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歙邑宗谱原序(民国十二年《皖桐殷氏宗谱》)
- 中华殷氏网 2009年11月20日 殷传开
新安歙邑宗谱原序
家谱之书,《艺文志》载者六十余家,而不及殷氏谱,《艺文志》固多谬佚者也。梁刘孝标博极群书,其注《世说新语》,引多按殷谱。则此书之来已旧,而吾子孙今不复见。或谓谱图多失于东晋渡江之后。吾殷氏谏大夫封,汉末自陈渡江,家于润州,子孙工文艺者,盛于晋宋齐梁之间。谱常作于其时,然则孝标引按,史称陈州人者,以地望著,实皆润州人。谓谱之失?尽在东晋渡江时与?要之近在宋元离乱之间,失之宣德丙午,润族吏部郎中时,宏治、嘉靖间元寿及岭,皆持其增修合族谱来会,与吾歙派所遗者无异。使吾今之修谱,无所依据于前,不能贯穿国亡而子孙以国为氏及谏大夫而下之世系,重可慨也!先儒谓图谱之字,肇于河图洛书,图经书纬,错综成文。非宏博者不足以语其大,非精确者不足以语其微,其学为至难。故姓氏之说,自马迁、刘知几尚有遗议,况其它乎?《艺文志》所存六十余家,亦不复传。而郑夹漈《图谱略》既记其有,又记其无:谓某家谱无,于某郡某家求之,可以备有。吾殷氏谱安所求哉?于是发愤以述斯谱。然家之谱亦犹国之史也。史自司马氏之《史记》,创为本纪、世家、表、书、传五体,为史家之宗。家谱之学既失其宗,而图书之古已不可仿。窃以史于国事,无所不备;而家之世族可考见垂后者,曷不常具于谱乎?乃立为姓氏、本源、世系、世德、闺范、训典、文献、宅第、邱墓、遗事、遗迹、里社,凡十二考,共二十卷以记之。每篇各为之序,语在序例,而概之曰《殷氏族谱》,俾吾后之子孙有事于谱者,不抱吾今日之叹也。谨次第其始末如此,至于冠冕黼黻,以光重吾谱者,则尚请海内名家之叙焉。
时 万历元年岁次癸酉十月朔,
歙邑上里派十五世裔孙,赐进士文林郎、礼部右给事中、广西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转升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正茂石汀谨序。
(本文选自民国十二年《皖桐殷氏宗谱》卷一)
分享按钮>> 惊动御批的“淄水案”
>>上里殷氏里居考节录:选自民国十二年《皖桐殷氏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