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洞口县贺氏源流

    中华贺氏网 2009年2月17日 洞口贺氏理事


          洞口(原武攸西北乡)贺氏,系江西永新开基祖凭公裔孙美、图、琰、绪四房后裔迁往武攸西北乡各地的始祖,再蕃衍子孙的会合。
        明洪武时,美公裔孙材贵从原籍永新迁洞口山门,散居在鸡窝、椒林等地。其中一支又移居溆浦的小横龙和黄泥江。材舜迁坡头。材福迁柳山,其后裔遍布隆回的横板桥和岩面。材旺迁山门上冲,其中一支又移居武冈县城。图公裔孙材智(智安)迁龙潭铺,(即今洞口县石下江辖区),子孙散住在干木冲、大塘、白玉等地,其中一支徙小坪(即今月溪和攀溪)。绪公裔孙材协迁马渡坳上,其中一支徙居高沙辖区的牛江。
       材协公下传至文麟公,麟生四子,即宗仁、宗义、宗礼、宗智。均聚居在山明水秀、土地肥沃的坳上,名日坳上贺家。旋遭不幸,一场大火,整个村落变成废墟。为求生计,宗仁公率妻儿移居骏马塘。尔后,部分后裔又移居法官庙(即今花古乡花古村)。义、礼、智诸公,仍在原地辛勤劳作,重建家园,繁衍生息至今。
        据1994年十二修族谱登册统计,洞口贺氏支派现有男女3110人,其中材贵公裔1198人,材旺公裔128人,材福公裔22人,材舜公裔36人,材智公裔906人,材协公裔820人。
洞口(武攸西北乡)贺氏支派,素以勤劳著称,迁徙洞口后,几经沧桑,艰苦创业,修建了贺氏宗祠。
       宗祠为美、图、绪三公裔孙材贵、材旺、材舜、材福、材智、材协等六公后裔合族所建。修建洞口贺氏宗祠,原在十修谱牒时就有此愿望,惜当时人少奖金缺,未能如愿,有关族会与祭祀事宜,较长时间均在我族修建的观音阁办理。
      民国22年(1933),族首隆成、隆章、道顺、道东、碧元、荣家、苑柏、家和、东皋、学书等倡修宗祠,族人闻风而动,积极拥护。当时本支人口约1000人,资金尚不充足。族议按人丁筹款和向公产富足的开发公募捐,选取风水宝地弯里,分段修建。翌年春,择吉日破土动工,这一年,六扇五柱的大主厅和六扇五柱的大正厅各一栋,拨地而起,气势颇为雄伟壮观。民国26年(1937),连接大主厅和大正厅两旁各六扇四柱的看楼,相继完工。看楼檐下外边的雕刻彩画有24孝图,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民国31年(1942),修好了雄伟的戏楼和大门牌头。正大门两边为古刻对联,其上为精雕巧刻的双龙抢宝,再上有皇封知章公为饮中八仙的典故“八仙过海”,塑造得活灵活现。“贺氏宗祠”四个鎏金大字刻置在“八仙过海”之上。世称“儒宗堂”三字,光芒四射,竖刻在“贺氏宗祠”之上。正门上两旁有彩雕古典名剧“孔明收姜维”和“李白写表”。正门两边的侧门上横书有“止肃”、“雍正”。民国37(1948),雕制好五服龛。民国38年(1949)秋,历经十七个春秋,宗祠工程全部告竣,一座建筑恢宏,堂皇富丽,雕龙画凤,神采飞扬的祠宇,屹立在山门弯里,堪称当地一绝,族众和四邻,无不交口称赞。


分享按钮>> 湖南省祁东县贺氏源流史
>> 湖南省涟源市七星街镇长冲贺氏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