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氏家谱源流】中原安氏迁涉考(讨论稿)
- 中华安氏网 2009年3月5日 释延暮供稿
【安姓氏家谱源流】
中原安氏迁涉考(讨论稿)
一、安姓探源据
《通志•氏族略》、《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安氏源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长子颛项,继承帝位。次子名安,居西戎,自号安息国(今伊朗高原东北部) ,是我国与西域交通、贸易的必经之地。到汉武帝时,已是西亚大国,武帝派使者到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时有来往。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清时,他不愿当国王,让政从佛,舍妻离子,出家修证佛法,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 4 8年),来到洛阳,翻译佛典,宣传佛教,成为佛经汉译第一人。随后,他定居洛阳,以安为姓。成为中原安氏得姓始祖。
安姓自入居中原后,分居於河南洛阳、甘肃民勤和武威、湖南溆浦和常州等地,其中尤以河内、凉州、姑臧、武陵繁衍迅速。经历代战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安姓大举南迁,宋元时期金兵和蒙古军队南下,安姓也多携家带口南迁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明清时期,江苏无锡、金匮多安姓。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安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地。
二、明初移民,中原安氏重返家乡
安姓源于黄帝,出自王室。经汉、魏、晋、南北朝,发展空前迅速,北魏时,有鲜俾安迟氏,改为安姓,使安姓氏族不断状大,到隋唐时,安姓氏族空前繁盛,唐朝初期,安氏名人层出不穷。如胡人安逯山显赫一时的权势,使我中原部分安氏族人盲目追随。怎知这同时,又会给这部分安姓族人,带来了灭顶的灾难。安史之乱被大唐朝庭平定后,凡是追随安逯山的安氏族人,遭到了株连,追杀无数。有人逃避追杀,改姓埋名,躲进深山或远离他乡。有人耻与贼人为伍,改为他姓,使中原安姓锐减。后经五代十国和宋朝的恢复。中原安姓,方才得以重新发展……可到了元朝,中原安氏,却遭到了人口灭绝的空前劫难。元朝未年,政治腐败,统治残酷,激起天怒人怨,农民起义不断,各种灾荒频乃,元帝国在镇压义军战争中,攻城夺地,烧杀掠劫,造成中原地区人口迅速下降,以致万户萧疏,满目凄凉。兵燹之外,水旱、灾疫,频频不断,河流“决溢泛滥,漂没房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舍多成荒墟。水灾过后,伴随而来的旱、蝗、瘟疫,导致“人相食”不断发生。已到了“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无人烟”的境况,处处道路榛塞,几乎人烟绝断。所剩无几灾民,背乡离井逃命他乡,又沿途食宿无着,多数命断慌途。这时的中原大地,己成“千里无鸡呜,尸骨遍荒野”。大明王朝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采取移民屯垦措施,移“地狭口多之山西民众至地旷民稀之中原”,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安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地。我祖先才有机会,随移民潮流重返中原老家。从此,太行伏牛尽遍移民足迹,河洛大地增添安氏居落。
三、明末请初的第二次安姓族人大迁移
大迁徙,无情地摧残着放逐者的心灵,所造成的精神创伤,令人百脉沸涌,低徊唏嘘、吞仇饮恨。甚至几代人都难以平复。但是,大迁徙却给明初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而比这经济繁荣更为珍贵的是,它合理地分布了人口生存的空间,移民与当地土著居民在文化上、心理上、习俗上,经过长期的掺和、交糅、渗透,相互关照、培育着新的文明的种子。我安氏祖先,在这种特定环境下,迅速发展,很快便在中原各地,以强韧的筋骨,撑起了另一方蓝天,拓展出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生命空间。洛阳白鹿、武涉小岩、安庄、新郑龙王、渑池西三水汇集地的护村河、荥阳汜水、垣曲马村、太康安岗、濮阳安头、镇平安洼等地的安姓族人,生命力旺盛,繁衍迅速。各聚落飞快扩展,成为各地之望族。文经武略,农学工商,人才辈出,各领风骚。至明万历前,这些地方的安姓,聚落坟茔众多,柏桧葱蓊。碑坊林立,祠堂高耸,空前一片繁荣景象。明朝三百来年,我祖先经十余世久兴不衰。 直至明未请初,新的灾难又悄然降临。
据《明史》记载,“崇祯七年三月,自去岁不雨至是月”、“民大饥”。夏“四月贼走卢氏灵宝”,“辛卯,李自成陷陕州”。“十年秋七月,山东、河南蝗。民大饥”、“十一年山东河南大旱蝗,民大饥”、“十月,山东、河南、山西旱蝗”“久旱,风霾”“李自成自湖广走河南,饥民附之,连陷宜阳、永宁、偃师。是年山东、河南、山陕旱蝗,人相食”。“十四年,山东、河南、浙江、湖广旱蝗”“顺治元年地震”…… 清兵入侵,农民起义,连年旱蝗,瘟疫横生。官府抽丁掠粮,人民呼天号地,天下大乱,遍地饿尸,食人时有发生,壮者投奔义军,而多数未饿死者,纷纷拖儿牵女,往深山老谷、边远辟地逃荒要饭,以望保全性命,使香火能得以延续。如渑池护村河,有八世祖数人继迁马坡、西安沟、南安沟、熊耳山焦家沟、抵坞山内以及洛宁、峦川、卢氏等深山内求生。还有闽、粤沿海之地安姓,渡入台湾,进而迁徙于新加坡等国。
四、安氏第三次迁涉
清道光年后,洋人入侵,鸦片战争,割地赔款,太平天国起义,清统治者抽税纳捐,抓丁拉夫,天灾人祸不断,其中,因战争、饥荒、自然灾害,使人们无法生活,安氏的第三次迁涉,随之开始。有各地十三世祖,再度往异地逃荒要饭,重又堕入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之中。如永宁、杜寺、卢氏、内乡、淅川等山区零星族人,皆是这时迁去。 1949年全国解放后,社会稳定、没有大的灾荒和战争,特别是近卅年,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居住环境相对稳定,我安姓和各兄弟姓氏一样,处于经济繁盛时期。今日尤以河北多安姓,约占全国安姓的百分之二十五,另有安徽、河南多安姓,河北、河南、安徽三省安姓约占全国安姓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安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九位,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
中原安氏十七世孙 熊耳居士 释延暮
2009年3月5 日
分享按钮>>河南恒康公司---康献堂
>>【伍姓宗祠通用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