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氏家谱源流】安姓人士的表现的确是很出色的

    中华安氏网 2008年12月2日 安志民录



  【安姓氏家谱源流】
  安姓人士的表现的确是很出色的

  安氏自西北和东北入中原以后,主要仍繁衍于我国的北方,《姓谱》曾指出:"安氏望出姑臧,河内",姑臧指的是现在甘肃省的武威县一带,河内是指的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北的一片地方,可见得安氏是一个在北方繁荣滋长的中国姓氏。
  大名鼎鼎的安禄山,以及他的事迹,相信国人必然已经熟悉万分。最初,他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的养子,备受恩宠,权倾当朝,当时唐室的满朝文武,几乎只有那位身为国房的杨国忠可以与他颉颃,后来,他认为羽翼已成,就以跟杨国忠有隙的藉口,举兵造反,并又来势汹汹,把互许"天长地久有时尽"的唐明皇和扬贵妃逼得从长安仓皇出奔,途中,杨贵妃而又被迫缢死于马嵬坡前,风流的君主欲救不能,造成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憾事。

  羞与为伍改安姓李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在历来诗人墨客的生花妙笔之下,凄美绝伦,不知打动多少人的心弦。当时的安禄山,虽然曾经南面为王,建国号为燕,并且自称雄武皇帝,很是风光了一段时间,但是,要不是有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凄美故事陪衬,千百年来他的名气也不会这样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安禄山是我国安姓的新加入份子,可是在他翻天覆地的乱搞一通,几乎断送了大唐的江山之后,我国原来的安姓,却也有不屑与他为本家而改为他姓的,这就是《唐书》上所记载的:"李抱玉,本姓安,耻与禄山同姓,赐姓李氏。"换言之,在后世不计其数的李姓人家之中,有一支是在唐代时传自安氏。
唐代安氏极为出色
  在唐代的两百九十年天下中,安姓人士的表现的确是很出色的,像安庭坚、安敬忠,以及安金藏等人,都是史书留名的杰出人物,其中,又以安金藏的名气最为响亮。
  安金藏,是唐睿宗的救命恩人。据史载,当唐睿宗当太子的时候,有人向其母武后诬告皇嗣将要反叛,于是武则天就命令来俊臣治太子之罪,这时,身为太常工人的安金藏向来俊臣大声唤道:"公既不信金藏之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并且立刻引佩刀自剖其胸,当场五脏皆出,血流满地。这惊天动地的一举,终于使专横的武后幡然感悟"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因而免除了睿宗一场不知最后命运为何的大灾难。忠君之士,世所敬重,安金藏当然也自此千秋垂名了。
  另外的两位唐代安姓名士,则都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人。安庭坚是当时的太谷令,曾以行美政而被当地百姓立碑纪念;安敬忠,则是当时的会州刺史,以治水使会州免道淹没而传名。
五代时期最有权势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而安氏也出过三位当时最有实权,最为神气的节度使,那就是西川节度使安潜:永兴军节度使安光邺,和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他们三位,虽然都是独当一面,大权在握的重臣,但都能行仁政,一点也不飞扬跋扈,所以能在青史留名。其中的安重荣,更曾在石敬塘答应当契丹人之子时,痛言此事乃"诎中国以尊夷狄,此万世之耻也"而留芳百世。
  后唐明宗时的应州人安重诲,家世更为显赫,曾经做到取决国家大事的中书令的高官,并且尽忠补过,甚吴贤名。当时的应州,是在今湖北省内,可见得在五胡乱华时期原来居住在甘肃、河南一带的安姓,也有了小幅度的播迁。
  宋仁宗的时候,山西太原也出了一位著名的大将安俊,他守边多年,把当时动不动就跑到边境来骚扰一番的羌族整治的服服贴贴,羌人并又公开承认"仅畏安太保"可见他的声威之隆。



【安氏族人健康长寿秘诀】【安氏族人健康长寿秘诀】【安氏族人健康长寿秘诀】【安氏族人健康长寿秘诀】

  【安氏族人健康长寿秘诀】

          养生篇----追古溯今话养生 

  养生一词,首见于《吕氏春秋》。其曰:“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养生,古亦称摄生、治身、道生、卫生等。老年人延缓衰老之养生,又称寿老、寿亲、寿世、养老等。从字义上看,养生,即护养生命之意。一般而言,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或方法护养人体生命的主客观行为,或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心身护养活动,才称之为养生。诸如饥而欲食,渴而求水,寒而添衣,此类行为多为延续生命的本能反应,尚不能称之为养生活动。事实证明,科学的养生实践,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盲目护养身体的行为,徒劳无功已属庆幸,甚反生害亦不鲜见。
养生之道,无所不在 
  养生,不只是个人行为、家庭活动,其涉及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谐程度。笔者以为,养生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完整意义上的养生,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依靠整个社会(政府、社区)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空气、水质、土壤、绿化、声光,乃至于社会治安、政治氛围、民情习俗等均是构成生存环境的要素。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群体的养生保健;不良的生存环境,有害于民众的身心健康。历史与现实的教训,让人刻骨铭心。 
  二是依靠医学力量(医院、医生),积极发挥健康咨询、养生指导和早期诊治疾病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的医院、医生,主要承担临床医学的责任。随着医学理念的改变和医学市场的扩展,在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中,医院、医生,也应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 
  三是依靠社会成员(个人、家庭)有意识地做好自身养生或帮助他人养生。有些亟需养生的人,因其失去了自理自养的能力,家人、亲友甚至社会其他成员帮助其调养身心,当属值得提倡的客观养生行为。
养生范围极为广阔,养生方法极为丰富,可谓无时不需,无处不是。现就养生分类的主要内容,列举如下: 
  【环境养生】 
  当指注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做到趋利避害的养生活动。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活于天地之间,时空之内,形神机能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科学养生必须置人于环境之中,加以重视,给以考量。季节更替、昼夜变化、地域高下、水质土矿、植被绿化、家居摆设,乃至于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人际事宜等均可影响身心健康,适之则有利养生,逆之则有害健康,切请慎调为要。 
  【情志养生】
系指保养身体必先调神怡情,才能形神兼备。三国曹魏时期著名文学家嵇康曾做养生专论,指出“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并提出例证云:“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漓;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精神情志调养对于保持身心健康重要性的论述,古今宏论,莫过于此。养生之要,当以养性调神为先,其理已毋需赘述。 
  【起居养生】 
  是指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动静相宜等一系列养生措施。从现今人们生活习惯而言,尤其需做到的是: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慎适冷暖,切勿“要风度不要温度”;适当运动,避免终日与电脑、电视为伴。 
  【饮食养生】 
  盖指利用食物的性能特点,合理摄入膳食,以强身健体、抗衰防老的养生方法。民以食为天。然饮食对于人体健康是一把双刃剑。《黄帝内经》将其喻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指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意为人体赖以生存的阴精,来源于饮食五味;蓄藏阴精的五脏,其损害的祸根也在饮食五味。明确指出了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双重性。谨和五味,平衡营养;适时适量,勿使过偏;以人为本,区别对待。上述三者,当为饮食养生的基本要求。 
  【房事养生】 
  应指根据人类生理、心理特点,调节男女性事活动,和谐夫妻房事生活,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养生行为。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古人称“阴阳交则物生,阴阳隔则物杀”,强调男女不合则违背阴阳之道。有资料显示,结婚者比独身者平均寿命要长。长寿老人大多家庭稳定,夫妻恩爱,而终身独居者并不多。然行房需有度,婚育宜适龄。若房事不节,纵欲过度,必耗精伤肾。古人告诫我们:欲竭其精,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多致半百而衰。 
  【娱乐养生】 
  概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趣高雅、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各种娱乐活动,如音乐、弈棋、书画、养花、垂钓、阅读等。娱乐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业余生活,还能给人们带来很多乐趣,能调节情绪,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无疑对愉悦心身、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娱乐活动,也不可过极,谨防玩物丧志,而那些消极颓废的娱乐,更是有害于身心健康,古人称之为“伐性之斧”。 
  【调补养生】 
  该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应用具有调补作用的药物或食物,以达到却病纠偏、促进康复的养生手段。调补养生的应用原则,应是虚则补之,偏则调之,以平为期。注重辨证调补,辨体调补,提倡合理调补,切忌无端漫补。
调补养生,宜忌须知 
  调补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颇有特色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医家及民众的高度重视,时至今日,其已成为代代延续的民族特色。 
  确需调补之人,必有可补可调之处。诸如先天不足,禀赋亏虚;后天失养,脾胃虚弱;过度劳累,身心疲惫;年迈之体,形神不支;病后体弱,正虚待复。总之,不调不足以纠偏、不补不足以扶虚者,方需以药食调补。 
  调补方法,丰富多彩,自可选择。就时令而言,冬令进补,伏天进补,各有所宜。就组方而言,单味调补,成药调补,汤药调补,膏方调补,各投所好。就形式而言,择时骤补,长期缓补,各取所需。就内容而言,或可药补,或可食补,各择所喜。 
  【冬令进补】 
  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加之以农耕文化为养育背景的中华民众,因冬令严寒不便耕作而为休养生息之时,久而久之,冬令进补渐成习俗。就时令特点而言,温补是冬令进补的常法,红参、鹿茸等温补药材,羊肉、狗肉等温补食品,理应成为冬令进补的佳品。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进补理念的更新,确需调补者,四季皆可。 
  【夏令进补】 
  夏令进补,习称“伏补”,自古有之。夏令气候炎热,出汗颇多,体能消耗增加,气阴容易耗伤,合理调补也有必要。且冬病夏治之法,亦为临床所习用。就其时令特点而论,气阴双补当为伏补大法。西洋参、枫斗之属,正是补气养阴消暑之佳品。 
  【单味调补】 
  单味药进补,简便易行,然作用单一,适用于体质倾向、临床症情较为单纯者。单味进补之中,以人参最为常用,其中生晒参偏于平补,西洋参长于凉补,红参善于温补,野山参适于大补;冬虫夏草平补肺肾、益气固表,尤宜慢性喘咳、素多感冒之人;燕窝、蛤士蟆油滋肺润肤、养颜美容,中老年女士最为适用。此外,党参、黄芪、山药、红景天之补气,当归、熟地、首乌、阿胶之养血,生地、枸杞、龟板、鳖甲之滋阴,鹿茸片、肉苁蓉、紫河车、仙灵脾之温阳,均为单味进补的常用药品。 
  【成药调补】 
  成药调补,亦较便易,然须讲究辨证辨体,方能药症相符,确保疗效,故多需从业医生或资深药师指导运用。如需补气固表者,可选用玉屏风丸、人参蛤蚧散之类;需健脾和胃者,可选用人参健脾丸、香砂六君子之属;需气血双补者可选用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之族;需补肾温阳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辈;需益肾滋阴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之列。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汤药调补】 
  汤药调补,每由多味药组合而成,多需执业中医处方确定。其优长之处在于经医生辨析体质,确认病证,因人而异,做到个体化调补。汤药调补,不可擅自从事。医生对汤药调补的处方,讲究的是君臣佐使,常变裁化,配伍得当;攻补有度,攻不伤正,补不碍邪。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惟有如此,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膏方调补】 
  所谓膏方,俗称膏滋药,是由药物煎熬而成的呈粘稠糊状的特殊剂型。这种剂型便于较长时间的保存与服用,而且因人而异,度身定做,故颇受欢迎。膏方并非单纯补剂,具有纠偏却病、补虚扶正等作用,对于慢性、顽固性、消耗性或老年性疾患尤为适宜。其所忌者有古训可鉴:宜发散者(如急性感染)、宜攻下者(如腹满便秘)、宜通利者(如湿阻纳呆)、宜涌吐者(如食积痰嗽),一般均不宜用膏方。此外,妇女经期、感冒发热等需暂时停服。膏方中多需加糖,一可增加甜味,冲淡苦涩,改善口味,使良药不苦口;二可有利于膏方中胶状物的熔化,使胶状物与药汁充分融合。若遇糖尿病人可改用木糖醇、甜蜜素或适量蜂蜜。膏方中还需配用胶状药物,以便有利于收膏。胶状物本身也有良好的补虚治病作用,如龟板胶、鳖甲胶滋阴益肾,鹿角胶温阳补气,阿胶补血调经。膏方中又多需加入“细料”,即较名贵的药材,以增强膏方的调补力量,如人参类、虫草类、羚羊角粉、狗肾粉、海马、蛤蚧等。 
  【饮食调补】 
  民间有云“药补不如食补”,此话不无道理。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亦云:“食疗不愈,然后遣药”,“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祛疾者,可谓良工。”验之以现实生活,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与富贵病并存,三高(高热量、高脂肪、高盐分)与三低(低矿物质、低纤维素、低维生素)兼有,凡此种种,已成为现代文明病的典型,究其原因均与饮食有关。在注意优化饮食结构、平衡膳食营养的同时,了解食疗、食养的知识,对于科学养生也很重要。各类人群(如儿童、老人、孕妇)、各类体质(如偏寒性体质、偏热性体质)、各类病证(如肾病、肝病),饮食调补各有宜忌,现就常用食品的调补作用简介如下,以资选用: 
  淡菜、大蒜、韭菜、鸡肝、虾、羊肉、狗肉、鹿肉、海参等具有补气温阳作用;多种水果、菊花、枸杞、苦瓜、菠菜、白萝卜、黄瓜、龟板、鳖甲等具有滋阴降火作用;大麦、酸牛奶、苹果、山楂、西红柿、白菜、橘皮、鸡肫、火腿等具有健脾开胃作用;蜂蜜、核桃仁、香蕉、苹果、麻油、杏子、茭白、芹菜、青菜等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牛奶、蜂蜜、苹果、猕猴桃、胡萝卜、鸡蛋、黄瓜、燕窝、哈士蟆油等具有润肤养颜作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药食同理,自可酌用。 
  炎夏重养生 宜... 
  www.jkzxw.com 安志民录


分享按钮>>欢迎大家加入荆氏家族总群36571861
>>姓氏趣闻:一二三四都是姓,人口多为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