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续修《海州朐阳殷氏五届宗谱》的倡议书

    中华殷氏网 2010年6月25日 响水殷作国


同心协力,续修《海州朐阳殷氏五届宗谱》的特别倡议书

                                         江苏响水县 殷 作 国

江苏海州朐阳殷氏各位宗亲:
       我朐阳殷氏始祖聪公,先祖源于殷商王室,子姓,帝辛(纣王)失国后,为不忘本,子孙以国为氏,称殷氏,后姓氏混称、合一,始有殷姓。据族人世代相传,聰公之先祖,望出汝南,堂号德一,本陈郡长平(在今河南西华境内)人氏,晋永嘉之乱后,先祖随司马氏政权携谱南渡江左(今南京一带),成为江南名门望族。[作斌兄原注1:我年幼时,在家藏契盒中,尚见有曾祖高良公(字显祖)手书的“传汝南世泽,振长平家声---苏州阊门人显祖书”的破损堂联和“汝南郡、德一堂”条幅原件,可惜因家父不知是文物,没有妥善保存,后来让老鼠啃坏了。这是清代时,朐阳支殷氏族人尚坚信自己祖籍长平、郡望汝南、堂号德一、与苏北诸姓一起于明初自苏州阊门来的传说为真的铁证。四届谱主笔人作栋兄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草率作出朐阳支殷氏系山东殷人南迁海州的判断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其后裔在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和隋唐五代的八百年间,名人辈出,其中被正史立传者,就多达十余人,如豫章太守殷羡、建武将军殷浩 、东阳太守殷仲文、荆州刺史殷仲堪、尚书仆射殷景仁、兖州刺史殷孝祖、豫州刺史殷琰、同为东宫大学士的小说家殷芸和著作家殷钧、光禄大夫殷不害、上书左丞殷不佞、大唐开国元勋殷开山、被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尊为 “五总龟”的唐代大学问家兼考据学家殷践猷、中唐尚书逝后追赠司空的殷侑等。传至明初,聪公始迁朐阳,世代以烧盐为生,后入海州籍,世称江北海州殷。[作斌兄原注2:约在公元1368至1468的百年间,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四年之间,朐阳支殷氏始祖聪公极可能因先祖家族曾拥戴义军首领吴王张士诚(1321-1367)事发,为朱明移民国策所逼,被迫携妻刘氏率三子(长潮、次岗、三谷)经苏州阊门迁苏北荒漠不毛之地海州朐阳山之南定居,史称朐阳殷氏。]传至五世恒吾公(讳松)率族众继迁涟水(清安东,今涟水、响水、滨海、灌南一带),位于今涟水于东沟(今南禄朱圩)的恒吾公墓(俗称殷大墩)虽已为官方所平,但旧址犹存。据1902年三修谱中人名记录推算,恒吾公率族众继迁涟水的时间当在公元1750年之前。[作斌兄原注3:五世恒吾公率族众继迁涟水的时间极可能在1700-1750年间,即清康熙三十九年至乾隆十五年间。]聪公一脉叶茂枝荣,如葛藟之莫莫;文昭武穆,似瓜瓞之绵绵;诗书世泽,忠厚家声,在清代康乾盛世时,就已闻名淮海板徐。但因聪公先世与朱明皇室不睦,在明代即丢谱未续,致聪公之直系先世源流成为本族的第一悬案。清代时,本族众多先祖智者,依源于苏州阊门和德一堂号之说,曾多次去江南寻访,意在与江南诸殷溯源并谱,其中以十二世祖显祖公(讳高良,作斌兄曾祖)最劳苦功高,据其家传记云,公曾借教学之便,游历江南寻祖三年,遍阅润、锡、苏、常各支殷氏谱,除留有江南诸谱中石汀公《本源考》断言秉常公(讳秩)为东汉谏议大夫封公直系后嗣“恐不实耳”外,终无所得。近日作斌兄又秉承曾祖遗志,亲临江南考察,走访了江南宗亲,拜谒了宋代南渡殷氏始祖秉常公(讳秩)墓和多处殷氏祠堂,在南京大学图书馆看到镇江黄墟《殷氏家乘》六十册四十卷(缺第一册第一卷),在镇江润东留村八五高龄的殷大槐先生家看到保存完好的《润东留村殷氏族谱》全套三十余册(该谱系清代光绪十七年的十三修本),其中的第三册第34至36页间记载有“聪一公、聪二公、聪三公、。。。。直至聪十三公、聪十四公”共十四个有关该谱十一世聪字辈的脱谱支记录,这是否会为侦破我朐阳殷氏始迁祖聪公之直系先世源流问题的悬案带来契机,尚有待于研究。[作斌兄原注4:江南殷氏诸支多是两宋间官至右武大夫的秉常公(讳秩,1099-1167)后裔,参照官至兵部、户部尚书的明代一品大员秉常系十五世孙殷正茂(1513-1592)的准确生存年代向前推算四代,在江南镇江留村谱中脱谱的秉常系十一世的十四个聪字辈的生存年代正好是在明初,这正好与朐阳殷氏始祖聪公被迫经苏州阊门迁往苏北海州烧盐的传说年代相吻合,我朐阳殷氏始祖聪公是否会是江南镇江留村谱中脱谱的秉常系十一世的十四个聪字辈先翁之一呢?很值得我朐阳殷氏和江南秉常系殷氏族人共同研究。]
   据老谱记载和家传云,我朐阳殷氏,枝繁叶茂,如众裔孙全能入谱归宗,存世族人少说也会远远超过五万众,但因明代时就老谱丢失,至清代时才迟迟重建,致聪公一脉在第五至十世间,就有诸多大支后裔脱谱难寻[作斌兄原注5:五世脱谱一支,六世脱谱一支,七世脱谱五支,八世脱谱十支]近百年间,虽经三修、四修宗谱人员努力,但因资料缺额,终未能发现在第五至十世间脱谱的先祖大量后裔,实为本族一大憾事。在1989年四修和现在五修族谱期间,虽有多支记不清先祖的殷氏宗亲,携谱请求联宗并入,但恐因此举会封锁后人研究之路,主持五届谱大修的作斌兄终未能全允(除四届谱作栋兄已编入的以外),料未能如愿的诸支殷氏宗亲定能见谅。
    我朐阳殷氏首届谱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由清同治甲子(同治三年,1864)举人,乙丑(同治四年,1865)进士(三甲第九十五名),钦点内阁中书涟水薛尚义先生主持建谱并作序。二届谱于清同治十年(1871)由十一世祖殷及甫主持续修并作序。三届谱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十二世祖殷德成主持续修并作序。四届谱于公元1989年由旅居台湾的十五世孙殷大庆出资、响水十五世孙殷作栋主笔续修并分别作序。因种种原因,本支的前四届谱均或为手抄或为油印,都未能正式出版[作斌兄原注6:子富爷爷手抄的三届谱完好保存至四届谱编修时,成为作栋兄主笔四届谱的主要依据,可惜在子富爷爷谢世后,其子绍经叔没有妥善保存,原件被老鼠偷去,幸好奉四届谱编修人之一绍连叔(字捷山)之命,当初我复印一本,现完好无损。另外四庄族孙法昌也献出家传的一部接近损坏的三届谱手抄本。这两个三届谱手抄本和作栋兄生前写给我的多次信件(原信都在)以及健在的编修四届谱参与人绍连叔、作治兄等,目前已成为我修正作人兄主持油印的四届谱中诸多错误的主要依据与证明人。]这一次,族兄作斌,发起五修宗谱,决心以三、四届谱为基础,进行全面的校正訂讹,并全新改版[作斌兄原注7:用人名特征字五笔画七位编码的方法彻底解决在浩如烟海的谱列人名中快速查找特定人名和特定世系的难题,为中华各支殷氏在续修族谱时碰到的类似难题提供解决的范例],公开出版,全国发行,界时除有偿分发各支各房外,还赠送给全国各大图书馆珍藏。作斌兄这一宏伟计划,正在执行中,目前对三、四届谱的校正订讹及全新改版的电脑文字录入工作已完成一半,预计在今明两年内即可进入走访调查、进行续谱人名登记造册的工作。本届续修宗谱编修出版之难、工作量之浩大、耗时之长、需经费之多都是空前的(与前四届修谱相比),本人倡议,所有朐阳殷氏后裔均应积极投入,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助作斌兄一臂之力。
    前些日子族侄开文(海州朐阳殷氏十六世孙)(响水县小尖文化广电服务中心主任)将《中华殷氏网》上发表的部分殷氏源流文章,整理汇编成《殷氏源考》资料一册,共88页约十一万七千多字(由电脑电子文本转换为纸质书面文字),本人阅后感触颇深!
   目前,作为中华殷商后裔各姓氏各支派交流平台的出色网站共有两个,一个是《中华殷氏网》(网址为http://www.yin-china.cnhttp://www.10000xing.cn/x074/),一个是《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网》(网址为http://www.china-yinshang.com或其镜像网址http://china-yinshang.com)。这两个网站通常可并称为《殷商两网》,它们都是由族兄、江苏淮阴工学院教授、海州朐阳殷氏十五世孙殷作斌先生发起并创办的。《中华殷氏网》俗称《小殷网》,是2008年11月在中华万家姓网站(网址为: http://www.10000xing.cn/)的大力支持下办成的,其研究方向是中华殷氏的姓氏文化,其服务对象是源于中华的海内外两百万殷氏同胞,为殷氏子孙的和谐、团结、发展、壮大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网》俗称《大殷网》是2009年5月份由殷作斌先生为首的殷商后裔积极分子独立创办的,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力弘扬殷商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办网宗旨,其研究方向是中华殷商传承文化,其服务对象是源于殷商子姓的近200个姓氏、人口近亿的殷商后裔同胞,为广大殷商后裔的奋进和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这两个网站的创办和健康运行对了解和研究殷商文化及其社会影响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促进殷商传承文化的研究,对我殷氏起源根文化的研究,对肯定大商帝辛(纣王)的历史功绩、荣我族祖、耀我族史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到2010年6月24日8:53截止,在刚刚一年的时间内,《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网》已有正式注册用户3265个,这个统计数字就有力地说明了广大殷商后裔对自家网站的关注和认可程度。
   作斌兄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毕业后承担过两弹一星的通信保障工程研究项目,当过工厂厂长,总工程师,大学教授,地方人大代表,曾获得过多种荣誉称号,如江苏省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奖获得者、淮阴工学院著名双师型复合人才、台资炎黄大学客座教授等。作斌兄是海内外二百多万殷氏后裔的杰出代表,他抱负远大,胆识过人。2009年3月曾率来自河南、江苏、广西、四川、上海、陕西、山东等十多个省市的近二十支殷氏百余名代表组成全国殷氏祭祖团赴河南省安阳、淇县等地考察,于2009年3月8日晚在淇县山海宾馆成功地召开了全国殷氏首届代表会议,通过了下列三项决议案:
1、关于在2009年3月11日为帝辛陵墓重新建碑勒石、易“纣王之墓”为“大商帝辛之陵”、为帝辛殉难3055周年举行拜祖正名大典的决议案。
2、关于认定大商帝辛殉难的日期为公元前1046年旧历二月初五,规定每年旧历二月初五为殷商帝辛祭日,从公元2009年3月11日帝辛殉难3055周年正名拜祖大典起,每年一小祭,每五年一大祭的决议案。
3、关于通过《全国各支殷氏族史家乘宗谱研究或编修人员开展工作的十条指导性意见》(可简称为《殷氏十条》)的决议案。
    在中共淇县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及民间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下,在淇县公安部门的大办配合下,2009年3月11日上午,位于淇县朝歌城东淇水之滨的大商帝辛(纣王)陵墓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为帝辛殉难3055周年举行的拜祖正名大典胜利举行并获得圆满成功。安阳殷氏宗亲会会长殷杰先生主持会议,殷作斌先生在祭祀现场发表了《要弘扬殷商文化,必须要为帝辛正名》的即兴演说,陕西商洛市公安警官殷书寿先生和东道主淇县殷氏宗亲会会长殷福春先生分别代表中华全国殷氏祭祖团和淇县世代守陵宗亲宣读祭文。期间淇县县长李民生同志代表淇县政府和人民设盛宴招待中华殷氏全国祭祖团全体成员,并邀请祭祖团参观了蓬勃发展中的淇县工商企业。中华殷氏网此举得到了海内外殷商后裔们的一致赞颂,影响深远。
    2009年4月25至26日,应山东省微山殷氏家族理事会的热情邀请,作斌兄又率领部分殷氏代表到达风光秀丽的微山岛,参加为期两天的缅怀殷微子先祖、弘扬殷商文化座谈会和系列祭祖活动,也获得圆满成功。2009年八月作斌兄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的邀请在烟台出席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作斌兄一年多来参与的系列活动在增进族人团结、弘扬殷商文化方面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届家谱完成后不久),作斌兄就立志要重修并公开出版具有现代科学性的“朐阳殷氏五届谱”,并于2009年12月4日在《殷商两网》上发出“关于编写中华殷氏根文化与朐阳殷氏宗谱的通知”,列出初步的“编写纲要”。作斌兄在通知中还说,要编好这部书光靠他一人是不行的,要靠大家群策群力才行。又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目前正赶在西去之前,夜以继日地在电脑上进行改版编辑工作,期望在他生前能完成这一任务。据了解作斌兄也有最坏打算:若在生前无法完成这一计划,一定向其接班人交待清楚,沿着他开创的这条路走下去。作斌兄这些诚恳肺腑之言使我深有感触。
   “荷花虽好,需绿叶扶持”,作为殷氏十五世孙的我,依祖训教诲有义务、有责任助作斌兄微薄之力,并期待族中有识之士的全面参与,为海内外殷氏宗亲提供一部方便查找世系人名的族谱范本。为此我倡议:

   一、凡世居在盐城、淮安、连云港等市县范围内的海州朐阳殷氏有识之士,均应同心协力,在作斌兄康健之年,配合他续修完“朐阳殷氏五届宗谱”。做到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尤其是要帮助他做好走访調查、待续入人名登记造册的繁杂工作。
   有意捐款者,请直接汇入殷商两网下列公示账号或直接邮汇至下列地址,在汇入的同时请发来纸质信或电子信(非电话)详细说明捐款人姓名、性别、住地、通讯地址、邮编、身份证号(其中身份证号一项极为重要,不可遗漏),以便在将来成书时列入捐助名录:
1、殷商两网接受捐助公示账号仍同网上公示的一样。即: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淮安市支行大治路分理处
户名:殷作斌
账号:1291 5099 8010 0228 108[作斌兄原注8:这个账号共19位连续数字,公布时分成四位一组,是为了防止传抄时出错,族人使用时应19位连续书写]
2、作斌兄永久通讯地址和邮编(此地址可以接受邮政汇款):
收信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富豪花园A区4号楼1单元302室
邮编:223300 收件人:殷作斌
3、作斌兄长期使用的手机号码:13861563718
4、作斌兄个人长期使用的电子信箱:hy_yzb@126.com
5、殷商两网长期使用的公用中转电子信箱:hy_yzb@163.com
(使用此公用信箱者可以采用由自己信箱向公用信箱发信的常规方式,也可以采
用登录该信箱自发自收的方式,后者需要信箱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用户名为
hy_yzb ,登录密码可向13861563718手机发短信索取)。
   

    二、各位宗亲均要创造条件,学习电脑网络,依本倡议所列网址或利用《百度》等搜索工具,登录《中华殷氏网》和《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网》,学习其中公开发表的殷商传承文化信息资料,广集博学,增长知识,了解殷商帝辛(纣王)的真实历史,改变被封神榜固化的传统认识,重新认识殷商末代历史,将被西周统治者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兴我中华殷氏根文化。

    三、各地以乡镇或以自然居住地为单位推荐热心修谱的文人贤士组成3至5人采访小组,以四届油印谱为基础,主动做好走访调查和待入谱人员的登记造册工作,记录项包括待入谱人父母亲在四届谱中的页码、姓名、待入谱人本人姓名、性别、排行、生卒年月(含过世人的安葬地)、籍贯、住地、子女等,入谱人资料一律用钢笔正楷书写或电脑打印,一式两份,一份自留作稿底,一份经小组负责人签名盖章后,以纸质信或电子信方式依本倡议第一条中所列的地址或邮箱直接发给作斌兄。
    各小组如果能收集到本地有价值的殷氏文化资料,包括古谱、古物、名人轶事、传奇文稿、图片等,也请一并发给作斌兄筛选。对主动要求在宗谱中发表相片、传记者,要求其本人签字,并交纳适量的版面费用方可。

    四、对以前脱谱遗漏,现在要求入谱的支系(含先祖已改他姓,要求回姓而又有可信根据者),只要有足够的可信先祖资料,能与三届谱记录项吻合无疑的,一律准于登记入谱,各采访组,不得歧视,不得刁难,更不得收取高额入谱费用。

    五、对在三届谱中没有找到先祖根据而在四届谱中已列入宗谱的支系,各采访组要谨慎处理。总的原则是“对无争议或争议不大的应维持四届谱原判,对争议较大或妨害族人团结的应适当调整”。

    六、对一时找不到可信的先祖资料而又迫切要求入谱者(含先祖已改他姓,要求回姓而又找不到可信根据者),应按照全国殷氏首届代表会议通过的《殷氏十条》的规定办理,总的原则是“敞开大门,热情接待,不拒绝,不提倡”。对只有一般要求者,应予劝阻;对劝阻无效而又要求强烈者,可按可比的合适辈份,作联宗处理,但应在谱中作适当说明,不得再像四届谱那样,犯了填补绝支,封锁后人研究道路的错误,过去许多族谱修了新谱必焚烧旧谱的恶习实质上就是怕后人从新谱中看出联宗时填补绝支的蛛丝马迹来。我们现在搞联宗与过去的联宗有本质的不同。现在的联宗实际上是一种不同支派间的同族联谊活动在族谱中固化的形式,是可逆的,这一届联了,到下一届修谱时,想不联的还可以不联。而过去的联宗是不可逆的,一旦联了,即使是联错了,也是无法改回的。对于联宗支,不得以“赖殷”等不雅词语称之,因为就目前的研究史料可知,除东北有个别支原满人殷氏不是源于殷商王室子姓外,现在的绝大多数殷氏都是源于子姓的殷商王室后裔,都是正宗的殷氏血统,都是同源的,根本不存在“赖殷”一说。

   七、修谱时间:每届相隔三十年为宜。明确年代,形成规矩,让后人有章可循。谱中卷别章节的划分应学习国史中编写断代史的方式,即将已过去、已成定论、不需再续的世系尽可能编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下次续修时不需添加或改写的卷别或章节,以减少续修时的难度。

   八、为响应国策,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只要是姓殷,男女均可入谱,对有女无子户,可将女儿名入谱,婚嫁的可将女婿名并列于后。若女儿的子女愿意起个殷姓名者(可以不是身份证名)亦可以入谱。

   九、每届谱分为正本、副本两种(正本、副本是内部称呼,对外不提),正本、副本在印刷装订质量、内容等方面完全一致。副本可公开发行、流通、馆藏。正本则是在副本上盖有正本总数、分存在某地某人家收藏的特殊印记标志,正本数量有限,不得公开发行、流通、一般也不赠送馆藏(特殊者例外)。

    十、作斌兄倡导的特殊编码法可解决在浩如烟海的谱列人名中像查字典那样快速地查出谱中的每一个人名及其所属支系的难题,我们大家应予以支持。

     十一、考虑到本支多数族人不会上网,因此本族人见到本倡议后要以打印、通信邮寄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传播,以达到家喻户晓。

                       倡议人: 朐阳殷氏十五世孙 作国(字曦初) 
                                                    2010年6月24日
            (住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小尖镇,联系电话:13912593320)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六期 财务报告
>>《燕国、燕氏、燕姓》探讨(38)——燕国经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