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网新闻】致钱文忠教授的特别邀请书

    中华殷氏网 2014年1月11日 殷作斌


致钱文忠教授的特别邀请书

尊敬的钱文忠教授:

您在央视解读三字经节目中曾语出惊人地为殷帝辛平反,现在又得知您将在腾讯文化开讲百家姓,我们中华殷氏、孔氏、宋氏、林氏等殷代后裔期待您在该节目中,能为我们殷代后裔的的祖根是殷不是商说两句公道话,即是为成汤的国号正名说两句公道话。为此,我将我的最新研究成果《殷代史六辨》书稿赠送您一份,此稿已经通过北大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教授的学术审查。将作为拙著《殷代史辨与殷商族志》 一书的“卷一”于2015年正式出版。李伯谦教授审读后,欣然同意为此书(《殷代史辨与殷商族志》)作序。我好想请您也能为本书的出版写几句,不知先生能否赐给墨宝?关于我对祖根的研究可以概括如下:

(1)殷、商二字本来互不相关。纯因一次偶然事件致殷、商二字有了密切联系,3800多年难解难分。这个事件是夏代商族治水英雄第六世冥“死于河”,时夏帝赠官司空,追封于殷(冥逝后,被后世商王尊为“高祖河”,享受“郊祭”的待遇)。冥子亥奉帝命率族人举族西渡黄河即殷君位,并改商曰殷。从此商族又称为殷商族,商祖契被追尊为殷契。这应是《史记·殷本纪》开篇不称商契、子契而称为殷契之缘由。此后冥孙亥子上甲在殷地使中衰的商族中兴。使“殷”地成为商族吉利的象征。所以在整个殷商时期的千年间,是冥前称商,冥后称殷。冥后,出现了商族中的殷氏,即以冥为始祖的一支叫商族中的殷氏族。此有《世本》为证,各种《世本》辑本都有商族子姓中有“殷、时、来、宋、空同、黎、北髦(比髦)、目夷、萧”九大世族的记载,并总将“殷”排在第一位,这正说明,商族中殷氏族是使商族中兴之氏族,说明上甲中兴后,直到纣亡,商族一直是殷氏执政。在整个商族执政的1000年间,称商只是前六世,不到200年,称殷24世,共800多年。这在唐人林宝撰《元和姓纂》“殷”姓条下有明确记载:“殷:子姓,成汤国号也。二十四代、三十四王、六百二十九年。” 以前的学者都以为是林宝搞错了,其实林宝记载的子姓商族中的殷氏执政“二十四代”绝对准确,“三十四‘王’”也相当准确。据现代研究,从冥子王亥(振)迁殷即殷君位算起,商族中由殷氏执政的先公先王总数确实为三十四“王”(含七位殷诸侯、二十七位殷天子)。若是以卜辞祀谱为准,从王亥当殷诸侯算起,到帝辛失国止,祀谱上共有三十六位先公先王,但其中包含有未即位先亡的“太丁”、“孝己”两位太子,若除去这两位享受先公先王待遇但实际未即位的太子,正好与唐人林宝《姓纂》“三十四‘王’”的记载相合。林宝搞错的只是商族中殷氏执政的积年,不是六百二十九年,而是八百多年。一些老前辈和当代学者之所以常将殷、商混称,盖因他们只研究商族,不研究《世本》记载的商族中第一大氏族“殷氏”的缘故,特别是他们对“殷氏”族中第一大宗“大宗殷”(商王族)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的缘故。对唐人林宝撰《元和姓纂》“殷”姓条这个记载:“殷:子姓,成汤国号也。二十四代、三十四王、六百二十九年。”现在,还有许多学者坚认为林宝说的是指成汤以后的整个殷代,不是指王亥起至纣亡间商族中殷氏执政期。但他们拿不出任何证据。只是说依《史记》是17世31王(意思是林宝未读过《史记•殷本纪》),依卜辞中祀谱是17世29王,不是林宝说的:“二十四代、三十四王”。总之他们认为是林宝搞错了。我认为,林宝是继司马迁之后明确说殷是成汤国号的第一人:“殷:子姓,成汤国号也。二十四代,……”。我认为专家之说有误,林宝绝非不知从汤至纣传国17代之人,他说殷传国24代定是指从冥子亥迁殷到纣止的24代,林氏绝对不会搞错世代数,他搞错的只是积年,不是629年,而是800多年。

(2)成汤放桀代夏后,是沿用老的诸侯国号“殷”作为国号,而不是“商”,正如港台权威学者、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李定一教授在其权威著作《中华史纲》中所言:成汤“代桀而称天子后,当天子前的封号商已不用,商成为供奉祖先的宗庙所在地,称‘大邑商’,是地名;而国号为殷。……《史记·殷本纪》更是国号是殷不是商的铁证。……一般所谓盘庚迁殷,始国号殷,实误。事实上商是始封的小地方的名称,商汤成为天子后,‘大邑商’只用之为宗庙所在地而已。……习称的夏商周三代,应该改为夏殷周才符合史实”。目前,我们对成汤国号为殷的论证,虽还处于从文献到文献的论证阶段,即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殷代时商族人自己称“殷”的考古证据,但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春秋墓出土的铜器铭文:“有殷天乙唐(湯)孙宋公栾乍(作)其妹句敔夫人季子媵𠤳(簠)”,应能间接证明司马迁《史记》称《殷本纪》而不称《商本纪》是有所“本”的;应至少能证明在周代时殷商王族的直系传人宋公族人是称“殷”不称“商”的;也应至少能证明周代时人对前朝是称“殷”不称“商”的;更能证明有些学者认为,“殷亡后周人称前朝为殷而不称商,是周人对前朝的贬称”,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春秋墓的主人正是子姓宋国第二十八位君主宋景公头曼的亲妹妹,如果称“殷”带有贬意,那么周代子姓宋公族人是绝对不会称“殷”的,子姓宋公族人绝对不会自打嘴巴,自己蔑视自己的祖宗的。

(3) 冥之封地“殷”这地名在殷商族的兴衰史上至少起过四次关键的作用。第一次是先商时期奉夏帝之命,第七世商君王亥迁于其亡父冥的封地“殷”,改诸侯国号“商”为“殷”,即殷君位。从此以后,本来互不相干的“殷”、“商”二字有了密切联系。第二次是王亥子,第八世商君,也是第三世殷君,上甲在殷地的中兴(今本《竹书纪年》:“中叶衰而上甲微复兴,故商人报焉。”)第三次是第十四世商君,也是第九世殷君,成汤放桀代夏而有天下后,定国号为殷。第四次是众所周知的“盘庚迁殷”后在“殷”地的复兴。

(4) 甲骨文中,“商”字频频出现而“殷”字却罕见的原因,是因为成汤放桀而有天下后,为团结商族内如林的大小氏族,成汤决定,“商”这族号仍要保留,万不可废。并对何时称“商”,何时称“殷”,作出界定,立下殷、商并用的规矩:“有殷一代,殷、商并用,族内称商,国号称殷。”凡是商族内的一切族事活动,如祭祀、向祖宗贞问吉凶与祈求福祉的占卜贞问活动等,还必须称商。商王在管理族内事务行使“族权”时,要自称商王,而不能自称殷王,更不能自称殷帝。商王只有在以天下共主身份处理“国事”,行使“天子权”时,才能称“殷”,如外交、向天下发布昭告、与诸侯盟会、征伐反叛者等场合才用国号“殷”,其他场合还一律称“商”。而殷墟卜辞,正是祭祀、向祖宗贞问吉凶与祈求福祉的占卜贞问活动的记录,这所有占卜贞问活动都属于商族内部的族事活动范围,这就是卜辞中大量出现“商”字(如“商”、“天邑商”、“大邑商”等)而“殷”字却罕见的原因。

(5) 冥的封地殷、冥孙上甲在殷地中兴、后世商王盘庚迁殷,这三个“殷”地,实际是指同一个区域。殷是地域名,也是这个地域的治所(“政治中心”)名。上古时作为地域名的“殷”地,疆域基本稳定,其地域在太行山以东,夏商时古黄河以西,南至豫北洹水流域,北至冀南漳水流域一带。其地理位置可用“山东河西,洹、漳二水流域间”十一个字来概括。作为“治所”名的“殷”都,是“殷”地的政治中心,在“殷”地的疆域内可能有多次变动。

欲知详细论证,请看《殷代史六辨》全文。

另外,我有一个问题,求教先生。就是关于商王族的成员范围问题。《殷氏家传》只记载殷代商王族自盘庚以后按“五世而斩”分宗通则定王族范围。可是具体怎么定,《家传》没有说明,是时王向上五世呢?还是时王向下五世呢?还是以时王为中,上至王祖下至王孙这五世呢?请老师帮我考证一下。

   最后,我想代表组委会邀请先生出席今年3月5日淇县朝歌的殷氏大型纪念活动。今年3月5日,在淇县帝辛陵前,中华殷氏将会同韩国殷氏大宗会和国内宋氏、孔氏、汤氏、林氏等殷代后裔举办大型纪念活动,还将举办成汤国号问题研讨会,特邀您出席。如果您能前来,我将转告淇县政府接待您。      
               祝老师冬安

                           学生  殷作斌   2014-1-10

欲看《殷代史六辨》全文,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http://www.qxzc.net/gr/yzb/



分享按钮>>【田氏家谱源流】偃师田氏支脉
>>【殷氏网新闻】致宋镇豪主任的特别邀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