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3期 上乡先生鲍云龙
- 中华鲍氏网 2012年2月28日 鲍立胜
口鲍立胜
鲍云龙,字景翔,号鲁斋,时人称上乡先生。生卒年1226~1296,歙县霞峰(今属安徽省歙县上丰乡霞江村)人。宋宝佑六年(1258)举人,景定进士。博通经史,尤精易学。后居乡收徒讲学,入元不仕以终。著有《天原发微》、《大月令》、《筮章研几》等。
著书立说名留青史
据《历代鲍氏宗簿》载: “霞峰旧迹有西山境观星台。侧而居之圣地,有朱砂两水。地以人而显,人因地而传。昔为游观之台,今为藏修之屋。又有《天源发微》书五卷行于后世。”
《天原发微》是《四库全书》收录的由歙县人撰写的两部重要专著之一(另一部《新安志》,作者罗愿,歙县呈坎人,今属徽州区)。以下是《四库全书》的收录说明:
鉴于秦、汉以来探讨天道之人或拘于数术,或沦于虚无,致使天下人郁闭不解的状况,鲍云龙作《天原发微》,主要附会周易而研讨天人之关系,阐发天地人神之道理。他先列诸儒之说于前,而以己见辨论其后。依据《易大传》天数二十有五,而立书目二十五篇,博考详究,条分缕析。二十五篇主要内容:《太极》篇论述道体,认为太极是万物之本,《动静》篇论述道用,讲万物发展变化:《静动》篇论述用本于体,讲体用关系:《辨方》篇论述方位,认为一年四季运行必孕始于坎位,《元浑》篇讨论万物发展变化,认为万物始终表现为天道运行。《分二》篇讲动静初分,即天地氤氲:《衍五》篇讲阴阳再分,即两仪生四象,《观象》篇探讨四象各生两仪,即八卦,《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篇敷演邵雍之说,以日月星辰分别配四象,《天枢》篇讨论“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之故,以所余之一为北辰:《岁会》篇讲所谓“十二次”,即与“爻辰”说相关的太阳沿着黄道绕地球而所次的方位:《司气》篇讲七十二候,即易经与历法的关系,《卦气》篇讲挂气说,认为焦延寿、京房之学从《太玄》所出,《盈缩》篇讲推算设置闰年闰月之理:《象数》篇讲的是河图洛书为自然数的源头,《先后》篇论述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左右》篇讲左旋右旋之说,《二中》篇讲数字,认为五、六分别为天地之中:《阳复》篇讲复卦,认为“复”为天心:《数原》篇讲数字之变化,认为万变不出一理,《鬼神》篇论辨“易传》中所谓鬼神,认为后世理解之鬼神多非其正:《变化》篇说的是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变化,认为天有天的变化,人有人的变化。全文以朱熹“主敬”之说作为结论。
《天原发微》广泛涉猎宋以前易学,且多以扬雄旧说为据,不免有些杂芜荒远。但总的来说,全书条理分明,其中于《易大传》义理颇有发明,于象数之学也颇多补正,阐述独到,算得上是一部有用之书。元元贞年间,同乡歙人郑昭祖出资刻印,方回、戴表元分别作序。到了明初,族人鲍宁依据赵、访之说,附入辨正百余条,又作篇目名义,采云龙与方回问答为节要,冠之于首,也算是发扬光大了鲍云龙的学说了。但鲍宁对原文删改较多,已经不是元贞刊本的旧貌了。
时紫阳书院山长曹泾《天原发微。跋》:“岁甲午十二月始尽得读之,如灵犀照水,百怪洞见,无遁形也;如导江自岷,一泻万里,注之海也,如一聚狐之裘,其完无际,而人不知其得之之艰也。鲁斋真人豪哉!”
定宇先生陈栎对这部书也有不错的评价,认为“其揽取议论,亦有不可少处”。 (见陈栎《定宇集卷7答问。鲍鲁斋著天原发微》)
《天原发微》微言大义
《天原发微》的许多内容,今天看来,也极具知识性、哲理性和文学性。如:
“动静二字,相为对待,乃天理之自然。若不与动对,则不名为静;不与静对,则不名为动。 (圣人)其动也,静之理未尝亡,其静也,动之理未尝息。是以其行之也中,处之也正,发之也仁,裁之也义。”(《天原发微卷之二。动静》)
“人之一心,当如明鉴止水,不当如槁木死灰。镜明水止,其体虽静,可以鉴物。是静中函动,体中藏用,人心之妙如此。”(《天原发微卷之二。静动》)
“地有山水,犹人有血脉。有近不相连,远而相属者。”(《天原发微卷之三。玄浑》)
“若人君改过修善,虽正阳之月,祸亦可消。若长恶遂非,虽分至之月,亦将有咎。”(《天原发微卷之六。太阳》)
“是故日望月则月食,月掩日则日食,坎离交胜也。 人在下面侧看见,则其光阙。”(《天原发微卷之七。太阴》)
“五纬行度,与七政互相表里。分布四方,用告祸福。故日彝伦失序,则星辰乱行。”(天原发微卷之八。少阳)
“世无非人也,而人君南面以为之主:天体无非辰也,北辰居中,以为之主。以至周天之度,万有之伙,莫不脉络于是。”(《天原发微卷之九。天枢》)
“故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此之谓也。”(《天原发微卷之十。岁会》)
“七十二候,王司监用之于历,极其精妙。愚尝求其说而不得。终夜以思,久而方悟。”(《天原发微卷之十。司气》)
“平上去入备,而万声生,开发收闭备,而万音生。律随天而变,吕随地而化,辟随阳而出,翕随阴而入;唱随刚而上,和随柔而下。然后律吕随音声、宫征羽角之道,各得其正矣。 是故知律吕声音之道,可以行天地人事也。” (《天原发微卷之十。律吕声音附》)
“四圣者,伏羲画卦先天也:文王演《易》、周公爻辞,后天也,孔子十翼兼先后天也。四贤者,濂溪也,程叔子也,邵子独阐先天之学,朱子贯而一之。于是《易》道大明于天下矣。非四圣四贤,相继迭作,天下其犹夜行乎!”(《天原发微卷之十四。先后》)
“当义则为君子,违理则为小人。于此而不明辨,夫物则差毫厘而谬千里矣,可不畏哉『”(《天原发微卷之十五。二中》)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天原发微卷之十五。阳复》)
“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此天地之本数也。”(《天原发微卷之十六。数原》)
“心之灵曰神,胆之灵曰魄,脾之灵曰魂,肾之灵曰精。心之灵发乎目曰视,肾之精发乎耳曰聪,脾之魂 发乎鼻曰嗅,胆之魄发乎口曰言。八者备,然后谓之人。”(《天原发微卷之十七。鬼神》)
“瞽之子可为尧,涂之人可为禹,陋巷之如愚,可以为圣人。”《天原发微卷之十八。变化》
至情至孝至仁至义
《天原发微》十八卷二十五篇共16万多字,不说字字玑珠,的确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
歙县霞江至今流传这样的故事。云龙之孙见爷爷常年仰望星空辛苦,特发明“官升坛” (像官升大小的坛子),把天上星星全都收入“官升坛”,让爷爷不必抬头,就能在“官升坛”中观看星星的运行和演变。
方回《天原发微。序》载: “是书也,往复难问将十年。敬斋梓其书行世,回宿诺鲁斋以序文。序文至以今年十一月十七日(日南至)。而鲁斋前十日以疾不起,家仅有一孙。呜呼,痛哉!”
今天看来,不排除其孙发明了“官升坛”这样的观星装置。但更有可能的是: “官升坛”是“观星坛”的讹传和附会。因为里鲍村尾(徽青古道旁)至今仍存有观星坛遗址,即前文《历代鲍氏宗簿》载之“霞峰旧迹西山境观星台”。
西山是里鲍的母亲山,与霞江大青山隔河相望,构成了霞江美丽的盆地地貌。洪焱祖《鲍鲁斋云龙传》(见程敏政辑《新安文献志》88卷)载:“(云龙)母病革,夜半陟西山层颠,焚香祝天,愿以身代,母病寻愈。”鲍氏宗谱也有鲍云龙“割股疗亲”的记载。
鲍云龙是一个至情至孝、至仁至义之人。洪焱祖《鲍鲁斋云龙传》(见“新安文献志》88卷)载.“(鲍云龙)从师闵俊,甫试郡庠,逾年积分,格当升职。云龙乞以让其师,郡博士嘉之,遂同升焉。乡试中亚选,偕同里郑芭待试国庠。将人棘闱,郑疾卒。云龙不就试,倾资护芭丧以归。闻者义之。”
一代人豪微州名师
徽州教育事业源远流长,历代教育名家灿若群星,在安徽乃至中国教育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徽州很多读书人及第之前,往往以教书为生,成名之后,又多以讲学、著述为业。程文《贞白先生郑公千龄行状》载 “(千龄)稍长师上乡先生鲁斋鲍公,一以躬行为学。及壮,从令君人京师,出入诸公贵人,一时翕然。”(见程敏政,《新安文献志》86卷)郑千龄《鲍屯鲍氏族谱序》载:“国初,先君尹歙荐君玉为教谕。予从鲁斋鲍先生游,君玉与其弟已先在门下。”(见《新安文献志》88卷《处士鲍公椿行状》附录)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天原发微》应该说是鲍云龙在自己教书讲义的基础上重新撰写的术数专著。他撰写的《大月令》、 《筮章研几》等专著在程敏政编《新安文献志》时就散失了。但他的一些教育观点仅散见于《天原发微》及另外一些典籍。如
读书为了明理。
“明于天地之性而不惑于神怪,君子之学。孰有大于此哉!”(《天原发微。序》)
“愚为之说曰:天为大,日次之,月又次之。所以日行不及天,月行不及日。一尊一卑,各有分剂,天之所以教也。” (《天原发微卷之七。太阴》)
“受于天之理,则可以无愧而死矣!”《天原发微卷之十七。鬼神》
读书为了进步。
“故月:龙蛇不蛰,则无以奋天;蠖不屈,则无以伸。是亦天理之必然者。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盖亦审诸。”《天原发微卷之二。静动》。
“人为天地万物之灵,而不能自变其气质以复于善,是有负于天地之化育也。 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舍敬其将曷?”《天原发微卷之十八。变化》
“敬立则内直,义形而外方,这终身可以受用。”《天原发微卷之十八。变化》
读书为了操守。
“商臣有常职,角民有常业,羽物有常形,相安于不变也。”《天原发微卷之十。律吕声音附》
“尚行则笃实之风行,尚言则诡谲之风行,尚义则谦让之风行,尚利则攘夺之风行。”《天原发微卷之十八。变化》
“虽己所独知,人所不知,而鬼神已知之矣。是以君子慎独,不待着于言行。常若鬼神之临乎其上,不敢有一毫之妄念动于中也。”《天原发微卷之十七。鬼神》
治学须严谨刻苦。
孔子,大圣人也,犹曰‘好古敏求’。又曰,不知老之将至,其所以忘食忘忧者,果为何事?况下于圣人万万者哉,愚也。”《天原发微•序》
“夫以不美之质求变而美,非百倍其功,不足以致之。”《天原发微卷之十八。变化》
“今直序鲍屯一枝,疑其太拘。因质于先师(指鲍云龙)。曰:与其泛也,宁拘。”(郑千龄《鲍屯鲍氏族谱序》)
“凡孟子本旨皆该括备,尽可谓盛水得住,无点滴渗漏,不须过疑。”(见陈栎“定字集卷7答问•鲍鲁斋著天原发微》)
教育须遵循规律。
“人之气禀不齐,刚失太刚,柔失太柔,须先克治其偏处。”《天原发微卷之十五•二中》
“凡言教者,教其可教者也。不可教者,非其所能教之也。虽然不可以教之,亦可以戒之,庶几免于凶德也。”《天原发微卷之十八•变化》
“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而进也。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谓“下愚”也。《天原发微卷之十八•变化》
微州历来将鲍云龙列入微州教育名家。《新安文献志》就将鲍云龙列为徽州先贤。安微文化网和微州文化博物馆等对鲍云龙的情况都有介绍。
黄山登顶第一人
鲍云龙还是第一批黄山登顶人之一。据记载,宋咸淳四年(1 268年),歙人、国史院编校吴龙翰,歙人、景定进士鲍云龙,歙人、文士宋复一等三人,于秋冬之际,自带干粮,费时三天,涉足丹崖,登上了莲花峰峰顶。吴龙翰事后写下《黄山纪游》一篇,说: “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顶峰,霜月洗空,一碧万里,古梅谈玄,鲁斋诵诗 飘然有遗世独立之兴。”吴龙翰《黄山纪游》及诗作,为现存最早的游莲花峰的文字。鲁斋(鲍云龙)所诵之诗不详。吴鲍宋此行比明徐霞客早3 5 0多年。
本文作者就职于黄山区委宣传部
分享按钮>>文苑13期 “诗人县令”鲍参军
>>文苑13期 鲍昌与《歌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