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高车头鲍氏支系棠樾寻根之旅
- 中华鲍氏网 2012年6月20日 鲍世杰
棠樾距歙县城约15公里,是皖南的一个“无边风景总堪诗”的田园乡村。我们走访了鲍氏第三十代孙鲍树民宗亲,他是“欣所遇斋陈列馆”馆长,年逾七十,对我们的到来十分热情。据他介绍:晋咸和年间任新安太守的鲍弘,其府治所在地即在歙县。他建住宅于丰乐河畔的岩寺,地名金龟坦——鲍屯,与棠樾阡陌相望。歙县属新安郡,故历史上沿称“新安鲍氏”。至清乾隆中叶,徽商崛起,其重要代表鲍志道总揽两淮盐业,为两淮总盐商,富甲江南,名重一时。他捐输报效朝廷,得皇帝敕封监察御史等六个官衔。鲍志道发迹后在故里办学堂、修建宗祠、立牌坊并把历代鲍氏牌坊集聚在一起。同时从事兴修水利、修桥补路等义举,赢得后人景仰与赞誉。鲍树民还告告诉我们,绍兴鲍氏族系属棠樾迁新馆支派,是从新馆迁至会稽(今绍兴县)的。随后我们一行参观了正在修建的陈列馆(为鲍树民第六代祖先故居),并在馆内斋山堂合影留念。该馆藏有家谱、祖先画像等有关史料,展示了鲍氏悠久的历史文化。
棠樾景观可分三部分: 一是牌坊群,位于村口北部,七座牌坊纵向连成一线,浑然一体。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均为鲍氏先辈。有鲍象贤尚书坊、鲍灿孝子坊、鲍宗严父子慈孝里坊、鲍文龄妻节孝坊、鲍志道一家乐善好施坊等。经过“文革”洗礼,此类碑林还竟然保留如此完整者,可能与当地百姓对传统文化的偏爱有关,这在全国也属罕见。二是鲍氏宗祠,分男祠、女祠。男祠建于明代,至清嘉庆由鲍志道重建,为五开三进,前门绘有彩画二大门神,堂悬“敦本堂”匾,陈列有石雕微缩牌坊以及历代“鲍氏义田跋”、“重修万四公支祠记”、“义田禁碑”等石刻碑文多处,和嘉庆圣谕三道碑一座,为鲍氏经营盐运珍贵文献。显示了鲍氏在嘉庆年间辉煌的历史。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江泽民总书记考察棠樾时题写的“棠樾牌坊群”的巨幅彩色照片和香港特首董建华参观棠樾的彩照。鲍氏女祠坐北朝南,悬有“清懿堂”匾,供奉历代鲍氏烈女,深得后人赞许。1990年亚太地区旅游协会曾为修复该女祠捐款。三是鲍氏民宅,为鲍氏后裔集中居住地。
当晚宿于歙县县府招待所,次日上午在县城参观了“徽州”景观区,又驱车去桂林镇新馆寻根。新馆位于县城东北方向,自古有“五里牌头十里新馆”之称。新馆分上行、中行、下行馆,绵延十里。当地盛产毛竹等经济作物,甘蔗为当地特产。在中行馆有新馆小学,设在鲍氏宗祠。族长鲍德全热情接待了我们。据德全公(论辈分属于我们祖父一代,故如此称呼)介绍,新馆先辈从棠樾迁此,先三代祖先没排辈分,从第四代起,以“天、文、一、木、善、元、应、锡、志、曾”,立、志、存、诚、德,亦世、其、荣、昌。现在新馆有德、亦、世、其、荣、昌六代。
新馆原为一大村落,居民近千人,因受兵灾战乱及洪水灾害,死亡流离他乡者甚多,目前鲍姓族人仅百余人。据现存《著存堂家语》载:会稽支派始祖鲍尚志,名思,上寿恩粟帛七品顶戴,以子直润盐课提举司衔,诰赠奉政大夫,以盐业差来会稽,于乾隆三十九年(1775年)定居于高车头(今绍兴县),历经200余年,尚志公在绍兴已繁衍十代。至此 绍兴高车头鲍氏支系源于歙县新馆得到确认,由此圆了我们寻根问祖的宿愿。下行馆有“恩荣石牌坊”一座,为新馆鲍氏唯一的文化遗产,我们在此合影留念,以为新馆之行的见证。
分享按钮>>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首领韦绍光
>>绍兴前观巷鲍氏八字家风的粗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