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名人楷模】好村官——鲍振平
- 中华鲍氏网 2014年7月15日 鲍士军
好村官——鲍振平
“村官一干四十年,累倒在工作一线。安徽省界首市王集镇朱庄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振平扎根基层、鞠躬尽瘁、服务群众、死而后已。”这是安徽商报2014年5月26日的人物核心报道标题内容。鲍振平1954年生于界首市王集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2岁起就担任队村干部,当过生产队长、大队书记、村长、村党支部书记,不管形势怎么变化,称谓怎么变化,也不管是组织任命的,还是群众选举的,他始终在村官这个位置上干着,当听到鲍书记离世,在外创业的村民王登明连夜乘飞机返乡,就是想见鲍书记一眼,出殡当天,1000多名群众自发赶来为他们最贴心的当家人送上最后一程,现在当地很多村民一提到他还热泪盈眶。
鲍振平为官几十年,为民做的好事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2012年界首市委市政府号召各乡镇推进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鲍书记积极响应,通过调研座谈讨论,他摸索出“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粮给粮,要服务给服务”的四要模式,在本市率先树立了“整村推进”的旗帜。他的村原先种植结构单一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是鲍振平不懈的追求,2013年,他带村两委成员到山东考察学习鸡腿菇种植技术、投资成本、市场前景等,并立即动员安排鲍氏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共同开发鸡腿菇种植。为了保证市场销售,他与郑州、云南等地客商签订了购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合作社成员鲍振贵说:“鸡腿菇成熟期可采摘4至5次,市场价每吨8000元,每个棚一年纯收入两万多元,是我们的一个致富门路,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目前该镇已把此项目作为产业进行推广。鲍庄、王庄、陶庄这三个自然村庄与王集镇之间有条淇子沟,老百姓经常要涉水过河,鲍振平带领群众修了三座桥,解决了村民上镇赶集交通不便的难题,群众称之为致富桥、连心桥、幸福桥。为搞好村里的农电改造工程,鲍书记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了300多万元资金。自己又掏12000元钱,从砀山县购买5000株树苗,种植在村内路旁沟沿,既美化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还自己掏钱引进高产红芋苗,免费给村民移栽等等。
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五下午,天寒风急,由于近期忙着村里的计划生育、新农保、新农合、扶贫户等项工作满负荷劳累,得不到休息,鲍振平检查出有脑部血管堵塞,在妻儿的劝说下准备第二天到深圳儿子那里检查治疗。临行前仍然不放心村里的工作,他让弟弟鲍振军和一名村干部扶着去村部开会,强忍病体,断断续续地安排了计生、综治、春节慰问等七项工作,说话声音沙哑,脸色铁青,一边讲一边喘气,硬是这样,布置完工作,于腊月二十七日,才去看病,然而由于晚来了几天,脑椎动脉堵塞严重,虽然做了手术,但仍没有挽救鲍振平的生命,带着他对村里群众与未尽事业的眷恋走了,留下的是家人和乡亲们的远远爱戴与追思。
近日,中共安徽省委决定,追授鲍振平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安徽合肥: 鲍士军
2014年7月15日
注:此文内容主要摘抄于安徽商报
分享按钮>>【鲍氏家谱源流】三桥鲍氏系列纪念六则
>>【何氏网新闻】何秀华:山坳里一盏闪亮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