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名人楷模】乡贤鲍义来
- 中华鲍氏网 2021年4月22日 程瑞嘉
乡贤鲍义来
□ 程瑞嘉
金秋收获季节,我随歙县作协采风团走进三阳镇岭脚村。
岭脚村位于皖浙交界处的清凉峰南麓,距歙县县城50公里,有“昱岭关下第一村”和“徽州东大门”之美誉。
我们经过昌源河上游的一座古石桥,就走进了风景秀丽的岭脚村。由青石板铺就的徽杭古道从村庄中经过,蜿蜒曲折,至昱岭关而达杭州。高达五十余米的徽杭高速大桥高悬于村后,出口处三阳到岭脚村仅十几分钟的车程。昱岭关下岭脚村一带是“卢俊义大战方腊”之古战场,古驿站,军事、商贸边关要地,龙井鼻祖“老竹大方”的发源地,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如果你是第一次跟鲍义来先生见面,又没人向你作介绍的话,一定会认为他就是岭脚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了。中等微胖的身材,灰白夹杂的头发,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文化老人的慈祥与和蔼,一张热情洋溢的笑脸,谦逊的模样让人感到十分亲切。他上身穿白条纹T恤衫,下身灰蓝色长裤,一双半新旧的皮鞋上布满了灰尘,好像刚刚从某个施工工地上赶回来。
多年在外工作的鲍义来先生,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建设,现在无疑就是岭脚村的普通一员了。
鲍义来先生离开故乡在外工作几十年。以前工作忙,回来大多是蜻蜓点水,如今有时间沉下心来在村庄及周边走走看看了。那高耸入云的青山,他曾在山上砍过柴、采过野果;潺潺流动的昌源河水,他曾在河里挑过水、洗过东西,游过泳、逮过鱼;还有离别了几十年的村民和村中熟悉的老房子及周边的一草一木,此时都成了他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这些年在外工作,经历世事的变化真大,但他此时看到的家乡依然还是不怎么富裕,许多人家因修不起老房子而将房屋上的构件甚至整堂房屋拆了卖钱,有种“祖上建得起房子,后辈却修不起或认为不值得修”的笑谈,怎不叫人感到疼心呢?特别是紧靠他家的一幢老房子转眼被拆卖了,两幢老房子就像是两个相依为命的兄弟,站在一起经历了几十上百年的风风雨雨,其中的一个突然间就不见了,让他的心里有种唇亡齿寒的失落感。
清凉峰下的土地和昌源河水养育了他,走在坑坑洼洼、残缺不全的石板路上,鲍先生的心里千回百转,既有回到母亲怀抱的温馨踏实感觉,又有一种要做点什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小时候,他在村庄里读书,早晚或放假的时候,跟其他小伙伴一起,在村庄的田地和山坡上砍柴打猪草,跟着父母吃了许多的苦,同时也收获了许多的快乐。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发奋苦读,197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从此离开家乡,用手中的笔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变化,因表现突出,调到黄山日报社和安徽日报社工作,先后担任编辑、主任编辑和高级编辑,特别是在长期的宣传工作中,他对徽学研究有了浓厚的兴趣,发表了大量徽学研究专著。兼任安徽省徽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和副会长等职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此时鲍先生的心里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交通的发达,便利的交通给家乡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忧的是他的祖上明代从歙县槐塘迁入三阳镇岭脚村,历尽几百年风雨沧桑,在这里建有祠堂、庙宇和一些老房子,如今却显得破落不堪。村里人的生活除了打工和田地茶园山核桃等经济收入,仍然无力对那些代表村庄家族文化的老房子、宗祠、庙宇进行修缮保护,有些已经倒塌或被拆卖,作为一个心系家乡的游子,看了怎会不感慨万千呢?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鲍先生于是找到那些小时候在一起摸爬滚打的昔日同伴,如今也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聚在一起回忆逝去的童年生活,讲自己在外的工作经历,谈家乡变化的曲折艰难历程,谈自己日里梦里对家乡发展的牵挂和思念。自己这次回来,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事情,并得到大家的帮助。可是,人心隔肚皮,人与人之间未免会因误解而产生隔阂,有些人认为他年轻时离开家乡外出赚钱,退休了又想回到家乡赚钱来了。于是,对他的热情显得不咸不淡,不冷不热,且议论纷纷,各种说道都有,让他感到十分不解和忧伤。
他觉得改变要从提高文化素养开始。鲍先生将老家的房屋和村里的祠堂、庙宇进行修缮,然后将合肥家中收藏的几千册书运到修缮好的老房子里,取名“九千卷堂”,免费供村人阅读。
村人不理解自己的苦心不要紧,他以乡贤的身份跑乡里、跑县里、跑省城,找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自己对岭脚村庄,对“徽州东大门”建设的设想和要求,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同时发动村里志同道合的人们,筹集一部分资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村庄变化的事实给外界和当地村民最好的回答。
退休后的他成了村里的大忙人,修缮祠堂、修缮大方和尚路亭和老房子,修建村庄至昱岭关的徽杭古道石板路,建设村庄路亭和岳飞泉台。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他根据修建规划要求,从采买石料等入手,事必躬亲,而且每个项目都经过县有关部门审计验收,结果不但不赚一分钱,而且比原计划还节省了大量资金。看到这一切,先前持怀疑态度的村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都积极投入到岭脚村的美好乡村建设中。、
鲍义来先生对县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十分热情,停下手中的活,带着我们参观他爷爷做的老房子——如今修缮如昨的“九千卷堂”:上横头是中堂、对联、座钟、八仙桌、条桌、太师椅,最吸引人的是堂前两旁排得满满的要高到楼板上去的书橱,几千册书装在里面,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
雄关巍巍,古道逶迤,青山依依,昌河潺潺。美丽的岭脚村远远地望去,白墙黑瓦马头墙,墙壁上的彩色漫画和宣传标语,以及走在倍感踏实自豪的“徽杭”石板古道,走进古祠堂、老房子和民间传说,所有这一切,把古老的村庄点染得分外美丽妖娆。
望着眼前如诗如画的岭脚村,我们禁不住对鲍义来先生退休以后回到故乡岭脚村回报乡梓、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充满了由衷的敬意。
(鲍成达荐稿)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