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3期 “六德堂房”房名之说

    中华鲍氏网 2012年2月27日 鲍杰


                               “六德堂房”房名之说
                                                      口鲍杰
    前些时,因事回到老家,稍存一点心计,与几位乡亲闲聊,有意无意地扯起蜀源古村的一些往事,获得孝徵支祠点滴宝贵史料。素来对家乡都很酷爱,总是怀着一份未了的乡情。遇有古村该留于世的亲情轶事,都想写出,抱着有多少写多少的意念,写了《蜀源六大门概况之探踪》、《蜀源村各村落姓氏源考简介》、《蜀源鲍氏孝徵祠支祠联祖追裔初探》等几篇拙文。
    在上述有关文中明确点出“思恕堂”与植源户同属一“房”时,都将房名写成“罗德堂房”,这都是只听其音、不知其意而所致,笔者在此深表歉意。为免此误留传于世,现就将近日同数位宗亲交谈而知就里的真名实意,赶写一文,以正前误。
    “罗德堂”实为“六德堂”,蜀源话“罗”“六”谐音相近,当时未细深问就将“六”误听误写为“罗”。“六德”其名何寓?先人乃城府不浅,含意很深,先从“六”字说起。“六德堂房”建于二十三世祖,现更可确认,它是由该世祖而起名。《联祖追裔初探》文中已介绍,“孝徵祠支祠”自十六世钊公始,十七世祖为渡公,十八世祖也只廷樟公一人(长子廷枋公三个儿子均止),十九世祖本有四人(长子文蒸至孙止,次子文廉当代就止),似乎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仅为文兼、文美二公延承,且连续四代人丁都相当兴旺。二十世祖“泰”字辈有6人,二十一世祖“伯”字辈14人(其中1人迁广德,1人出外不归,4人当代止,4人子辈则止)。又可肯定的是 伯寿公为“六德堂房”先祖,伯兴公为“德本堂房”先祖,伯辉公为律建兄弟这支先祖,还有一些裔孙未能对号归祖,这里单讲“六德堂房”。
    伯寿公育有源隆、源熹(子本佐早卒止)、源焕三子。源涣公1690年生,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嘉其敦本。乾隆乙酉(1765年)在苏州府恭逢南巡特恩颁赐粟帛,注册荣身。元配东山程姣毛(1 692 --1 711年)20岁未出殁,继配许村许贞(1697--1729年)贤惠有誉,夫常有疾调护不懈,育本仕、本立、本松三子:三配富堨汪大广(1707 1739年)育本惠、本泽、本启三子,四配黄村黄福荣(17l 3年生)育本诚、本觐、本恕三子,后三氏各生3子,共9个儿子。然许氏出老大本仕、老三本松、汪氏出老三本启3人,均在18、9岁未娶前病殁而止,健在六位兄弟在筹划设立“房”时,既对早逝三位同胞的悲痛怀念,又体现恪守徽州传统美德的铁杆,坚贞不渝地奉行礼仪诚信,做到“百善孝为先”,叔祖父伯兴支以德为本而取名“德本堂房”,他们六兄弟也表齐心重德敦本之意,故取名“六德堂房”,这就是六德堂房名之典故,其意味深长,教谕后代勿忘祖训。 
    对六德堂房由来的询访,得出现在这样的解说,不仅给《孝徵祠支祠联祖追裔浅探》之文中,关于思恕堂宅名等几个试探性的浅说,多少得到一点佐证的依据。而且关于思怒堂宅与植元户在同一房何时分支,此时可以得到比较清楚的答案。在那篇文章中,尽管已初步锁定在二十二、二十三两世系,却没有确定的依据。游离于两者之间。现对“六德堂房”的分设时间有了了解,就知他们二十二世共祖源焕公,二十三世设立“六德堂房”时,六兄弟及后来他们的裔孙同在一房.两户此时却开始分支。
    前文已经写到,“思恕堂”宅名是后辈在建造时,为怀念和感恩二十三世祖本恕公所启,也就是说,思恕堂在设立“六德堂房”分支时的始祖,可认定是1750年出生的第9子(含早卒的3兄弟)本恕公,房名与宅名亦相互引证吻合。至于植源户设房分支时的始祖,是其余5兄弟中的哪一位,目前仍在祈待。
 


分享按钮>>文苑13期 蜀源鲍氏孝徵祠支祠联祖追裔初探
>>文苑13期 鲍氏得姓肇始于杞人忧天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