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网新闻】关于辈分字等问题致台湾大庆兄的信

    中华殷氏网 2015年5月20日 殷作斌


   关于辈分字等问题致台湾大庆兄的信

大庆兄:

     您好!我族新谱迟迟未出,兄长不悦,弟是心知肚明的,但事出有因。我等在采访过程中,碰到了许多难题,只有将它一一化解理顺以后,修成的新谱对子孙后代才有价值,否则,充其量只是四届谱的延续翻版而已,有什么意思?我知兄长怪我这几年抓了全国中华殷氏活动之事,费了时间,延误了我们家谱的续修进程。其实兄长的这种认识是值得商榷的:

   (1)我中华殷氏,为何总受人欺。受姬周和后来的赵宋打击过大,虽是原因,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内部如一盘散少。小弟不才,在五十年前,就立下了改变这种状态的决心。且在近十年来,已经初见成效。总结历史经验,殷商一族,为何在被周人打下一千多年之后,于晋至隋唐五代这八百年间,又能中兴,成为影响朝野的政治力量,概因长平先祖走“文化兴族”的路子耳!后来为赵宋政权所逼,纷纷改姓为汤、为商,至今未能翻身。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才下决心编撰《殷代史六辨》,从理论上解决殷人受欺受压的根源问题。是书不仅是为先祖国号和功德正名,更主要是为了激励后人,使我殷商一族后人,从人人有自卑感转变为人人有自豪感。有自豪,才有自信,人人有自信,我殷商后裔,才有希望。因此,可以认为,拙著《六辨》理论,就是促进各姓氏殷商后裔团结的理论。要说修谱,我认为我的《六辨》,就起到殷商后裔,近200个姓氏之“总谱”的作用,甚至比“总谱”的作用更大,因为司马迁,只记载成汤的国号为“殷”,但他没有研究成汤将其国号定为“殷”的道理,也没有将“殷王子亥迁殷”、“上甲在殷地使商族复兴”、“成汤定国号为殷”、“后世王盘庚迁殷中兴”,这几个“殷”联合起来考虑。《殷代史六辨》将以上各个有关“殷”的独立历史事件,系统地联系在一起,这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众多史书中,还是第一次。我们撰修殷商后裔的族谱,首先得要搞清“商”与“殷”结下不解之缘的这个源头,在此基础上编修出的族谱,对子孙后代才有启迪和激励意义。如果搞不清这个源头,各个支谱,编得再好,也是价值不高,甚至毫无价值的。《六辨》出版以后,我耗了一生积蓄,花费许多万元,向全国所有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寄书赠书,就是为了使世人转变对殷商先祖国号和功德的认识。目前,除台湾以外,全国各省市、各著名高校(包括港澳地区)的大图书馆和各大历史和考古研究单位已经都有了我赠阅的《殷代史六辨》,我相信,要不了多少年,我祖成汤的国号就能回归到太史公《史记》的定位“殷”,帝辛的罪名就能得到较为彻底的洗刷,位于老家河南淇县朝歌的殷商帝王陵园就能修建起来。我认为只有将这些工作做起来,将沉睡的族人唤醒,各支各派修谱才有价值。因此,这总的工作不能不抓。近日,我在给汤姓宗亲的信中提出办族事应该遵循的十六字指导方针:“缅怀先祖,激励子孙。团结族人,与时俱进。” 我想,我们修谱,也应按照这个方向去做。以上说的是事关殷商全族的大事,我以为,这个工作是不能不做的。尽管兄长对此有不同认识,但小弟在有生之年,也还是要坚持做下去的。

   (2)我们的《朐阳谱》编撰,客观上存在困难。不克服这些困难,不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草草地将谱编成,那末至多是四届谱的延续翻版而已,是毫无价值的。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科学确定各老谱记载互相矛盾的十二世之前的祖根问题。这在2015年二号文件中写得很明白。下面向兄长详细汇报:

全国多数支派都有铅印或石印的老谱,而我族却没有。原来以为只要以1902年的三届谱手抄谱和1989年的油印谱为根,即可编成,但2011年4月3日运河研讨会后,各地宗亲献出了三部互有出入的朐阳三届谱手抄本、两部比朐阳1865年首届谱还早的聪公谱《阜邑东乡殷氏宗亲》(即滨海谱,对聪公系的记载与朐阳谱出入较大)、一部《彭庄门头谱》。这些谱的出现,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解决了朐阳谱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如聪公来海州时原来有没有老谱和老谱何时丢失的问题,滨海谱使我们确知,聪公是有老谱的,老谱失于1862年的捻军战乱。再如聪公居于海州何方,滨海谱序中明明白白写着居于“海州西南乡殷家邨”,我们虽不知这殷家邨在今何处,但总比“朐阳”的地理范围要确切得多。再如德一堂堂号问题。朐阳四次修谱都回避了这个问题,但滨海谱封面记有“汝南郡德一堂”,且谱序中说“有祠堂公顷地在”。再如五世祖权、梅、松三兄弟的排行问题,诸谱对比,使我们确知是权大公、梅二公、松三公,且确知,权大公无子(有子幼亡)。还有使我们确知涟水余东沟的“殷大墩”为五世松三公(字恒吾)的墓址。以上三种五、六部各自相对独立的聪公谱的发现,虽为朐阳五届谱的编修解决了许多问题,但这些谱的世系记载各不相同,我们该信哪种谱呢?就是发现的三部1902年朐阳三届谱手抄本,世系记载也互有出入。以上问题如果不一一考证清楚,这谱怎么编?兄长以为我这几年在编谱上未用心,是大错特错了。其实我天天在研究怎样使新发现的这些独立老谱多谱合一的问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理清了十二世祖根的头绪,发出了让族人广泛参与讨论的2015年二号文件。这个二号文件是我好几年研究的科学结晶。其中的世系是基本符合实际的(这个文件上次已经随《殷代史六辨》邮给兄长了)。兄长每次来大陆,都让作富弟带话给我,都有责备我修谱进度缓慢之意,其实兄长是错怪小弟了。你就是给我一百万,我也无法在短期内像您想象的那样,找些帮手抄抄弄弄,就能将谱修起来。我采取的方针是,不管兄长如何催促,我仍然从容不迫,按原计划编修出一部将五、六部老谱统一起来且世系符合实际的高质量族谱。当然,兄长年高,急于早日看到新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兄长这种草草成谱的要求,却是弟不愿接受的。

(3)向兄长汇报一下“辈分字”的问题。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德成公提出了二十个字:“绍作开昌会,宜家履太清;其然同慎淑,共享福来春。”后经讨论,听取了我曾祖高良公的意见,将最后一句改为“永享福来春”。后来实践证明,这20字在凝聚族人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虽也有造成众多同名的缺点,但成效是很大的。现多数族人要求延续。族人先后提出两种续字方案,现抄转如下,请兄长研究定夺:

方案一:绍作开昌会,宜家履太清;其然同慎淑,永享福来春;耀祖德贤贵,荣宗延续旺;金铸锦镯钏,木栋杨柳松;水津润瀚洲,火炀灿炜煌。

方案二:绍作开昌会,宜家履太清;其然同慎淑,永享福来春;敬祖耀恒念,荣宗延续旺; 腾鹏志达远,浩爽仁贤强;通友理润洲,文武定安邦;中华得泰宁,国盛民富康。

以上意见,请兄长考虑。个中言语如有犯悌得罪之处,请兄长见谅!

祝兄长健康长寿

笨弟 作斌 敬上

                  2015-5-20

 

 


分享按钮>>【晏氏网新闻】晏子文化考察活动通报
>>【师氏网新闻】中原论谱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