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院士名人录】中国工程院院士安继刚
- 中华安氏网 2009年6月1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院士名人录】中国工程院院士安继刚
[清华大学]三“关”领将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安继刚
2005年12月13日,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单公布。我校核研院67岁的安继刚当选为院士。当这一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降临到头上时,他微笑着告诉记者:“又可以多做些工作了”。
1938年1月,安继刚出生在上海的法租界。父亲安绍芸早年毕业于清华学堂,时任大学会计专业教授。安继刚5岁多就被送进了南洋模范小学,因父亲调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初中二年级时随父亲来到北京。
北京的生活并没有让这个南方孩子感到什么不适,他很快喜欢上了这座富有人文气息的城市。初中教平面几何的朱老师启发了他的逻辑思维,高中教物理的佟老师更是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可是,他的求学经历还是有些阴差阳错。
安继刚的大哥安继光学的是空气动力学,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专家。受兄长影响,安继刚很小就萌发了长大后搞飞机的意愿,中学期间还做了很多航空模型。高中毕业时,他本来想报考航空学院,可是因为家庭成分不够好,又有海外关系,多年来藏于心底的梦想竟然夭折了。
第一次碰到挫折,年仅16岁的安继刚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而是调整好心态,报考清华大学。他原本想上汽车专业,结果却被分配到机械系的压力加工专业去了。进入清华不到一年的功夫,工程物理系成立,从各个系调人,他被转到了工程物理系实验核物理专业。1958年提前参加工作后,由于当时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用于反应堆控制的硼电离室,安继刚又被派去搞探测器.
安继刚坦言:这次院士的当选,与自己长期的科研工作分不开,特别是基于十几年来集装箱辐射成像检测技术的研究。
15年前,安继刚获知,有些不法分子通过海关进行走私很厉害,急需对集装箱进行透视,而引进价格不菲。他当即联合了校内几位专家写信给校长,然而学校没有钱,只能给道义上的支持,他们就决定去争取科技部“八五”攻关项目。
上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只有三家外国公司在进行集装箱检测系统的研制工作。法国戴高乐机场1991年启动了世界第一套数字辐射成像货箱检测系统,而德国、英国公司的首套产品直到1992年末还在生产中。很多人不相信清华能在短时间内研制成功这种世界水平的检测系统,满足中国海关的查私需求。
为此,安继刚练就了介绍、推荐的本领,不断给科委高新技术司提建议、送材料、写论证报告。一年多跑了百余次,平均一星期去一两次。经过三次论证会答辩,总算把项目争取下来了,拿到了500万的研究经费。这在1991年是一个天文数字,整个高新技术司搞核技术领域“八五”期间的所有经费不过1000万元多一点。靠着这笔资金,工物系、核研院和物理系组成了联合攻关小组。攻关组迎难而上,终于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集装箱检测技术的国家。
“八五”攻关中,安继刚作为技术负责人所研制的阵列探测器系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亦是首创。王淦昌院士在“八五”攻关项目验收会上对此大加赞赏。
新探测器于1993年申报中国发明专利,并很快获授权,先后又获得了美、俄、英、法、德等国的专利。鉴于其创新性和实用性,1995年又荣获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和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者:安双通 (2009-5-31 21:24:05)
安继刚没有停住脚步。从“八五”攻关中,他发现了很多问题。实践证明,加速器集装箱检测系统虽然具备良好的性能,可以满足海关的查私需要,但当时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如辐射强、占地大、价格高、操作复杂、维修困难及可靠性不够好等。
经过反复研究,安继刚等人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钴-60集装箱检测系统:以工业界广泛应用的钴-60探伤机代替加速器,既要具备加速器系统的高性能,又要有价格、占地等方面的优势,而且安全、可靠、易操作、好维护。
这套全新的思路在国际上也是没有人实现的。安继刚常说,“创新,就要革命加拼命”。一旦有了想法,就要马上去做。1997年7月,1:1的钴-60集装箱检测系统在核研院调试成功,获得了面包车、集装箱等客体的图像。图像质量与“八五”系统相当,且由于没有微波干扰显得更加干净。
钴-60集装箱检测技术因为突出的创造性,荣获200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香港国际发明展惟一大奖,还被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联合评定为全国“九五”攻关十九项“重大成果”之一。
一连串的变化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但安继刚并没有多想,因为“需要就是专业”,那个年代讲求的是像“螺丝钉”一样的奉献精神。大半辈子下来后,安继刚深刻感觉到当年基础工作的重要,虽是“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作者:安双通 (2009-5-31 21:25:31)
分享按钮>>【安氏体坛名人录】唯一的研究生运动员安虎
>>关于收集鲍氏族谱、支系迁徙资料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