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化古迹】中国人“得姓受氏”的方式
- 中华鲍氏网 2018年2月5日 网摘
中国人“得姓受氏”的方式
氏成姓是中国姓氏最重要的来源,现代中国人绝大多数姓都是由周代的氏而来的。宋代大史学家郑樵在《通志·氏族》中对氏的来历与种类作过系统考察,将其细分为33类,即,以国、以郡国、以邑、以乡、以亭、以地、以姓、以字、以名、以序、以族、以官、以爵与谱系、以官与名、以邑与谥、以谥与氏、以爵与谥等人28类,此外还有代北、关西、诸方复姓及代北三字姓、代北四字等五类。这里将受氏的方法择要归其为十三大类,即:
(1)以国为氏
即以古封国为氏。天子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便以国为氏。如齐、鲁、卫、晋、蔡、霍、曹、陈、楚、郑、韩、魏、吕、项、于、韦、邓、申、邢、成、阮、朱、纪、牟、江、安、毕、杜、杨、苏、宋、吴、罗、赵、娄、夏、贾、秦、徐、萧、黄、梁、彭、葛、蒋、程、舒、焦、曾、谢、赖、翟、谭、黎、薛、倪、唐、沈、廖、毛、章、聂、雷、殷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2)以居地为氏
以居地为氏有以下几种类型:有封土者以所封之地为氏;无封土者以所居地为氏;有以所生之地为氏者;也有以山水名称为氏者。如神农氏生于姜水,因而取姓为姜;虞舜因居于姚墟,因而取姓为姚。再如东郭、西郭、北郭、东门、西门、北门、欧阳以及林、艾、巩、华、伊、池、佟、狄、邱、苗、封、郝、费、钟、姬、周、濮、解、傅、莫、丛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3)以封邑为氏
自周代实行分封制度之后,各受封于天子的诸侯国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公族卿大夫及有功之士赏赐大小不等的封地,俗称“封邑”,作为受封者的食采之地,故封邑亦称“食邑”、“采邑”,后人因以为氏。如方、丘、晏、常、温、元、卢、崔、管、邵、叶、甘、梅、樊、詹、祭、邹、郭、冯、栾、田、裴、庞、易、查、鲍、裘、荣、陆、汪、范、阎、辛、祝、谷、夏侯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4)以部族为氏
以此为氏者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宗族、公族(主要是卿大夫、王公、大族)以分支为氏。二是古代少数民族,以部落、部族为氏。如尉迟、宇文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5)以官职为氏
即以其所任官职之职能、性质为氏。如帝尧时,皋陶担任执掌刑狱的大理职务(司法官),子孙世袭此职,称“理氏”,后又改为“李”氏。再如张、卜、尹、乌、左、史、司、师、官、岳、和、弓、宫、钱、庾、禄以及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司工、司城、司功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6)以爵号为氏
多为王侯公室等贵族后裔,并以其始祖爵位封号为氏。如王、马、顾、侯、王孙、公孙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7)以字名为
此类姓氏的来源,大都来自古代帝王、名臣、名人。如春秋时,秦大夫蹇叔有个儿子名丙字白乙,为秦名将,白乙丙的后代则以他的字为氏,称白氏;再如刘、刁、万、牛、毋、石、边、伍、祁、连、汤、时、尚、丰、许、禹、武、祖、庆、骆、胥、袁、员、柴、熊、桑、余、佘、游、童、路、施、暴、潘、颜、穆、向、高、孔、段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8)以谥为氏
多为帝王、名臣死后追封加赠的褒奖之词,后世子孙引以为荣,遂以此为氏。如周文王庶出子孙以谥为氏,称文氏;陈胡公的后人以谥为氏,称胡氏。另外以此为氏者还有丁、平、庄、闵、柳、宣、惠、简、缪、戴、康等。
(9)以技艺为氏
古代百工技艺多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相沿既久,遂以为氏。如以陶冶为业者为陶氏;再如钮氏、工氏、农氏、药氏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10)以任所为氏
以担任某地职守而为氏者,在春秋战国时较为盛行,是以封邑为氏的一种变相衍生。
(11)以顺序为氏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以始祖排行顺序为姓。如古代兄弟排行通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因而形成了伯、孟、仲、叔、季等姓氏。
二是以表示事物的先后次第为姓氏。
三是以表示时间先后、岁时顺序的序号为姓。如甲、乙、丙、戊、己、庚、辛、壬、癸、及子、丑、寅、卯、巳、午、未、申、酉、戌、亥,原为天干、地支的专用名词,后演变为姓氏。
(12)以物事为氏
以物为氏,古人常以祥瑞之物作为姓氏。如古剑有名辟闾者,善铸此剑者,称为辟闾氏。
以事为氏者多含有纪念意义。如汉武帝时,丞相田干秋因年老,每奉旨入朝议事,特诏乘小车出入宫中,以出尊老之意,时人称之为“车丞相”,其子孙遂以车为氏,以此为氏的还有俞、乔等。
(13)赐姓、冒姓和改姓
秦汉以后封建大统一的专制国家形成后,历代帝王为褒奖笼络臣属的一种政治手段。赏赐对象多为有功之臣。例如,汉高祖刘邦为表彰娄敬、项伯的功绩,赐娄、项二氏为刘姓;以此为氏的还有任、董、金、孙、龙、钦等姓氏。
改姓多为避仇、避难或避讳时,改称他姓。以此为姓的还有何、贺、洪、尤、严、龚、东方等。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