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网新闻】一束之城:千年流转的诗意古镇
- 中华鲍氏网 2024年1月21日 佚名
一束之城:千年流转的诗意古镇
束州古镇
磨盘山下野草长,千年古镇历沧桑。
叔牙封地本荒凉,一束之城换新裳。
在中华大地上,有无数如珍珠般点缀的古镇,束州古镇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颗。但它却是一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古镇,每一条街道、每一处遗迹,每一个风物、民俗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而现在,我们喜欢亲切的称它为“一束之城”一束阳光便能令之焕发出生机与色彩的小镇。
束州概述
束城镇古称束州,因地处古易水与高河之间,如两条银带约束全城而得名束城。4000年前,就有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如今,有保留下来的大量石臼、石杵和古陶器为证。束州始建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束州为齐国重镇。乾隆《河间府志》载:“束州故城本汉县,旧为易水所经。”《桑饮》云:“易水东过束州县南是也。废于齐,复置于隋,宋省为镇,复为县,金列于三镇,元置巡检司。今城东北六十里束城镇是其故处”。按《四夷县道记》云:束州城有三重,内城五六里,外城周约二十里。 据地理位置推断:现在的南呈各庄就是那时的南城阁,西呈各庄就是那时的西城阁。束州历史悠久,官府衙门及庙宇祠堂颇多。相传南庙到北庙,九缸十八窖(指金银铜钱或元宝)。1972年,束城村村民王恩住等人发掘出土了一缸开元铜钱就有三千五百余斤。 “粤稽《禹贡》九州而后,由商及周列国,各自为风气,而建置亦递更其名。战国燕赵之郊,其河间之故墟与,秦曰武垣,汉曰束州。至隋大业初(605年),而始置河间县。而河间县名则起源于战国,按《水经注》所指:河间原系九河流域之间的自然区域的泛称。唐、宋、金、元易名不一,迄前明为河间府,而县附郭焉。”——(乾隆《河间府志》序》
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在君子馆为毛苌设书院,同时在束州也建立了毛公书院,毛苌曾在束州传授《诗经》后人修毛公祠以示纪念。
汉高祖治河间郡。以后四百余年,河间时郡、时国几经更迭。束州县先后属涿郡、渤海郡、河间郡、章武国。北齐天宝七年(556年),撤束州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恢复束州县并更名束城县。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束城县改为镇,并入河间。元祐元年(1086年)复县,金正隆年间又改为镇。元朝初年,再并入河间路。明朝去路存府,束城镇属河间府河间县。 清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束城镇宿驾。直隶总督、河间府官、县官前来接驾。皇帝访知平民徐际学遗孀金氏善待婆母,即传旨旌表,赐银五百两,立节孝匾。(今尚存) 清咸丰四年(1854年)2月6日,清将僧格林沁率部追击太平天国北伐军林凤祥、李开芳部。林、李部数万人由大城县留各庄退至束城、马房、徘徊、西王村、高辛庄、大管德、刘九村驻扎,被清军围困月余。太平军将士骁勇,屡次大败清军。但因孤军作战,粮草和兵员断了接济。无奈于三月七日突围至小里文,一路厮杀,经念祖桥过河奔向献县。 “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在束城安岗楼,设伪警察局。这里成了敌伪统治区,同时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游击区。抗日军民对敌人展开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神出鬼没,消灭鬼子兵。束城镇涌现了很多抗日英雄模范人物(英模人物另附介绍于后),创造了永垂青史的光辉业迹。 1940年5月,河间八区区委书记魏纛,区长路国清、区委干事李健在北魏与日本鬼子遭遇,激战中路国清壮烈牺牲。李健突出重围。魏被捕,敌人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后在束城被杀害。1942年5月13日夜,冀中军区司令部、区党委、行署领导吕正操、黄敬、张学思率领部队2000余人来到张、刘、杜、崔九村驻扎。14日晚移驻大城杜各庄。17日晚移驻杨、李、武张各。18日下午,子牙河水猛涨,部队涉水渡河奔沧县黄递铺,声东击西与日寇周旋。1943年,束城岗楼头目“毛太君”带领日伪军“扫荡”高屯、文屯、闫屯,被埋伏·在闫屯的游击队员击毙,打击了鬼子的疯狂气焰。 1944年7月11日晚,任河县大队袭击束城伪警察所,打死伪警察所长1人,生俘伪警50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手枪41支,手榴弹300余颗,子弹一部,焚毁岗楼后安全转移。1945年,日本投降。束城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获得了解放,广大群众欢呼雀跃,庆祝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1946年春天,河间县人民政府在束城召开群众控诉大会,公审汉奸贾怀玉,参加大会的群众有三万人。汉奸贾怀玉专给日本鬼子带路烧杀抢掠,是日本鬼子的忠实走狗。其罪债累累民愤极大。当宣判处以极刑后,愤怒的群众涌上去,将其乱刀分尸。1946年9月5日,冀中八分区党政军民5000余人,在任丘县召开自卫战备动员大会,进行民兵大检阅。前孟回民兵连荣获第一名,八分区专署特奖锦旗一面、步枪五支、子弹250发。大大鼓舞了民兵的士气。1947年,青沧战役,后方医院设在束城、西城各庄、高辛庄,接转伤病员600多人。各村妇女、儿童团员积极为伤员烧水做饭,护理伤病员。1951年,束城区召开镇反大会。曾任束城伪警察局长的哈荣普,当过束城岗楼汉奸队长的吕三先后被缉拿归案。二犯血债如山,被人民政府判处死刑并就地枪决。这些恶贯满盈的民族败类受到了应得的惩处,大快民心。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势造就英雄,英雄又创造时事。束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锻炼出了一大批党政军民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感天地、泣鬼神。如:解放军某部军长王朝刚(束城镇徘徊村人)
新疆军区副政委王玉、副军长王子明
胸怀国恨家仇与日伪拼杀的女共产党员王爱国
冒着生命危险在日本屠刀下掩护两个游击队员的英雄母亲李为
打入日伪军内部搞敌工的虎胆英雄王希江(原青、沧、交回民支队政委)
原抗日五区游击队长侯子秀(束城镇徘徊村人)等
都为民族解放做出伟绩,立下了丰功。(事迹另附) 束城镇1947年实行土地改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贫下中农组成了农会贫民团,打倒土豪劣绅,斗倒地主富农,平分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彻底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1952年,束城区成立互助组。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社。1955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建立红光人民公社。1961年6月,调整公社规模,改称束城人民公社(乡社合一)。1984年,改称乡。同年7月,改为束城镇。束城镇地处河间市东北部28.3公里处;总面积96平方公里;北邻大城县,南连尊祖庄乡,西与米各庄镇接壤,东与大城县相邻。全镇辖41个行政村,地势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稍低,处于全市较洼地区。任河大东支渠贯穿南北。由于多年来不断开挖疏浚河道,排水畅通。 束城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农田多为轻质土壤。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红薯、花生、芝麻、棉花等。农田耕种收割已实现智能机械化。 解放前,束城镇几乎没有工业,只有家庭小手工作坊。解放后,成立人民公社,才建立了公社修造站、木器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党中央制订的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顺应民心,农村工副业异军突起。特别是近几年,束城镇私营工商业发展迅猛异常,以保温材料为主的千年古镇焕发着新的时代脉动,大街上喇叭声声,货车川流不息。这里的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打入国际市场,洽谈购货业务的国内客户和国外客商络绎不绝。现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今束城镇已成为华北第一保温材料基地。 每月的农历二、七,是镇上的大集,每逢集日,集市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束城镇这方膏泽之地,人杰地灵,先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过去,在科学技术腾飞的今天,束城镇人民有决心和信心建设更灿烂的未来。历史已经是过去,安静地在那里,但如果投入一束光,它就会鲜活起来。源远流长的文明,给了现实丰厚的资源,投给它一束光,就会焕发出新的力量。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全镇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继往开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正以战斗的姿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创建更加繁荣、富强、美好的束城。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