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抗日儒将录】抗日儒将安征夫烈士

    中华安氏网 2009年5月8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抗日儒将录】抗日儒将—苍溪八庙人安征夫烈士  

  抗日儒将—苍溪八庙人安征夫烈士
  安征夫烈士,原名安文弗,参加红四军为躲避张国焘迫害改名安问卜,抗日战争爆发后,毛主席为他改名安征夫,是出色的抗战宣传鼓动家,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优秀宣教领导,八路军中擅长抗战思想政治工作的杰出抗日儒将,是九一八事变后青年知识分子投笔从戎、抗日救亡的时代典型代表人物。1914年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一个进步的地主知识分子家庭,青少年时期,在其大哥安文萃影响下参加苍溪中学地下党活动,其大哥是早年留学日本的孙中山追随者,在川北推行新学的革命教育家,苍溪县中学的创校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安文弗在苍溪中学加入少共,1934年在成都读书时由少共转为中共党员,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和负责编印、宣传地下党报纸,1934年7月被通辑,逃回老家川陕革命根据地苍溪县,参加红四方面军北上长征去抗日,为逃避张国焘迫害地主出身的青年知识分子,改名安问卜,任红四方面军川陕省委宣传部宣传干事。1935年3月参加西渡嘉凌江战役后开始长征,后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部宣传干事、红军大学教员,与中央红军会师后,在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领导下,在长征途中为红军教书习字,培养干部。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宁胜利会师后,安问卜任红军大学庆阳步兵学校教员、文化主任。
  1937年8月,安问卜同志随红军大学步兵学校抽出一个团的干部,由团长韦国清、政委陈明的领导下,扩编成115师的教导大队,任政治指导员,随115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破袭日军交通线,开展游击战,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平型关大捷后,115师教导大队扩编为八路军总部随营军校,1937年8月后安问卜先后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军校主任教员、学生队队长、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宣传股长,跟随八路军总部抗战在晋北晋中前线。在朱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参谋长的直接领导下,在韦国清校长、陈明政委率领下,安征夫跟随八路军总部随营军校,抗战在山西前线,一边战斗,一边学习,在战斗和学习中培养我军抗战干部。1938年总部随营军校由山西前线调回延安时,安问卜、欧阳平、张正光三位年轻干部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教导他们“要当群众的先生,必须当好群众的学生,要当好指挥员,必先当好战斗员,要领导战争,必先在战争中学习”等深入浅出的辩证道理。毛主席很好奇问安问卜的名字怎么这么奇怪,他详细地向毛主席讲述了他在红四军亲身经历了张国焘迫害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惨状,当时为了隐瞒自己是地主出身,而谎言说明自己家庭从小贫寒,父母无钱看病,取了一个很封建很迷信的名字,即一生病就去占卜,求神保佑安康,并隐瞒自己高中文化,说成高小文化。毛主席说:“张国焘迫害青年知识分子,一去不复返了,你这个名字现可改过来了”。安问卜请主席帮他改个名字,主席应声抽了一口烟,转了一个圈,很沉重地说:“你三过草地,内,张国焘要迫害,外,国民党反动派要围追堵截,你真是一个从长征中好不容易才走过来的大丈夫啊,就取名‘征夫’吧”。安问卜从延安回到八路军随营军校驻地洛川后,即改“问卜”为“征夫”,此后他一直使用毛主席为他改的名字——安征夫。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大学改名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国防大学前身,后简称抗大),1938年8月后八路军总部随营军校正式公开命名为“抗大”六大队,安征夫担任政治处宣传股长,1938年12月安征夫任抗大一分校政治部宣传科长,跟随何长工校长、周纯全副校长从延安开赴抗日前线晋东南,完成了抗大一分校的第一次东征。1939年11月至1940年1月安征夫跟随周纯全校长、李培南政委、韦国清副校长率抗大一分校三个大队(团),以“八路军挺进纵队”为代号,从晋东南长途跋涉,开赴抗日最前哨——山东沂蒙山区和滨海地区,完成了抗大一分校的第二次东征。1941年安征夫代抗大一分校二团政委兼党委书记,在沂蒙山区参加了大青山突围战斗,开展声东击西,边战边突围的“反包围”、“反清剿”、“反扫荡”游击战。1942年抗大一分校东征到抗战最前沿阵地——山东滨海地区,先后参加了三次甲子山反顽战斗。
  作者:安双通 (2009-5-8 7:28:29)    


分享按钮>>【安氏历代名人录】清代著名的谏官 安维峻
>>【安姓氏家谱源流】 辽宁安氏 想寻家谱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