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始祖郐公像
- 中华罗氏网 2009年2月6日 罗玉艳
郐公 讳匡正,孝公次子。原籍陕西巩昌府陇西县零阳东乡。商纣受辛甲寅生。周武王三年,因镇宜城有功,敕封宜城侯,食采宜城地方百里。此处有罗水之阳,故国号为罗。公镇守罗国,追赠安南王,在湖北襄阳府宜城房州隔界处,今南漳县东南八十里,旧有罗国城是也。公追念远祖祝融,居火正,光融天下,取火字之义,又号曰逼阳。事详宜城县志。葬襄阳谷邓地太和山,坐北向南。其后卜土兆姓,指国为氏,实始于也。原配江氏,次娶殷氏,二妣合葬襄阳谷邓地鹿溪山。生子三 昌允 昌兰 昌祚。
台湾赖罗傅宗亲总会:罗柏青 供图
匡正 由于辅佐周室讨伐纣虐有功,于武王三年(公元前1118年)被封于宜城,成为一个子爵之国,号称罗国。在西周352年,分封七十二诸侯国时,罗也是其中之一。于是罗国的建政人匡正,也就被遵奉为罗姓者的一世祖 。罗国的国名、源自位在距宜城 八十里的罗水。匡正建国时地临罗水而得名。 匡正开国以来、罗国的传世情形由于后人的重视而长期有完整的保存。在宜城的太平岁月中,匡正以下、共传世十四代。至十五世祖彦、罗国遭同出有熊一氏之楚相逼。霸权强兵压境、邻强楚而迫罗国一迁再迁、辗转由湖北宜城到枝江,再从湖南长沙到湘阴。然罗国的颠沛流离、在政治环境上固然失去了地位,却也因此让血脉苗裔得以流转遍及天下。周定王十一年(公元前524年),罗国亡于楚。世代隐于山林之间,历经二十五世苍、二十六世乱、二十七世利达、二十八世秀扬、二十九世学、三十世程正,长期以来都没没无闻。至三十一世祖凌甫公、将灭亡两百三十余年的罗国复兴。凌甫深恨罗之亡于楚,知若与重振、唯有西方一霸秦可相托。周显王三年(公元前366年)、受秦王重用的凌甫辞卸陇西之地的采邑封爵,而恳秦王助其复国。在秦大兵助力之下,而将失陷百余年的王城-宜城、再次回到了罗国的手中。复国以后、三十一世祖凌甫公作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是迁都,凌甫见宜城地处山中、不适合作为政治机能的中心,而将国都迁移至枝江 。二是奉祝融正朔、正式以匡正建宜城之国为姓。完成复国志愿后、凌甫见宗族之人散徙,且大多罔知所宗。故追寻源流,上朔祝融居火正,以匡正封宜城而取国姓为姓。自此而后、正式出现罗姓。历世源流、辑为家谱、传述于后。罗氏之有家谱,就是再这两千三百多年以前所开始的。
分享按钮>>首套家谱类图书《中华罗氏通谱》出版
>>罗岩峰 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