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鲍氏家谱《水源木本》小记
- 中华鲍氏网 2012年6月16日 鲍文顺
拜读鲍氏家谱《水源木本》小记
拜读宗谱
兔年岁末,我在网上搜索到鲍氏网,结识了许多宗亲,进而联系到了恩全贤弟,龙年初春,恩全贤弟将我们家的浮山鲍氏家谱上党《水源木本》(共26卷缺第十卷)PDF电子稿惠寄与我,甚是欣喜!特别鸣谢恩春贤弟家和国友贤兄对保护家谱所作的卓有成效的艰辛工作。
清明前夕又陪同宗亲鲍怦老人前去宗亲春生家拜读高甸鲍氏家谱更是受益匪浅。
五一前联系浮山村书记锡胜宗亲,得知祖居浮山鲍湾宗亲有存宗谱,特前去请回。宗谱有两套:文华堂光绪三十三年版和崇善堂民国三十五年版。见到宗谱我是既感动又痛心。感动的是这位宗亲老人历经时代风雨考验能够将族谱保存下来,痛心的是这么宝贵的资料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没有了谱箱,是装在蛇皮袋里,破损太严重了。
经过十几天的昼夜工作,对两套宗谱进行了抢救性拍摄,并对照国友贤兄制作的pdf宗谱补充拍摄更新完成了电子版本。目前本谱第七卷缺失还比较严重,主要是祖居钱桥方向的宗亲。还有第八卷尚不齐,第12、18、22卷缺少首页。光绪版宗谱缺少十四卷下,主要是浮山股鼒公房下。其它全部拍摄完成。
鲍氏家族源远流长,鲍氏家谱博大精深。细细拜读,随附小记:
宗谱简介
上党郡崇善堂《水源木本》家谱历经17次修订编,最近一次是民国35年(1946)修缮的,主任委员是邻宗亲故兄萼楼先生。委员有:曦如公、燕山公、侃如公、云村公、学元公、濂清公、绍先公、超然公、国瑞公、斗南公、靖公、克武公、子馨公、思管公。萼楼公为修该谱可谓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民国版鲍氏宗谱共二十六卷,卷一主要是谱序、凡例、家规、家训、名贤谱说、祠事款目、清明祠堂祭文、家礼仪节、宗法图、禁條、首事名目等;卷二主要是祖像赞、徽州歙县祖居棠越图、坟山图、山田屋契约等;卷三是纪源、派行等;卷四鼎公;卷五至卷十八鼒公;卷十九至二十四鼏公;卷二十五是旧传赞;卷二十六是新传赞、领谱字号、跋。
光绪版鲍氏宗谱共二十二卷,卷一主要是普序、凡例、家规、家训、名贤谱说、清明祠堂祭文、家礼仪节、宗法图、禁條、首事名目等;卷二主要是祖像赞、徽州歙县祖居棠越图、坟图、春一公禁约、禁约、合同契劵、山田屋契等;卷三是纪源、派行、东渡世系等;卷四东渡世系;卷五至卷六新桥世系;卷七至卷八杭頭世系;卷九牆壑世系;卷十至二十浮山世系;卷二十一旧传赞;卷二十二新传赞、领谱字号、跋。
鲍姓源出
1、出自姒姓,为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之后,以邑(国)名为氏。据《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又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即杞公子)仕齐,食采于鲍邑(原为夏朝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三十里),其子叔牙以邑(国)名为氏,称为鲍姓。
2、出自庖牺氏,即伏羲氏,其后有鲍姓。
3、出自他族中有鲍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代北地区少数民族俟力伐氏(一说为俟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与汉族融合,遂改姓“鲍”,称为鲍氏。另外,同时还有,代北的少数民族“鲍俎氏”也有改姓鲍的。
② 清满洲八旗姓保佳氏、瓜尔佳氏等后均有改姓鲍者。
③ 景颇族金别氏,汉姓为鲍;佤族羊布拉氏(亦称尤斯拜氏),汉姓为鲍。
④ 内蒙古东部蒙古孛儿只斤氏后改为鲍姓。
⑤ 今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管鲍分金
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己欠的一些债,这钱还没入帐就给花了,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污公款罪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就接受了。
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
后来这哥俩又一起充了军,二人更是相依为命。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厮杀,冲锋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的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呼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
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
史评先祖
《史记•管晏列传》中说:“鲍叔牙推荐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自己甘心情愿地在他的领导下为官做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国家棒禄,后世有十余代在齐国有封邑、任大夫之职。天下人不但赞美管仲的贤能,而更赞美鲍叔牙能够识才荐贤不妒,谦和爱国忠君。”
宋代曾巩有《鲍山》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是矛朝,山前哪得叔牙城。”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鲍前纪源
敬叔公以前祖先是:仲康王、贞公、铎公、零公、济之公、瑾公、懿殳公、瀞公、冑公、明公、乾叔公、丙公、政公、軫公、隆公、仪甫公、衍公、克良公、贤广公、遟公、孔著公、谏公、頻公、滔公、明道公、嘉殳公、環公、喜祥公、镇公、长裕公、如山公、济迪公、渊公、定远公、敬叔公。
迁徙渊源
据续修谱序显示:我鲍氏出自夏禹后本姒姓,后敬叔公因相封鲍邑因地而叔牙公姓鲍,又淮公居上党因名而取郡,后几经迁徙,琚公占籍徽属歙邑棠越。
因元末(十四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兵乱募人民,春元公春一公春二公享二公兄弟四人从歙邑棠越迁至江北。春二公负书担囊偕二世宏远公渡江而北行至浮山,见其岩洞玲珑田地肥美鸟好歌花多媚,恍若桃园之盛,喟然叹曰胜境也,遂居之以耕读传其子孙,遂擅巨族之名于桐溪云。(今安庆市枞阳县浮山风景区)。
春一公迁入江北庐邑墙壑鲍庄(今庐江县罗河镇鲍店村);
春元公华六公(享二公子)迁潜川东渡卞桥(今庐江县白湖镇东渡村),富七公(华六公子)迁无为新桥杭頭(今无为县刘渡镇新桥村);
同时北迁的还有春二公堂侄华一公,华一公由婺源迁安庆府桐城高甸配陆氏。
浮山鲍三大房世系:鼎公、鼒公、鼏公。
世系派行
春二公派行:第七世开始:一从应孔日、廷朝必选文、忠孝绵恩锡、家道贻芳声、传先泽启后、流长本自深、立功开今望、继美慎典型;
春一公派行:第七世开始:一從應孔日、承宗谱世文、忠孝绵恩锡、家道贻芳聲、传先泽启后、流长本自深、立功开今望、继美慎典型;
享二公派行:第七世开始:一從應孔日、志朝德与文、忠孝绵恩锡、家道贻芳聲、传先泽启后、流长本自深、立功开今望、继美慎典型;
春元公派行:第七世开始:名應国显、万世永昌、咸绵恩锡、家道贻芳、聲传先泽、启后流长、本自深立、功开今望;
高甸鲍华一公派行:第十三世开始:应世啟纯士、登朝正大时、觀光其汝志、允以孔为师、秉德绳前哲、怀仁奕叶垂、图南博萬九、高举奋冥池。
薪火相传
1敬叔公【鲍邑】、2叔牙公、3清夫公、4玮公、5伋公、6辙公、7昌公、8哲之公、9昂公、10光公、11释公、12克和公、13文齐公、14连公、15膏叔公、16伯茂公、17悦公、18仲鸾公、19元礼公、20允公、21淮公【上党】、22世民公、23温公、24宣公、25永公、26昱公、27德公、28殷公、29勋公【青州】、30玟公、31品公、32绩公、33崇公、34伸公、35贤公、36宏公、37虎臣公、38容公【新安】、39适公、40安国公、41梦符公【鲍屯】、42理一公、43三四公、44弥逊公、45举之公、46百一公、47十三公、48万三公、49杰公、50祀公、51思聪公、52仁规公、53诚公【棠樾】、54启公、55天一公、56坤三公、57震一公、58汝芾公、59光远公、60明一公、61子宏公【歙县】、62琚公、63槐公、64十四公、65福一公、66廿四公、67仕动公、68文志公、69仁寿公、70仪公、71猷公、72春二公【桐城】、73宏远公、74櫵隐公、75锦堂公、76鼒公、77本济公、78憲釜公、79从文公、80应永公、81孔爵公、82日彩公、83廷枢公、84朝信公、85必源(号福堂)公、86选举(号莘农)公、87文笔(号旭昇)公、88忠元(号忠光)公………………………
附记:本小记得到宗亲荫华先生指导,特致谢!
鲍邑第91代青州第62代浮山第20代裔文顺
baowenshun@163.com 18056901288
鲍氏家园QQ群227386239
2012.3.3——9.25
分享按钮>>台城老城区之黄氏祠堂 闹市中的辉煌与凋零
>>【何氏何姓】何系列:愿“神九”飞船新总指挥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