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郝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郝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青岛市长赵琪是蜀汉名将赵云后裔 已阅:862 / 回复:0(楼主)

青岛市长赵琪是蜀汉名将赵云后人 观海台是他建的 赵琪是因为两件事:一件事是他是日本侵略者占领青岛期间的第一任伪市长,还有一件事是他主编了《胶澳志》。作为蜀汉名将赵云之后,赵琪其实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文人,他的才华在很多方面都能得到体现,比如他在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经常跟康有为探讨书法;他与清末军机大臣、著名书法家吴郁生是好朋友;他自建永厚堂,可以看懂德文、英文、日文等多种书籍,却偏爱儒家经典和地方志。他为地方文史做出了贡献,却让所有人意外的是,选择了伪青岛市长这个汉奸职业,终究毁了他的一生。 因跟德国人打官司出了名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的形象深入人心,作为他的后人,赵氏家族自然也非同寻常。 莱州府的掖县(今莱州)赵家是当地的大家族,赵氏系蜀汉名将赵云之后,明初迁居莱州府。明清以来,名人辈出。据《东莱赵氏家乘》记载,明万历时赵焕、赵耀、赵灿兄弟三人,赵焕、赵耀两个是进士,赵灿中举人第一,赵焕是万历年间的朝廷重臣,有‘东莱三凤’之称;至明清之际,赵耀的孙子、赵胤昌之子有赵士元、赵士宽、赵士完、赵士冕、赵士亮兄弟五人又有‘赵氏五龙’之誉。 其中,赵燦的孙子、赵禧昌之长子赵士哲在1644年后,避兵登州之松椒山,与弟子董樵藕耕海上,乡人私益“文潜先生”,留下了很多著作。赵琪便是东莱赵氏望族赵士哲第十一代族孙。 据史料记载,赵琪,字瑞泉,1882年出生于莱州。年轻时来到青岛,考入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即青岛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德华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去德国留学,中德文水平都比较高。回国后又到了青岛,在胶澳总督府做德文翻译。短短几句话,可以看出赵琪是个好学生,但当时有这样成绩的人不在少数,他如何脱颖而出?因为他缠上一个官司。赵琪回国后,在青岛多个部门任德文翻译、工程师、外交顾问等职务,他最有名的是曾经跟德国商人打官司,一直打到德国高等法院,并最终获胜,此事为他赢得了声望。 从胶澳总督府德文翻译到淞沪警察厅督察长兼高等外交顾问,直到1920年成为龙口商埠局局长(总办),赵琪的早起仕途之路走得很稳妥,这一次他又做了件大事。 龙口开埠是他的功劳 龙口港,地处山东半岛北莱州湾畔,波连辽津,地扼直鲁,自古为水上交通要冲。港湾北有屺姆岛连陆沙坝为屏障,南有金沙滩环抱,水深腹阔,不淤不冻 ,历史上久负“稳油盆”之美称。但真正将龙口建设成商埠,是赵琪的功劳。 1914年,国务总理熊希龄就提出开辟龙口为对外贸易商埠,但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外交困,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从事实业建设投资。虽开埠但不能建港,兴筑码头搁置下来。 1916年,赵琪与好友吕镜宇、张少卿、徐辅州、蒋晋英等人赴京请愿:既然官办无力,可允许民办。租期50年,期满由国家偿还投资,收归国有……他们多方奔走,终于得到大总统黎元洪的批准,以“官督商办”的方式使兴筑码头变为现实。当时赵琪还担任着淞沪警察厅督察长等职务,为了将龙口港的建设顺利进行,他辞去职务,带着技术人员去青岛、秦皇岛、大连等码头参观学习。测量海水,征租土地,绘制图纸,拟定方案,筹措资金,每一步都是挑战。 依靠商界招股集资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龙口商埠筹建会成立后,以每股100元的价位到天津、北京、济南、青岛等地筹集,却屡屡受挫,收效甚微;战乱及1917年张勋拥宣统皇帝复辟让各位股东们惶恐……即便如此,龙口码头还是在众人的努力下于1918年9月正式动工,1919年10月5日竣工。这是一座欧美最新发明,铁骨水泥式的中国独一无二的栈桥码头。 栈桥码头的建成,对龙口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栈桥码头的建成,使龙口港成为山东与东北之间客货运输、南北海运的中转港和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开通了龙口——大连客运航线,以往部分经由烟台、青岛闯关东的山东劳工蜂拥至龙口,闯关东之势也随之达到高潮。同时龙口港内外贸航线不断扩展,在山东省内名声大振,成为仅次于青岛港的省内第二大港,被列入北方六个重点港口之一。 码头的建成与赵琪的努力分不开,1920年,赵琪任龙口商埠局局长。1921年,商埠局改称总办。1923年离职后,他又换了几份工作:山东督军公署顾问、山东省长公署参议、鲁案善后督办公署顾问、中俄交涉事宜公署顾问、两湖巡阅使署顾问、交通部咨议、外交部顾问等。直到1925年,他的老乡张宗昌来了。 主修青岛第一本地方志《胶澳志》 1925年张宗昌任山东督军后,改胶澳商埠管理体制由中央直辖为省辖,改督办公署为商埠局,任赵琪为总办(青岛最高长官)兼山东全省戒严高级执法官。 为什么偏偏选中赵琪呢?老乡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赵琪能担起这个责任。大概是青岛外国移民多,涉外事务多,赵琪有许多涉外经验,驾驭青岛政府有一定的优势。 从1925年到1928年南京政府接管山东 ,这段时间内赵琪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1929年4月南京政府接管青岛后,胶澳商埠局改为青岛特别市,赵琪被免职后成为一名寓公。但他与别的寓公不同,平时就研究山东历史,热衷于藏书、编书、印书,他收藏着山东各县志书,决定做一件大事:修志。 青岛从1881年建置,历经德、日统治,没有修过地方志,于是赵琪成立了修志班子,自任主修,袁荣叟主纂,几十人参与了采访编纂。历时两年时间,终于完成青岛的第一本地方志《胶澳志》。 它记载了1897年至1927年30年间,德国侵占、日本侵占和中国北洋政府统治三个时期青岛的早期历史。志名谓胶澳者,是以当时的建置谓胶澳名称,故日《胶澳志》,共12卷60万字10册。通过简单了解《胶澳志》的几个主要部分: 沿革志:对古文记录较简,从青岛建置以来记录则繁 ,以“德人租借始末”、“日本占据始末”和“中国收回始末”三部分记录详细。尤其是收回青岛的谈判文件都全文收录。 建置志:设有沟渠、水道、公产、港湾 、桥梁等7个部分,全部以准确统计资料记载。 交通志:设有道路、邮电、航运,为胶济铁路设有专目。在“道路”中不但记有长度、面积,还记载了各老街,德占、日占、中国收回三个历史时期的对照路名。 食货志:虽依旧方志名称,但内容为农业、林业、渔业、盐业、矿业、商业、工业,都是旧志书所没有的。 教育志:记载着有外国人在青办的学校,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职业教育。 艺文志:一部分是文献全篇照录,一部分是书目,包括中文、日文、德文、英文、法文5种。除此之外,《胶澳志》文字以外有15份图表,地图不是像旧志那样的意象图,而是按照地理绘制的。 直到现在,《胶澳志》仍是研究青岛尤其是北洋政府时期最重要的文献史料,也是赵琪做的一件好事。 日本人一手扶植的汉奸市长 离开政界,在青岛做寓公的这几年,是赵琪一生最舒服的几年。他在自己龙口路1号的永厚堂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当时在青岛的掖县人很多,有逊清遗老有北洋政府官僚,也有像刘子山一样的商界人士,他们都愿意跟赵琪攀“友谊”,赵琪却不喜欢参加他们的饮宴。 他的藏书很多,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法文的,但更多的还是儒家经典和地方志之类的书籍。从他的行事作风和他的生活习惯来看,他虽然留学国外,骨子里却一直坚持中国传统文化。这时候的赵琪,在外人看来是个满腹经纶、又有实力的文人,可能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他会一直这样寓公下去,不再踏入政界。 但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他以伪青岛市公署市长的身份再次出现,谁都没想到 ,这次,他竟然选择了汉奸。他替日本人工作,但日本人对他却并不放心,和他签了秘密协议: 一、给市长提交的一切重要文件必须经由顾问,市长裁决重要事项的决议前预先与顾问协议。 二、辅佐官辅佐顾问。顾问有事时指定辅佐官中的一名代行其职务。 三、市政会决议可否出现同等票数时,市长在同青岛日本国官宪协议后作出决定。 四、市长遇到突发事件对军事长官提出派兵请求之时,应预先同日本国官宪协议。 五、本协定自用印之日生效。 按照秘密协议的约定,赵琪这位所谓的市长不过是日本顾问的玩偶和代言人,毫无实权可言。 但他这个傀儡当得实在称职:他按日本人的指示,从民间搜集铜器以打造武器,推行强化治安运动,压榨中国百姓,搜捕抗日分子。1940年1月,伪政权三巨头汪精卫、王克敏、梁鸿志齐聚青岛,在迎宾馆举行会谈,确定了以“反共亲日和平”为宗旨,建立伪中央政府。赵琪恬不知耻地称这次会谈是“青岛历史上光荣的一页”。 尽管如此,1943年,日本统治者还是以办事不力为由免去他的市长职务。此后,赵琪便闭门谢客,在永厚堂里读书度日。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以汉奸罪被捕,1949年后获释,1957年病死在北京。 如果不是汉奸,凭他是大家之后、他的书法造诣、满腹经纶以及社交能力,他可以成为很多人的挚友 ,赢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但偏偏一个选择毁了一生。其实,很多人很多地方都跟赵琪有关,本文就为大家梳理出这些与赵琪有关的人和地。 经常跟康有为探讨书法 赵琪出身名门,从小苦练书法,在书法艺术上取得较高艺术造诣,他和康有为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探讨书法。 1923年康有为游青岛,当时青岛市长赵琪招待康有为住入福山路6号(今福山支路5号)的提督楼,这里原是1898年德国在青岛设租界时建筑的提督署 。该楼筑于信号山坡,屋虽小而园甚大,望海绿波,盛暑不热。1922年,青岛主权回归,提督楼成为官产。康有为看上了这个好去处,就决定租赁;过了一年多又买了下来,改名“天游园”。但是提督楼曾先后有几个督军一类的人物住过,最后都被枪毙,因此这座庭园被民间视为凶宅。康有为曾不在乎地说,提督楼的风水,犯了“白虎衔尸”的格局,购入后拟名“天游园”可改变格局,以克凶邪。但未及整修,1927年早春三月,康有为竟在青岛一次酒宴之后暴卒。 在康有为病逝后三天,三岁的幼女康同龄不幸夭折,同葬于旁,由康有为的弟子、前清举人吕振文和赵琪共办丧事。 1929年之前,青岛叫胶澳商埠,不叫青岛市也没有市长;1923年时赵琪还没有担任胶澳商埠总办。不过赵琪和康有为的关系好是真的,他曾派船招待康有为去崂山游览。康有为病逝后,也确实是他帮助处理的丧事。康有为生前就为自己选定了个地方——李沧区枣儿山(又名象耳山)。但他的子女想叶落归根,将他葬到广东南海,便暂时在枣儿山建了一个“丘子”,就是棺椁在地上,上覆土,不落葬于土中,由吕振文撰写墓志铭。之后想迁却因抗战爆发无法完成,还是在赵琪的帮助下,正式落葬在枣儿山。1984年,康有为墓迁往浮山,原墓葬基础仍留存于枣儿山。 他曾向吴郁生诉苦 赵琪和清末军机大臣、著名书法家吴郁生也是好朋友。据说当初他出任伪青岛市长时,心中苦闷,还曾向吴郁生诉苦。 军机大臣吴郁生 ,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居苏州白塔西路。为嘉庆戊辰科状元吴延琛之孙。清代进士,光绪三年(1877)授翰林,曾为内阁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川督学,主考广东,康有为出其门下。戊戌政变,六君子被戮,西太后因康有为出其门而不用钝斋。及至西太后死,乃任邮传部尚书,军机大臣。辛亥革命后,返苏州故里,迁居三多桥巷。 学识 寓居青岛,极爱游览崂山,几乎遍历其胜,凡所游之处,不仅摄影留念,而且将每一处风景及名胜传说皆用文字作扼要记述,编列了《崂山名胜目次及旅行须知》,从崂山狮子峰至崂东之马山共32处,每处都有照片和详细介绍。该影册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书名为《中国名胜第二十二种崂山》,吴郁生在该书册之扉页题写"崂山胜景"四字,并撰写序言。青岛汇泉湾小鱼山顶湛山精舍(佛学讲经场所)东侧牌坊原有吴郁生所题“回头是岸”。 郁生善诗文、工书法,为清末民初时著名书法家,在北京故宫与同僚潘伯寅(苏州人)、翁同和(常熟人)留有黑迹甚多。常作正楷、行书。字体初书欧阳率更,后入李北海之室。能参合钟、欧、颜、柳,错综变化,晚岁喜抚麓山李秀碑体,善书擘窠大字,朴藏刚健,浑厚老当。而细骨丰肌,为共书法特色。曾为苏州园林、庙宇、砖刻门楼、匾额,题词不达意者众多。如为古典园林狮子林所书“狮子林”三字,综合欧阳询、颜真卿字体,颇有古风。 爱好 其性耿直谦和,晚年好行善举。1930年后曾以旧作数件捐赠“苏州冬季书画济贫会”和“苏州书画赈灾会”。又于1931年1月书“看公倒海取明月,试以银铺问梅仙”对联捐献“苏州孤儿院。”以书代资,标价出售,救济孤贫。 他又嗜电影成癖,无论国产片、舶来处(国外片),只要新放片子,几乎场场必倒,以为晚年的乐趣。 1940年吴郁生病故于青岛,享年87岁。 吴郁生撰《东莱赵琪略历》 绪言: 予友赵君瑞泉,当代杰士也。今方任青岛特别市市长,兼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抱经世才略,具世界眼光。溯自溯自筮仕以还政声治绩,昭昭在人耳目,有囗皆碑,名驰中外,而瑞泉则自视燄(炎改欠)然不矜不伐,其谦怀撝抑实深钦佩。兹经乡里耆旧周谘博,访综其以前行谊事实,辑为略历并各出所存肖像影印成帙,庶使当世咸识其人,而知其事聊慰景仰之忱云尔,爰缀数言弁诸简端。庚辰年三月,古元和纯斋吴郁生撰于青岛寓楼,時年八十有七。 吴郁生撰《东莱赵琪略历》 赵琪,字瑞泉,山东掖县人也,其先为蜀人,明初迁于掖,遂为邑之望族,其六世从祖见田公,昆仲三人,明万历间,仕至卿相,号东莱三凤, 八世從祖琨石公,明崇祯间,拜东阁大学士,昆仲五人,俱为显宦,世称赵氏五龙,自明迄清,簪缨相继,考祥斋公,学优不仕,妣杨太夫人,为同邑名家女,幼娴礼教,以贤孝闻,子五人,惟君最幼,奇疑英颖,见者即许为大器,光绪二十四年,德占胶州湾,祥斋公以外患日迫,非有新知实学,不足以应世变,命君负笈赴青,考入德文学校,弱冠毕业,初充青岛巡警厅翻译,嗣调充胶济铁路翻译,金岭镇矿务公司翻译,升充潍县坊子矿务公司总翻译兼华洋文案。三十四年,津浦铁路北段总办,李公德顺调为翻译委员,是时象胥之学,士大夫习者尚鲜,君英才卓犖,素为德人所钦重,是以当道竞相延揽。宣统三年,君在津浦铁路泰安工次,适济南德华银行华记室,挟华人存款数十万以遁,德华藉词图赖,债权人愤甚,顾计未有所出也,君乃毅然主与讼,且愿任奔走交涉之难,于是公推为代表,与德华银行对簿己获直矣。德华银行复上控于其国之最高法院,是时津浦铁路工程将竣,君为义愤所激,乃于民国二年,决意辞职,远涉重洋,与德华银行辨曲直于柏林最高法院,适德国工学博士巴贺(曾在胶济津浦两路任职),政治法学博士谋乐(曾在青岛法院服务),与君为故交,因得介职德国诸名流学者,交游日广,见闻益多,更于欧美外交家之方略,心领神会,是以对于德华银行之债务诉讼,据理抗争,百家折不挠,柏林法院卒直其言,判令德华银行偿还本息,义声荣问,震耀中外,折冲长才,由是崭然露头角矣。三年七月回国,道出滬上,其故知淞滬警察厅长徐国栋,聘为督察长。六年六月,开闢龙口商埠兴筑公司各股东,慕君才名,举为总理,君抵龙口,即相度形势,惨澹经旁,本近世最新学理,创建桥梁大堤,力排众难,不避艰苦,未逾两稔,而巨工蒇事,规模之大,成功之速,东西人士,莫不叹服,八年冬,山东督军张公树元,省长屈公映光,专案特保外交人才,政府命以简任职交国务院存记。九年秋,任命为龙口商埠局局长。十年冬,以政绩卓异,简任为龙口商埠局总办,龙口初仅一海岸渔村,自此鸿基以奠,遂称为渤海良港。十二年夏,调为山东省署参议,两湖巡阅使吴公佩孚,知非凡器,聘为顾问,初在龙口时,山东灾赈公会,推为议董,经募赈款,至百数十万,全活灾民无算。是年秋,淞滬警察厅长徐国栋,突被暴徒狙击殒命,君方在济,闻耗驰往,为之经营丧葬,抚视诸孤,其义气热诚,至今人犹称道弗衰。 赵琪尊崇吴郁生的道德学问 ,上任之后登门求教。吴郁生和赵琪“约法三章”,只谈佛经论书道 ,不涉政治时事,结果倒应验了吴的先见之明,让其避免了十多年后的一场道德非议。 吴郁生喜收藏,存书尤多,赵琪同好,彼此就更多了些惺惺相惜。后来赵琪将搜集的珍本辑成《赵氏楹书丛刊》,请吴郁生题签,存留至今。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赵琪也成了寓公,与吴郁生的日常往来便持续下来。1935年丁惟熙辑录丁恺曾诗词集《望奎楼遗稿》,赵琪资助印刷,丁惟汾作跋,吴郁生书专。几年下来,诸如此类的文人风雅,也算顺风顺水。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占据青岛,成立傀儡公署,赵琪再度出山,昔日积累下的道德文章,哗啦啦随风飘逝。据说,赵琪曾向吴郁生诉说内心苦闷,出任伪青岛市长并非其本意。但不论当事人如何辩解,这个汉奸市长的符号,已是铁板钉钉。且吴郁生卒于1940年,生前也没公开替赵琪作证,这个“身不由己”的苦衷,听上去就像是死无对证的台词。 因为吴郁生曾撰《东莱赵琪略历》作绪言称:″予友赵君,字瑞泉,当代杰士也。今方任青岛特别市市长,兼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抱经世才略,具世界眼光。" 龙口路1号永厚堂和观海台 1925年,赵琪任胶澳商埠总办后,在龙口路1号建了宅邸,书斋题为永厚堂。这是一座大的官邸,赵琪喜藏书,这里收藏着他的各种书籍。寓公的那几年,他不仅主修了《胶澳志》,还从收藏的图书中选了八种书肆(旧时指书店)中少见的,重新出版,总题为《东莱赵氏丛刊》,由青岛华昌大印书馆印行。赵琪又从朋友那里借得书肆不见的地方性著作,如《松石馆诗》等,已见不到刻本的共七种,手抄一套,题为《掖海丛书》。青岛解放后,赵琪将部分藏书捐献给了青岛市图书馆。 观海山巅,赵琪建有一处观海台,为青岛十景之一在德国占领胶州湾之前,观海山并没有正式的名称。德国占领胶州湾后,观海山南麓一片依山望海的坡地,被规划预留用于建造政府的办公大楼。因此,这座小山被正式命名为总督山。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初,日本攻占青岛,总督山被改为八幡山。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接收青岛主权后,将此山命名为观海山。1927年,时任胶澳商埠总办赵琪在游览观海山后,认为此山是登高观景绝好去处,因此决定在山顶修筑一座方形观海台,以供游人凭栏观海。观海平台建成之后,引得游人和市民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平台观海”曾为青岛十景之一,诗云: “风帆叶叶远浮空,海色山光上下同。 最是雨余东望处,红楼翠岩夕阳中。” 唯一的儿子赵贤达 再说说赵琪的家事,他有五个子女,赵贤达是唯一的儿子。赵贤达受父亲选择所累,但靠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成为劳动模范。 赵贤达在青岛读完了小学、中学,自幼就爱好电气工程,上中学时能自己安装收音机,修理简单电器。他在1946年至1949年以修理光电仪器和经商谋生,1950年正当他要发挥专长实现理想而大干一场时,却被错判为现行反革命罪服刑3年,1953年释放。赵贤达没有被压倒,他一心扑在科研上。 1953年他主持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组合转子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1958年,他和同事给青岛发电厂生产加工一台6000千瓦发电机,并网发电,解决了当时青岛电力紧张的状况;1968年,赵贤达由济南调回青岛,来到了四方区平安路街道服务站(后更名为四方电机厂)。当时,街道服务站只能给人家修理电机与电器,挣一点修理费。他来了,发挥自己的特长,把一个街道服务站发展成一个国家有关部门下达计划并逐步向市场和外向型发展的区属企业……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说,赵贤达当了四方电机厂厂长后,努力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同他的名字“贤达”一样,成为一位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1986年5月1日,赵贤达获得“全国技术革新能手”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然,没有人再歧视他:“这是汉奸市长的儿子!”而是亲切地称呼他:“赵工!”“赵贤达同志!”“赵厂长 !” 二女儿赵仲玉是著名画家 儿子是劳动模范,大女儿是家庭妇女,二女儿是著名画家,三女儿从医、四女儿做科研。如果要问,五个孩子当中,谁继承了赵琪的才华的话,答案是二女儿赵仲玉(原名赵琰)。 赵仲玉自幼喜美术,受教于在青的俄国油画家,毕业于北京京华美术学院。1945年,赵仲玉到青岛文德女子中学(现在的第8中学)任美术教师,直至退休。赵仲玉以其出色的油画和中国画艺术蜚声画坛,为社会各界所瞩目。她自幼勤奋好学,“爱画若命”,善于汲取前人之长,在研究西方绘画理论的基础上,广收博取,成就了深厚、扎实的西画根底。到了中年时期,她的画风变得浑朴、凝重。六十岁之后她开始研究中国画。她的画看似满实,又笔笔空灵,富有韵味,空灵之中见实,以各种色彩烘托主景,主题之中饱藏着更深的意境。 除了画艺,赵仲玉的一生是激情睿智的。她凭借父亲赵琪的关系,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做着革命工作。李莎在《岛城杰出女画家赵仲玉》中讲了这样一件事:1948年秋天,根据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共产党地下组织决定让赵仲玉和郭美珍做青岛中纺公司经理范澄川的工作:争取让他留下组织反南迁和护厂工作,保护好厂房设备、资产免遭破坏和损失。中纺公司在当时的青岛是举足轻重的大企业。当时赵仲玉住在华山路13号,范澄川住楼下。赵仲玉和郭美珍白天上课,晚上在家刻蜡板印刷宣传材料,凡是印的宣传品都送给范澄川一份,由赵仲玉投放在大门上的信箱里。在初步了解了范澄川的政治思想倾向后,赵仲玉和郭美珍便对他展开工作,动员他留下来继续为新中国服务,他一听非常高兴,并果断表示愿意合作。最终,她们和范澄川一家一同走过黎明前的那段黑暗,迎接到胜利的曙光。 所以在“文革”时期,赵仲玉虽受到一些牵连,但因她是开明人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平安无事。 赵仲玉对绘画执着、对革命激情,但她自己这一生却是孤独的。王志民、朱成凤在《赵琪女儿赵仲玉:一生孤独华山路13号》中说:“赵仲玉的丈夫瞿昭棋是清末军机大臣瞿鸿机的后代。她嫁给瞿昭棋后,因志向不同,夫妻之间感情不和,也无子女。后来瞿昭棋独自回到北京,再没返青,赵仲玉从此独身生活。赵仲玉虽是官僚之女,但在生活上完全自立拒绝资助。瞿家先后给她寄过三次生活费,也都被她退了回去。赵仲玉说,她决不要从老百姓身上剥削来的钱。”

作者:郝天祖 (2018/6/28 9:29:28)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4)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郝氏论坛  执行时间:2,274.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郝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