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网新闻】汗青为民献丹心

    中华鲍氏网 2017年1月20日 宝应县党史办


汗青为民献丹心

——忆宝应籍新四军老战士鲍汗青同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的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他们怀着理想信念,为国家英勇奋斗,无私奉献,无怨无悔。鲍汗青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之一。

  万里求学

  1914年春天,一个幼小的生命降生于宝应县城望族鲍氏的家庭里,家人为其取名汗青,希望他长大后能为我们这个多灾多难民族作些贡献。小汗青自幼聪颖,在家乡读书时幼小便成绩优异,不久又随父亲到扬州继续读书,在扬州中学读完高二又直接转入上海光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父亲和家人的支持下,1934年,鲍汗青远涉重洋赴日本政法大学读书。这段时间,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日本悍然发动了芦沟桥事变,汗青和其它热血青年得此消息后毅然放弃学业,一起返回祖国投身抗战。一回到上海他就参加了“抗日同志救亡会”,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参与抢救伤员,并在《抗敌报》上发表相关报道,一个多月后又辗转回到家乡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投笔从戎

  鲍汗青从上海回到家乡后,日寇的魔爪已经慢慢伸到宝应县城,他们又举家迁至南乡石桥,在这里经人介绍,他结识了扬中的同学,日后成为终生伴侣和战友的陈静。不久,经其表妹程瑞荣引荐,鲍汗青几经辗转,到达皖南,见到新四军领导项英和袁国平同志,项、袁商量后,决定分配鲍汗青到敌工部。当时新四军在抗战中俘获了一些日本兵,因鲍汗青精通日语,敌工部就让他参与对日俘的教育感化工作。皖南事变前一个月,他带着几名日本友人先行北撤,因而幸免于难。到达苏北后,鲍汗青被分配到粟裕领导的一师政治部,先后在苏中抗校、抗大苏中大队、抗大九分校、苏中公学工作,并参与了一些筹建和领导工作,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日寇的无数次扫荡。在反扫荡的日子里,他们有时一天急行军一百多里。1945年,抗战胜利,苏中行署考虑到鲍汗青同志生于宝应,对家乡情况相对熟悉,决定派他任宝应副县长,汗青同志二话没说,立马赴任。1946年,上级又调鲍任新组建的华中大学大学部任主任、校党委委员,在华大,鲍汗青殚精竭虑,忘我工作,积极探索新型大学教育的新路子,两年时间内,为党培养了1000多名重要干部,并为苏南土地改革华中培训了3000多名干部。

  上层高参

  江苏全境解放前后,上级根据鲍汗青同志的能力和专长,让他担任苏中农村土改工作副团长,先后领导吴县、无锡等地的土改工作。1951年以后,鲍汗青同志先后担任苏南行署办公厅主任,江苏省委办公厅主任,省人委副秘书长。在这个重要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的草拟和定稿,汗青同志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建国后的历次重大政治运动中,鲍汗青同志都极力根据自己对当时形势的科学判断,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许多好的点子。

  德高行洁

  在新四军老战士中,在省委、省政府、省人大机关凡是熟悉和了解鲍汗青的同志,只要一提起他无不交口称赞。他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炼就了坚强的党性和宽以待人、严于律已的优良品质,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本色。他为人正直、宽厚,但对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都是嫉恶如仇,赢得了许多同志的尊重和敬佩。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佛协主席赵朴初的深情厚谊。赵朴初是我国杰出的词曲作家,与鲍汗青是连襟。为使赵老的诗词发扬光大,鲍汗青用4.7万字的篇幅专门将其词曲进行归纳整理。

  汗青同志通晓英、俄、日等多种语言,对古典诗词研究颇有造诣,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诗词散记》等书。他熟悉历代名家的作品,其见解独特,议论精辟,足见其功底扎实,学识渊博。

  鲍汗青同志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是值得我们大家永远学习的楷模。(作者单位:县委党史办 鲍成达荐稿)



分享按钮>>【鲍氏网新闻】浙江天台台东涧溪鲍氏溯源?
>>【滕氏网新闻】武汉滕州商会2017年新春团拜会在汉口举办的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