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3期 皖西行记

    中华鲍氏网 2012年2月28日 鲍训相


                                                口鲍训相 
    山西上党鲍氏族史研究暨《鲍氏文苑》第11次座谈会帷幕刚刚落下,安徽六安宗亲鲍传忠便给我打来电话,盛情邀请我于2 0l0年12月17日赶到六安,参加六安慈孝堂新谱修编暨慈孝祠堂迁建奠基典礼。同时受邀的还有俊盛、新东和合肥的士刚、宪霞,河南的思浩,盱眙的俊溥和棠樾的任之宗亲。应邀代表都如约前往。中行常务副会长因事抽不开身,委托我代向六安宗亲表示祝贺。
    12月17日凌晨,皖西气温较低,大约是零度左右,很有点凉意。可是到了现场上午10时开会却艳阳高照,温暖如春。典礼现场设在新迁建祠堂东侧六安苏埠镇戚桥村鲍大庄公路旁。锣鼓喧天、张灯结彩、人声鼎沸、喜气洋洋。以苏埠镇为主,聚集了各村鲍氏宗亲代表近200人。
    六安慈孝堂是棠樾慈孝堂后裔。荣公19世孙暹公于元末时任六安学正,遂家于六安。繁衍生息,至传忠这代又是19世孙。人丁兴旺,瓜瓞绵绵。形成了25个支祠2万余族众,成为六安县大姓之一。六安慈孝堂修谱工作在传忠等人召集和指导下扎实有序,各支祠谱系都比较完善,现存鲍氏后裔入谱率达95%以上。应该说是我们鲍氏族史研究中成效卓著的一个宗支。新迂建祠堂选址在苏埠镇戚桥村鲍大庄西约800米处。镇政府已承诺会配合当地农村文化建设承担该段路面建设和绿化配套。规划中的祠堂拟分三进,每进七间,占地3亩余,建筑面积l 040m2。计划投资350万元,2年建成。周围远山近水,绿树成萌,茂林修竹,环境清幽宁静。
    庆典仪式上,鲍传忠代表筹备小组介绍了六安慈孝堂宗亲的分布及各祠为续修家谱和新建祠堂所做的艰苦细致的努力、筹备工作进展和建设计划。新建祠堂将充分展现六安鲍氏辉煌发展史,对地方乃至国家民族发展所做贡献,同时要表现出人杰地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好几支宗亲代表都踊跃发言,深情地表达了对修谱和建祠的热心和支持。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兴农政策极大地改变了原本落后的皖西面貌。农村富裕以后要振兴地方文化,继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鲍氏文化传统,为构建和谐幸福的新农村多做贡献!
    典礼过后,与会代表共同前往新迁建祠堂地址,参加破土动工奠基仪式。上香鸣炮,敬献三牲。每个代表都挥锨培土,表示对慈孝堂鲍氏先人的崇敬之心。中午所有代表都在鲍大庄围桌而坐,欢声笑语,济济一堂,饶有兴致地品尝具有地道皖西农家风味的午餐。虽无珍馐海味,却也十分丰富。菜蔬新鲜,禽肉味美,板栗烧鸡香嫩可口,山芋粉园子糯而不腻,可谓是一次难得的乡野风情享受。
    午后,士刚宗亲提议我们一行到他的故乡寿县看看,众人欣然应允。一则寿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机会一睹风采岂非快事。二则寿县以鲍家湾为中心,与周围毗邻的淮南、凤阳、长丰、水家湖地区有近2万鲍氏宗亲聚居,理所当然,应当前往进行亲情拜访。
    六安距寿县也就是一个小时车程。到寿县城之前士刚带我们参观了水利工程巨擘 安丰塘。安丰塘古称“芍坡”,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工程浩大,历史久远,系春秋时期楚相国孙叔敖兴修。距今已2500余年历史。 “纳川吐流,灌田万顷”,被誉“天下第一塘”。与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围百二十里,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近亿立方米,灌溉受益农田7万公顷。据传曹操曾在此操练水师。北宋王安石有诗“舫鱼鲅鲅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驳船”极誉芍坡之益。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荷兰大坝专家托兰来此参观时,不禁连声赞叹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塘,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塘”。我们是下午3点左右到达的。放眼望去陂塘大堤像只巨大的臂弯,把万顷碧波揽于怀中。远处氤氲浩淼,水天相接:近处清风徐拂,波光粼粼。几近可见岸边鱼儿在倒影的蓝天白云之间追逐嬉戏。身临是境迥别于城市喧嚣,不禁有物我两忘、飘飘欲仙之感!堤旁有孙公祠一座,内陈历代名人书刻,极具书法艺术欣赏价值。因时间关系未及前往参观。 
    随后我们驱车直达寿县。早就听说寿县城墙闻名遐迩。一下车我们就迫不及待地随士刚东道主登上城墙。寿县古称寿阳或寿春。楚考烈王曾于公元前241年迂都于此,长期为郡守所在,由于地扼江淮亦为兵家必争之处。历史上著名的“风声鹤戾,草木皆兵”的“淝水大战”即发生于此。寿县古城墙是全国七大名城墙之一,特别是其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宏大、抗击洪涝水灾功能之奇特都是其他城墙无法比拟的。该城墙基坚墙固、气势雄伟,如今保存的是南宋宁宗1 2年(1202年)南京都统许俊建造。城砖仍清晰可见, “南京许都统建造”字样。城墙周长74l米,高8 3米,底宽18~22米,顶宽4~l0米,通体向内欹斜。护坡上植满细长的绒草,经冬犹柔细如针,厚厚覆盖,可想见到春夏之交必定嫩翠如玉、绿毡铺城,像一个硕大的碧绿看台,把古色古香、繁花似锦的寿州城紧紧地裹在中间。东南西北建有四门,曰宾阳、曰通淝、曰定湖、曰靖淮。门内皆有御敌之瓮城。其独特之处是皆为内瓮。万一敌人攻入哪个门,必将“享受”一番瓮中捉鳖的惩戒滋味。宾阳门入城青石条铺就的古道犹存。千百年进城的独轮车把这些青石板辗压出道道辙痕,从城门口向城内延伸而来,最深的印痕达15厘米之深。运夫之艰辛,历史积淀之厚可见一斑,现城门几已不存,但城楼仍在。尤其是防止洪水进城的“堵石”在每个瓮城内都堆码得整整齐齐。洪水一来,把“堵石”依次码放堆于城门洞内,再大的洪水也泄不进寿县城内。最近一次是1991年南方大水,寿县城外涨水,水位高出地面7~8米,千里淮南一片泽国。坐在寿县城墙上就可把脚伸进洪水,可寿城内居民却仍有惊无险地安居乐业,奇迹,奇迹,真是意想不到的奇迹! 朦胧之间,我仿佛看到大约800多年前北宋大改革家、宰相王安石似乎也是站在我们驻足之处,极目远眺,长须轻拈,朗声慢吟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寿阳城晚眺”:
    楚山重叠矗淮濆,堪与王维立画勋。
    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千障野云平。
    把寿阳城的险要,人与自然如画般之和谐美及诗人对百姓黎民安居乐业的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是斯情斯景不禁感慨良多,不揣冒昧和上一首:
    扼江襟淮古寿春,浩劫完垣都统勋。
    潭影闲云远孤鹭,绿野青烟报异平。 
    寿县城内名胜古迹颇多,内八景、外八景、博物馆、报恩寺、廉颇墓、淮南王墓 等等,真可以说是气象万千、玉缀珠联。
    在城墙上放眼向北望去,八公山尽收眼底。据传古代有八个苗族青年在这一带同时和一个来到人间的仙女游玩,天真浪漫,却因此触怒了王母娘娘。她就拔下玉簪金钗信手一划,就出现一道人间鸿沟,远远地隔开八位青年与仙女。但青年们和仙女的心却是隔不断的,他们彼此仍然隔着峡谷深情凝望。久而久之,青年们的身躯就化成了魁伟壮观的八公山,仙女则化成挺拔秀丽的神女峰。美丽的传说一直津津乐道地被人们传说至今。
    当晚,士刚邀请寿县鲍家湾及长丰庄墓在县城的代表人物在鲍广全开的饭店为我们接风。寿县鲍家湾和长丰庄墓鲍氏也属慈孝堂,但与棠樾慈孝堂不是一支,而是山东慈孝堂后裔。明朝初年始迁祖鲍琥公随宣宁万户候曹良臣征战,洪武四年(1371年)良臣战死,千户侯鲍琥奉其柩归葬寿县安丰,置宅于寿县西南十余里,隐居不仕。随后妻夏氏偕二子赞廷、赞纪来此即为山东迂寿之始,鲍家湾得名亦于此始。至今仅鲍家湾就有族众5000余人。士刚系琥公十九世孙。在寿县士刚排辈不高,上辈广,再上继字辈都大有人在。但士刚为人正直,热心族内事业,又是安徽大学中文系63届毕业生,文笔流畅,退休前是合肥29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人缘很好。鲍家湾长丰庄墓鲍氏修谱及家族文化丛书整理出版当推首功,有很高的威望和号召力。当天来参加晚宴的有继保、广全、广强、广州等。其中鲍继保辈分最长,在寿县城也最有名望。他不仅经营承包寿县公交公司,还拥有一座制药厂,近年又建成一家混凝土搅拌站,专门经营商品混凝土,独此一家,效益颇丰。广字辈目前占主导地位,名人辈出,如合肥炮院大校广庆、鑫灏投资公司董事长广贵、省农垦局宣教处长广云、安徽著名律师广春、寿县供电局长广辉、寿县广电局广喜等,可谓灿若群星,光耀夺目。
    大家边吃边聊。我和俊盛给宗亲们介绍了鲍氏族史研究会的宗旨, “鲍氏文苑”出版12期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寿县宗亲反响热烈,都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支持我们继续办好刊物,更深入地把更大范围鲍氏宗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深入挖掘鲍氏文化精髓、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次日宪霞开着她的商务尼桑,载着我和俊盛、新东、任之陪思浩一起去他的老家金寨。全程高速。车辆疾驰于皖西山区,径直向大别山纵深驶去。眺望车窗外,山旖旎,水灵秀,峰峦苍翠,田园如画。天堂寨渡假,梅山水库休闲醒目的广告接踵出现、应接不暇,确实是旅游好去处。最令人动心的是这片土地上英才辈出。金寨县是中国仅次于湖北黄麻的第二大“将军县”。1932年金寨设县,此前归河南商城。1929年5月6日的“立夏节起义”(即商南起义)以及鄂豫皖苏区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都为新中国历史书写了厚重的一笔。从这里诞生了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在牺牲十余万军民的同时给了国民党军以重创,一大批我军高级将领也脱颖而出。其中洪学智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皮定钧、林维光、曾绍山、陈先瑞、滕海清等8人被授予中将军衔:曾宪池、宋文、王凤梧、肖全夫等50人被授予少将军衔。“戎马纵横天地问,英烈忠魂万代传”,被誉为“大别山魂”的这批英雄的名字以他们旧居为标志不断地闪现在高速公路两侧,成为“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和思浩是2006年在河南偃师会议上认识的。他和两个哥哥思诚、思谊、一起出席第7次“鲍氏文苑”座谈会暨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他在郑州工作,文字功底很好,写出来的东西真实感人。他和我五哥训吾,五嫂李彦如在郑州就认识,彼此印象都很好。是年五哥因病于北京逝世,他闻讯后甚为难过,写了篇悼念文章发表在当年出版的“鲍氏文苑”上。此外他的父辈和我父亲鲍庚公还曾有过渊源。据本期发表的思浩“红军团政委鲍英烈士”一文介绍,鲍英谱名鲍乃豪,字英,早年参加革命,是“商南起义”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文韬武略,英勇善战,功勋卓著。1932年年仅19岁即任红四军32团政委,与该部李先念,徐海东、陈赓均为同级别干部。不幸于1932年10月在湖北黄安县与国民党激战时被敌机轰炸牺牲。他有个哥哥鲍乃信曾任红军医院院长,苏维埃医药济世局主任。1932年l0月红四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后返乡,隐逸故里。我的父亲鲍庚1937年任立煌县县长(即今金寨县)了解到乃信公状况,同是棠樾宣忠堂二十九世孙,就任命他当了南溪乡乡长,从而躲过了当局的迫害。思浩称鲍英为十三叔,乃信为十叔,数次邀我到金寨一游,今始成行。
    上午10时,我们就到了思浩老家金寨南溪乡丁家埠村。虽处大别山深处豫皖边境,但这里山明水秀,风景颇佳,群山苍翠,丁埠镇一条小河竹排可直通淮河,颇与皖南山村韵味仿佛。在村中“商南起义”旧址保存完好,前后两进可能曾是学堂。未找到掌管钥匙村干,我们从高处往下看,只见相距约30米两排瓦房静静地矗立在半坡山麓,像是在接受游人检阅,又像是在低声诉说那场震惊全国的“商南起义”过程中围绕在它身边所发生的桩桩件件。中午思聪宗兄热情招待我们在他家用餐,菜肴丰盛味美自不必说,四、五个宣忠堂三十世孙聚在大别深山共进午餐也确实太不容易。席间谈到鲍英献身革命的丰功伟绩,谈到金寨人民在民主革命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与牺牲:谈到鲍庚县长来丁家埠作客的亲切回忆,谈到“文革”十年中一家人悬心吊胆过日子:谈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变给全家带来的欢乐与幸福,怡然、快然、慨然、欣然,欢声笑语,亲情无限。 
    午饭后我们随思浩、思威兄弟拜谒了鲍英及未婚妻汪德才烈士墓。随后依依不舍地与丁家埠鲍氏宗亲一一握手道别。
    当晚,一行五人驱车返回合肥。次日一早宪霞又带领我们游览了三河镇。这里是杨振宁大师的故乡。故居陈列室除了介绍他一生的经历与辉煌,他对世界物理科学的巨大贡献,还展出了他的生平照片。其中一帧杨振宁和夫人杜致远以及当时还是他的研究生后来成为其生活伴侣的翁帆三人合影照片,给人印象特别深刻。尽管2004年“八十二、二十八”的结合曾令很多人瞠目,但早就接受西方生活观点的杨博士却大方地宣称: “翁帆是上帝带给我的晚年最珍贵的礼物!”“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需惆怅近黄昏。”大师就是这样坦对生活,笑对人生!
    中午我们从汤池赶到庐江县城。担任庐江城管局党委书记的鲍明强宗亲盛情地接待了我们。因为幼时我曾在庐江生活过一段时间,午饭后明强便带着我重返旧居 金牛镇。由于当年离开时年龄太小,加之时代变迁,就很少有可以寻回记忆的画面再出现了。不过巧合的是通过明强多方打探,还真的找到了一个孙姓老人,大约七十四、五岁,身板硬朗,面慈目善,他居然清楚地记得“鲍专员太太”和我姐姐训书,还说曾奉母命护送我们母子(女)3人从金牛镇下乡避战乱。尽管六十多年过去了,他说我还依稀带有儿时模样。真是:世界太大芸芸众生不过是尘埃之涓,世界太小,有缘之人何处不能再相逢。斯情斯景,能不令人感慨万端!
当晚士刚女儿,企业家宪丽和她的堂兄、士付长子、企业家宪宏隆重设宴,除了我、俊盛、任之、新东、宪霞、明强,还有士刚、士付兄弟,另外还专门请来了被安徽各家媒体盛誉为“德艺双馨”的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我国著名油画大师鲍加先生。鲍加先生是新中国早期由中央美术学院培养的高材生,他的很多代表作,如“共青团九大”、“淮海大捷”等都被国家美术馆收藏。我对他的心仪景仰已达50年之久,一直为我们安徽鲍氏出了这样一位艺术泰斗倍感骄傲。他多次主持出席鲍氏文苑座谈活动,应该说是文苑早期领军级人物之一,每次见到他总是那样儒雅大方,那样风度翩翩。鲍加先生执着于艺术追求,尽管年事已高,仍不间断耕耘创作,以他那支神来之笔把钟灵毓秀的自然造化之美转化成或震魂摄魄或绚丽清新的艺术之美,启迪、教育着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前不久他刚从齐云山写生归来。当天上午他还去巢湖参加了一场画品拍卖活动。席问他的一句幽默语言不禁让大家捧腹大笑。他说当主持人拿出一副冒充他的名字进场拍卖的画请他辨别真伪时,他风趣地回答: “不是真的,但比真的画得还要好!”可见大师对人的宽容。我和俊盛把世行会长、中行常务副会长对他和士刚及其他安徽宗亲的问候作了转达,诚恳地希望他们以自己的威望和影响支持棠樾出版第1 3期“鲍氏文苑”,特别是精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迎接第l 2次文苑座谈会的召开。他们都欣然应允,在座的企业家都表示会以实际行动给予支持。
    心系棠樾,梦萦古徽,我们满怀信心期待2 0l 1年金秋的棠樾盛会,必将为“鲍氏文苑”和鲍氏族史研究会的发展书写出浓墨重彩的恢宏巨篇!
 


分享按钮>>文苑13期 祭祖叔牙公有感
>>文苑13期 致永臣(兼寄北京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