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建平的“独一处”

    中华邬氏网 2012年2月27日 邬氏家族


   说起“独一处”,南昌人无人不晓,但若问“独一处”老板是谁,人们对身家过亿的董事长邬建平和总经理刘雪英夫妇却知之甚少。其实,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历风雨的“独一处”,如今已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南昌“独一处寿福城”等七家不同档次规模的餐饮集团,“独一处”是江西省私营餐饮业的“巨无霸”。

5000元起家

   邬建平出身厨艺世家,从小性格內敛,但天资聪明,对厨艺悟性极高。17岁开始师从名师涂立波学艺,18岁即开始上灶,并在业内做得风生水响,以他的心性悟性和瓷实的为人风格,渐渐有了知名度。20岁在当时南昌市“北味时鲜楼”工作时便身怀绝技。
   邬建平与刘雪英婚后,他因技艺超群,被中建路桥公司选中公派到伊拉克做厨师,这一去就是两年。有一天,他接到妻子刘雪英的电报,说妻子患乳腺癌,急需开刀。思念亲人的邬建平心急如焚地踏上了回国航班。
   妻子病痊愈后,邬建平到一家私营餐馆打工,做兼职厨师,那时私营餐馆还不多,人气很旺,客人常常找不到位置吃饭,因此打工收工很不错,这种情景使邬建平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手艺是如此值钱,隐约萌发了开餐馆的念头。但邬建平属于那种性情沉稳的人,不是万事俱备,不会显山露水。而刘雪英不同,她是那种性格大方,颇有主见,而敢做敢为的女子。
   1988年10月,邬建平又被选上公派到法国驻西德大使馆做厨师。获悉这个消息,有过分离的痛苦的家人一致反对他再度出国。
   刘雪英深情地凝望着丈夫:“你有那么好的手艺,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开个小餐馆呢?”
   邬建平摇摇头:“拿什么开?你这一病,积蓄都花得差不多了。”
   “我们可以找家里人商量商量呀。”
   “再说丢掉铁饭碗,白手起家,家里人会怎么说?” 邬建平顾虑重重。那时南昌作为内陆城市,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求稳心态是一个普遍心理特征。
于是,邬建平夫妇把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想到家人都很支持,东拼西凑借了5000元,刘雪英风风火火,一手操办,就在南昌市丁公路租了一家店面,开了一家夫妻小餐馆,取名为“知味餐馆”。餐馆店面很小,20多平方米,只能摆5张小桌子,条件十分简陋,连门都没有(当时买一副卷帘门要上千元,他们买不起)。
10月的南昌还是炎热天,邬建平夫妇在简陋的餐馆里招呼着客人,邬建平掌勺,妻子刘雪英买菜洗碗,既当服务员又做勤杂工。虽然刚开张,客人少一些,但邬建平夫妇很投入,以诚待客。
   夫妻二人起早贪黑,惨淡经营,为招徕顾客,他们只要有要求,一元钱的生意也做。就是这样,还有一些客人不理解个体户。有一个李姓的顾客饭后索要发票,可那时个体户还没有启用发票,他们与其他个体户一样只有统一的个体收据,任凭刘雪英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那人将收据往刘雪英脸上一摔,一顿怒骂。她委屈地躲到后厨哭了。
   而这种因社会普遍看不起刚刚兴起的个体户而使刘雪英受辱的事,真是家常便饭。哭完出来,刘雪英还得强装笑脸,面对顾客……
   这还不算事,最令邬建平夫妇难过的是,日日一天天过去,一个月下来,生意依然冷冷清清。他们开始焦虑不安了,甚至可以说有些恐慌了:5000元,这在80年代可不是小数目,这打了水漂可怎么办?晚上,夫妻俩躺在没有门板,用餐桌拼成的床上越想越害怕,常常流泪到天明。北味时鲜楼的工作也已辞了,退路没了,夫妻两开始感到茫然失措……
   看着别的餐馆生意兴旺,他们却望穿秋水,也不知何时生意能红火起来。真有些找不着北的感觉。

餐馆变酒楼

   接下来的一次机遇,不期而至,改变了邬建平夫妇的艰难处境,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命运。
   1988年12月底,一次全国的钢材贸易洽谈会在南昌召开。南昌客流量骤增,餐馆酒楼异常火爆,邬建平夫妇的“知味餐馆”也不例外,7天便收入5000多元。这是邬建平与刘雪英掘得的第一桶金。这使他们第一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更加投入了。
   那时因为天冷,有一个顾客对刘雪英说:“老板娘,菜吃到中途就凉了,能不能想办法热热?”
   这可让刘雪英犯难了,这么多客人,这么多菜,可不像家宴方便呀。但顾客既然提出来了,就得想法子。想来想去,情急之中,刘雪英突然想到了闲放后厨的煤油炉。
   于是刘雪英把煤油炉往饭桌上一放,把沙锅往上一架,凉菜往里一倒,奇迹出现了:顾客普遍反映,菜好吃极啦!
   邬建平毕竟是邬建平,他就受顾客这种灵感启发,创造性地适时推出了脍炙人口的一道佳肴“知味鸡”。“知味鸡”因吃的人多了,便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一道名菜,人们趋之苦骛,生意红红火火,邬建平夫妇把二楼也租了下来,扩大店面,经营面积翻了一倍,且装修了几间小包间。
   当时家人还担心步子迈得大快了,会有风险。没想到“知味餐馆”从此一发不可收,每天吃饭时间都场场爆满,许多找不到位置的客人就站在厨房里吃,这场面,令邬建平夫妇感到有些始料不及,两个月下来,已净挣六七万元!
   邬建平夫妇一夜间成了“万元户”,常常高兴得睡不着觉。一天晚上,夜阑已深,刘雪英偎在丈夫怀里,轻声说:“现在生意好了,那么多找不到位置的客人就站在厨房里吃,我想是不是可以另租店面,把规模扩大点 上个层面,怎么样?”
   邬建平点头说:“是啊,不能再委屈顾客了。但我想……这事也得慎重点,规模一大,我怕这“知味鸡”一个品牌镇不住场面呀。”
   “这我不管,你可是大师傅,‘留过洋’的人,这点事办不好,还开什么店!” 刘雪英嗔道。
   说着两夫妻都笑了,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恰在这时,对面某单位一家面积挺大的酒楼,因经营不善,面向社会招租。刘雪英与丈夫合计,拿出五万元,租下店面,一改家庭小作坊式经营,逐步转变为管理型的餐饮酒楼。“知味餐馆”升格为“知味酒楼”。这种常人看似简单的升格,却开始显露出邬建平不凡的厨艺和刘雪英不俗的商业能力!

海鲜定乾坤

   一年后的一个夏日,邬建平夫妇到厦门旅游,来到一家酒楼吃海鲜。刘雪英见偌大的酒楼人满为患,开始怦然心动,突发奇想:南昌是个内陆城市,想品尝生猛海鲜的人肯定很多,市场潜力很大,而目前南昌还没有一家吃海鲜的去处……
刘雪英越想越激动,干脆结束旅游,挽着丈夫沿街挨个考察起海鲜楼和进货渠道来。
   这个大胆的想法,使邬建平夫妇振奋了。回到南昌,邬建平就开始结合考察的实际,研究起菜谱来,而刘雪英则紧锣密鼓地从广东、福建、海南等地联系海鲜货源,空运至南昌。
   不久,刘雪英将“知味酒楼”改名为“独一处河鲜美食中心”,取独此一家之意,一举推出了六十余个品种的海鲜,琳琅满目,不仅使南昌人大饱口福,而且从此结束了南昌人在家门口吃不到海鲜的历史。
   这种专买店形式的全新经营理念,不仅使独一处卓显特色,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独一处”的名气在南昌市民中开始不胫而走。一举奠定了它在南昌私营餐饮的鳌头位置。
   1994年,邬建平夫妇逐步完成了创业初期的原始积累,身家有数百万之巨。
但邬建平夫妇没有满足,他们很注重餐饮业的市场定位。刘雪英独具慧眼,她看到了工薪阶层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她认为,海鲜城的消费档次较高,应开设了一家家乡餐馆,以适应大众化消费群体需求。
   1994年,“独一处家乡菜馆”在南昌开业,果然又一炮走红。工薪阶层和家庭朋友聚餐的食客将六十个台面的小菜馆天天挤得爆满。而且多年来,人气旺盛,生意经久不衰。

打造“巨无霸”

   “独一处河鲜美食中心”、“独一处家乡菜馆”的成功,为“独一处”品牌的打造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进入世纪末,南昌人的生活大幅度提升,以及业内竟争日趋激烈,一种品牌意识也开始在邬建平夫妇心中油然而生。
   在刘雪英的极力推动下,1996经过近半年的筹划、选点、设计,邬建平夫妇投资1000万元,在南昌新开发的桃苑大厦,又开设了一家大规模的海鲜酒楼“独一处海鲜城”,拥有40多个包房,50张散台,KW音响设备一并齐全,成为当时南昌餐饮业的一大亮点。
   1997年初,“独一处海鲜城”以它最新潮的风貌、最高雅的格调、高档次、高品味和大规模开放式经营模式对外营业。那时“独一处海鲜城”由于地处偏僻的郊区,宣传力度不足,开业之初一个月,生意异常清淡。夫妻俩开始心惊肉跳了:这么多年苦心经营,才有这千万身家,难道就这样毁于一役?
   邬建平夫妇又一次陷入了迷茫和痛苦之中……有一天深夜,精神快要崩溃的邬建平甚至埋怨起妻子来:“这回你这是真把我手脚都斩断了!”说着夫妻竟抱头痛哭……面对这种可怕的令人不敢想象的局面,谁不心痛呢?
   好在这种局面没有持续多久,春节到了。节日里,爱热闹爱新鲜的南昌人似乎一夜间发现了“独一处海鲜城”似的,蜂涌而至,把门都给挤爆了,邬建平夫妇日进万金,喜笑颜开……从此,这边风景也好,红红火火。
   2002年,邬建平夫妇在南昌滕王阁前门右侧投资1700万元开设第五家餐饮酒楼“独一处寿福城”,经营面积达6000平方米,豪华气派、格调高雅、可同时容纳1500人就餐,并成立邬氏独一处餐饮有限公司,打造江西餐饮业的“巨无霸”。
   邬建平夫妇再投巨资在南昌兴建“邬氏独一处希尔顿国际大酒店”,一座高28层楼的五星级宾馆在南昌滨江大道上矗立。邬建平夫妇也将把餐饮公司做得更大更强,直至发展到全国其它城市以及海外,最终实现独一处的集团化梦想!

 


分享按钮>>殷文宏副站长家祭帝辛殉难3058周年图片展
>>魏氏家族第十世——魏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