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当代名人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安景林

    中华安氏网 2009年3月1日 安志民录



     【安氏当代名人录】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安景林
        
         
               安景林与夫人刘海荣(全国妇联常务副主席)合影。

  安景林,1939年生,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大协庄人。196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同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新华社、辽宁电台做过记者、编辑工作。1981年之后,在辽阳市广播事业局、辽宁省广播电视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过副局长、副厅长、厅长,常务副台长、台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成员等职。1999年12月卸任后仍担任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
  安景林参加工作30余年来,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但和许多新闻同行相比,他工作变动较大,历程也比较崎岖。他步入社会的第一站是新华社。这在当时,毕业后能分配首都,而且在消息总汇的国家通讯社工作,是令人羡慕的。可是好景不长,他到新华社的第二年,就碰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当时由于他年轻气盛,对江青等人推行的极“左”路线,尤其是不分青红皂白打斗老同志的行为看不惯,并对此与人公开议论,因此,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这以后的几年,他是在“牛棚”、“干校”度过的。最后被送到辽宁省朝阳县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通过与农民群众的同甘共苦,他与劳动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为他后来办事情总是先想着群众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2年5月,安景林在辽宁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苗宝泰的极力推荐下,被调到辽宁广播电台做记者、编辑工作。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他的“现行反革命案”才得以彻底平反,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之后,他才甩掉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党的新闻工作。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安景林有幸参与和组织了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例如:揭露和批判“四人帮”的报道,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报道;揭露和批判1989年“6·4”动乱的报道;小平逝世、香港回归、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袭击我驻南使馆、国庆50周年报道等。参与和组织策划这样重大的报道,对他来说既是机遇又是考验,因为这些事件他从未遇到过,没有经验可借鉴,而且要求高,政策性强。要搞好这样的报道,一靠吃透中央精神,二靠熟悉具体情况,第三就是要靠个人的“感觉”。审判“四人帮”时,安景林正在辽宁广播电台主办《周末论坛》,他利用这块阵地组织和撰写了大量广播杂谈。例如他亲自撰写的《砂锅煲鸭子——皮焦肉烂嘴还硬》等,揭露江青死不认罪、无理诡辩的丑态,对于帮助人们认清“四人帮”的本质起了较好的作用。1989年“6·4”动乱时,他正在辽宁省广播电视厅任厅长,尽管那时中央新闻单位连篇累牍报道北京干部、学生上街游行和静坐、绝食情况,厅内也有个别同志要求如实报道,但他还是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持贯彻省委意见,有关游行、绝食、静坐的报道,在省电台、电视台一律不上头二题、不集中、不渲染。因此,没有出现大的导向错误。到中央台工作的6年多时间,他组织指挥了近20场重大报道,如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8年的抗洪斗争、1999年的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袭击我驻南使馆、揭批“法轮大法”、“国庆50周年”等报道,都较好地体现了中央精神,保持了正确舆论导向,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听众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景林简短的传文中,不能不提到与他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刘海荣同志,他们既是夫妻也是战友。在大学读书时,他俩是同班同学。“文化大革命”初期,他俩结婚第三天,刘海荣便成为“反革命家属”,陪安景林到农村插队落户。粉碎“四人帮”后,夫妇相继调进沈阳。作为党的后备干部,两人从于1981年同期下派任职锻炼,同期被提升为副厅长、厅长,又几乎同期调进北京。刘海荣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在丈夫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刘海荣的理解和支持,安景林是很难承受的。
(文/王晓雨)

        

  199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中央电视台视察工作,与国家广电总局有关负责同志合影。后排左起: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刘振英、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田聪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安景林。


分享按钮>> 【咬文嚼字】有 闫 氏 名 人的对联(五)
>>【安氏当代名人录】中央广播电台安景林台长到我县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