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网新闻】“猶比晋王谢、唐崔卢”--黄南鲍氏500年兴衰录
- 中华鲍氏网 2019年1月5日 叶金军
“猶比晋王谢、唐崔卢”--黄南鲍氏500年兴衰录
叶金军
【摘要】:黄南鲍氏自五代初琳公始迁龙泉以来人才辈出,科举成就非凡,涌现出进士、特奏名进士、乡进士一百多人,入仕者更有两百多人。也不乏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人,如《战国策注》作者鲍彪、《杜诗注》作者鉴赏家鲍由等。黄南鲍氏是龙泉两宋文化繁荣的重要参与者,是七大世家大族之一,为龙泉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一直以来对其研究几乎空白,近几年来笔者对鲍氏一族资料做了收集整理,试图通过本文对鲍氏一族的发展、繁荣和衰落做一些梳理,从中窥探龙泉两宋文化繁荣及元明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世族 科举 仕宦 文化
龙泉历史悠久,牛门岗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器证明早在新时期时代就有人类活动。但深处万山之中的龙泉在唐代之前虽散见史料,确属蛮荒之地。自乾元二年(759年)置县后才真正进入发展阶段。据《新唐书》载,龙泉唐代属中县(唐代2000至5000户为中县),唐末至五代时期大量北方士民为避黄巢、五季之乱迁居龙泉各地,人口大量增加。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的龙泉领五乡为望县。龙泉两宋时期七大世家大族,除叶氏于北宋初迁入外,其他六姓(何、鲍、吴、张、季、管)就是这个时候从各地迁入龙泉。北方迁入的士民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与手工业技术和先进中原文化。特别是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输入,前者自五代起开创了中国青瓷烧制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龙泉窑、哥窑两大窑系;后者开创了龙泉两宋时期空前绝后的文化繁荣,才有了后世“处州十县好龙泉”的美誉。
正是北方士人阶层大量南迁,创造了龙泉两宋的科举盛世。据历代方志记载,自天圣二年(1024年)周文象举进士,龙泉举科甲者连绵不绝,北宋有进士97人,超温州府同期总和(90人),南宋有进士157人,明代5人。龙泉能有这么多进士,或许还应感谢一位叫王伋的堪舆大师,成化《处州府志》载:“王伋字肇卿,上世汴京人。宋建隆年间,祖讷因议王朴金鸡历曰:“后二十年必差”,众排之。贬居江西。伋请乡举,悟管辂地理之学。游龙泉,爱其山水清秀,因家焉。与何、管、鲍、张诸公纳交。为之卜葬,时有何太宰、管枢密、鲍制置、张谏议者出焉,历二百余年富贵不绝,遂为一乡望族”。鲍氏一族即为其中的佼佼者。
一、前人研究
据处州府志、龙泉历代县志记载,龙泉有两宋时期鲍氏进士47人,明代1人,特奏名进士24人,是龙泉进士最多的家族,入仕者更是不计其数。基于黄南鲍氏在龙泉历史特别是两宋时期龙泉文化繁荣的重要贡献,通过收集整理相关史料,剖析鲍氏一族的发展历程,可以更清晰的认识龙泉两宋文化繁荣的原因,为当今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过去因为史料匮乏,一直缺乏对鲍氏一族的研究,甚至其居住在龙泉何处都十分模糊,县志也只是简单的记载在县南廓。关于鲍氏的研究,学术界也仅限于对鲍彪、鲍慎由两人学术上的研究。如吴怀东《宋代杜诗注家鲍彪考》、《宋代文学家鲍慎由生平著述考》两篇论文。
二、资料收集
笔者通过三年多来的走访调查,收集整理散落在各类史料中的鲍氏文献资料,特别是期间在庆元发现三套鲍氏不同支系编修的《鲍氏宗谱》。宗谱当中自始迁祖东海郡公琳公以下记载十分详细,并最终确定五代初自余姚迁居黄南鲍家庄。这三套宗谱,最早的是始修于咸平二年(999年)的同治十一年(1873年)版,本支始迁祖为黄南鲍氏始祖琳公二十三世孙萱公于明中期自黄南鲍家庄迁庆元。其次是最早可见绍兴四年鲍彪谱序的以民国十八年为底本2008年新修的《鲍氏宗谱》,始迁祖黄南鲍氏始祖琳公12世孙棠公于至元年间迁庆元。其次是编于民国年间,始迁祖黄南鲍氏始祖琳公16世孙伯进公于洪武二年迁松溪下爬济,其7世孙安聪公迁庆元。通览这三套宗谱发现三套宗谱始迁祖琳公五代时期自余姚迁龙泉以来世系记载十分详尽,且高度一致,在两宋世系中还较详细的记载了娶妻姓氏和安葬地点以及科名仕宦等,大致都能对上,与历代地方志和史料中记载的进士、特奏名进士也时间上也比较吻合。特别是萱公一支的《鲍氏宗谱》在其他两支基础上世系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还录有一篇写于咸平二年桂月的《重修鲍氏宗谱序》,是目前发现的鲍氏一族最早写的谱序。这三支不同时期迁入庆元的支系,相距较远,历代修谱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过交流,更没有联谱。但其世系、婚娶、安葬地点、科甲仕宦都大体一致,且科甲仕宦和历代方志史料都基本吻合,说明这三套家谱都具有较高真实性。
三、兴起于黄南
琉华山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山,是龙泉佛教、道教、基督教最早的发源地,也是南乡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南乡就流传着琉华山有三条龙脉,并有“头戴琉华冒,脚踏前潭滩。谁若的得到,三升芝麻将,七升绿豆官”风水民谚。可见正是堪舆大师王伋为豫章何氏、蜚溪季氏和黄南鲍氏分别相中其中一条龙脉,自此以后分别发展为三大望族。
据《鲍氏家谱》载:先祖为唐太子少保鲍防,其后裔藻公避唐季之乱离,始避会稽。藻公生三子琯(永嘉派始祖)、琳(龙泉派始祖)、璨(钱塘派始祖),琳公生二子姚、献,姚公生文绍、文赞,俱迁黄南是为黄南始祖。文绍公生五子太初、太素、太易、太蒙,文赞公生一子太冲。自此以后分为六房,枝繁叶茂,人丁兴旺。自天圣二年(1024年)太易进士及第,太冲(《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为大中)公为刑部侍郎,后世300年科甲连绵不绝,入仕的文官武将更是不计其数,自此成为东南一大望族。明万历三十四年一位叫兰谷野云子的儒士为鲍家写序时甚至惊叹的称“猶比晋王谢,唐崔卢”虽有所夸张,也不无道理。真是印证了那句“三升芝麻将,七升绿豆官”的民谚。
四、科举世家
1.进士及第
两宋以来科举考试是各个阶层入仕最重要的途径,自鲍大易举进士后,鲍氏一族就十分热衷于科举考试。不仅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众多,且进士及第人数众多。在这些及第者当中有鲍康功、鲍汝询、鲍翔祖孙三代同进士,鲍安平、鲍贻度、鲍贻庆父子三进士、鲍康尧、鲍彪、鲍辉叔侄三进士,也有同榜两进士,如鲍康尧、鲍强治平四年丁未许安世榜、鲍安昌、鲍贻庆熙宁九年徐铎榜,绍圣四年何昌言榜则是鲍氏同榜进士及第最多的,这一年鲍贻度、鲍袛、鲍耀卿三人进士及第。根据历代方志和正史资料记载,龙泉鲍氏有北宋进士17人,南宋进士31人,明代进士1人共计49人。除了历代方志及正史记载的进士及第者外,发现宗谱中还有不少方志中未见的进士及第者11人和浙漕进士3人,总计63名进士及第者。
鲍氏进士名录
名字
时间
名次
资料来源
鲍大易
天圣五年
二甲
成化《处州府志》
鲍安上
景祐元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安平
嘉祐四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袛
治平二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粹
治平二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朝孺
治平二年
乾隆《龙泉县志》
鲍康尧
治平四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强
治平四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贻庆
熙宁九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安昌
熙宁九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坚
元祐三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慎由
元祐六年
乙科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鲍辉
元祐六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贻度
绍圣四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耀卿
绍圣四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褆
绍圣四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汝询
崇宁二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开先
政和八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彪
建炎二年
宋?王信《鲍氏国策跋》
鲍宏中
建炎二年
甲科
成化《处州府志》
鲍同
绍兴八年
四甲
乾隆《龙泉县志》
鲍纪
绍兴十二年
乾隆《龙泉县志》
鲍慎履
绍兴十八年
四甲第五十四人
宋《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鲍乔
绍兴十八年
五甲第二十人
宋《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鲍文
绍兴二十四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纶
绍兴二十七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祖文
绍兴二十七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士良
淳熙五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粹然
淳熙八年
宋?真德秀《朝散大夫知常德府鲍公墓志铭》
鲍树
淳熙八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华
淳熙十四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子玉
绍熙四年
二甲
乾隆《龙泉县志》
鲍漳
庆元二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介然
嘉泰二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坡
嘉定四年
成化《处州府志》
鲍澹如
嘉定七年
乾隆《龙泉县志》
鲍成祖
端平二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荛
绍定五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雷
淳祐元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度
淳祐七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同孙
宝祐四年
五甲一百一十四人
宋?《宝佑四年登科录》
鮑逖
开庆元年
二甲
乾隆《龙泉县志》
鲍志及
开庆元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志大
景定三年
复中博学宏词
乾隆《龙泉县志》
鲍顺老
景定三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福卿
咸淳元年
雍正《浙江通志》
鲍康济
光绪《处州府志》
鲍从龙
宋?真德秀《朝散大夫知常德府鲍公墓志铭》
鲍登龙
宋?真德秀《朝散大夫知常德府鲍公墓志铭》
鲍贻榖
两举进士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贻厚
两举进士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鲍公酉
三举进士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鲍得文
及第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鲍义淑
及第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鲍潇
及第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鲍莘
及第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鲍朝
及第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鲍邦孚
崇宁二年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鲍子明
浙漕三举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鲍和仲
浙漕进士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鲍衍孙
浙漕进士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鲍志熙
国学进士
庆元上济《鲍氏宗谱》
鲍华
永乐十三年
光绪《处州府志》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