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氏家谱源流】 辽宁安氏 想寻家谱字派

    中华安氏网 2009年5月8日 安志民录



  【安姓氏家谱源流】辽宁安氏 想寻家谱字派

  回复:我是辽宁的 想寻家谱字派   

  闯关东,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关东指山海关以东地区,也叫关外地区,原来满族人的“龙兴之地”,清朝初年曾有短暂的开放,康熙七年(1668年)推行封禁政策,以致造成东北地区大量的无人区。1860年,面对沙皇俄国对东北地区领土的蚕食,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获得采纳。于是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地区无地或者少地农民纷纷进入东北地区开垦荒地。光绪年间(1900年前后)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地区遭遇水、旱、虫等自然灾害,因此,该地区灾民纷纷逃至关外(俗称“下东北”)以避荒年。这个过程持续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数百万关内农民移民到东北地区。
  作者:清河安氏后裔 (2009-5-8 10:15:19)  

  回复 4:回复:我是辽宁的 想寻家谱字派  

  闯关东

  关东是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
  闯关的流民,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而其中又以山东人为最。

  关东之要「闯」,说明那是越轨犯禁的行为。其实,在近代自咸丰十年(1860)后,前往关东谋生,不仅不违禁,而且成为合法的了。「闯关东」一语在近代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是因为这一词语早已存在,并已约定俗成。「闯关东」由来已久了。

  远在宋辽金元时期,就有汉族流民出关觅事,来去自由,大可不必「闯」。清王朝建立之初,流民出关也不存在「闯」的问题,相反,得到清政府相当的鼓励。关东本来就人烟稀少,加上开国战争的影响,人民走死逃亡,「民人畏出关如虎」。福临入关建都北京,百万满族人随军入关者就达90万之多,以致关外「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一片荒凉。关东是「龙兴之地」,为强根固本,清廷屡颁诏令,命地方官「招徕流民」,开垦荒田。顺治十年(1653)设辽阳府(下辖辽阳、海城二县),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宣布开放辽东,奖励官、民招揽、应招。《条例》规定,「招民开垦至百名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六十名以上,文授州同州判,武授千总;五十名以上,文授县丞主薄,武授百总;招民数多者,每百名加一级。所招民每名口给月粮一斗,每地一,给种六升,每百名给牛二十只」。在这一优惠政策的「激励」下,「燕鲁穷氓闻风踵至」者不少,但规模有限,仍属涓涓细流。尽管如此,清廷却颇感不安,《辽东招民开垦条例》颁布15年后,也即康熙七年(1668),宣布关闭山海关的大门,《条例》作废。清廷所以封禁东三省,当然有许多理由,如关东为人参产地,旗民生计所系,流民入山偷采者成千累万,屡禁不止,不得已而封关。还有,东北设有围场,供皇室狩猎之用,但围场地面辽阔,无法禁绝「游民借开荒之名,偷越禁地,私猎藏牲」,干脆封禁。再有,清廷鳃鳃以旗民生计为虑,深恐流民如猬之集,抢了旗民的饭碗,「必致(旗民)生计日蹙」。这些理由固然很充分,但在我看来,保守满族固有的文化才是「闭关(山海关)」的深层的原因。「上谕」说得明明白白:「我满洲人等,因居汉地,不得已日与本习相远,惟赖乌喇、宁古塔等处兵丁不改易满洲本习耳。今若崇尚文艺,则子弟之稍颖悟者俱专于读书,不留心于武备矣。……将朕所降谕旨……晓谕乌喇、宁古塔等处人等知悉,并行知黑龙江将军,共相勉励,但务守满洲本习,不可稍有疑贰」;「盛京吉林为本朝龙兴之地,若听流民杂处,殊与满洲风俗攸关」;「吉林为我朝根本之地,……流民潜往,……初为佣工,继则渐向旗人佃种田亩;迨佃种既多,旗人咸耽安逸,不知力作,必致生计日蹙,且耳濡目染,习成汉俗,不复知有骑射本艺,积重难反,其害岂可胜言!」类似上谕,屡有颁行。在清廷看来,满族的尚武之风不能丢,满族的风俗习惯不能杂糅,要想不使满人「习成汉俗」、被中原文化同化,只好把「自我」封闭起来。在满洲贵族的脑海里,「满汉之见」甚深,对此,恐怕没人提出质疑。或可以说,「闭关」正是「满汉之见」主导意识下的「理智」行为。「满汉之见」的产生,除文化固有的「排他性」之外,主要还是战争的阴霾,「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等一系列暴行,造成很深的民族矛盾,汉人屡起抗争以及「反清复明」的不绝于耳,更使「满汉之见」难以消散,因而屡颁禁令,一次比一次严厉,不仅要「永行禁止流民,不许入境」,而且下令「逐客」。干隆五年(17)上谕命「寄居奉天府流民,设法行遣,……定限十年,令其陆续回籍。」干隆十五年(1750),流民归籍期限已满,再颁严令。当然,清廷也清楚,仅「闭关」仍不足以抵制「汉俗」的侵袭,流民泛海可至辽东,经蒙古亦可进入关东腹地。有鉴于此,康熙年间花了几十年时间设置「柳条边」,「有私越者置重典」。

  尽管清廷煞费苦心,但并不能做到令行禁止。相反,北方流民入关谋事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康熙五十一年(1712)「上谕」称,仅山东流民入关者就达十多万。据估计,干隆四十一年(1776)在关东谋生的华北农民(包括已改变流民身份定居关东者)总计达180万人。所以,「虽然清王下诏禁止华人进入他们帝胄的故乡去,虽然他们设法安下他们自己的旗人使之不离开满洲,他们终于不能遏止那威尔司(H. G. Wells)所谓『中国垦殖文化』的『蔓延与扩充的大力』。满人为种族关系而保守祖乡的举动,只不过是胜利者之失败的滑稽记述而已。」
  作者:清河安氏后裔 (2009-5-8 10:49:22)


分享按钮>>【安氏抗日儒将录】抗日儒将安征夫烈士
>>中国国防邮电工会燕桦副主席在邮政工会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