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后裔知多少?源于殷商的姓氏知多少?
- 中华殷氏网 2009年5月25日 殷作斌
殷商后裔知多少?源于殷商的姓氏知多少?
殷作斌 2009-5-25
从目前掌握的姓氏源流的情报来看,下列109个姓氏属于源于子姓的殷商后裔(资料主要来自《微山殷氏族谱•卷首》第218—229页,并參考《元和姓纂》、《百家姓考略》、《中華萬姓溯源》和其它史書)。
在周灭殷商后,殷“顽民”中只有殷商王室成员,面对西周统治者的镇压,坚持以国为姓,而绝大多数殷商七族中人和其他殷商遗民都以族名、地名、先祖名号等改为别的姓了,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现有姓氏中,据河南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属于殷商后裔的约有一百多个姓,而且绝大多数姓氏形成于商末都城朝歌。随着殷商姓氏文化研究的深入,殷商后裔的姓氏总数还有不断增多之势,也就是说,在现在的中国总人口中,至少有10%至50%是殷商始祖契的后代。比如霍姓人过去一直认为自己是周人的后代,霍姓习惯是奉西周文王第六子姬处霍叔为始祖。霍叔,不姓霍,姓姬名处。因受封于“霍”,是周成王之叔,故称“霍叔”。但近来霍姓后人自己考证出其始祖为商始祖契,并在网上公开发布了其研究结论(见于霍正好的博客)。
因此,在周灭殷后的历代统治者眼中,真正看不顺眼的就是殷商后裔中那些极少数敢于姓殷的人,这就是自武王灭纣以后殷氏承受一千多年政治压力不得翻身的原因,这种状况直到两晋时以殷羡殷融家族为代表的河南陈郡长平殷氏兴起以后,才得以改善。
在殷商末期,政治上早已走向衰落,其集中体现就是它已由高度的奴隶制集权制度走向由殷商七族及其代表人物控权的共和式政治协商制度,殷商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邽氏、樊氏、飢氏和 钟葵氏,一说还有锜氏、鑨氏分别垄断着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一种技艺,帝辛极力想加强中央集权,改变这种状况,但一直未能如愿,终于导致殷商灭亡。
殷商灭亡以后,殷商七族沦为周人的奴隶,据《左转》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商七族。
1、殷:源于子姓。商自盘庚迁殷后,改国号为殷,纣亡周兴后,殷商王室后裔以国为姓,始有殷姓(引自燕昭安著:《朝歌----中华民族重要的姓氏发源地(上)》)。又微子封宋后,末代宋王偃失国后,以国为氏(始有宋氏),偃之弟顺且之后人袭祖姓殷,仍为殷氏。
2、施:源于子姓。施氏为殷商七族之一。
3、陶:源于子姓。陶氏为殷商七族之一。
4、邽:源于子姓。邽氏为殷商七族之一。
5、飢:源于子姓。飢氏为殷商七族之一。
6、樊:源于子姓。樊氏为殷商七族之一。
7、奇(锜氏):源于子姓。锜氏为殷商七族之一。即公族后人去金为奇氏。
8、繁:源于子姓。繁氏为殷商七族之一。
9、钟葵:源于子姓。殷商公族,一说钟葵氏也为殷商七族之一。
10、鑨:源于子姓。殷商公族,一说鑨氏也为殷商七族之一。
11、孔:源于子姓。微子四世孙共,溢号湣公,共生何字弗父,何玄孙嘉字孔父(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臣,孔子六世祖,官为大司马,孔子五世祖木金父,孔子高祖祁父(微山谱作睾夷父)以其祖字(孔父)为孔氏,孔子曾祖防叔仕于鲁,孔子祖父伯夏,孔子父叔梁纥生孔子。
12、宋:源于子姓。周平定武庚之叛后,封微子于宋以续殷,末代宋王偃失国后,以国为氏(始有宋氏)。
13、商:源于子姓。商容之后人以商为姓。又宋时殷氏,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名讳改为商姓、汤姓等。
14、汤:源于子姓。商汤之后人子孙中有一支以谥号命氏,成为汤氏,是为河南汤氏。又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传至宋桓公御樂(宋桓公长子即是闻名的目夷君)第三子荡后人去草头以汤为氏,又传至偃,宋亡,偃之弟曰昌,昌生隆,恢复子姓,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祸及,于是又改子姓为汤姓。又宋时殷氏,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名讳改为汤姓,如宋时有秋浦(今安徽贵池)人殷崇义因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名讳,改姓名为汤悦。明代,汤氏有迁入今广东、广西者。从清康熙时开始,广东汤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以后再由台湾迁巴西、日本、毛里求斯、印尼、新加坡、泰国、帝汶、澳洲等地。
15、衣:宋代建隆初,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名讳,有殷姓改衣氏或裔氏,又在《康熙字典》上记载得十分清楚说:“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疏。”换言之,现在的衣姓,是由于读音相近而从殷姓分出来的,姓衣与姓殷的人,本来是一家人。(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中就有衣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16、向:源于子姓。宋桓公支孫向魋之后,也稱司馬氏。
17、華(花):源于子姓。宋戴公有子赤号华父,封于华邑,其后以邑为氏,又分出花氏。
18、褚:源于子姓。宋共公子段号褚师,其后人以字为氏。
19、朱:源于子姓。宋亡后,微子后人一支奔砀山者,改姓朱氏。
20、鱼(目):源于子姓。目夷公字子鱼,其后以祖字为姓,有鱼氏、目氏。
21、边:源于子姓。宋平公子边之后裔以字为氏。
22、荡:源于子姓。宋桓公有子名荡,其孙意诸以其名为氏,也有去草头为汤氏者。
23、穆:源于子姓。宋穆公之后裔。
24、督:源于子姓。宋戴公之庶孙华督后人,以名为氏。
25、耦:源于子姓。春秋时,宋有卿华耦,其后人以其名为氏。
26、钟:源于子姓。宋公子敖(微山谱作“上士、下方、右攵”三者组合字,无法打出)即目夷君六弟之后裔。
27、固:源于子姓。宋庄公之孙固之后人。
28、麟:源于子姓。宋庄公之子麟之后人。
29、牛:源于子姓。微子后人有司空牛父,其后以名为氏。
30、牵(牽):源于子姓。出自宋公族而又易姓者。
31、灵(靈):源于子姓。春秋时有宋公子灵,其后以名为氏。
32、目(鱼):源于子姓。目夷君子鱼之后,也有鱼姓的。
33、庄(莊):源于子姓。宋戴公名武庄,其庶孙以祖名为氏。
34、宣:源于子姓。宋宣公之庶孙后人以谥号为氏。
35、戴:源于子姓。宋戴公支孙之后人。
36、武:源于子姓。宋武公支孙之后人。
37、乐(樂):源于子姓。宋戴公之子有名乐父者,官大司寇,其后以名为氏。
38:举(舉):源于子姓。宋厘公名举之支孙以祖字为氏。
39、仲:源于子姓。宋庄公子成仲,后人以其字为氏。
40、衍:源于子姓。微仲衍庶孙之后人。
41、微:源于子姓。微仲衍庶孙之后人。
42、兑:源于子姓。微子之后人。
43、庚:源于子姓。盘庚支孙之后人。
44、王(王姓之一支)天下有二十一王:比干后人之一支,为天下二十一王中第一王,是最先姓王的人。
45、梅:源于子姓。梅伯之后。梅伯为帝辛诛杀。
46、林:源于子姓。史载:殷商太师比干被纣王所害,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战败商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觅其后嗣,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封墓,夫人携泉归周。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姓林名坚。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
47、邓:源于子姓。武丁封其叔曼季于邓,后裔以其为氏。
48、比:源于子姓。比干后人。国神比干:子姓之后,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也是林氏的祖先。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二十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四十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49、正:源于子姓。春秋宋正考父之后人。
50、干:源于子姓。比干之后人,以春秋宋有大夫干犨,其后也以干为氏。
51、权:源于子姓。武丁后人封于权国,国灭后,其族人以国为氏。
52、僚:源于子姓。宋王偃,其一庶支改为僚氏。
53、夷:源于子姓。春秋殷逸民夷逸之后人。
54、坎:源于子姓。春秋沓宋有大夫食采于坎邑,以邑取氏。
55、壬:源于子姓。商君仲壬、外壬,均以天干壬命名,后人以其为姓。
56、契:源于子姓。商之始祖契因功赐子姓,其后有以始祖字号为姓的。
57、仇:源于子姓。宋有仇牧,后人以名为氏。
58、时:源于子姓。商汤之后人有时氏以封国为氏。
59、沙:源于子姓。微子一庶支之后人。
60、河:源于子姓。商君河亶甲一庶支之后人。
61、浮:源于子姓。商汤之一庶支之后人。
62、执(執):源于子姓。商君祖乙七世孙成迁于挚,遂有执姓。
63、报(報):源于子姓。报丁一庶支之后人。
64、振:源于子姓。商君振,其庶之支后人。
65、萧:源于子姓。微子之裔孙,受宋公稽封于萧,其后以国为氏。
66、背:源于子姓。宋公族有封鄁都对,其后去阝以邑为氏。
67、殿:源于子姓。商汤之后裔有殿全者,后人以名为氏。
68、祖:源于子姓。商君有祖甲、祖乙、祖丁,其庶支以名为氏。
69、甘:夏商周三代均分封同姓于甘,后人俱称甘氏。
70、相:源于子姓。商君河亶甲居相,其庶支以地名为氏。
71、甲:源于子姓。商君太甲之庶支以其名为氏。
72、番:源于子姓。汤之庶支封于番,后人以国为氏。
73、稚:源于子姓。汤之后有封于稚者,后人以国为氏。
74、耿:源于子姓。商君祖乙迁都于耿,子孙留耿者,以地为氏。
75、竹:源于子姓。古有孤竹国,商末周初伯夷叔齐之帮国,其族以国为氏。
76、箕:源于子姓。箕子后人。箕子,是中国商朝政治家,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名胥余。曾劝谏纣王,但纣王不听,反而把他囚禁了。周武王灭商后,命召公释放箕子。武王向箕子询治国之道,箕子说殷人不事周政。载于《尚书•洪范》。传说箕子晚年前往朝鲜居住,死后被追谥为大圣王。
77、韩:源于子姓。传说箕子封国于朝鲜传三十九世至朝鲜王丕,其子準为燕亡人卫满所灭,走入海中,居韩地后称韩王,其子孙以韩为氏。
78、鲜:源于子姓。箕子后人。
79、简:源于子姓。由耿姓一支转来。
80、苑:源于子姓。武丁之子名文封于苑,遂为苑氏。
81、索:源于子姓。殷之公族。
82、北:源于子姓。周武王封纣子武庚之于邶,其后人以国为氏,亦作北氏。(邶 , 古国名 ,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并,置管叔、蔡叔、霍叔三监)。
83、邹(鄒):源于子姓。这相正考父食采于邹,后人有为邹氏者。
84、庸:源于子姓。周武王封商后于庸,后人以邑为氏。
85、谈:源于子姓。微子之后裔有封于谈者,因以此为氏。
86、黎:源于子姓。殷代黎伯之后裔。
87、匡:源于子姓。宋大夫匡封其地而后人以邑为氏。
88、胥:源于子姓。箕子名胥余,后人以名为姓,简称胥。
89、禄:源于子姓。纣子武庚字禄父,武庚被子诛后,后人以其字为氏。
90、屠:源于子姓。商王子瞿父之后人。
91、来:源于子姓。商汤之庶孙后人。
92、祝:源于子姓。宋戴公有子名祝。其后人去其为祝氏。
93、沃:源于子姓。商王沃丁之后人。
94、猛:源于子姓。宋国宗室之后人有名猛者,其后人以祖名为氏。
95、罕:源于子姓。宋国宗室乐喜字子罕,后人以字为氏。
96、相门(相):源于子姓。春秋时宋乐大心为宋右师食采于相门,其以地为氏,或简称相氏。
97、皇浦:源于子姓。宋戴公有子名充石字皇父,后人以字为氏。古父与浦通。
98、墨眙(墨):源于子姓。宋成公有子名墨眙,后人以名这氏,或简称墨氏。
99、墨夷(墨):源于子姓。春秋时宋襄公有子名墨夷,后人以名这氏,也简称墨氏。
100、司空:源于子姓。殷之一庶支有任司空者,其后以官这氏。
101、司马(桓):源于子姓。宋桓公子向,其后人以官名司马这氏,又分出桓氏。
102、司城:源于子姓。宋武公名司空为避讳改司城公子荡为司城,其后遂姓焉,亦简称司氏。
103、司徒:源于子姓。商始祖契为唐尧司徒,助禹治水,教民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后人一支以官为氏。
104、商丘(丘):源于子姓。商之公族一支,后去商为丘氏。
105、中:源于子姓。春秋宋公子圉字中叔,其后人以中为氏。
106、空桐(空氏,桐氏):源于子姓。商汤之后裔,后又分这空氏、桐氏。
107、终蔡(终):源于子姓。殷商之公族后去蔡为终氏以。
108、霍:源于子姓。霍姓习惯奉西周文王第六子姬处霍叔为始祖。霍叔,不姓霍,姓姬名处。因受封于“霍”,是周成王之叔,故称“霍叔”。但近来霍姓后人自己考证出其始祖为商始祖契,并在网上发布了(见于霍正好的博客)。
109、元:源于子姓。殷商元铣之后,元铣是商朝大臣,曾极力反对帝乙把帝位传给纣王。
分享按钮>>【安氏优秀人才录】安飞 安放 安芳 安多民等
>>【安氏优秀人才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