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鲍氏又一个采邑

    中华鲍氏网 2012年10月26日 鲍中行


             
    在春秋时期,鲍氏有多少个食采之地,是历史学家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也是广大鲍氏宗亲最关心的问题。2012年10月21日,我应邀到河北沧州参加鲍氏宗亲代表会,听说河间市束城镇(春秋时期章武国国都、原束城县县城)有一座鲍叔牙墓。我們听了很高兴。当天中午,我和鲍智泉、鲍海涛、鲍中旺宗亲,间单地吃了午饭,就分乘两台小车,急急忙忙地奔向束城。当时,天下着大雨,气温较低,但是,我們的心总是热呼呼的。
    小车跑了大约两个小时,来到了束城镇。遇到一位姓牛的老先生,他听我們说要找鲍叔牙墓,即自告奋勇地为我們当向导。在牛老先生的带领下,来到叔牙公墓的北面。放眼看去,一个巨大的土墓展现在我們的眼前。它的四周和顶部长满了青草和野枣树。底部宽约15米,顶部宽10米左右。从远处看去,象一座磨盤形状的小山,当地人民称它“磨盤山”。
    我們发现北面,有一条小路从墓底通到墓顶。我們沿着小路攀上墓顶,墓顶成正方形,比较平坦,约40平方米,中间摆放着一块长方形的大石板,上面有残留的貢品,四周有香灰和钱纸灰。我感到奇怪,想用手去搬石头。牛先生急忙制止我:“不能动!这是祭坛。”“鲍氏后人常来祭祖吗?”我问。 “当地人民群众常来祭拜。”牛先生说,“我們这里的群众非常崇拜鲍叔牙,把他当作‘圣人’。学生考学要来拜他,保佑他考上好学校;商人来拜他,保祐他发大财;......。"我們听到牛先生赞扬叔牙公的这些话,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我們走下坟墓后,围绕坆墓走了一圈,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拍了照,并合影留念。我們发现墓四周,有柀人用锄头挖过的痕迹,墓东有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大洞。问牛先生是怎么回事?牛先生告诉我們:“洞是盗贼挖的。"接着,牛先生给我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10多年前,一位领导带领一伙人挖鲍叔牙的坆,挖着挖着,他的老婆疯了。人們都说,这是鲍叔牙显神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敢挖鲍叔牙的墓了。也许这只是一个巧合,并不是叔牙公显神。但说明破坏叔牙公墓,不得人心。
    我們詹仰了叔牙公的墓后,有一个问题令我們迷惑不解:为什么叔牙公会安葬在束城?牛先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他带我們去找鲍增喜,说是只有他能回答这个问题。 
    鲍增喜是鲍叔牙的后代,现年73岁,是很久以前,从山东迁到束城县来的。我們在束城镇一座票亮宽敞的大院子里找到了他。他对我們说:“根据河间县志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关史书记载,河间县春秋时期叫章武国,束城镇是章武国的国都,是鲍叔牙的封地。鲍叔牙是章武国国王。鲍叔牙死后,齐桓公按他的遗屬,将他安葬在此地。墓土是从很远的山上运来的立土,水冲不坏。墓上原来有一座小庙,后来柀毁坏了。墓西北有三个南寨,可能是守墓人居住的地方。墓前有一个祠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接着,他打开《河间县县志》,上面有两张照片。一张是鲍叔牙墓采照,照片下面说明是:“齐国宰相鲍叔牙公元前644年故于齐国临淄,齐桓公照其遺愿,将其灵杦移葬束州(今束城镇)。该墓占地約百亩,墓高5米,圆周长100米,呈磨盘形,故曰磨盘山。因年代久远,当年建筑禿废,今尚存周长60米,高3米的磨盘形土丘。”另一张照片是祠堂大门。照片右边的说明是:“齐国宰相鲍叔牙,公元644年故,葬于其封地束州(今束城镇)次年,在其墓前约50米处,建鲍叔牙祠一座。”
    听了鲍增喜的介绍,看了河间县志,使我初步认识到,束城可能是我鲍氏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的食采之地。回到北京后,立即查看春秋时期齐国的地图,了解到束城属于齐国管轄,更加坚定了束城是鲍氏采邑的想法。破除了春秋鲍氏单采邑的观点,树立了多采邑的思想。
河北束城镇鲍氏采邑的发现,是鲍氏族史研究的重大成果,它使鲍世的采邑增加到三处:即济南历城、濰坊鄩原(在濰坊西南)、河间束城。为我們全面研究鲍氏的历史提供了条件。
我在研究周代的采邑制度时发现,鲍氏家族在春秋时代十余世常盛不衰,鲍氏子孙“常为名大夫”,齐桓公赏赐的大规模采邑不少,至少有三四个约9000户的县。因此,各地宗亲、特别是山东和河北的宗亲,一定要加强鲍氏采邑的寻找、保护和研究。 
                                           鲍中行2012年10月22日


分享按钮>>老红军何纯尧同志遗体送别活动在石桥铺殡仪馆举行
>>侯绍庄先生诗词集—柳江星光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