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3期 对我县发展徽文化旅游的浅释
- 中华鲍氏网 2012年2月17日 鲍树民
对我县进一步发展徽文化旅游业的浅识
口鲍树民
我看了程基本同志刊登在《徽学园地》上《加强歙县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一文。心中很感动,许多翻腾在脑子里的问题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兹结合我的亲身感受,谈一谈看法。
程老师文中扼要地叙述了我县文化旅游事业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并指出这点成绩还远没有与厚重的文化底蕴相称。因为有些景区还是停留在浅表地发现,浅表地利用,有急功近利,浅尝即止的倾向。我认为上述现象的存在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首先是指导思想上的问题。比如有一些标榜“徽文化”而实际上是打造“假古董”的旅游建筑类品,如“徽园”,“西园”,“鲍家花园”等,这些仿古或易地拼凑组合的旅游产品,违背了历史真实和旅游者参观感受的初衷,背离了广大游众的意愿,与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的心理不符,所以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影响到我县目前某些旅游项目或整个景区的效益。要端正上述办旅游思想路线,必须认真学习国家《文物保护法》和党对文物景区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规定。严格掌握“科学发展观”,从而正确指导旅游业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水平。2002年我国制定了新的国家《文物保护法》,至今颁布已8年多了,但它的科学实质性内容,还没有被某些管理工作者深刻领会、并切实贯彻到工作中去,即使一些政府领导要员也不例外。如曾任县政协副主席的徐某,将七乡八村的民居古建结构,拆迁搬到城里来,拼凑组合成所谓的“西园”,当时许多党报、刊物宣扬它是微派园林的杰作,称徐为“有功之臣”。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不可移动文物”的拆迁易地保护,是有严格规定的。首先必须通过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席郑孝燮曾不止一次说过 “文物一定要注重原地保护,一旦离开原来的环境,文物将失去大量的历史信息,使价值大大降低。我县应吸取教训,制止文物任意拆迁组建或易地倒卖的不法行径继续发生!
“徽园”虽然仿效徽派建筑风格,采用部分的传统建筑材料,模仿建造了一座“新苑囿”,但它与现在古城不协调,首先在园地设计上脱离了统一的格局,严重侵占了老徼州府衙内“东公廨、旧察院和试院的遗址,使目前正在恢复的“徽州府衙”不完整。“微园”西向城墙开辟“大门”、及附属牌坊等,也是杜造历史以蒙混观众视听。还有园门首院内的“九龙壁”,更“匪夷所思”,劳民伤财。如果把“徽园”用去的人工财力,放在老街的改造上,缜密设计,融合古今,则一条既有古色古香,又有现代气息的徽城老街,将会与古城风光相显耀,给旅游带来更多的声誉和效益。
“鲍家花园”是在棠樾村南面富亭山(又名蒲亭山)上,依“牌坊群景区”而借用“鲍家私人花园”名义建造的一痤花园。这座花园的兴建,破坏了富亭山上原有的文化遗存。据《棠樾鲍氏宗谱》记载:“有山如屏,是为富亭山,元征待制郑师山与景曾公友善,尝与景曾携酒登蒲亭山,论天下形势,古今治乱者”。明正德间,时莹公结“宗老会”宴游其上,筑亭日“清逸”。李空同、程篁墩诸公俱有诗文证之。可以想象,当时蒲亭山是一个风景宜人的自然景区。除此外,山上还有许多鲍氏名人墓地,其中有棠樾鲍氏二世祖铸公、三世祖珍公墓,还有明户部主事鲍楠公墓,他是一个清官,工诗文,著有《龙山集》,史志有传。又据明《弘治徽州府志》:在富亭山尚有棠樾鲍珍捐地五亩建的“鲍文苑论坛《鲍氏文苑》总第十三期(2011年11月)氏义冢庄园”等。在棠樾牌坊群景区国家规定保护区范围以外构筑园林,不是坏事,但须遵守距保护区界线500米以外,不得妨碍牌坊群观瞻“视廊”的规定。且规划伊始,应对该区域的人文历史,地面上下遗有文物加以研究,论证后施工。如果想当然地,甚至全伪造一些历史故事,而冠以“鲍家花园”名称,以此“忽悠”观众,那是自欺欺人。难怪许多游客反映说“骗人的!这种花园到处都有! ”令人困惑的是,棠樾村历代留下的花园有多处,如鲍氏始祖荣公的“掌书园”,鲍志道的“保艾堂”大屋后花园,鲍启运的“眙园”,鲍琮的“养真山房园”,鲍信斋的“菘畦”花园等。这些花园有的遗址遗物尚存,驳斑可见,投资不大,便可一一复原,“货真价实”,其效益是不言而喻的,何乐而不可为7但都为当时策划者旁顾而勿视!
在饶有徽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开发旅游业,一定要有深邃的全面远景规划,扎实安下心来惨淡经营。屁股坐下来就享其成,满足现状、浅尝即止的做法不可取!一定要不断挖掘、充实景点内涵,打造深层次的远景项目,完善观光的新领域,使观众有层出不穷的感觉。举例言之.我在棠樾经常听到游客抱怨说:“牌坊群太单调了,一会儿功夫就看完!简直是一览无余,留不住客!”这种说法不是没有理由:棠樾村东原是一座美丽的水口园林。意境幽深,绿水迥澜,牌坊群通道左右两侧毗连骢步亭、书院、祠堂等古建筑,四向均有婀娜多姿的古梅、紫荆、紫薇、桂花、槐、松、柏等传统花木,亭、台、庵、与周匝护垣相辉映。上述完整的园林景象虽然不存在了,但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逐步有选择地酌情复原。我认为棠樾旅游区,亟待复原的文物很多。如三座明代牌坊(元鲍同仁状元坊,明鲍楠地官坊、明鲍光祖监察御史坊),紧挨鲍氏男、女祠的“世孝祠”(该祠修了寝殿、门厅、大门,中进因缺资而停工)还有大和社庙、文会、西畴书院、四穷仓等都是景区游开发价值的重要古迹。
以儒学文化教育为载体的徽卅古村落,千百年来聚族而居,形成氏族文化的完整体系,其遗存实体,是国内外专家学者与广大群众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教材,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即使全民精心呵护的文物,都不可能避免人为天灾的损坏和丧失,全国各地乃至于外国,对于已毁坏或缺失的景观文物,历代都有修缮,复原、重建之举。但此事并没有被主管部门所认真重视,对于棠樾村民群众提出的,出资复原明代三座牌坊工程启动伊始便被制止,他们往往把仅有的资金用在构筑商业性的餐馆、综艺楼等消费设施上,明眼的人都知道,景区留不住客,谁还能呆下来游乐餐饮消费?十多年前县旅游局部门花去300多万元建起一座棠樾景区“综艺楼”,如今凋敝闲置成为“废品”,也就不足为怪了。
上述旅游景区留不住客的原因,还有一个“提高旅游品位,软硬件一起抓的问题;保护、修缮、复原古建筑文物固然很重要,但伴随着这些古建筑的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着手挖掘整理、加以提高,为旅游大众服务。棠樾鲍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祠祭、端午跳钟馗、春节、中元节的舞狮、春秋庙会、社戏、嬉汪公菩萨,民间武术鲍家拳,服饰刺绣、特色餐点、寿桃、蒸糕,鲍氏如意鸡等等,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遗产,现在贵州省安顺市棠樾明代移民的鲍家屯村,还原样地保存了下来,在现代旅游业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引起中央与地方部门的重视。况且,配合旅游开展徽文化活动是多方面的,近十多年来,全国各地鲍氏(大部份是明清时期棠越鲍氏分迂各地支派的后裔)倡导发起的鲍氏文史研究活动,通过寻根问祖,举办《鲍氏文苑》专刊,每年选择一处迁派地,召开与鲍氏文苑专题呼应的座谈会,借此弘扬祖先英烈品德,歌颂当代先进人物,结合旅游,活跃了身心,清新人际之间的社会空气,在海内外引起良好的反响。其创办的族志家史书籍与专刊《鲍氏文苑》(英文名为“BAo’s IouRNAL”),已被国内外知名图书馆收藏,现已发行12期。据“北京鲍氏族史研究会”领导小组决定,将于今年11月在棠越召开“南宋建炎建村80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主办第13次《鲍氏文苑》座谈会,全国鲍氏估计出席500多人,这是一次富有文化内涵,规模较大的旅游文化活动,是提高我县旅游品位的一大亮点,我们应当大力支持这类旅游文化活动的开展。
程基本同志在文中还谈到:搞好“旅游招商”,要改进招商手段,制定优惠政策,降低门槛,让利客商。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做法,这是一针见血的卓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县是一个贫困县,县内许多属于国保、省保还有一百余处县保的文物单位,都因资金匮乏束缚了发展旅游事业的手脚。就以旅游收入较高的棠樾牌坊群来说,每年门票收入数百万元,但没有把专款资金用于景区文物的维修保护上。以致2010年迫不得已抢修的摇摇欲坠的世孝祠(国内名祠)工程进行未半而停工下来,令人费解的是真的弄不到钱还是作茧自缚?是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十多年前棠越村民自发以股份集资合办的“古民居旅游开发中心”拥有一批办事人员与十多名导游,他们从牌坊群私营老板掌握的总收入中所得分成,办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如维修村中景区、街道整洁、发掘修复多个古民居遗构、遗迹及搜集文物陈列品,组织古民居参观导游等,获得群众好评。令人吃惊的是,数年前突然被迫停办,导游解散,使古民居参观一线搁浅。更有难于理解者,原由棠樾村委会副主任主持、村民(包括侨民)联合投资建筑的“小龙山景区”,是依据鲍氏史迹遗踪。在纪念明初翰林鲍颖奉旨赴京编修《元史》,好友(当时名流朱升等)为其饯行而建的饯贤冈、饯贤亭,宋元时期崇奉鲍氏宗岩、寿孙父子慈孝事迹的“慈孝堂” (三进有楼祠堂),还有纪念为维护国家统一的乡贤汪华而复建的龙山庙(当时是一所著名的“忠烈行祠”),还有鲍氏名人书法碑廊、和易地迂建保护的古民居群,以及环绕周匝的池、院玉砌栏杆等,掩映在起伏的山林中,景致幽深,是现今牌坊群鲍氏文史缺失的补充。小龙山景点与牌坊群实体毗连,规划经营了10多年,臻于完善,经主事人多方上报要求对外开放,但未获“批准”。
话又说回来,上述村民集资办的企业“古民居开发中心”被迫停止了接客、导游等活动,眼见许多关闭着的古宅就濒于霉烂、倒塌的危险,令人痛心!幸而值得欣慰的事不期而至,党中央有关文件下达后,2010年黄山市政府出台了《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的七个规范性文件》,公布了《古民居认领、迁移保护利用、抢修保护、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资金补助》暂行办法。这是响应国务院第二次文物普查号召,吹来的和煦东风,解开了关心故土文物、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心中疙瘩,使他们能舒展多年的梦想。随着鲍氏后裔从全国各地来棠樾寻根问祖活动的进程,其中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出于尊祖爱乡的赤子之心,着手斥资购置了濒于倾拆、倒塌的古屋,且进行了维修复原加固,以便公益利用,他们“呵护家园”,爱乡爱国的热情,能得到政府的嘉许和肯定,是后代子孙最大的企盼,尽管这仅仅是开始的一小步。棠樾村残存的大屋还不少,其中有古徽州最大的“保艾堂”名宅,有36个天井,108间房,现在已支离破碎,被拆毁改建挪作他用,有的长年门户关闭,濒于霉烂倒塌,还有些古宅如从心堂(后大厅)、静修堂(有银杏厅)、慎德堂(大部完整,长年封闭)、是政堂(有部分园院)、存养山房等年久失修,亟待保护、管理、发挥利用。
此外,在我县广大山村有上述情况的民居还很多,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党的有关政策规定,“降低门槛,让利客商,实现双赢”,决不能迁就某些保守势力,设制各种瓶颈,固守“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做法,要迅速摆脱困境,必须走依靠群众路线,发挥集资、村办旅游的积极性,争取在一、二年内,使我县旅游事业获得较大的发展!
(附注):
郑玉——元歙郑村人,字子美,博究六经,教授于乡,门人甚夥,学者称“师山先生”,至正间授翰林待制,不就。
鲍深——棠樾人,字伯原,生平慷慨好义,构师山书院,与郑玉为生死之交,后为师山书院山长。
鲍景曾——名礼,理,平生善行不胜举铭》。棠樾人,字伯原,生平与郑玉为生死之交,后棠樾十世祖,通天文地师山先生为作《墓志铭》
李梦阳——号空同,弘治进士,官户部主事,工诗文有《空同集》。
鲍楠——字良用,号寐斋,棠樾人,生而颖异,年2l中南畿乡试春秋第二人,明甲辰登进士,授户部主事,度支京仓,杜绝犯奸,称清白吏,居家孝友,文行为一时所望,著有《龙山集》,墓志铭碑石藏歙县博物馆。
程敏政——号篁墩,休宁人,明成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文学家、修志学家、官玉礼部右侍郎,著《新安文献志》、《篁墩集》、《咏史集》、《休宁县志》等,人称“程篁墩”。
鲍氏如意鸡——系用名贵中药材,香料等配制装于子鸡腹内,精心腌制加工,烹饪成美味、营养食品,棠樾鲍氏盐务官,曾以此物宴呈乾隆帝品尝,得御奖,因而闻名天下。
鲍时莹——明代,棠樾鲍氏祖先,当时“宗志会”的组织者,族志《宗老会记》,诗词中有颂扬。
分享按钮>>庞姓四世祖安居南海华侨永久墓园
>>中华广东庞姓四世祖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