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和维护岑仲淑的光辉形象

    中华岑氏网 2012年7月10日 岑时一


一、要树立岑仲淑的光辉形象
对我们广西岑氏始祖岑仲淑,本人过去不甚了解,只因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系教师邓金凤宣称岑仲淑和岑仲淑墓为子虚乌有,才引起我要对岑仲淑做更多的了解。经初步探讨,不仅有足够的理由去戳穿邓金凤的谎言,而且还深信岑仲淑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伟大人物。我说他伟大,是他既是军事家、政治家,还是医学家和思想家,并在这些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我就从这些方面谈谈我本人的认识。
1、岑仲淑是伟大的军事家。
为什么说岑仲淑是伟大的军事家?首先是因为他有一套独创的兵法,后人称之为“岑氏兵法”。这套兵法现今我们未能看到它的原著和全貌,只能看到他人著作所作的零散的引述,其要点主要是:七人为伍,每伍自相为命,四人专主击刺,三人专主刈首,所获首级,七人共之。刈首之人,虽有照护主击刺者之责,但能奋杀向前,不必武艺绝伦。一人赴敌,则左右大呼夹击,一伍争救之,一人战殁,左右不夹击者,即斩,一伍之众皆论罪;一伍赴敌,则左右伍呼而夹击,一队争救之,一伍战殁,左右伍不夹击者,一队之众皆论罪,等等。这套兵法强调的是以伍为单位独立作战。伍内人与人之间既有分工而又互相配合,生死与共。伍与伍之间、队与队之间也是这样。当一伍或一队主动进攻时,其他伍、其他队都要呼应,给予夹击和配合,这就强调了集体主义精神,也鼓励了一马当先、奋勇向前和主动进攻的精神,因而往往能取得胜利。这套兵法在与侬智高作战的归仁铺战役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战役开始后,狄青站起来,自执白旗麾蕃落骑兵张左右翼,出敌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不知所为,大败走。这种左右交击、轮翻交替的战法,正是岑仲淑兵法的具体体现。通过归仁铺战役的实践,岑氏兵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并为其后代所传承,比较显著的如瓦氏夫人抗倭的胜利,也得益于岑氏兵法的运用。可以这样说,岑氏兵法在历代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反对叛乱、反对侵略、保障祖国边疆安宁的征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岑氏兵法是岑仲淑留给后人、留给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遗产。
我们说岑仲淑是伟大的军事家,除了有独创的兵法外,还在于他有谋略,能临阵应变,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和打法。以平定侬智高叛乱的归仁铺战役为例,首先,他十分重视组织纪律问题。为平定侬智高叛乱,宋仁宗先后任命余靖和孙沔为总指挥,但宋仁宗总觉得不放心,再改任狄青为总指挥,孙沔和余靖改为副总指挥,并下诏明确广南将佐皆禀青节制,若孙沔、余靖分路讨击,亦各听其指挥。实现真正的统一指挥,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毕竟平叛宋军是由三方面的人马组成的,各方各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特别是余靖。余靖最初是被任命为第一将的,结果落到了第三将,就很不服气,为了争功,当狄青还未到达广西前,就暗地里指使其手下的将领陈曙领兵八千人先行攻打侬军,战于金城驿(今思陇,从宾州到邕州,先到思陇后到昆仑关),结果大败,损失二千多人。狄青到宾州后,知道发生了这件事,十分恼火,事先没有请示,未经许可就擅自出兵攻打,而且打输了,长了侬军的志气,灭了宋军的威风。这时岑仲淑也感觉到这件事很严重,表明统一指挥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必须实行铁的纪律,于是建议狄青斩陈曙,以儆效尤。狄青采纳了仲淑的建议,把陈曙作了问斩。斩陈曙就是对余靖发出警告。这样处理做得很对,此后再没有人不敢不服从指挥的,为打败侬智高打下了组织和纪律基础。其次,是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宋军来到宾州停止了前进,原因就是侬军踞守着昆仑关,以逸待劳。面对侬军据有昆仑关这个仗怎么打?是作为军师参谋的岑仲淑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他首先分析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宋军的长处是拥有骑兵,擅长平原作战;侬军的长处是居高临下,手执大盾和标枪,擅长山地作战。宋军的长处就是侬军的短处,侬军的长处就是宋军的短处。要扬长避短,就不能在昆仑关开僻战场,必须推进到关后的五塘到三塘这一带比较平坦开阔的地方决战,能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对宋军就比较有利。陈曙就不懂得扬长避短,而死死板板的从昆仑关正面强攻,结果吃了大亏,损失惨重。而要推进到关后开战,关键的就是能不能找到一条小路绕到关后,并不为侬军所知。岑仲淑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终于找到一条经过卡墨村、河田、高田而达关后八塘的小道,宋军就是在元宵夜在宵宴的掩护下经这条小道而绕到关后的,当今壮学家侬鼎升曾对这条小道作过考证。宋军出其不意在关后出现,使侬军十分慌张,纷纷弃关后撤,不攻自破,宋军大部队便越过昆仑关,一直推进到五塘,为战役的开展创造了条件。第三,兵不厌诈,想方设法迷惑侬家。宋军到宾州后,仲淑建议狄青通知各部准备十日之粮,并于元宵夜宴请各将佐。侬军得到这些信息便认为宋军还不急于进攻,从而放松了警惕和戒备,使宋军从小道偷渡获得成功。
说到这里大家会问,你怎么知道这些计谋都是岑仲淑出的?除了有的我们广西岑氏族谱有记载外,主要是从反面的侬智高传诗中知道的。侬智高传诗说到他的失败是一时落入了岑仲淑计谋所设的圈套,我相信侬智高所说是真实的。
由于在平定侬智高叛乱的作战(主要是归仁铺战役)中运用了岑仲淑兵法和谋略,使平叛取得了重大胜利,彻底地把侬军打垮了。可以这样说:平叛作战的胜利,就是岑仲淑兵法和岑仲淑谋略的胜利。我这个说法可以从岑仲淑的对立面——侬智高那里得到印证。越南高平的侬智高庙是用来供奉侬智高的,但却叫“卯岑庙”,放置侬智高塑像的正殿却叫“旗岑殿”,横额和对联都把岑仲淑当作最主要的敌人。侬智高传诗中提到宋军两个人的名字,一叫岑重,一叫岑文。岑重容易理解,“重”与“仲”同音,岑仲就是岑仲淑名字的缩写,省去了淑字,岑文就不好理解,所以在我那篇“否定岑仲淑就是篡改广西的历史”的文章中所引用的侬智高传诗,只引用了有关岑重的部分,对有关岑文的部分因不理解而没有引用。好在最近田林县政协在重建岑大将军庙的倡议书中说到岑仲淑还另有一个名字,就是叫岑仲文,这使我豁然大开。原来侬智高的七言传诗为更好表达诗句的意思。对人名只用两个字,对岑仲文这个人名,有时只写岑重(仲),有时只写岑文,把两者合起来就是岑仲文,岑仲文就是岑仲淑。侬智高传诗把岑仲淑当作不共戴天的敌人,恨之入骨,它的矛头不是指向宋军的统帅狄青、孙沔和余靖,而是指向军师岑仲淑,就好象把侬智高打败的不是狄青,而是岑仲淑,这便是侬智高对这场战争的评价。宋军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障了西南边境的安宁,意义非常巨大,所以岑仲淑不失为伟大的军事家。
2、岑仲淑是伟大的政治家。
所谓政治家就是对某一国或某一地域善于治理和推进社会进步的人。侬智高叛乱平定后,岑仲淑被任命为沿边溪垌军民安抚使。沿边溪垌就是指桂西北这一带的羁靡州县,共约四十多个州,约占广西面积的一半。岑仲淑在职二十五年多,这二十五年在施政上主要作了些什么?史书上基本没有记载,我们无从查考。但施政的好坏与评定标准,主要是看民心,看是否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可以从人民群众的反应来看施政者的政治业绩。明朝王守仁在他的《泗城土府世系考》中说:“仲淑镇邕,威惠并行,开拓疆土,抚绥蛮夷,大得民心。”这里说的威惠并行就是对敌人决不手软,严厉打击,对人民要让他们得到实惠,得到好处,使生活不断改善。“开拓疆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扩大领土和治理范围,据广西岑氏族谱记载,仲淑开拓了凭祥、龙州、明江、安平、太平、龙英、向武、下雷、四结等地;二是把所领疆土建设好,族谱记载仲淑劝民开垦,教民书籍,也就是发展生产,发展教育,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发达的文化输送到边疆来,促进社会进步。民国初期,刘锡蕃在他的《岭表纪蛮》一书中说:“故论开拓广西之功,以狄氏为最大,然筚路蓝褛,共启山林,使汉人在广西之势力发扬光大至于永久,则不能不归功于当日之诸土司,而尤不能不归功于岑氏土司,岑氏者诚开辟桂西之先锋,而有大造于中国之版图者也。”岑氏土司从岑仲淑始,岑仲淑就是开辟桂西之先锋,开拓了疆土,巩固了边防,发展了生产和文化,使边民心向中原。今天大家都说我们广西民族和睦,汉壮差别不大,这种互相学习,相互融合的情况,早在岑仲淑在桂西当政时就开始了,一变过去的羁縻州县成为大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所以刘锡蕃说有大造于中国之版图者也,对国家的贡献很大。“抚绥蛮夷”,蛮夷主要是指跟随或同情侬智高的边民,对他们只要不再跟随侬智高,就不予追究并给生活出路。“大得民心”有两件事可以证明。一是仲淑去世后应由其子自停袭职,由于朝廷未及时下诏命,或由于遇到谗言,自停曾两次想离开邕州返回老家,但两次都被群众遮道拥留,要他在这里袭职做官。群众为什么要两次遮道拥留?就因为群众有感岑仲淑的恩德,不忍让自停离去,可见群众对岑仲淑多么热爱、多么情深,这种情形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第二个例子,就是在几百年前田林就有岑大将军庙,还有把老山称作岑王老山。岑大将军就是岑仲淑。在我们广西为个人立庙的多为孔庙和关公庙,当然也有反面人物侬智高庙,以正面人物个人立庙的并不多见,这说明田林人民对岑仲淑十分敬仰。为什么田林人民对岑仲淑如此崇敬?很可能是岑仲淑在田林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侬智高在归仁铺被打败后,便率残部沿右江败退到百色,再败退到田林,再转到西林逃到云南。仲淑率部追剿。从邕州到百色,百色到田林基本上是沿着河谷或山谷前进的,道路比较平坦,但从田林到西林再到云南就要翻山越岭,路就不好走了,岑仲淑很可能把追剿总部设在田林,因此与当地人民群众有较多的接触。岑仲淑一边指挥追捕侬智高,一边为当地群众办好事、实事,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传播先进文化,给群众治病。回到邕州后,在整个桂西继续实行有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政策,因此受到群众热烈拥护,把岑仲淑视作上天派来的神灵予以供奉,把岑仲淑的功劳和对人民的恩德比作老山那样高(海拔2062米),就把广西第二高峰——老山称作岑王老山。
从上面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岑仲淑在桂西人民群众中享有多么高的威望,多么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所以说岑仲淑是伟大的政治家是不过份的。
3、岑仲淑是高明的医学家。
我们广西岑氏族谱转《广西通志》载:岑仲淑善医,镇安族谱《岑氏宗记》说岑仲淑善歧轩之妙术。歧是偏的意思,轩是高深的意思。就是说岑仲淑对疑难杂症很有研究,懂得很多偏方,能给予很好的治疗。从这两处的记载看,岑仲淑是一位高明的医学家无疑。岑仲淑之所以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爱,与他积极为群众治好病有关。
4、岑仲淑也是一位很有哲理的思想家。
岑仲淑在平定侬智高叛乱中有很大贡献,被授予殿前麒麟武卫怀远大将军、沿边溪垌军民安抚使职衔,官位不可谓不高,但他不居功骄傲。在身处逆境时,他不卑不亢,冷静应对,低调处理。他想的是为人民办好事实事,不追求名和利,信守中庸之道。这些思想可以从下面几件事看出:
①余靖不给岑仲淑上《平蛮三将题名碑》。侬智高在大理被杀即宣告叛乱彻底平定后,也就是归仁铺战役二年后,余靖从邕州回桂州履职,便在桂林龙隐岩上刻了一块《平蛮三将题名碑》,上面共刻了三将以下三十三位将领的名字,虽然岑仲淑功劳很大,封官很高,碑上独没有他的名字,其原因就是余靖对岑仲淑怀恨在心。当时又处在狄青受压的时候,余靖便敢于这样做。碑上没有岑仲淑名,岑仲淑不可能不知道,知道了他却泰然处之,把它看得很平淡,不与其相争。但客观地说,此事给岑仲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被后来史志人员写宋史的时候,完全把岑仲淑的名字和事迹抹煞了,也为今天要否定岑仲淑的人提供了依据。他们说《平蛮三将题名碑》上找不出岑仲淑的名字,你怎么说他参与了平定侬智高叛乱的战争并立下大功?不了解真情便会无言以对。尽管如此,我本人还是认为岑仲淑的思想和态度还是对的。《平蛮三将题名碑》上没有岑仲淑的名字,但在田林却有岑大将军庙,有岑王老山,这是更高更大更好的丰碑,《平蛮三将题名碑》与之相比要逊色多了。事实证明一手难以遮天。现在田林乐里镇人民要捐资重修岑大将军庙,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证明岑仲淑的存在,让敬仰岑仲淑的人有更好的场所进行参拜,也是留给后人最好的文物。
②岑仲淑职务由余靖“代统”。“代统”的说法是上映州许氏族谱讲的,说是由孙沔代统。孙沔返回京城只比狄青晚一个月,如果真有代统这件事,进行“代统”的也只能是余靖,因余靖是宋仁宗诏命留下继续追剿侬智高的,但“代统”决不是宋仁宗的诏命。上映州许氏族谱所说的“代统”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知道侬智高在邕州被打败后,在京城围绕狄青战功奖赏问题展开了一场斗争。宋仁宗深感打败侬智高来之不易,他自己就费了不少心血,这么多的将领中只有狄青解了他心头之忧。他决定要给狄青重赏,把狄青由枢密院副使提为正使,可是这一主意遭到以宰相庞籍为首的一批重臣的反对,千方百计予以阻挠。但宋仁宗还是坚持已作出的决定,把狄青提为枢密院使。然而反对之声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大,本来把狄青提为枢密院副使时就曾遭到那些人反对过,现在进一步提为正使就更难以接受。于是千方百计抓住狄青一些不够检点的事情予以造谣中伤。在一批邪恶势力的攻击下,宋仁宗屈服于压力,罢了狄青枢密院使的职务,判陈州。京城这一斗争不可能不波及邕州,因邕州是狄青战功的建立地,战后的邕州既有狄青派系的人,更多是非狄青派系的人,甚至是狄青的对头。岑仲淑是狄青选定的军师,是狄青的战友,当然算是狄青派系的人。余靖因争功与狄青保持距离,还因他手下将领被狄青问斩,更是怀恨在心。现在狄青处境不妙,当然他也要向岑仲淑发难,对岑仲淑的工作不予支持,以至包办代替和排斥。上映州许氏族谱说的“代统”,很可能是包办代替和排斥的代名词,用“代统”这个词是为了好听而已。然而岑仲淑对这类事情的处理与狄青不同,狄青获赏后有点趾高气扬,行为不够检点,授人以把柄。当官职被罢后,又把名利看得太重,整天忧郁闷闷不乐,以致积郁成疾,到陈州只七个月就因病去世了。而岑仲淑则胸怀坦荡,从容应对,泰然处之。岑仲淑知道余靖迟早是要离开邕州的,在当前逆境下,可暂时作必要的忍让,你要限制我的职务工作,那我就多休息一会,有了空闲我还可以多给群众看病,不亦乐乎!所以岑仲淑能在邕州留职二十五年多直到他去世。两者的思想和处理方法不同,命运也就不一样。可见岑仲淑的思想和处理方法是对的,聪明者不因小失大。
③关于岑仲淑墓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岑仲淑墓座落在宾阳县卡墨村石合岭,现今也仍感到偏僻,宋代那就更是偏僻了。这么一个显赫的大将军墓为什么会选在这里?而且有理由相信这是岑仲淑生前自己选定的,这有点使人感到不解。岑仲淑是在邕州城内去世的,邕州城距宾州卡墨村路途较远,运到那里安葬是很不方便的,并且久而久之就会不为世人所知,对于这样一个使人费解的问题,我们正好透过它去分析和了解岑仲淑的内心世界,到底他想的是什么?岑仲淑是三十八岁参加征讨侬智高的战争的。三十八岁前他在哪里做官?做了些什么事?至今无人知晓。现在我们知道的是他三十八岁后的事,在后半生的二十五年中,他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平定了侬智高的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边境的安宁,这是他一生最引为自豪的事情。但这一胜利的取得却与一条小道有关。这条小道的情况上面已说过了。每当岑仲淑想起当年在归仁铺杀敌的场面,也就想起这条小道。这条小道与宋朝国家的统一、边境的安宁息息相关,也与岑仲淑的命运息息相关。当年在这条小道上进军的情景令他终生难忘,对它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所以岑仲淑就想到他去世后要把自己的遗体安葬在这小道旁,让他与这条小道长相伴、长相守。他的墓今后会不会不为世人所知,他根本不考虑,他想的是国家的统一、边境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这便是最深的情和最大的理,这也是他的人生观,邓金凤说把岑仲淑墓放在卡墨村于情于理都不合,就说明她根本就不懂得平定侬智高叛乱的那场战争,不懂得岑仲淑的思想,并以低俗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情。
通过以上三个事例,我们就可以看出岑仲淑的思想是高尚的,有一套待人接物的哲学,堪称智力过人的思想家。
二、要维护岑仲淑的光辉形象。
近年来有不少损害岑仲淑光辉形象的事情发生,一种是直接否定岑仲淑,说岑仲淑根本就没有这个人,是杜撰出来的,这以邓金凤为代表;另一种是不直接否定岑仲淑,而是通过宣扬侬智高反宋的正义性,称侬智高是壮族英雄来抹黑岑仲淑。这类情况早就存在了,只因我们对历史不够了解而未注意。去年在《南国早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壮族英雄侬智高”,对侬极力吹捧并宣称“事业未成,英雄不死。”如果侬智高反宋是正义的并成为英雄,那么狄青和岑仲淑镇压侬智高就是非正义而成为罪人了。对这些观点和文章的刊载,我们决不能无动于衷,决不能漠然视之。当然审视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从我们宗氏的利益出发,还要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凡是损害和分裂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国家的都是非正义的,我们就要加以反对。当这篇文章在《南国早报》上发表后,我就写了一篇《英雄属于狄青不属于侬智高》的文章进行反驳并送去《南国早报》编辑部,他们不敢登我的文章,我只好在我们岑氏宗亲网上发表,也许大家都看过了。《南国早报》是侬智高的同情者、崇拜者。“南国”这一词就来源于侬智高“大南国”的国名,一般我们称广西是祖国的南疆,用南疆这个词是没有问题的,而用“南国”这个词就有问题了。现在有一批人从狭隘的民族利益出发,很喜欢侬智高的“大南国”,甚至要继承他的未竟事业,我们不禁要问你们是不是要在广西重建“大南国”?那样你们就与西藏的达赖同流合污了。看来吹捧侬智高的言论还不会停止,我们要继续加以批判,以维护镇压侬智高叛乱的正义性,维护岑仲淑的光辉形象。
树立和维护岑仲淑的光辉形象是要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在有这样一位伟大人物作为我们的始祖而感到骄傲的同时,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好思想、好品德,增强我们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为国家为民族为本宗族服务。但树立和维护岑仲淑光辉形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对岑仲淑的光辉事迹我们还知之甚少,我们要努力把被埋没将近千年的岑仲淑的事迹挖掘出来,并加以整理呈现在世人面前。对那些否定或抹黑岑仲淑的言行,我们要勇于站出来进行抗争。这是我们宗亲会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希望我们全体宗亲共同努力吧!

(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在西林广西岑氏宗亲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分享按钮>>关于古岑国的探讨和思考
>>北流丹花岑氏来源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