“文革”中都丢失了。这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据祖父说,我们祖上在朝廷为官,因不满朝政案发,才从安徽连夜逃往浙江海宁。只因没有文字记载,而无从查证。
我所知道的袁花鲍氏还有几人:现住海盐的鲍翔麟,2004年曾两次来袁花寻根。我们一同去袁花镇采访。鲍家场过去是个不小的场镇,现在还有我二哥的女儿和两个儿子住在老基地上。从我祖父算起,已经有第六代了。鲍家场如今改名为荷溪街鲍家弄了。还有一次是鲍翔麟和浙江西湖美术馆馆长鲍复兴一起来的,我们也去了鲍家场。他们还带来了礼物,真是过意不去。鲍复兴家在桐乡,但我不知道具体地址,请你告诉我,我想去拜访他。
我看到2007年4月21日《都市快报》上,报道了四千多位海内外炎黄子孙在绍兴大禹陵举行国祭的盛况,我们作为大禹的后裔感到自豪。
鲍翔麟待人厚道,为人实在,我们相处很好,经常电话联系,并以宗姐弟相称。他还常寄来《鲍氏文苑》,我非常感谢他。我从最近一期《鲍氏文苑》上看到要重修叔牙公墓的消息。叔牙公辅佐齐桓公称霸,推相荐贤,管鲍之交,传为美谈。他是我心目中的伟人。我多次打电话给鲍翔麟,打听寄赞助款的消息,但他也不清楚。我在杂志上看到您的地址,这才写信给你,请您告诉我寄钱的办法。钱虽然不多,也是表示我的敬意和心愿。
文化不高,写得不好,请勿见笑。谢谢!
祝新春愉快!身体健康!
鲍端芳
2010年2月28日
向端芳老大姐学习
浙江 鲍翔麟
我的原籍在海宁市袁花镇,祖父菊珊公在太平天国战乱时从袁花迁来海盐县,所以我对原籍的情況已一无所知,我家又是单传,一人在海盐常常感到非常孤单。2000年11月参加山东济南首次《鲍氏文苑》座谈会后,思乡的情结更加迫切。
次年,我和海宁朋友谈起这一情況后,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她认识一位姓鲍的老太太,现住硖石镇,是袁花的出嫁姑娘,于是我和朋友一起登门拜访。这位老太太,就是鲍端芳老大姐,当时虽年已八十,但是不仅身体硬朗,精神饱满,而且性格开朗,待人热情,说到家乡鲍家,更是亲热得像一家人一样,所以第一次见面,就决定今后以宗姐弟相称,还坚持要陪我一起去袁花寻根问祖,于是两人约好,于2002年4月5日清明节成行。
是日清晨,我们宗姐弟俩从硖石出发,乘车到袁花镇访问鲍氏祖居——鲍家白场。该地原是鲍家老屋,因太平天国战乱,房屋被毀,变成白场。民国时,有一族人曾在此建设小花园,开设照相馆,后未果。现在白场上已建了不少两层楼房,形成一条弄堂,而地名仍保留荷溪街鲍家弄这一老地名。在弄堂內,也还住着端芳姐二哥的女儿和两个儿子,从他们已知的祖上算起,已经有六、七代了。我感到非常欣慰,大家连忙集中到“鲍家弄”这块门牌下一起合影,照了个合家欢。亲人相聚,格外高兴,我就不客气地在袁花鲍氏宗亲家里便饭。下午,又在端芳姐陪同下,访问了几位已经迁居到附近的宗亲,宗亲相聚,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讲不完的话。事后,我又把此事告诉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鲍复兴,原来袁花宗亲的堂名叫“古处堂”,鲍复兴家中的堂名也是“古处堂”,论起辈份来,还是非常近的亲戚,于是复兴兄特地从杭州赶来,也由端芳姐陪著大家一起再次去袁花寻根问祖,畅敘亲情。
我和端芳老大姐的认识已经十年了,两人始终联系不断,不仅每年认真阅读新出版的《鲍氏文苑》杂志,还不断用电话互告在报纸上、在电视里看到的鲍氏人物,一有发现,就兴奋异常。端芳姐在第十一期《鲍氏文苑》上看到“重修叔牙墓”的消息后,就迫不及待地几次打电话给我,询问如何捐法,把钱汇到何处何人,其热爱家族、尊敬鲍叔牙,积极继承鲍氏优良传统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我要向端芳老大姐学习,也要为重修叔牙墓尽一点绵薄之力。
分享按钮>>文苑12期 吊唁钱学森纪实
>>文苑12期 训吾先生骨灰安葬万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