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2013年底召开一次帝辛大祭组委会主要成员碰头会的回复

    中华殷氏网 2013年8月21日 殷作斌


 

关于在2013年底召开一次帝辛大祭组委会主要成员碰头会的回复

 

网根、书寿、福春、长山以及帝辛3060大祭组委会各位宗亲: 

福春、长山关于在年内召开一次大祭组委会主要成员碰头会的建议很好。网根主任的回复,也符合实际,大家确实很忙,召开这次会议确有难度。福春刚发来消息说,如果将此会安排到明年去淇县前2-3天再召开,便失去了意义,也是实情。召开碰头会是为了将筹备工作做得更好,将碰头会放到去淇县前2-3天再召开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认为,福春的这个意见是对的。碰头会要就不开,要开就不能拖到明年去淇县之前几天再开。现综合大家意见,提出一个更加稳妥的建议,亦可叫做“回复”,供组委会各位宗亲参考。考虑到,许多宗亲都关心这个问题,特将此回复在网上公开发表,以便更广泛地征求各地宗亲的意见。

一、关于碰头会召开的时间和碰头会前的筹备工作要求

碰头会宜放在元旦期间较好。一是可以检查一下组委会几个月的筹备工作,到底做得怎么样了。二是看看还有哪些工作需要补做。即是听取组委会筹备工作报告和查漏补缺。该做未做的工作,要利用余下一个整月的时间,将其补做好。因此,在碰头会之前,组委会要充分要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做到相互间经常勾通,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不能等到碰头会会后再做。整个组织工作都要在碰头会之前基本做好。碰头会主要是听取网根和书寿的筹备进展工作报告,是对组委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特别是对大祭总体部署,进行一次总的检查,而不是各项筹备工作总体部署的开始。总的要求是在碰头会之前,组委会要将各项工作准备就绪,要准备到“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程度。再开碰头会。

二、关于碰头会召开的地点

不能放到南阳的方城,要放到淇县,或放承郑州,以放在淇县最好。理由是:①便于邀请淇县领导参加。如果放在南阳的方城,淇县领导去的可能性很小。②让与会人员先熟悉一下殷都朝歌和帝辛陵周边的环境,以增强朝歌才是帝辛王都的信念。增强时有百万人口的殷都朝歌故城必在《史记》记载的“河、淇间”的认识(即朝歌故城在古黄河故道与淇河间,不一定与现朝歌县城吻合)。借以增强各届淇县领导争取将国家考古界目光和考古的财力引向淇县的决心。③去南阳方城的交通不是太方便。

三、关于碰头会的参与人员

组委会13位主任、副主任必须到会,如果因故不能参加,则要事先向网根主任和书寿常务副主任请假。其他想参加的积极分子,原则上也可以去,但要事先向网根主任和书寿常务副主任提出申请,未批准而自去者,不予接待。

四、关于碰头会的资金

(1)所有参会人员的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有特殊困难的组委会主任、副主任级别以上人员,可以事先向网根主任和书寿常务副主任提出申请,待明年大祭期间酌情给予全部或部分补助。

(2)组委会可事先发出通知,要求有财力的殷氏或其他姓氏的殷商后裔宗亲,为碰头会的召开,进行一次专门的捐款活动,以作碰头会的会务费。专款专用,收支公开。

(3)南阳殷长山宗亲曾有言自愿承担碰头会在方城召开的费用,现在改在淇县或郑州召开,长山宗亲能否仍然可多支持点,请长山先生再作考虑,如果能多承担一些,请将自愿承担的金额事先报给网根和书寿,以便作好预算。

 

五、如何提高明年大祭活动的品位,也是碰头会要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提高明年大祭活动的品位,关键在于提高组委会成员对组织大祭活动意义的认识。为此再次强调,所有的组委会主任、副主任以上人员和自愿参与学习的积极分子必须重视为期三个月的组委会的自我学习活动,改变糊涂认识,以求自我提高。学习材料有二:
一是上次发给大家的内部学习材料,即是我写的《殷代史六辨》;二是我写的将要在网上公开发表的《殷商后裔各姓氏来源志》。《殷代史六辨》是准备公开出版的《殷代史辨与殷商族志》的《卷一》部分,《卷一》书稿已送北京史学和考古界知名科学家审阅;《殷商后裔各姓氏来源志》是《殷代史辨与殷商族志》的《卷二》部分;《殷氏志》是《殷代史辨与殷商族志》的《卷三》部分。
《卷一》部分《殷代史六辨》是组委会的内部学习材料,已达各位手中。其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网上已经公开发表过。希望各位抓紧时间学习。从目前的学习进展情况来看,以网根、书寿、文宏和安阳殷杰最为认真,特别是安阳殷杰和陕西书寿两位组委会领导逐字逐句学习的精神令我感动。但还有不少人学习只是走过场,没有什么自我提高。比如,直到现在还有人赞同淇县部分极左人员提出的微子是里通外国分子,是殷商叛徒的观点,赞同他们为否定微子提出的殷周牧野会战根本不存在的观点,认为牧野会战仅是微子和周人事先串通好的里应外合的一场军事政变,根本没打什么仗,就连《史记》中说的奴隶兵倒戈也为他们认为是史家胡编乱造的子虚乌有之事。试问,如果牧野会战未打仗,周师入城如当年解放军和平解放北京(时叫北平)那样,时有百万人口的纣都朝歌为什么会在两年后成为箕子笔下的一片废墟?有些人在无限拔高帝辛的同时,为打倒微子而不择手段,已经发展到公然践踏历史否认史实的地步,我们殷商后裔能答应么?我们队伍中,有人还认为,左总比右好,我们要跟安阳、淇县部分极左分子联合,以跟他们调和为佳,真是湖涂到极点。需知地球甚至整个宇宙都是圆的,左过了头,就是右。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家谱)被极左派一扫而光的教训不是令人深省的么?我们搞殷商传承文化研究,如果连为微子宋国传承了七百多年的殷商传承文化也不要了,我们还搞什么殷商传承文化研究?如果没有当年微子乞求武王罢兵的保护,我们的住在朝歌城甚至整个河内18个县的商“王畿区”的先祖还不被周人赶尽杀绝?如果真的那样,今天的世上那还有人口上亿近200个姓氏的殷商后裔?哪还有我们?
《殷代史辨与殷商族志》的《卷二》部分的卷名为《殷商后裔各姓氏来源志》,这部分已经快要撰写完成。计划于九月初在网上公开发表,以作为组委会的第二批学习材料。大家只有认真学习,我们中华殷氏研究殷商传承文化才会后继有人。要求大家学习《殷商后裔各姓氏来源志》或《殷商后裔各姓氏来源考》的目的,是要求组委会每个高级干部,都能知道现在中华民族中究竟有多少姓氏是殷商后裔,有多少姓氏不是殷商后裔,有多少姓氏主要由殷商后裔构成,有多少姓氏中含有殷商后裔的一部分。弄清各姓氏中殷商后裔的来源和衍变过程。如果不学习这些具体的姓氏史,整天将组织各姓殷商后裔参加大祭活动,挂在嘴边,那岂不成了空谈?所以当代殷商后裔的具体组成也应是组委会成员的必学内容之一。
六、通过这次组委会成员为期三个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活动,至少要对下列八个方面,求得共识。对不认真学习,不求自我提高,不愿求得共识仍死抱住自己老观点不放的宗亲,下次再有集体活动时,我们将不再吸收其为参与成员。换句话说,只有达成下述的八点共识,召开碰头会才有基础,明年的大祭活动才能不落入俗套,而有较高的品味和特色,我们纪念帝辛也才有意义。本年度要求大家达成的八点共识,具体详列如下:
第一:商既是殷商始祖契始封地的地名,又是以始祖契封地“商”立族的族名。史称“子姓商族”。作为族名的商,其主政“部分天下”或“全天下”的历史共30世。其中汤建立的殷王朝之前历13世(不计汤),汤建立的殷王朝之后历17世(计入汤),共30世,历1000年左右。帝辛失国后,微子开创的的享受公爵待遇的宋国又存殷续商26世,700余年(如果除去戴氏篡宋的1至2世,宋至少有24世)。即商族有天下或有部分天下的历史共历54~56世,前后达1700多年。殷亡后,作为国名的殷不存在了,宋亡后,作为国名的宋也不存在了,但作为族名的商以各个姓氏为载体却传承了下来,商族继续存在,一直到现在。商族没有因亡国而能继续传承,主要是归功于微子,存商续殷是微子一生的最大功劳,也是微子受商族人祭祀,三千年来香火不断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微子当年的卑躬屈膝乞求武王罢兵,停止周师和西戎联军对殷都朝歌和整个殷王畿区河内十八个县大小区域的烧杀抢掠,那么商族就会像汉代的匈奴族那样早就从地球上灭种了。
第二:商族是一个族内氏族、分氏族(大宗)、小分氏族(小宗)如林的部族。依先秦文献《世本》的记载,商族子姓有“殷、时、来、宋、空同、黎、北髦(比髦)、目夷、萧”九大氏族。这九大氏族应该是在成汤代夏前早就产生,其立族命氏史只少在3600年以上。在九大氏族中,有的繁衍能力非常强,如“宋氏族”,依《世本》记载 ,在商族有天下或有部分天下的在1700年中,就繁衍出微氏、衍氏、宋氏、南宫氏、孔氏、正氏、邹氏等八十五个分氏族(或曰“宗”)。宋氏族的八十五个分氏族,有的在殷代就早已存在,有的是在殷灭后微子所建的宋国中产生。宋氏族中八十五分氏族,后来都衍变成独立的姓氏。因此子姓商族中的宋氏族是目前殷商后裔各姓氏的主要来源,其后裔之多、包含的姓氏之多,在子姓商族九大氏族中雄居第一。九大氏族中的“殷氏族”,在殷代,其繁衍力也很强,但入周以后,因受到沉重打击,其繁衍力就下降了,只繁衍出殷氏、衣氏、汤氏、乙氏、邓氏、王氏(比干王)、李氏(箕子李)等23个分氏族。殷氏中的23个分氏族,后来也都衍变成独立的姓氏,在子姓商族大家庭中,源于殷氏族的姓氏,仅少于宋氏族,雄居第二。在子姓商族的九大氏族中,有的繁衍能力很弱,如萧氏族,直到殷末,他还是没有分支的孤单单一族,后来被周公列入殷民六族,分给其长子鲁君伯禽监管。
第三:殷本是一个地名,其地在豫北、冀南的洹水与漳水间的夏商时期古黄河之西、太行山以东一带。与“商”族,本来一点关系也没有。纯因商族中出了一位与大禹齐名的治水英雄第六代商侯“子冥”被夏帝赠官司空、追封于殷,成为第一代殷侯(具体是公爵、还是侯爵,史未载明),才使殷和商这两个毫不相关的字结下不解之缘。几千年难解难分。“子冥”为夏代水官,勤勤恳恳治水20多年,后来不幸以身殉职,死于水中。子冥逝后,因其功劳之大,破例享受到天子亲临祭祀天、地、日、月之神的高规格祀种----“郊祭”。子冥逝后,其子“子亥”奉夏帝之命迁于亡父冥的封地“殷”,建立“殷国”,“子亥”因“仆牛”宾于有易,因故恼了有易人,有易人杀了殷侯“子亥”。“子亥”之子“上甲”借了河伯之师,灭了有易,“殷国”国力增强,此谓上甲在殷地中兴。子冥、子亥、子上甲,祖、父、子三代是商族中殷氏族立族之始,“子冥”就是今天中华殷氏的得“氏”始祖。大家注意,得“氏”始祖与得“姓”始祖不是一个概念。现代姓、氏不分。过去姓氏有别,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以别贵贱,姓用以别婚姻。第六代商侯,也是第一代殷侯(子冥可能为爵位最高的公爵)就是商族中九大氏族之一的殷氏族的立族之始祖。殷氏族从殷侯子冥立族之后到今天,至少也有38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关于“殷”和“商”的关系,以及殷氏族的起源,可概括如下:
    “殷”是夏代与大禹齐名的商族治水英雄冥的追封地。殷本地名,以地名立族,称商族子姓中的“殷氏族”;又以地名立国,称夏之诸侯国“殷国”。冥,子姓,自始祖契计起的第六代商侯,历任二十多年夏代水官,“勤其官而水死”,业绩非凡,功同日月,卒赠司空,追封为殷侯(或可为公爵,史未明载),殉职后享受天子祭祀天地日月之神的高规格祀种“郊祭”。冥为中华殷氏的“肇氏始祖”,《世本》记载的商族子姓九大氏族的殷氏族,从此始。自冥起,“殷”和“商”这两个本来互不相关的字,结下不解之缘,三千八百多年来,难解难分。从此,商族又可称为殷商族;商侯又可称为殷侯,夏之诸侯国商国又可称为殷国;始祖契又可称为殷契;第六代商侯子冥,又可称为第一代殷侯殷冥(或可能为公爵),后世代夏立国的第十四代商侯成汤又可称为第九代殷侯殷汤。夏诸侯殷国传国九世而兴,至殷汤而有天下,国号殷。又传十七世,至殷帝辛(纣),为周所灭。成汤,又称殷汤,自第一代殷侯殷冥(也是第六代商侯)起前后共传国二十四世。这在《世本(秦嘉谟辑补本)•氏姓篇》“殷”字条下有明确记载:“殷氏,以国为氏,汤国号也,二十四代。”“汤氏,殷汤之后,以谥为氏。”

第四、成汤的国号为殷不为商,商是族名,殷是成汤代夏后的国号名。惯称的“夏商周”三代应改为“夏殷周”三代才符合史实。成汤为什么将其国号定为“殷”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成汤灭夏前的诸侯国号本就叫“殷”,是“殷国”,从第七代商侯王亥迁到殷地立国时,就将国号从“商”改为“殷”了,成汤代夏后,将自己的“天下之主”之国号定为“殷”,是延用老国号“殷”。就像周武王灭殷前,诸侯国号是“周”,到周武王灭殷当了天子后,其国号仍叫周一样。这本来是很自然的,自司马迁以来,绝大多数史学家一直是这么叫的。但这个被司马迁铁定了的“成汤国号冠名大案”,在1949年之后,却被中国大陆史学界又翻了过来,将成汤的国号从“殷”改为“商”,将“殷代史”称为“商代史”,将“夏殷周”三代称为“夏商周”三代。有人认为朝代冠名是小事,非也!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人的名字尚要以身份证上的用字为准,何况国号、朝代号?被大陆史学界推翻了的本为司马迁铁定了“成汤国号冠名大案”一定要再翻回到《史记•殷本纪》的冠名才符合史实。那么史书中和甲骨卜辞中,为什么还称商呢?那是成汤立了规矩,国号定为“殷”以后,这族号“商”仍不能废,因为“商”是祖宗的标志,凡是商族内的一切族事活动,还必须称商。商王在管理族内事务行使“王权”时,要自称商王,而不能自称为殷王,更不能称为殷帝。商王只有在以天下共主身份处理“国事”行使“天子权”时,才称“殷”,如外交、向天下发布昭告、与诸侯盟会、征伐反叛者等场合才用国号“殷”,其他场合还一律称“商。”
第五:殷是成汤代夏后,所立殷国的国氏称。就是像夏代的国氏称是姒姓中夏后氏一样,殷代的国氏称叫殷氏”。“也是商王室的指代词在殷商族内部又称为大宗殷”,“大宗殷”就是商族中第一大氏族---殷氏族中第一大宗的意思也有“天下第一宗”之意。大宗殷”实际上就是史书上常说的殷王室商王室”。殷代的国家是一个商族内氏族如林、商族外方国争雄的国家。无论是商族内的各大小氏族,还是商族外各方国中的大小氏族,都是聚族而居,与现在的一个行政区域内可以管理好多族的概念完全不同。商王或殷天子就是靠这层层的宗族组织和精神控制手段“祭祀”来实现其统治的。为了统治的高效和集中统一。殷代有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商王以天下共主的身份出现时称殷天子,这时他是全天下的最高主宰;商王以商族总族主的身份出现时,称“商王”,或简称“王”,这时商王是商族中各大小氏族的最高主宰,实际就是商族的总族长。在商族中的殷氏族的内部,商王也是整个殷氏族的最高主宰,起殷氏族的氏族长的作用。在殷氏族内部的“大宗殷”的宗族内,也就是在各代时王的王室成员中,商王又是大宗殷即王室内部的最高主宰,起大宗殷的“大宗长”的家用,实际就是起王室的家长的作用。所以在殷代的国家中,商王或殷天子处处都是绝对权威。全天下,商王是天下共主“天子”;商族内,商王是总族长“商王”;殷氏族内,商王是氏族长“氏族王”;大宗殷的宗族内,商王是大宗长,实际就是王室成员的“家长”。在殷代,商王从身边的王室(“大宗殷”)起到“全天下”的“天边”止,集王室的“家长”、王室所属氏族的“首领”、全商族的“王”与天下共主“殷天子”于一身。殷氏族作为商王所属的商族子姓中的一个氏族,随着商王代数的增多,殷氏族越来越庞大,商王为了突出自己在王室宗族内的绝对权威,总是想办法将自己所属的殷氏族中的一个分氏族(“大宗殷”),也就是“王室”的范围,弄得相对较小,只将与自己血统比较近的王室成员留在“大宗殷”内,即留在王室内。其办法就是“分宗”(类似于现在的弟兄分家),将殷氏族中商王室的远房分出去,另立新的分氏族(宗)。这就是《世本》所记的商族子姓中九大氏族的殷氏族,又分为23个分氏族的原因。不管殷氏族怎么分成更小的氏族,整个商族内约定俗成,总将商王所属的大小氏族(宗)称为“殷”,并总将商王所属的“殷”族排在第一位。例如,在整个商族的九大氏族中,总将商王所属的殷氏族排在第一,这已为《世本》所证明;在商族中的殷氏族中,又先后分出23个分氏族(就是23宗),也将殷分氏族“殷氏”排在第一,这也已为《世本》所证明。到殷代后期,商族中“殷氏族”中的“殷分氏族”还是比较大,不能突出商王室的高贵,于是商王又将“殷分氏族”分成许多更小的氏族(更小的宗),不管怎么分,商王所属的那一族那一宗,总排在第一,叫“大宗殷”。“大宗殷”实际就是史书上常说的“殷王室”或“商王室”。据说商王室或大宗殷的成员,先世商王是按五代分宗的,到后世商王,王室分宗以三代为限,王室超过三代,则必须重新分宗命氏。例如到帝辛这一代,所谓“商王室”或“殷大宗”成员主要就是指帝辛的祖父“太丁(文武丁)”的所有后代。像帝乙、比干、箕子这些人及其后代。过去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虽然同属于殷这个大氏族中的人,成千上万,甚至几万,十几万,但他们按房远房近,地位高低,各有自己的“氏称”,是不准都称殷氏的。到商末时,只有“殷太丁(文丁)一族的男性后人才可称为殷氏”,即是说,到殷末时,只有帝乙、比干、箕子这些人及其男性后代才有资格称“殷氏”,才是殷商王室的人,才是“殷大宗”的人,别人或女性都是没有资格称“殷氏”的,其更远王的旁系后裔更是不可称为“殷氏”的。弄清了“商王室”或“大宗殷”的概念后,我们就很容易确定现代的殷姓是殷末哪些人的后代了。现代的殷姓就是由子姓商族中殷氏族中商末殷大宗(商王室)中有资格称为“殷氏”的人在后世姓氏合一的潮流中转化而来的。换句话说,现代的子姓之殷就是殷太丁(文丁)的几个儿子帝乙、比干、箕子等人的后代,而不包括殷太丁以外的其他旁系先王的后代。周灭殷后,殷太丁(文丁)的几个儿子,帝乙、比干、箕子等人的部分后代以国为氏,先称子姓殷氏,后来随着姓氏合一的潮流,由子姓中的殷氏衍变成单独的殷姓。成为现代中华殷氏的主体,包括北宋时因避宋宣祖讳改为汤氏和商氏的殷氏后裔。因此,关于现代殷氏的来源,可以作如下概括:远祖是商族始祖契,“肇氏始祖”是第六代商侯也是第一代殷侯冥,“肇姓始祖”是殷末倒数第三王太丁(文丁)。更具体的世系有帝乙系、比干系、箕子系等,其中帝乙系又可分成帝辛系、微子系、微仲系三个子系

第六、有人说盘庚迁殷后,商才改国号殷。这种说法是荒谬的。盘庚迁殷,是因为看到其先祖第三代殷侯(也是第八代商侯)上甲(名微)在殷地中兴过,认为殷是块风水宝地才确定要迁殷的。盘庚迁殷前,其国号早就是殷了。盘庚所迁之殷地,就是夏代治水英雄“子冥”的封地“殷”,也就是“上甲”中兴过的那个地方。
第七、要确立客观、公正评价帝辛的观点,要客观地评价其历史功绩,也要确认他的不良国策或不良行为是导致殷商亡国的内在根本原因。
第八、要确立帝辛王都在淇之朝歌不在安阳小屯的信念,要确信淇之朝歌为帝辛王都之判断必将为将来考古发现所证实的信念。但也不要因此否认安阳小屯为武丁以来末殷王都的史实。
                 最后,祝组委会工作顺利!

                           殷商两网站长 殷作斌 2013-8-21

附件1:殷福春、殷长山给殷站长和组委会主任殷网根的建议信

殷作斌站长、殷网根主任:
我和河南方城县殷长山交谈认为:为了14年祭祀圆满成功,有必要召集各地宗亲碰碰头,倾听一下个方面的意见,联络亲情,形成共识,提出一个好的办法,形成决议,由各地代表回本地参加本地祭祀活动。
另外,我可否要求淇县统战部张林副部长、县文联党委副书记燕昭安、旅游局长谷慧勇到会参加,形成合力,保证此次祭祀活动成功。
我和长山达成一致,召集地方在方城县,由长山安排食宿,还可以到一些地方玩一玩,让我们殷氏宗亲代表做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最后要说的,此次祭祀活动大约花多少钱,我正在组织人核实,有了确切数字,我将尽快告诉诸位。

                     殷氏宗亲 殷福春、殷长山 2013-8-20

附件2:组委会主任对殷福春、殷长山建议信的回复

福春、长山两位宗亲:
你们好!建议已经认真阅读,你们提出的建议很好,也感谢你们为祭祀活动所做的努力。为了齐心协力的把明年的祭祀活动搞好,我对你们提出的建议有如下建议。
一是:关于召集各地宗亲碰碰头,倾听各方建议的意见。我认为目前开展这样的活动条件还不成熟,原因是各地还没有建立起固定的组织,各地宗亲在对帝辛的认识上还没有达成统一,还有时间问题,这个时间大家都在忙工作,有难度。所以我建议:
(1)错开时间,把时间调为明年去淇县前2-3天。
(2)是调整出席对象,把出席对象调整为筹委会全体成员和顾问团成员。地点和招待安排问题就尊重你们的建议不变。
二是:关于邀请张部长、燕主席、谷局长出席会议一事,这个建议和我们不谋而合。先委托福春宗亲代表筹委会登门邀请,如果对方乐意,那我们就在网站发公开邀请函,你们二位宗亲以为如何?
三是:关于祭祀费的预算问题还要烦请福春宗亲,宝平先生多费心。我等你们的资料。
以上答复仅供参考,如有不当,请及时交换意见。

                     组委会 殷网根 2013年8月20日
 


分享按钮>>【房氏网新闻】宁愿战死也不做俘虏马云也撼不动的顺丰速运老板低调的民族企业家王卫
>>明日(22号)贺州何氏宗亲会开展2013高考何氏学子欢送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