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换姓不离唐

    中华唐氏网 2012年10月22日 唐容颐


     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先后都是出生在原南岳东街3号康家米行康凤楼家,至今却无一人是随康姓。而论血缘却是欧阳,但我们现在既是姓唐,也从欧阳,或者说名义上是姓欧阳,而实际上仍然是姓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话还得从先父——唐未之说起。
     先父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生于今衡东县霞流镇大崎村四组〔阳家垅〕,我的祖父欧阳积达,祖母成玉英。在我父亲不满百天的时候,因我祖父欠了赌债,在庚午年〔1930〕腊月中旬的一天晚上,祖父瞒着我祖母,偷偷地将我父亲抱走,沿广汉铁路走了足足五十华里路,于次日凌晨,在距衡山火车站不远的唐家坊〔今衡东县新圹镇新堤村七组〕找到了婚后多年一直无子无女的唐书馨〔即后来我的唐家祖父〕。经口头协商,双方便以二十块光洋的身价,将我父亲卖给了唐书馨为养子,并请人立了“卖身契”。当年,我父亲还没有来得及取名字,唐家家境较为殷实,书馨在国民党部队某部当团附〔即副团长〕,我唐氏奶奶戴旭坤跟随其婆婆〔即我的唐家太婆〕在对河衡山县城南街经营一家南杂商店,故日子还过得比较可以。
1938年,唐书馨在江西宜春对日作战时被日本鬼子飞机炸死了,几年后我祖母在好心亲戚的介绍下,改嫁到了南岳镇丧妻多年的康凤楼为填房。我父亲仍留在唐家,由我高祖母抚养。
     几年后,高祖母病逝,父亲来到南岳寻母,在康家的强烈要求下,我父亲曾改姓康,名却未改。入住康家一年多之后,在我奶奶的极力劝说下,我父亲仍然恢复姓唐。
文革期间,我们全家曾先后两次被驱逐到农村,第一次被逐时未改姓。第二次被逐一年多后,即一九六九年秋,为避政治迫害和寻找安身立命之所,我全家迁回老家衡东霞流阳家垅,在族人的一致要求下,我们归宗改姓欧阳。直到一九七四年家父平反,全家除我不能随家回城之外,其余四人均随母被收回原籍南岳,复又全部恢复唐姓。
我因继续留在老家生活,当年无特殊原因是不能随便更改姓名的,故我一直是姓欧阳,班号其复。
     一九七五年十月,我招工被安排在衡东县〔大浦〕化工厂工作,为了与家人一致,在我的要求下,又恢复姓唐,但应老家族亲的要求,仍名义上保留欧阳姓氏。以致到现在,衡东方面的人只知我姓欧阳;南岳衡山方面的亲友都知道我们既姓唐又姓欧阳。我们全家在欧阳和唐、康三姓中都入了族谱。其中欧阳与唐氏均是由我倡修成功的。
为什么欧阳、唐、康三姓均要我们修族谱呢?不外乎两点∶一是这三姓都承认我们这一家人;二是我父亲与我同为国家级文艺家,这在这三姓家族中是极为罕见的,在全国也是少见的,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以至于后来在康家家谱中,我受命写了一篇《欧阳唐康和谐之家》的文章,如实地说明了这些情况。
     无论怎么说,我总以为,人的姓氏只不过是一个确认血缘关系的代号,一个承认你身份的符号。无论你姓甚名谁,只要你的心向着哪家,并为此而有所奉献、有所付出、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足以证明你的价值,而姓某某氏却并不重要。就拿我们家来说,三姓均存,但主要还是姓唐。这真是∶
人的姓氏太平常,血缘亲情不能忘。
沧桑巨变史实在,改名换姓不离唐。


分享按钮>>建湖县颜单镇单氏宗谱序
>>2012(壬辰)年续修侯氏家乘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