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网新闻】各姓氏殷商后裔团结起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 中华殷氏网 2015年5月13日 殷作斌
(首届国际微子文化节发言初稿----殷作斌)
尊敬的各位领导:
尊敬的韩国殷氏同胞:
尊敬的各姓氏殷商后裔宗亲: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
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灿烂的殷商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缅怀追思殷商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团结各姓氏殷商后裔,踊跃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的队伍中去,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明天,组委会在徽山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国际微子文化节活动。此次活动与去年淇县纪念殷商王朝完成历史使命3060周年活动一样,是各姓氏殷商后裔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各姓氏殷商后裔能凝聚共识,团结在一起,成功地举办了三千年来历代殷商后裔先祖想组织也未能组织的如此大型活动,首先归功了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微山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殷人才又有继承祖宗遗志,传承祖宗创立的灿烂文化,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扬眉吐气,大显身手,为国效劳,圆中华梦的机会,对此,我们各姓氏殷商后裔,一定要珍惜。
从西周至清末,在帝辛被视为“暴君”的几千年间,微子被众多史家和殷商后裔崇敬并歌颂了几千年,被孔子尊为“殷末三仁”之首。历代的殷商后裔,上到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视微子为心中的圣人。但这种情况随着帝辛被重新评价而有了变化。因为在某些专家的心目中,帝辛和“三仁”,特别是帝辛和微子是一对矛盾。他们认为,要肯定帝辛,就必须否定微子,对此,我们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予以说服。对有些专家,违反史实,毫无根据的给微子罗列一大串莫须有的罪名,我们则要进行反驳和批判。微子也好,帝辛也好,都是历史人物,我们也应历史的对待,对他们的评价,既不能拔高,也不应贬低。我们殷商后裔,不能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先祖之一,就护短,就掩盖他们的过失,但也绝对不允许一些专家无根据的对他们进行抹黑!
子姓家族建立的国家被周灭了以后,末世商王帝辛庶兄微子被周封于宋,以代殷后,又传国七百多年。子姓家族,在先秦历史上,从舜帝时契兴起,直到战国中期微子的宋国灭亡止,前后共传国一千七百多年。在这一千七百多年中,子姓殷商族,历夏殷周三代,繁衍成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族内大小氏族如林。殷商子姓家族中的这许多大小氏族,在后来姓氏合一的潮流中,都脱离了子姓,衍变成独立的姓氏。据不完全统计,源于殷商的姓氏就有近二百个。殷亡后,殷商族不仅没有被灭种,反而繁衍成如此庞大的姓氏群,而且还熏陶出一代圣人孔子,其功当首推微子。没有微子当年的忍辱负重和其宋国七百多年的存商续殷和文化传承,今日殷商后裔的队伍就不可能如此壮大。这就是微子虽跪行求见武王、忍辱负重降周,但却被孔子尊为“三仁”之首和众多殷商后裔视微子为心中圣人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是非殷商后裔的专家学者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的,然而,大部分殷商后裔的家族情怀确实如此,我们恳请老一辈专家学者能从著史目的和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充分理解我们殷商后裔崇祖敬宗的这种特殊感情,如若在为帝辛正名的同时,挥起大棒打倒为殷商后裔崇敬了三千年之久的微子,可能会伤及近亿殷商后裔的感情,有碍民族团结,也与“记史作后世鉴”的著史目的相悖。即是说,微子以宋国获得大治,使宋国成为周代传承殷礼的特区,以及传弟不传子孙这两件事向世人证明,他当年忍辱负重跪行求见武王主要是为了乞求武王下令罢兵,停止在商王都屠城以保护百姓。当然,保护他自己不为武王诛杀,也是其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的。继承君主之位的,是弟弟还是儿孙,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商族微子来说,这一点更是非比寻常。微子对祖制和以前的教训应该是了解的,但他临终时,高风亮节,果断地将君位传给弟弟,这说明专家们对微子与周人合谋思夺帝辛大位的臆测是无根据的。
目前,对各姓氏殷商后裔来说,当务之急是团结。只有团结,才能真正继承先祖遗志,传承殷商文化,一句话,只有团结才能形成力量,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贡献。前些日子,我在复汤氏宗亲的信中曾总结出我们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十六个字-----“缅怀先祖,激励子孙,团结族人,与时俱进”,我想它不仅适用于汤姓、殷姓,而且也适用于各姓氏殷商后裔。我们殷商后裔各姓氏,在宣传自己的姓氏时,举止要得体,用词要适当。不能无根据地拔高自己这一姓,不能将自己这一姓看成是比殷商子姓得姓更早的姓氏,更不能将自己这一姓看成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祖根和源头。例如有的殷商后裔说他那个姓得姓非常早,至少四、五千年以上,这就不科学嘛!众所周知,殷姓也好、宋姓也好,林姓也好,孔姓也好,汤姓也好,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大家都姓子,根本不存在独立的殷姓、宋姓、林姓、孔姓、汤姓。古代氏、姓有别,殷、宋、林、孔、汤等在三千年前都只是殷商子姓大家庭中的一个氏族而已!你现在说你这一姓在四、五千年之前就得姓了,在殷商时期就得姓了,与殷商子姓平起平坐了,甚至说比殷商子姓得姓更早,同时又认为自己是殷商后裔,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在殷商时期,子姓是国姓,请问有哪一位殷商子孙,愿意不姓国姓,去姓别的姓呢?因此,认为自己这一姓得姓早于殷商子姓的理论,是一种有害殷商后裔团结的理论,我们应劝他们不要这样宣传。在殷商后裔各姓氏中,大家都平等,不要讲我这个姓比你那个姓优越。还有一种更为有害的理论,他不仅认为自己这一姓得姓早于殷商子姓,更把自己这一姓看成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祖根,认为自己这一姓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源头。例如在我们的队伍中,有一位学者写了他那一姓的源流,叫《中华X姓源流》,洋洋百万字,将上古史上的炎黄二帝、三黄五帝、尧舜禹汤,将殷代史上的所有商王殷帝,将微子宋国史上的所有宋君,将晋到唐末五代八百年间使殷氏中兴的几十位殷氏名人(如殷浩、殷仲堪、殷景仁、殷开山、殷践猷、殷侑、殷文圭、殷崇义等)都改成姓他那个姓,更是一种妨害民族团结的有害理论,我们千万不能相信他那一套。如果你信了,那么,殷商后裔的团结,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就是一句空话。
怎样才能使各姓氏殷商后裔团结呢?整个殷商后裔的团结靠什么理论指导呢?窃以为,靠的就是刚刚出版的使殷商国号回归司马迁《史记》的《殷代史六辨》。《殷代史六辨》从夏代治水英雄冥被封于“殷”的史实出发,考证出诸侯“商”改称为诸侯“殷”的史实和商君改称为殷君的最初时间,并由此推想到卜辞中的“高祖河”和殷商后裔家祭的祖先神“河”就是夏代与昔大禹齐名的治水英雄商族第六位先公冥,又由冥的孙子上甲微在殷地复兴,推想到成汤代夏的国号为什么叫殷和后世商王盘庚为什么要力主将将国都重新迁到殷等问题,并将冥的封地“殷”、上甲复兴之地“殷”、后世王盘庚中兴之地“殷”,这三个“殷”地系统地联系在一起考虑,来论述成汤代夏立国的国号为殷的基本原因,这在中国众多的史书中,还是第一次。《殷代史六辨》是我们殷商后裔自己写自己祖先历史的初次尝试。《殷代史六辨》不仅是为祖宗国号正名和为帝辛、微子正名的理论,更是促进各姓氏殷商后裔团结的理论。我希望,各姓氏殷商族人要以《殷代史六辨》出版为新起点,认真学习和运用“六辨”理论,继续开创传承殷商文化的新征程,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的号召,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殷作斌 2015年5月13日匆草,并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湖北何氏总会近期走访安排
>>【师氏网新闻】“中原论谱”,盛宴即将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