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网新闻】福建永泰三洋鲍氏之“花瓶树”与“虎衙围墙”

    中华鲍氏网 2013年11月15日 鲍允淋鲍日荣


 

                               “花瓶树”与“虎衙围墙”

                                鲍允淋供稿   鲍日荣整理  

    虽然就在本县工作,长期居住在县城。但多年来形成一种回三洋老家办事办完就走的习惯,这使我对三洋老家的山山水水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跟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少联络,以致对那些脍炙人口的乡村轶事和许多颇具特色的古民居古村落也了解甚少。10月28日,我有幸陪同中华鲍氏族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鲍中行和副秘书长鲍建华到三洋老家考察,看到了同安镇洋中村竹乾头(旧名直墘头)鲍氏后裔鲍瑞源房前屋后的“花瓶树”与“虎衙围墙”,得知一段辉煌的家族历史,感到十分震撼。

    傍晚时分,我们一行驱车来到竹乾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八扇上下落厝,屋前碧绿池塘倒映着落日的余晖;屋后古树参天,有的冠如华盖遮天蔽日,有的虬枝峥嵘盘曲如龙,从房顶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盆景。在主人的引导下,我们经过半月埕、迎客门、尾埕、中埕、下埕、大厅,把房屋的前前后后参观了一遍。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花瓶树”,二、 “虎衙围墙”,三、条石下埕,四、厅堂中间的旧水井。

虎衙围墙

条石下埕

 

据厝主鲍瑞源介绍,这是他们四百多年前的老祖宗留给他们的东西。当年的房子是由鲍氏西祠第七世祖文澄公始建的,全木结构,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文澄公原住在三洋樟下垅,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把房子建到了直墘厝(现叫竹乾头),文澄公到直墘厝后曾两次赈粮,被封为“进主义士”、“太学生”。民间传说文澄公少年贫困,二十多岁才结婚,后发迹,夜见“开天门”,跪求“钱粮减一半,败(家)子添一合”,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元相公,次子元楚公,元相公英年早逝。后元楚公与侄儿思茂公另盖新房,取名“新直墘”(现叫新竹乾),旧房“直墘厝”改叫“直墘头”,并在这两座房子之间建一条长达五百多米的长廊,把两座“直墘”连成一体,往来不受日晒雨淋。可以想象,当年这两家人是怎样的家大业大。文澄公、元楚公、思茂公祖孙三代个个好善乐施,义薄云天,名震遐迩,流传至今。

    那么,这栋房子怎么会建有“虎衙围墙”呢?据说,在以前,“虎衙围墙”只有五品以上官员的官邸才能建造,一般百姓是绝对不允许建造的,围墙上还用条石砌出一个若隐若现的“王”字,这就更不得了了。原来,文澄公钱粮跨及永泰、仙游、尤溪三县,是一个大财主。元楚公犹过之,相传钱粮跨及周边七个县,而且他更加热心公益事业,出手不凡。据《永泰三洋鲍氏西祠族谱》记载:“元楚公号召南,太学生文澄公次子也。才干出类家巨富,与侄思茂仝构大厦新直墘都丽甲一乡,生平乐善好施……概仝侄思茂布施田亩……功德不胜举……时逢外江大饥,公捐谷一万两千石载往其地赈之,督抚同府道闻公义,祥请朝廷准给翰林冠带,额其户曰:旌奖义士……”。鲍瑞源说:1962年匾还在,可惜农民不识宝,所有牌匾都在那年改建时被毁,他记得匾上所题时间是“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就是说其时恰逢外江出现大饥荒,元楚公捐赠了“一万两千石”谷子用于政府救助灾民。“一万两千石”是多少?明代的计量单位:1石为现在的57公斤,那么“一万两千石”就是684吨,可以想象,以当时的低生产力和交通运输状况,这要动员多少人力和物力,是何等的大手笔,督抚和府道把元楚公的义举报告给皇帝,皇帝大加赞赏,称他为“财王”,赐他“旌奖义士”称号,准他著翰林冠带,建造“虎衙围墙”,这是极大的荣誉嘉奖。皇帝还从花瓶里拔出一根树苗送给他,让他带回家种植,祝愿他的钱财像这棵树一样茁壮成长,万古长青。这棵树和旁边的几棵红豆杉等大树一样,都是参天大树,常年青翠,郁郁葱葱,只怕两个成年人联手还合抱不拢。原先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只是跟着祖宗叫它“花瓶树”,后来经过专家鉴定才知道是一棵罗汉松,已经种植423年,在全国极为罕见。

花瓶树远眺

由下向上看的花瓶树

 

    文澄公、元楚公、思茂公祖孙三代个个重情薄财,急公好义,大有“管鲍”遗风,尤其是文澄公、元楚公父子双义士,“花瓶树”和“虎衙围墙”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至今还激励着三洋贤达人士,热心公益,造福乡里。据考证,文澄公由樟下垅搬迁到竹乾头后,子孙不断繁衍发展,现在的半岭窝、前岩下、垅头厝等鲍氏子孙都是他的后裔。(2013.10.31)

 


分享按钮>>【鲍氏网新闻】邮寄《鲍氏文苑》的紧急通知
>>【侯氏名人楷模】中华侯氏名人侯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