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网新闻】搜奇揽胜到东瀛的《知不足斋丛书》

    中华鲍氏网 2021年4月1日 郑伟章



          搜奇揽胜到东瀛的《知不足斋丛书》

                          郑伟章

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 确实是清代刊刻丛书之冠 。它不仅择书精奇 , 讎校谨严, 而且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 , 就是 : 搜奇揽胜到东瀛。这个特点因关系中日文化交流甚巨, 不可不专篇介绍之。 东瀛日本 , 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 由来尚矣。 据记载 , 早在唐朝 , 日本就派人到中国留学 , 而且使者到中国来 , 还 “ 尽市文籍, 泛海以还 ” (《旧唐书》卷一九九上《日本国传》) 。 开元时 , 日本使者粟田真人 (按 : 真人相当中国户部尚书)到中国出使的任务就是来 “求书籍” 的。 其副使为朝臣仲满 , “慕中国之风 , 因留不 去 , 改姓名为朝衡” 。 朝衡留京师五十年, 被唐朝擢官为左散骑常侍。他 “好书籍” , 能作诗, 与王维、李白等诗人为友。至宋朝 , 日本就派人到中国来献书。比如雍熙元年 , 日本僧人奝然就浮海而至, 献郑玄所注《孝经》等书于朝, 诏藏于秘阁之中。 由于长期的文化交流 , 日本收藏中国古籍极丰。经历唐、宋 、元 、明、清历朝更迭 , 中国许多书籍不是毁于兵燹 , 就是湮灭于水火。后来发现 , 一些书在日本还能找到 。相当我国元明之间 , 日本较有名的藏书处为足利官学、金泽文库、左伯文库等。明末 , 日本养安院藏书“多宋元本, 且有朝鲜古本” 。至于私人藏书家 , 如近也狩谷望的求古楼 , 就是枫山官库、昌平官学也赶不上 。 还有市野光彦、涩江道纯 、小岛尚质 、森立之 、多喜氏、多村氏、多纪氏等 , 都是近世有名的储藏家。这些大的藏书处 , 收藏之法 , 采用 “土藏” , 故屡经火焚而不毁 。日本的钞本书用的是茧纸 , 坚韧胜于布帛, 故历千载而不碎 。日本又崇尚佛法 , 即使发生兵戈之 事 , 亦例不毁佛寺 , 其藏于高山寺、法隆寺之经史、佛经一类古书皆完整如新 。 这些就是一些书籍散亡于中国, 而能在日本觅见的原因。到日本买书、访书 , 人们所熟知的是清光绪年间的杨守敬、黎庶昌。杨守敬 、字惺吾, 号邻苏 , 湖北宜都人 , 其家藏书“ 数十万卷” , 藏书处为邻苏园 、观海堂 。黎庶昌 , 号兹斋, 贵州遵义人 , 也是一位藏书家和出版家。 杨守敬于光绪初年至 日本使馆当随员 , 黎庶昌当大使 , 他们二人就在日本遍访古籍。从医生 、版本目录学家森立之得到《经籍访古志》 , 于是 , 杨守敬按目求书, 不到一年功夫 , 就买到三万余卷古籍 。 杨守敬钱用完了 , 就用随身所带的许多汉魏六朝金石碑版、古钱、古印来换取 。从光绪八年至十年 , 他协助黎庶昌刻印了《古逸丛书》二十六种 , 二百卷 , 多为在日本搜访到的国内所无的唐宋元版古籍 , 颇为珍罕。叶昌炽评价《古逸丛书》说: “哀然巨恢 , 摹勒精审 , 毫发不 爽 。初印皆用日本皮纸 , 洁白如玉 , 墨如点漆 , 醉心悦目。” 光绪十年五 月 , 杨守敬用船舶满载而归 。其实 , 在杨、黎之前到日本访书、购书的还有一个方功惠 。方功惠 , 字庆龄 , 号柳桥, 湖南岳阳县人 , 官至广东潮州知府 , 家殷富 , 喜藏书和刻书, 其碧琳琅馆所藏宋元明版书达数十万卷 , 所刻《碧琳琅馆丛书》亦极有名。早于杨守敬、黎庶昌前数年 , 他就派人到日本访书 、购书。 李希圣《雁影斋题跋》自序云 : “光绪初元 , 日本方一意变法 , 视旧籍如土苴 , 观察则遣人走海外 , 辄以贱价购之 。所谓佐伯文库之书 , 大都归观察 , 故所得秘籍尤多 。” 观察 , 即方功惠之官称。 佐伯文库主人为毛利高标 , 继其父毛利高丘之后 , 被封为日本藩王 , 封地在佐伯 , 属九州大分县 。毛利高标在天明元年 (公元 17 8 1 年) 创设文库。我们今天翻阅方氏遗书或遗书目录 , 发现铃有 “佐伯文库” 印记或这方的记录的书极多。笔者原以为最早至日本访书、购书者为方功惠 , 今读鲍氏《知不足斋丛书》, 方知早于方氏百余年前 , 即有鲍氏托商人汪翼沧到日本访书、 购书。 抑或尚有更早者亦未可知 , 容日后发现 。《知不足斋丛书》所刻得自日本之佚书有《古文孝经孔传》 、《孝经郑注》 、《论语集解义疏》 、《全唐逸诗》 、《五行大义》等五种 , 现分别缕述之 。

(一 ) 《古文孝经孔传》 , 乾隆四十一年鲍氏刻入《知不足斋丛书》第一集第二册 , 第一册为《唐阙史》 , 为高宗题诗发还鲍氏者, 可见廷博对是书之珍重 。《孝经》有两种注本 , 一为西汉孔安国注 (亦日传)本, 一 为东汉郑玄注本。 均在五代战乱之中亡佚, 诸家薄录皆无著录 。据《宋史日本传》载 , 北宋太宗雍熙元年 (公元 98 4 年)日本有一位名叫奝然的僧人 , 被日本派遣到中国来献书, 所献有《孝经郑注》 、《越王孝经新义》第十五一卷 , 这些日本书“ 皆金缕红罗缥 , 水晶为轴” , 装褙华丽 , 颇似唐制之书。 鲍廷博读到这段记载 , 心想 , 孔注本与郑注本均亡佚于五代, 何以日本仅献郑注而无孔传? 是 因为孔注本已不存在还是日本秘不肯宣 ? 鲍氏不甘心 , 托友人汪翼沧到日本帮助他去找这部书和其他保存在日本的逸书。汪翼沧是杭州的一个商人 , 专门以海舶至日本经商。汪氏受鲍氏之托 , 遍访之 , 果然买到是书 , 为日本太宰纯所序、刻本。汪氏回国后 , 即以是书赠给鲍氏。鲍氏大喜过望 , 即将是书刻作丛书中的第二种 。鲍氏在跋中说 : “此书购访数年 , 得之甚难 , 其功不可没云 ” 。 吴赛在序中表扬了鲍廷博 “搜访之勤 , 远周海外 ” , 有功艺林的功绩 。 郑辰在序中说: “窃以为目未经见 , 便足珍奇 , 不敢秘诸经笥, 亟欲公之同好 , 此吾友鲍君以文重付剞劂之本意也。鲍君所刻《知不足斋丛书》 , 大率阐发隐微 , 搜罗废坠 , 而得此千百年久佚之本 , 以列前编 , 欣喜之怀, 形诸寤寐。” 卢文招在序中说: “此书亡逸殆及千年 , 而一旦复得之 , 此岂非天下学士所同声称快者哉。 ”

(二 ) 《孝经郑注》 , 嘉庆六年鲍氏刻入《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集第一百六十一册。《孝经郑注》 , 南宋初年尚有版本 , 此后 , 著录家无道及者, 在中国本土已经亡佚。乾隆五十八年, 日本学者冈田挺之从《群书治要》中, 搜集丛残 , 稍加补葺, 刊刻行世。《知不足斋丛书》传到日本后 , 冈田挺之看到 , 《丛书》中有《古文孝经孔氏传》 , 而无郑注本 , 他感叹 “ 书之灾厄不独水火 , 靳秘之甚 , 其极有至澌天者。” 他希望鲍氏把它刻人《丛书》 , “ 传诸瀛海之西 , 与天下之人共之 , 家置数通 , 人挟一本 , 读之 、诵之 ” 。 于是 , 还是通过商人汪翼沧把这部书渡海而西 , 带到中国 , 终于刻入《丛书》。钱侗在序中记述 , 汪氏把书带到杭州时 , 他寓居杭州万松山馆 , 亲眼看到过这部书。 继又评论说: “ 然彼国好古之士 , 于汉唐经解 , 知所服膺 , 并不惜校录而考订之 。 若太宰纯 、山井神鼎、冈田挺之者 , 其亦深足嘉尚也。 是书原刻茧纸印本 , 其制与中华书版不异 , 余曾影钞一册置筐中, 友人见之 , 传录者颇众, 因授剞氏 , 以公同好” 。

(三)《论语集解义疏》十卷 , 魏何晏集解 , 梁皇侃义疏 , 乾隆五十二年 , 鲍廷博刻入《丛书》第七集第四十九、五十两册。前有卢文粥序及日本原文《皇侃论语义疏新刻序》。是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不著于录 , 当亡于南宋 。清康熙九年 (公元 16 7 0 年) 日本山井神鼎《七经孟子考文》称其国有这部书。二十年之后 , 日本有新刻本出现 , 有宽延庚午 (相当于康熙二十九年) 春正月平安服元乔所撰序。序中称 , 此书“ 亦中华后世盖无传焉 ” , 希望 “传之中华 而稗知吾邦厚固有关文明 ” 。 卢文昭序云 : “吾乡汪翼沧氏常往来瀛海间, 得梁皇侃《论语义疏》十卷于日本足利学中 , 其正文与高丽本大略相同, 彼国亦知中夏之失传矣。 新安鲍以文氏广购异书 , 得之喜甚” , 因而刻之 , “使天下学者得以家置一编” 。鲍廷博认为 , “夫是书入中国之首功 , 则汪君也” , 不没商人之功。 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中说 , 此书 “ 犹唐以来相传旧籍 , 经义 、注义多与今本不同 , 颇足以资考证 。 邢疏即从是疏而出 , 而不及是疏之犹存古义 ” 。 近世著名学者李慈铭在《越鳗堂读书记》中说 , 是书 “疏辞详密, 条理井然 , 文法辞气 , 大类六朝 , 非彼国所能赝作。” 可见这部书的价值与真伪 , 判然已明 。

( 四)《全唐诗逸》三卷 , 日本上毛河宁静编纂, 道光三年鲍氏后人刻入 《知不足斋丛书》第三十集第二百三十六册。前有翁广平 (字海深 ) 序及日本淡海竺常序。清康熙年间敕编《全唐诗》 , 搜罗唐人诗篇数万首 , 可谓既盛且备矣。然而 , 这部书并未把唐诗网罗殆尽 , 散佚在日本的就有不少 。淡海竺常序云 : “ 殊不知尚逸而在吾日本亦不为尠也。当时遣唐之使、留学之生 , 与彼国韵士肩相比、臂相抵 , 则其研唱嘉藻 , 记其所口 , 誊其所记 , 装以归者 , 盖比比不已, ? ?其所以亡乎彼 , 而存乎我 , 不亦幸乎? ” “大抵典籍之亡于彼而存于我者 , 在佛书太多 , 然不广行世。 日本学者上毛河世宁 (字 子静) 有感于此 , 乃煞费苦心 , 广为搜罗 , 编成是书三卷 , 使遗于东上之 “ 千载佳句” , 不至坠落于寰宇。 翁广平说 , 日本与中华相近 , 受中华文明影响甚深 , 故其学者耽于著述 , 从事于研治汉文化 、汉典籍。 他本人所知 , 就有山井神鼎的《七经孟子考文》 , 山井神鼎的老师物茂卿的《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辨名》二卷、《论语征》十卷 , 林罗山的《补群书治要》三卷 , 天瀑山人校刊的《存佚丛书》五集等 , 大都 “渊博而有考据者 ” 。 至于河世宁之《全唐诗逸》 , 他说 : “ 夫 《全唐诗》多至数万篇 , 必平时尽熟于胸中, 而后博览群书 , 方知某人某篇某句为搜罗未尽者, 乃摘录而纂成之, 此岂易事哉 ! ” 是书编成之后 , 淡海竺常在《序》中说, 看到太宰纯所校的古文《孝经孔安国传》流入中华 , 刻入《知不足 斋丛书》 , “今使斯书亦流而西 , 则岂复不刮目而观之哉! ” 这部书也是杭州商人汪翼沧从日本购得的 。翁广平说 : “《全唐诗逸》三册 , 日本国河世宁所辑 , 余得之海商舶中, 以赠鲍禄饮先生, 先生有《知不足斋丛书》之刻, 欲以此册附入焉 , 未付梓 而归道山。今其长君清溪能成父志 , 属余校讎。” 这就是这部书流传到中国和刻入《丛书》的经过。此书刊刻之后 , 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 李慈铭在《越鳗堂日记》中说: “其中佳句甚伙。第三卷所载无名氏《海阳泉》五古十三首, ? ?其风格高逸 , 极似次山、文房诸家 , 决非宋以后人所能为也 。” 这部书的文学价值极高, 鲍氏颇具慧眼 , 一到手就刻入《丛书》。解放后 , 中华书局重印《全唐诗》时 , 即将《全唐诗逸》一书作为附录收入 。

(五 ) 《五行大义》五卷 , 隋肖吉撰 , 嘉庆十八年鲍廷博刻入《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六集第二百零一、二、三册。这部书是德清县学者许宗彦(字积卿 , 家有鉴止水斋藏书、刻书)从日本《佚存丛书》中所得 、并校而刊刻 之 。 鲍廷博 “ 惜传之不广 , 因重寿(寿疑为“授”)梓以公同好 ” 。 据天瀑山人题识云 : 是书唐初魏征整理图书时所未见 , “唐、宋《艺文志》亦不著录 , 岂早逸于彼欤? ” “ 书中所论比阴阳五行之事 , 不过汉儒余论 , 然其文章醇古, 非复唐以下所能为 , 而其所援证 , 往往有佚亡之书 , 今不可得见者。” 这大概是许氏既已刻之于前, 鲍氏又亟亟重梓的原因。鲍氏刻入的这五种从日本访购得来的佚书 , 与海商汪翼沧有很大关系 。 汪翼沧的传记资料无从找到 , 笔者从清人梁玉绳《瞥记》一书中发现 , 梁氏附入了汪翼沧所撰《日本碎语》的摘钞十六则。梁玉绳在题识中说: “吾杭汪翼沧 , 贾于海外 , 著《日本碎语》一 卷 , 亦云《袖海编》 , 备记彼国之山川、风俗 、物产 , 史家作外国传, 必有取乎。 此余怂恿鲍君以文刻入《知不足斋丛书》 , 尚未果 , 略采数则如左 。” 不知何故 , 鲍氏刻入五种逸书 , 且以 “ 首功 ” 归之汪氏, 而终未听梁氏之 “ 怂恿 ” , 将是书刻人丛书之中 。幸亏梁氏摘存十六则 , 我们尚可窥见是书之概貌 。其第三 、四 、五 、七 、九 、十、十二等则皆记日本当时之风俗及禁天主教甚严 。 从第一 、第十六则可知, 汪氏三次到达日本长崎岛 , 这里 “ 山水秀丽 , 烟火万家 , 有七十二卫 , 卫各有名 , 又日町 , 町各有长 , 客舟至 , 则町长主之 , 适馆如归 , 宴会无虚日” 。“ 曾因遭风漂至一处 , 遥望白石为城 , 真如蓬莱 、昆阆 , 不知何国, 恐必是其都也” 。 后者所记 , 大概不过是他看到的一次海市蜃楼的情景。第十一则最为重要 , 记载了他至日本访书 、购书的情况, 云: “ 书籍甚多 , 间有中国所无之本 , 亦建圣庙, 有官称圣庙先生 。客有携书往售者 , 必由圣庙官检阅 , 恐涉天主教耳。余购得《古文孝经孔氏传》及《七经孟子考文补遗》等, 传之士林焉 。”梁玉绳又有一题识云 : “ 仝里汪翼沧鹏 , 三至日本 , 携归其国松井氏《墨谱》一帙 , 所造墨数百 品 , ‘佛足碑墨 ’为最 。 余于汪处见之 , 小楷 、图式皆绝精” 。 可知汪氏名鹏 , 翼沧为其字 , 以字行 。《知不足斋丛书》有功于艺林 , 亦有功于中日文化交流。 鲍廷博、汪翼沧访书 、购书于日本 , 搜罗散逸 , 其功其名 , 万古不朽。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