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名人楷模】路越崎岖越平坦
- 中华鲍氏网 2012年12月27日 鲍训相
路越崎岖越平坦
——读昌津新作《屋檐水点点滴》
往事犹若屋檐水,萦绕于怀点点滴,
涓涓汇集入江海,轻舟一叶遨天际。
有幸拜读昌津新作<手稿>《屋檐水点点滴》,心绪澎湃,久不能平。这是昌津继《无声的清泉》之后的第二部长篇。我坚信,和《无声的清泉》一样,这部作品问世以后,必将在她的战友、亲友及众多的读者中产生新的更加强烈的震撼与感动。前苏联电影《阿维森纳》的序词这样写道:“世界上的一切都会被遗忘的尘埃所覆盖,只有两件不会死亡和泯灭:英雄的事业、贤者的言论。”昌津就是把她和她的家庭的坎坷的经历、共同的事业和建树用自己朴实平凡但也隽永优美的文字串连起来,带领读者穿越差不多一个世纪中华民族的苦难、奋斗、变革与复兴的历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历史长卷。她和她的家人都不算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但因为共同的家学渊源和共同的“挽狂澜于既倒,救民众于倒悬”的历史责任感及大义凛然、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所以都在各自人生的轨迹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昌津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她的家庭和她自己都颇具戏剧传奇色彩。她的父亲薛彦夫由我党最早工人运动领袖恽代英指引于1925年报考黄埔军校立志报国,1926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北伐。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赴广州参加张太雷、叶剑英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因受伤赴沪治疗,期间曾帮助罗瑞卿通过组织派遣乘船离开上海去部队。薛在伤愈以后返回故乡四川,在车耀先领导下又组织发动并亲自领导了广汉起义,创建红26军。但旋即被四川军阀镇压下去。薛颠沛游离,便与组织失去联系。迫于生计他利用亲戚关系混入国民党军队,因才华出众颇受重用。他就利用职务之便解救了不少被俘我党从事地下工作的负责同志(如文强、邓止戈等)。抗日战争爆发,薛又随川军悲壮出征,奔赴抗日前线,在长江一线作战,因战功荣获“华胄勋章”。期间与新四军联手重创沿江日寇,捷报频传。四川解放前夕,薛彦夫虽未与组织取得联系,但迫于形势需要,他毅然主动以中共地下党员身份只身闯匪穴,斗勇斗智,成功地策动了四川军阀刘树成、穆瀛洲两部起义,兵不血刃,雷马屏等六县和平解放。功莫大焉、善莫大焉!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智勇双全、赤胆忠心的爱国将领,解放后却倍受煎熬,尝尽了牢狱、改造、饥饿贫寒之苦。巴顿将军有句名言:“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我之所以特别敬佩这位革命前辈,不仅是解放前他出生入死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立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更令人折服的是经历解放后近30年的风雨摧残,他仍然像孔老夫子说的“君子不器”,从不向邪恶势力屈服,一身正气,宁折不弯。正如他在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后自励诗中所言
仰望丰碑思万千 英雄无名谁知贤
一片丹心昭日月 长留清白在人间
这正是薛彦夫一辈子乐观豁达、处世泰然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革命者对生命意义的最高诠释。
昌津的母亲谢绍芬(左冰)是典型的受“五四运动”影响的进步女性,支持革命,贤德淑能,多才多艺,事教终身。在平凡的教书育人岗位上,她辛耕勤耘,恪尽职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科技精英。同时作为母亲,她又在最艰难的条件下含辛茹苦、独立支撑,把她和薛彦夫的几个孩子抚养成人,而且个个都出类拔萃、学有所成。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是昌津的弟弟薛昌洪(薛雪)。这是一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叶刚刚升起的文学新星,斐声文坛,才华横溢。年龄不大,刚刚大学毕业就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诗作和文章,璞玉珲金,令不少文学泰斗刮目相看。“不论是歌,不论是诗,都是炸弹和旗帜。歌手的声音,可以唤起阶级”玛雅可夫斯基的名言鼓励着这个热血男儿用充满激情的渴望呼唤着一代青年迸发智慧和力量投身到祖国神圣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可以说,他就是我们那个时代文学青年的楷模。可是,正当他在创作上崭露头角,在事业上(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在天津四女中任教)蒸蒸日上、正欲踏进婚姻殿堂之际,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浩劫临头。“越是栋梁材,越会受迫害”。桀犬吠日,人性尽失,鼍吼鲸匍,日月笼瘴,薛雪硬是叫造反派残害致死。晨星殒落,天地同悲!共和国的灾难啊,谁堪回首那人妖颠倒、阴霾密布的梦魇十年!痛失爱子,不啻五雷轰顶,但为了安慰子女,谢左冰只好强忍悲苦,写信劝说昌津“只当他是出远门了”。“芝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以她那博大的胸怀和顽强无比的毅力紧紧地把掌着家庭之舟的航向,引领着全家安渡厄海,驶向彼岸。
四川内江位于天府之国东南部,是张大千、范长江的故乡,素有“甜城”之称。生于斯、长于斯的内江姑娘薛昌津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学薰染。她不仅甜美活泼、聪明好学、成绩优秀,更重要的是崇尚真理、追求进步。1949年底未满16岁就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参军,小小年纪就随部队参加举世闻名的“湘西剿匪”。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倔强好胜,从不言半个苦字。由于在学校就爱好文学,发表过不少作品,到部队很快成为文艺骨干,是一名颇受干部战士欢迎的宣传队员。带着这个职业,她又“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异国他乡,她和对美军英勇作战的战士一样,登高地、爬雪山、钻坑道、上前沿,不顾头上敌机盘旋轰炸,不惧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自编、自导、自唱、自演为战士们演出,为英雄呐喊。她像一只欢快的百灵鸟,走到哪儿,便把歌声和笑语带到哪儿。像一团烈火,通过燃烧自己温暖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心。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热情迸发的青春闪闪发光,在志愿军部队大熔炉里,她历经考验,百炼成钢。共同的抱负和理想,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出生入死的并肩战斗,她和同为重庆南开中学高她一个年级的校友房吴生在朝鲜战场上摧生了爱情的萌芽。凯旋回国后,她又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接受正规文艺理论和政治理论教育,毕业后一直从事文艺工作,编刊出报,不停顿地把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正义、对真理的追求及自己切身所见、所闻、所历用她那激越优扬的文笔奉献给广大读者。1957年夏她和房吴生结为伉俪,说来也巧,这对年轻夫妇几十年后才知道,原来薛彦夫参加北阀时的顶头上司孙炳文竟是房吴生的父亲房师亮的莫逆之交。朱德、孙炳文在德国哥庭根留学期间,房师亮是他们班里的小老弟。以后孙炳文蒙难其夫人任锐为躲避白色恐怖,带着孩子到时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房秩五(房师亮之父)创办的浮山中学避难,与房吴生的母亲鲍训经交谊甚笃,也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段小小的插曲。“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吴生、昌津真是前生有缘,又共同经历了朝鲜战场上血与火的考验,因而婚后鹣鲽情深、幸福美满。他们先后生下两个儿子、一对双包胎女儿。虽说生活拮据,可眼瞅着四个孩子一天天健康、欢乐、茁壮成长,四个孩子先后长大成家,小女儿在北京,另外三人都在广东,个个都是人中龙、云中凤。事业红红火火,无限量其前程.儿孙满堂,其乐融融,温馨、和睦、快乐、时尚,是一个令人钦羡的大家庭。本是俩人颐享天年的极好时光。然而吴生却罹患肝癌于1999年溘然长逝。五十年情投意合、生死相依、相濡以沫、肝胆互照。一旦永诀,霹雳晴天,昌津一下子跌入了痛不欲生的深渊。但是她是一个军人,她始终没有忘记对这个自己最亲密战友临终时的承诺,不仅要对四个孩子及其后代继续尽职尽责呵护培育,更重要的是要把他们共同的、不平凡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编辑成书,昭留后人。昌津强行压抑住内心深处的巨大悲痛,用了差不多四年时间,呕心沥血、日以继夜,整理了她在吴生患病住院期间陪在他身边撕心裂肺般痛苦的132个日日夜夜写下的日记和她与吴生共同生活期间由于工作需要大部分时间都两地分居两人鸿雁传书多达1000余封通信(摘选)以及两个家庭历史渊源的珍贵资料,三大部分,编纂成册定名为《无声的清泉》。日记、家书、两个普通家庭的史料,看似平淡的生活经历却折射出一对革命情侣的闪光青春和辉煌历程,可以说是真正的刻骨铭心的高尚爱情的精典版,问世后好评如潮。最让读者感动的是挚朴、透明、纯真,羡慕俩人老欲弥珍的爱情像一首悠长的交响乐,时而激越、时而平缓、时而欢悦、时而悲怆,在读者心中激起的波澜久久不能平息。大量的战友、亲友和读者的来信表达着不同的敬佩、安慰和鼓舞,令昌津倍加感动。原本只想完成和吴生的共同夙愿,给儿孙后代留点精神财富,谁承想赢得如此众多的赞许和支持。“余生比青春更珍贵”,她更加执着与勤奋,矢志要把自己家庭的可歌可泣的悲壮百年、把自己看似平凡却经历非凡的人生轨迹忠实地记录下来,融入中国革命史的宏伟巨篇,增添中华文化宝库的丰富内涵。她不惧年高,深入浩翰,查资料、阅档案,又是数年耕耘,她的这篇巨制《屋檐水,点点滴》问世了。与《无声的清泉》一样,这部著作同样以白描的叙述法,扣人心弦地把读者带回到那烽烟遍地的战争年代。国内革命战争的风云谲变,抗日战争的英雄礼赞、朝鲜战场上作者遇险以及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文化大革命痛楚的洗礼,还有改革开放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惊人巨变都在昌津笔下一一翻演。让人激动,让人感叹,让人扼腕,让人释然!绚丽的心灵之花又一次绽放结出了丰硕的艺术之果。昌津再度让我们走进她的家庭和她的人生历程,和她一起迈步,一起奋进,一起品尝到她的酸甜苦辛。谢谢你,昌津!让我们盛享这道韵味隽永的文化大餐。万千热爱你的读者真诚地祝福你,昌津,健康长寿,在儿孙们虔诚感恩的拥戴中乐享天年!
拨云见日山外山,
路越崎岖越平坦,
但留千秋文章在,
岂有烈士惜暮年。
鲍训相谨识
2012年12月26日
分享按钮>>【武氏名人楷模】武艺
>>环球时报:尊重毛泽东是中国社会的集体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