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姓氏寻根】中国的姓氏寻根家谱追寻渐起热潮

    中华安氏网 2009年1月20日 中华安氏网



  【中国的姓氏寻根】中国的姓氏寻根家谱追寻渐起热潮

  “姓氏寻根”作为以姓氏为纽带所进行的文化寻源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各地姓氏研究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中国许多地方和研究界把寻根活动当成姓氏文化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发利用,带动了姓氏文化研究的繁荣。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的历史意义在于使所有“龙的传人”不忘血统,不忘根本;寻根的现实意义,在于华夏民族的认同、团结、凝聚与合作。

  专家指出,寻根的历史意义在于使所有“龙的传人”不忘血统,不忘根本;寻根的现实意义,在于华夏民族的认同、团结、凝聚与合作。要加大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姓氏寻根组织服务,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

  现在,中国的“家谱追寻热”逐漸升溫。“我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孙”、“我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对家谱津津乐道的中国人明显增多。“証明明代文人某某子孙的家谱被发现,唐代某位皇帝的子孙现生活在某某地方”的报道也不时见诸报端。在古城西安甚至还出现了以代人寻找祖先及家谱为业的人。

  中国人追寻家谱的热情源自对“家”执著的依恋。韩剧《看了又看》,以及之前在中国刮起“韩流”飓风的《爱是什么》,都是一些反映传統家長制家庭中生活琐事的电视剧。它们在中国的热播正说明这一点。
  每年春节,数以亿計的中国人想方设法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过年。这样的情形令我们对中国人的家族关念感叹不已。然而,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的这种关念曾一度趋于淡漠。首先,在上世紀50年代,产生了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的出现改变了传統意义上的家族关系。这种兴家庭以外的陌生人同吃同住的试验进行了一段时间。

  除人民公社外,还有一种形式也取代了中国的家族制,即“单位”。比如说,人民日报社的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都在人民日报这个单位中生活。单位提供包括员工工作、住房、甚至包括他們子女上学的学校、医院等所有满足生活所需的设施。单位一时间成为中国人的“家”。

  然而,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人們固有的计划经济理念逐渐发生变化。大型国有企业走向民营化,原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許多单位逐渐瓦解。伴随单位解体产生的就是中国人寻根热潮。在北京最大的书店西单图书大廈里,揭示姓氏起源的书始终畅销不衰。而在著名的王陵等旅游圣地,还有兜售写有“某某氏之源”、解释姓氏的说明书。

  在浙江、广东,寻根问祖、修建供奉祖先灵位的祠堂已成为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中的一种流行时尚。在有中国“顶级富豪之乡”之称的温州和义乌等地,大部分人都以家庭手工业作坊起家,即家庭式作业。他們从手工作坊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家庭型中小企业。曾出版过《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一书的甘德安(音译)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內部发展起来的企业90%是家族企业。

  中国人的世界观起源于家族。关系亲近就可以相互称兄道弟。再者,如果大家利益、意见一致,即使你是韩国人或者美国人,他們也可以毫不犹豫地称你为一家人。这种家族意识帶动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经济的发展,活跃了市场,对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人的“家”也是封建社会中社会构成的核心要素。它也可能产生腐败兴家庭利己主义,甚至还会引起那些由血缘及类似观念结成的集团间的矛盾纠纷。这也正是中国学者所担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不知这种家族关念的复苏对中国社会是幸还是不幸。


分享按钮>>【中国家谱总目录】将在上海定稿 全球华人可上网寻根
>>敬氏家园,敬姓人的联谊空间是敬姓人氏相互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