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3期 鲍叔牙后人致力推广鲍家文化

    中华鲍氏网 2012年2月28日 李龙兴赵思骁


                                         口李龙兴 赵思骁
    国庆节那天,又到了鲍氏家族的期刊《鲍氏文苑》出版的日子。沧浪区湄长新村67幢206室的鲍家琚老先生特别高兴。虽然期刊还没拿到手,但他已迫不及待地联系了好几位鲍氏后人分享这个好消息,并约定参加在11月举行的全国鲍氏家族聚会。 
    一份“鲍氏”族谱文化刊物 
    一进门,家中客厅就挂着鲍叔牙的画像。今年83岁的鲍家琚先生告诉记者,他是鲍叔牙的第八十四代后人。
    鲍家琚说鲍氏宗族,历来很讲究族人联谊。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成立了全国鲍氏联谊会并出版《鲍氏文苑》内刊,以追思先人,理顺族脉,激励后人。联谊会每年召开一次,《鲍氏文苑》也在每年的l0月份出刊,到今年已经是第12期了。记者仔细翻看了几期“文苑》,全国各地的鲍氏后人都主动撰稿,介绍当地的鲍氏遗址、探导古迹,研究古文中鲍氏的历史、文献记载等等,其中也不乏介绍全国各地的鲍氏子孙中杰出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鲍家琚自己就撰稿过好几篇,有一篇名为《读懂鲍家桥》的文章,就是他特地赶赴吴江黎里镇考察采访后写成的。当地嫁女有一个俚俗“走老三桥”,其中一座就是由鲍氏家族修建的鲍家桥,新嫁女走过鲍家桥,即表示“抱孙子”,意在祝福早生贵子。
    鲍家琚告诉记者,每年他都盼着早点看到期刊,因为里面涵盖着鲍氏家族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今天。同时,全国的鲍氏后人也通过这本期刊相熟相知,很多鲍姓人士也通过期刊找到了自己的族谱和分支。 
    苏州鲍氏姓不在大有贤则名 
    鲍家琚从苏州益民化工厂退休后,就一直致力于收集鲍氏家族的相关资料。他还有一个兴趣,就是收集报纸上的新闻。在他家中,一共有国际嘹望、环球猎奇、美食大观、古玩书画、摄影小品、古村名镇等25个大类的报纸收集册。
    逢每月的l0号、20号和30号,鲍家琚还特地去苏州图书馆看人民日报,把l0天的报纸细细看完,并做好笔记记录有用的信息。2004年9月30日,他无意间在《苏州日报》上看到一则山塘街开街的消息,在青山绿水桥节点名贤古迹区有一个鲍传德庄祠。“鲍传德庄祠”建于民国初年。原有四进建筑,门前立一架冲天式两柱石牌坊。坊额上镌刻有“宗仁主义”四个大字,并刻有“中华民国八年三月”和“大总统题”等小字。是当时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为表彰众议院议员鲍宗汉置田赡族,创建鲍氏传德义庄而题给, “宗仁主义”意为以仁义为宗旨。鲍家琚看后,兴起了拜祭先人的想法。
    于是,他联系了鲍氏家族中一位叔叔,表达了想找一些在苏州的鲍氏后人,一起去鲍传德庄祠拜祭的想法。2005年4月l0日,苏州宗亲二十人祭扫新修缮的“鲍传德庄祠”。鲍家琚同时恭请“周齐大夫二世祖叔牙公像”到庄祠集体参拜。这些鲍氏后人中,不乏很多名贤,时任致公党苏州市委员会秘书长鲍鹏、苏州工艺美术大师鲍士钤,上海东华大学艺术设计院教授鲍诗度等。鲍士钤还特地在庄祠中一字碑匾额题了“修德进业”四个篆体大字。
    鲍氏后人发扬“叔牙精神”
    鲍家琚说,他现在三代同堂,日子过得安乐幸福。他研究了多年鲍氏历史,从中也体会到很多“叔牙精神”,心胸宽广、体恤他人都是他们需要学习的。
    鲍家琚老两口和小儿子一家居住在湄长新村几十平米的房子中,儿子媳妇都非常孝顺,朴实的儿媳更是照顾全家的生活起居,十几年来从来没红过一次脸。“我都会和他们讲,我们是鲍叔牙的后人,要谨记先人的事迹,发扬先人的伟大精神。”现在,他家珍藏了千余册书籍,其中不少是鲍史鲍学的资料,鲍家琚老人说: “这些都是我半生积累的心血,希望留给后人学习体会啊!” 
                    (本文作者系《姑苏晚报》记者,原载2 010年10月6日《姑苏晚报》第五版)
 


分享按钮>>文苑13期 深闺山中的古村落——蜀源
>>文苑13期 “百世无愆俎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