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化古迹】贵州鲍家屯清明节掠影

    中华鲍氏网 2013年1月23日 鲍中权


 

                          贵州鲍家屯清明节掠影

                                    鲍中权

    2012年4月4日,农历壬辰龙年三月十四日、清明节。贵州安顺大西桥镇鲍家屯鲍姓始迁祖坟院,十几亩宽敞草地座无虚席。下午四点钟,高音喇叭指挥打菜顺序,从第一桌一直喊到第306桌(每桌8人)。可谓人头攒动盛况空前。贵州屯堡文化研究会到现场采访,贵州师大清明节课题组零距离拍摄纪录片。他们一早从听到始祖墓前宰猪声,一直忙到大聚会结束。

    贵州鲍氏明朝嘉靖年间首创家谱,记载了从始迁祖考鲍公福宝、始迁祖妣鲍母牛太君起,至九世祖考妣。始迁祖籍贯是今安徽歙县棠樾村。大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开始了“调北征南”战略部署,我祖福宝公奉旨入黔征战,任都司指挥使。战后论功行赏,诰封“振威将军”。朱皇帝为了贵州的长治久安,令征讨贵州的官兵留镇贵州,实行“屯田、守土、养兵,不费民间斗粮也”。后来由发布了第二道圣旨:“家属随后遂焉”。于是大批眷属从江淮老家迁至贵州。征南官兵及其后裔世代恪守江淮汉民族文化、民俗、服饰、语言、戏剧、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明——屯堡文化。历史学家也叫“汉族亚文化族群”。

    当年在军转民的风云变幻中,最大的困难是粮食恐慌、饥饿威胁民生。据安顺府志记载当年汉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95%。这95%都是明军官兵及眷属。古人云:善治国者必善治水,兴国者必先兴水。自古民以食为天,一日无粮千兵散。而食从土中生、水中来。我们的始迁祖福宝公是位实干家。依照前人的古训,福宝公带领他的部下创建了文明这个明代乡村水利工程。专家叫“大明绿色水利文化”,为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水利工程使不同高程的2300亩良田得到了充分的自流灌溉,水旱无忧稳产高产效益显著延续至今。为了安居乐业,福宝公创建了建筑布局为“八阵图”的古村落军事防御体系。在冷兵器时代充分发挥了保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福宝公经济军事两条线齐抓共管,600年后受到来鲍家屯考察的建设部、水利部、国家文物局、等多学科多领域大专家的赞叹。

    这600百多年前的古水利、古村落文化遗址,凸显了福宝公的聪明才智、战略眼光和大将风度。古水利工程的创建保证了一方粮仓的丰盈,也保证了朝廷“调北征南”安定边疆战略部署的实现。他的众裔孙世世代代用一颗真诚的心尊重他、怀念他、纪念他。这种一脉相承的亲情,这种发自内心的尊祖敬宗的的血缘感情,是自然而然的人性良知的流露。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过年过节都变的平凡而倦怠,而我们鲍氏的清明风俗如此的庄严而火爆,展示了鲍氏家族的凝聚力和文化底蕴,展示了传统文化真、善、美的魅力。福宝公的后裔怀着对先祖的崇敬怀念之情,慎终追远,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坐火车、走高速,不计千里百里,跨越千山万水,来到福宝公墓前,叩首行礼,感受浓浓的亲情,衔接这优秀的家族文化之魂。

    鲍氏清明给始迁祖上大坟的礼仪,是由书面文化和口头文化两种方式传承下来的。祭品的种类和式样是口口相传的。祭祖仪式(我们叫三献礼)、祭文(我们叫祝文)又是鲍氏独树一帜的清明风俗。如果不在特定的意境,就不能很好的进行有效的研究。贵州师大现场零距离接触了我们的清明节典礼,对此深有感触。

鲍家屯鲍氏是一个以“孝悌”观念为核心的家族群体。2006年我们就进行了第六次续修家谱。上家谱人数12320多人。为此我们遍访了86个村寨、23个城市。我们鲍氏家族的女性服饰保持了600年前的“凤阳装”,就是家族“孝文化”的体现,是不忘根本、尊崇祖先的具体表现。穿凤阳装(我们叫“穿大袖子”)、戴玉石梅花管簪、系“丝头系腰”。“丝头系腰”一度失传,又是11世祖大千公于清朝雍正年间,冒着饥饿病痛、匪盗横行、虎狼出没的危险单人徒步返回老家棠樾,学会了正宗的“丝头系腰”的制作手艺,流传至今。

    清明礼仪中的“祝文”,也叫祭祠,所写的虽然都是对于先人的缅怀追念之词,但是都不可或缺的结合了当时一个特定时期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昌盛、生活的改善、生活习惯的变迁等等,总之是一个时期社会方方面面的特定反映,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对“祝文”的研究,也就是对于一个时期社会的研究,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鲍家屯清明风俗,凸现了鲍氏文化的源与魂,是一个大家族的根。鲍氏传统文化的观念,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民族文化发展的新成果,才能够在当今社会存在和发展。这体现在我们悬挂在典礼现场的大幅标语上。2005年的标语是:“清明扫墓,中元祭祖,上可告慰先辈,下可激励后人。”“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敬老天不灭。”。2011年的标语是:“鲍家屯获历史文化名村殊荣,始迁祖功标青史。”现场考察的专家感动的说:不事雕琢的语言,却有感天动地的力量!我回答道:加强孝道信仰的宣传目的是促进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和谐。这正是创建小康和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也正是为此,我们在清明祭祖的典礼上,设置了文化长廊。以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图文并茂的宣传“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的新观念及本村的好人好事、和睦家庭的模范事迹。从而使鲍氏家族的孝文化与时俱进,汇进了汹涌澎湃的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之中去,因此才能保有生生不息的生机和活力。

 


分享按钮>>【鲍氏名人楷模】鲍靖中智救周恩来
>>【鲍氏名人楷模】红军营政委鲍英烈士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