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古代名人录】安史之乱后的义阳王李抱真
- 中华安氏网 2009年5月13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古代名人录】“安史之乱”后的义阳王李抱真
义阳王李抱真德政碑
位于长治市城区解放西街长治一中院内,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座已毁,碑首、碑身高3.96米,宽1.78米,厚0.56米。董晋撰文,班宏书丹 ,韩秀弼篆额。碑文颂扬李抱真任职期间的政绩。
作者:安双通 (2009-5-13 22:42:02)
布衣李抱真先生孔修
李孔修字子长,号抱真子。居广州之高第街,混迹闤闠,张东所识之,弔入白沙门下。先生尝输粮於县,县令异其容止,问姓名不答,第拱手。令叱之曰:“何物小民,乃与上官为礼。”复拱手如前。令怒,笞五下,竟无言而出。白沙诗“驴背推敲去,君知我是谁?如何叉两手,刚被长官笞”所由作也。父殁,庶母出嫁,诬先生夺其产。县令鞫之,先生操笔置对曰:“母言是也。”令疑焉。徐得其情,乃大礼敬。诗字不蹈前人,自为户牖。白沙与之论诗,谓其具眼。尝有诗曰:“月明海上开樽酒,花影船头落钓簑。”白沙曰:“后廿年,恐子长无此句。”性爱山水,即见之图画,人争酬之。平居,管宁帽,朱子深衣,入夜不违。二十年不入城,儿童妇女皆称曰“子长先生”。间出门,则远近圜视,以为奇物。卒,无子,葬於西樵山。西樵人祭社,以先生配。先生性不凿,相传不慧之事,世多附益之。或问:“子长废人,有诸?”陈庸曰:“子长诚废,则颜子诚愚。”霍韬曰:“白沙抗节振世之志,惟子长、张诩、谢祐不失。”
作者:安双通 (2009-5-13 22:43:56)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的武装组织。在中国历史上,“民兵”一词最早出现在甫北朝时期。据《魏书》卷五十一记载,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年),淮阳王皮豹子曾向朝廷上表报告抵御氐羌的详情经过。他说:“臣所领之众,本自不多,唯仰民兵,专恃防固。”这里的民兵即指健壮的农民卒时从事生产,战时被征召参战。
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则天下令在边境地区建立民众武装,配合军队守卫边疆,称团结兵。后至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团结兵扩展到关内各地。当时团结兵一般“选丁户殷赡、身体强壮者充之”。民兵作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用于作战,始于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时任殿中少监的李抱真首开其先河。李抱真鉴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一些州郡节度使心怀异志、抗拒朝廷的状况,决定亲任地方官,探索安国定邦之路。史载,李抱真被唐代宗李豫委任为泽州(今山西晋城)刺史,兼泽、潞(今山西长治)副节度使 。
当时泽州的官军部队兵员不足,兵器短缺,士气不振、李豫决心首先整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军队,以稳固人心。但这需要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而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泽州一穷二白,府库空虚,民生调敞,在博取众议的基础上,李抱真经过调查研密,并吸取历史上寓兵于民及府兵制等经验,制订出了一个通过训练民兵,达到固国强兵的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各户每三名壮丁抽出一人,发给枪刀弓矢,接受军事训练。这些民兵农忙务农,农闲季节集中学习武艺和进行射猎。受训壮丁一律免除所有的租赋、徭役。为保证民兵军事训练的质量,李抱真还四处求贤,网络录用武艺精湛的人才到泽州传授技艺,主持民兵军事训练。每至年末,李抱真往返各县亲自校阅民兵训练成效,对合格者授奖,不合格者惩罚。3年后,李抱真将2万多名身体强健、武艺精通的壮丁编成了一支无需府库负担、亦兵亦衣、且训练有素的军队,名为“昭义军”。
此后,李抱真指挥这支军队纵横驰骋,为巩固唐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抱真本人也因此名留青史。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节度使田悦于魏州(今河北大名)起兵叛乱。唐德宗派李抱真率“昭义军”前往征讨。“昭义军”果不负唐廷厚望,勇猛善战,所向披靡,很快将叛军击溃,斩杀了田悦手下大将杨朝臣。一时间,“昭义军”威名大振。后来,“昭义军”还先后参加了平定淮南节度使李希烈等发动的叛乱,对维护唐朝中后期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安双通 (2009-5-13 22:46:12)
分享按钮>>【安氏古代名人录】李抱真本姓安是安兴贵后代
>>江西南康董氏渊沅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