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当代名人录】甘肃天水民俗学专家博士安德明
- 中华安氏网 2009年5月31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当代名人录】甘肃天水民俗学专家博士安德明
研究天水民俗学的天水籍专家安德明博士
安德明,男,汉族,甘肃天水人,1968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现为民俗学博士、天水民俗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1991、1994、1997年先后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民俗学硕士和民俗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民间信仰、民间谚语及民俗学的基本理论。其间曾先后在张紫晨教授、刘铁梁教授和钟敬文教授门下学习民俗学。1993年年初至今,曾多次在家乡甘肃省天水市的农村地区进行关于农事禳灾活动和谚语的田野调查,写成了《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天水求雨习俗》、《街子乡迷信习俗的调查与分析》、《天水北部地区的闸山习俗》、《街子乡的社火》和《民间谚语的形成与发展》等大量学术论著,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和宣读,他对天水地区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并多次获奖。
2000年8月~2001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其间先后在印第安纳大学、加州大学等地,采访了美国当代民俗学界最富影响的一些学者(共10位),包括Richard Bauman, Alan Dundes, Henry Glassie, Linda Degh等,就当代美国民俗学界的前沿理论和方法、未来民俗学的发展趋势、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区别与联系、学术与人生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这些访谈不仅极大地裨益了他的学术研究,而且许多访谈经过整理和翻译,已经或将要发表在国内的《民俗研究》上,裨益于国内其他民俗学者,增进中国民俗学与世界民俗学的交流。2001年4月,应邀在印第安纳大学留学生中心发表题为《中国西北地区农村的社火》的学术讲演。2001年3月20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发表题为《中国西北农村地区防雹习俗的研究》的学术讲演。2000年10月,应邀参加了美国中西部亚洲事务会议第49届年会(Midwest Conference on Asian Affairs)。2000年10月,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Columbus, Ohio State)应邀参加“美国民俗学年会”。该年会的主题是“关于‘文化’概念的论争”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 2000 Annual Meeting, “Contesting Concepts of Culture”)。
2004年10~11月,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芬兰科学院学术交流协议项目资助,在芬兰文学学会民俗学档案馆进行访问研究。其间对芬兰民间文学档案馆的历史、现状、功能、所开展的主要工作等做了全面、详细的调查,了解了其资料收藏情况和资料分类、归档、编目的方法及相关理论。尤其对档案馆谚语特藏部所收藏的谚语资料及其分类方法做了专门的考察。同时,与该馆馆长Lauri Harvilahti教授、该馆高级研究员Senni Timonen博士、Outi Lauhakangas博士以及赫尔辛基大学的Anna-Leena Siikala教授等进行了多次交流,并对Lauri Harvilahti教授做了专门的学术访谈。
Wolfgang Kaschuba教授进行了交流,并对他做了专题访谈。2004 2004年10月15日,访问了德国洪堡大学的欧洲民族学(民俗学)研究所,同该所所长年10月14日,应邀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中国日用技术研究”课题组用英语做了题为“Everyday LifeArtefacts in Ritual Contexts: A Case Study in Tianshui, Gansu Province, Northwestern China(常与非常:甘肃天水地区求雨仪式中使用的物品及其象征意义)”的专题讲演。
2003年11月,参加中国民俗学会组织的“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在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年来的谚语研究:方法的总结与反思》;2004年8月,与吕微一道组织和主持了以“民间叙事的多样性”为主题的第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并提交论文《神奇传闻:事件与功能》;2004年11月23~24,参加中山大学在广州主办的“多维视野下的民间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上发表论文《当家乡成为田野:民俗学家乡研究的伦理与方法问题》;2005年2月13-15日,参加中国民俗学会与北京民俗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会议上发表论文《街子乡社火表演中的认同与协商》;2005年8月,应邀为我国《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组稿并主持编辑专栏《家乡民俗学——从学术实践到理论反思》等。
民间信仰,属于一种自发的、初级形态的宗教。同其他宗教现象一样,民间信仰的产生和传播有它自身的社会根源和思想基础。它是一定的人群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的产物,其发生在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上也有着特殊的依据。它从产生以后,就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化、沿袭下来,成为了一种有着很强的顽强性、凝固性的文化现象。长时期以来,民间信仰的影响一直渗透在人们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不仅没有消失,在有的方面,它还表现得格外突出。目前不少地区的民众大兴土木,修建庙宇,热衷于烧香拜佛的现象,就是这方面一个显著的例证。今天,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传统文化、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击。一些文化现象正在急剧地消亡,一些继续顽强存在的文化现象,则可能同新的历史形势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事实,对我们文化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召唤着我们,首先要抓紧机会,对濒临灭亡的各种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搜集,尽可能多地记录下这些文化现象的全貌。这样的记录,对于我们以后了解和研究我们的祖先、乃至全人类的生活过程和文明创造,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次,要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些文化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弄清它的本质特征、功能,它的传承、延续同特定时代社会文化的关系,等等,从而为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可惜的是,虽然目前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同民间信仰事象之丰富、影响之深远相比,它还远远不够。而能对这方面的问题做出科学、有力的说明和分析的著作,更是不多。安德明博士的学术论著和研究成果,正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宝贵的著作当中的一部份。安德明博士年轻有为、非常勤奋,前程远大,祝他取得更大的成绩。
主要学术著作有:
1.《天水北部地区的闸山习俗》(1.5万字,台北《民俗曲艺》第112期,1998年)
2.《街子乡的社火》(1.4万字,第二作者,台北《民俗曲艺》第115期,1998年)
3.《天水的求雨:非常事件的象征处理》(1.6万字,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论丛”第五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4.《天水求雨习俗》(《民俗研究》1996年第4期)
5.《街子乡迷信习俗的调查与分析》(1.1万字,《民俗研究》1992年第2期)
6.《渭水中上游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18万字),博士论文,1997年7月
7.《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1.2万字,《民族艺术》2004年第2期;
9.《田野调查中民俗学家的主观因素》(《中国民俗学研究》第2辑,1996)、
10.《集体力量与阴阳先生》(《广东民俗》1996年第4期)、
11.《农事禳灾:一种特殊的农事信仰》(《民俗研究》1997年第1期)、
12.《从农事禳灾仪式看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中国民俗学年刊》1999,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13.《民俗学家乡研究的理论反思》(0.5万字,《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第8-11页)
14.《美国公众民俗学的兴起、发展与实践》(0.9万字,《民间文化论坛》,总第127期,2004年6月,第91-96页)
15.《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的学生培训与课程设置》(1.4万字,第二作者,《民俗研究》2001年第3期)
16.《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1.3万字,《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
17.《民间谚语的形成与发展》(1.5万字,祁连休、程蔷主编《中华民间文学史》之一章,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641~661页)
18.《从农事禳灾看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0.8万字,《中国民俗学年刊》1999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270~281页)
19.《1988~1989年民间故事、传说研究综述》(0.8万字,《中国文学年鉴》1988~1989年版,1997年4月)
20.《农事禳灾:一种特殊的农事信仰》(0.65万字,《民俗研究》1997年第1期)
21.《多尔逊对现代中国民俗学史的论述》(0.8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6期)
22.《集体力量与阴阳先生》,(0.5万字,《广东民俗》1996年第4期)
23.《田野调查中民俗学者的主观因素》(0.5万字,《中国民俗学研究》第2辑,中国民俗学会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
24.《多尔逊对现代中国民俗学史的论述》,译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等。
25.《“诗人钟敬文”——纪念钟敬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0.5万字,《群言》2003年第11期)
26. 《阿兰.邓迪斯:精神分析学说的执着追随者和民俗学领地的坚定捍卫者》(以英文交流并译为中文,1.5万字,第二作者,《民俗研究》2003年第3期,2003年9月)
27. 《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当代美国民俗学者系列访谈之一》(以英文交流并译为中文,1.4万字,第二作者,《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
28.《年味儿永在心中》(0.2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1月30日)
29.《印第安纳大学访学札记》(1.6万字,合著,第一作者,《民俗研究》2001年第2期)
30.《为何鞭炮难觅替代物》(800字,《光明日报》,2000年2月12日)
31.《政治运动中的“半个政治家”钟敬文》(共2.4万字,《中华儿女》1996年第4期,第5期连载)
学术专著有:
1. 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 (293页,合著,第二作者),Santa Barbara, Denver, and Oxford: ABC-CLIO, 2005年8月。
2. 《重返故园——一个民俗学者的家乡历程》(16万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3. 《飞鸿遗影——钟敬文传》(18.9万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4. 《天人之际的非常对话——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26.8万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5. 《金猴献瑞》(16.9万字,十二生肖文化研究丛书之一,合著,第一作者),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获奖情况:
1.《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获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2005年10月;
2.《飞鸿遗影——钟敬文传》,专著,获第25届华东地区教育出版社年会颁发的华东地区2003年度优秀教育图书二等奖。并获第二十届山东省优秀图书编辑奖三等奖。
3.《天人之际的非常对话——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专著,2004年9月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奖”二等奖
4. 2004年6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青年”称号。
5. 1999年5月,获台湾中流文教基金会和中国社科院学术交流委员会颁发的“中流”奖助金。
作者:安双通 (2009-5-31 12:34:30)
分享按钮>>【安氏当代名人录】安锋博士 安焕然博士
>>【安氏当代名人录】安同庆 安清 安建国 安筱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