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教授名人录】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安维复

    中华安氏网 2009年8月15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教授名人录】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教授安维复  

  安维复,1960年12月生,博士,民盟盟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全国技术哲学常务理事、科学技术学学会和工程哲学学会理事。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西方科学技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近期主要关注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1998年和2004年先后两次主持国家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和《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多次获得山东省和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79-1983,在吉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83-1986,在吉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师从舒炜光教授)。 
  1995-1998,在山东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赵明义教授)。 
  1987-1992年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政治系任教师。 
  1992-1994年在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任教 
  1994-2000年在山东济南大学政治系任系主任。 
  2000-2007年11月在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任教授,副院长。 
  2007年11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授。 
  二、主持的重要课题 
  2007年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重点课题“角色网络理论研究” 
  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索卡尔事件”之后的社会建构主义研究,批准号:04BZX019 
  200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CET-04-0432 
  200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计划发展局“十一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 
  “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加快科技创新和“聚焦张江”思路及对策研究。ZD-ZB-2 
  2003年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沪教委科[2003]32号)社会建构主义研究03AS113 
  2003年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研究(子课题)《“三个代表”与综合交叉科学的理论创新》
   200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网络社会的交往模式研究,2002BZX004 
  200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教材建设课题“现代科技创新教程”,课题帐号2001051 
  2001年上海市研究生教学用书建设项目:科技创新论,GB0109 
  1998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课题: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批准号:98CZX003 
  三、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 
  《技术创新的社会建构》文汇出版社2003年。 
  《裂变与再生——20世纪的重大革命》,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主编。 
  《科技兴国:社会主义命运之所系》,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科技生产力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与李庆臻合著。 
  《从征服到和谐—人与自然关系新论》,济南出版社1997年版,与郭佳新合著。 
  四、获得的主要奖项 
  2006年获得上海市高校名师奖 
  2005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1等奖(2) 
  2005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3等奖(1) 
  2003年获上海市统战系统先进个人。 
  2002年获得上海市2000-2001年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2002年获得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 
  1999年著作《科技生产力论》(与人合著)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 
  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3等奖 
  五、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1987.6 纽拉特的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88.1;外国哲学与哲学史88.1 
  求索1988.5 关于认识本质讨论的反思 
  百家1988.6 我们需要理性的启蒙 
  齐鲁学刊1989.2 从传统哲学看思维结构本质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89.4;新华文摘1989.6 
  齐鲁学刊1989.1 学术自由三个条件(笔名施任言)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89.4;新华文摘1989.4 
  东岳论丛1989.3 重新发现本体论 哲学动态89.8;中国哲学年鉴1990.P317 
  求索1989.4 哲学的不完备性:对话与选择 哲学动态1989.9 
  社会科学战线1990.3 本体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哲学动态1990.3 从思辨认识论到社会认识论 
  求是学刊1990.5 从单向认识论到互补认识论 
  齐鲁学刊1990.2 论教学过程的释义-对话过程 
  知行学刊1990.1 元哲学“哲学的反思与超越 
  青年思想家1991.2 互补:一种新的认识论 
  理论探讨1991.2 从本体论哲学到非本体论哲学 哲学原理1991.6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4 超越“凯德洛夫模式”:对《自然辩证法》的误解与再思 
  齐鲁学刊1991.1 全面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理论 
  求索1992.2 科学技术与劳动主体 
  青岛大学学报1992.2 从经典自然辩证法本义看实践原则 
  哲学杂志1992.2 科学技术与人的解放 
  求是学刊1992.5 认识转换: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 哲学原理1992.10 
  江海学刊1993.4 从决定论到生存论 
  齐鲁学刊1993.1 从科学与哲学关系看哲学批判本性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93.3 
  社会科学战线1994.1 哲学的价值化 价值的哲学化 
  齐鲁学刊1994.6 人的困境:根源及其超越 哲学原理95.1 
  求是学刊1994.1 哲学观的嬗变:从拟科学到拟价值 新华文摘1994.4;哲学动态等94.3 
  吉林大学学报1995。1 哲学的价值化—历史与逻辑的必然 
  齐鲁学刊1996.3 交换主体论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5 
  求是学刊1996.1 工业化.市场化.人的主体化 哲学原理1996.3 
  哲学研究1996.10 全面理解马克思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理论 社会主义研究1997.1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9 技术统治论:空想到科学的探索 
  文史哲1997.2 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两个模式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5 
  齐鲁学刊1997.2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不竭之源 科学技术哲学97.6;管理科学1997.5 
  吉林大学学报1997.6 论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1 
  齐鲁学刊1999.3 国家创新体系的三种模式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5 
  求是学刊1999.5 TECHNOCRACY—一种价值无涉的工具理性 
  中国社会科学2000.5 从国家创新体系看现代科技革命 科技哲学2000.11;理论经济学2000.12 
  吉林大学学报2000.3 从国家创新体系看发展观重建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5 
  南京社会科学2000.8 从国家创新体系看唯物史观 
  理论学习2000.4 从国家创新体系看发展观 政治学2000.5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1 科技革命与苏联兴亡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000.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2 弗郎霍夫模式:一种可行的创新机制 
  吉林大学学报2001.6 全球化与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 
  齐鲁学刊2002.1 古典经济学与唯物史观 
  哲学动态2002.2 创新范畴与马克思哲学当代形式研究 
  上海大学学报2002.6 科技哲学的最新走向:社会建构主义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2 社会建构论的科技哲学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6 走向社会建构主义:海德格哈贝马斯和芬伯格的技术理念 
  社会科学辑刊2003.1 社会建构论与网络社会人学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3 
  教学与研究2003.4 社会建构论评价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0 网络社会:一个可共享的真实社会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6 Andrè Kukla的社会建构主义 
  工程、技术、哲学年鉴2002,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社会建构主义:一种新的技术哲学 
  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1期 社会建构主义:一种建构的辩证法 
  科学学研究2004年2期 STS的终极关怀——从社会建构主义看 
  江西社会科学2004—3期 数字化与生产方式的当代形式 
  工程研究,第一卷(跨学科视野的工程)2004 我建构故我在——从社会建构主义看工程哲学合法性 
  技术与哲学研究2004年第一卷 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社会哲学(220-227) 
  社会科学学报2005.4.21 社会建构主义:共建和谐之路 
  IT时报2005年6月23日A15 数字化生存:迷茫?超越! 
  哲学研究2005年9期 社会建构主义:后现代知识论的“终结” 外国哲学(人大资料)2006.1 
  社会科学辑刊2005.5 唯物史观的“修辞学转向”:从技术决定到社会建构 
  光明日报2005年11月22日理论周刊 从征服到和谐:哲学与工程的5点共识 
  学习时报2005年12月5日第7版第314期 2005:哲学与工程的共识 
  辽东学院学报2006.3 社会建构主义的分析工具及其对社会工程研究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5 宝钢的创新进路:从“点菜式引进”到集成创新70-73、89 
  江西社会科学2006.6 构建和谐的“创新型国家”——从社会建构主义看 
  科学大战与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科学出版社2006年7月 “索卡尔事件”与现代科学哲学新动向 
  齐鲁学刊2006.4 论知识的资本属性 翁志勇 安维复 
  思想战线 数字资本主义依然是资本主义 杨松 安维复 
  传承与创新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综合\\新兴和交叉学科创新的新视角 
  作者:安双通 (2009-8-14 22:39:35) 


分享按钮>>【沈姓名人】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沈 醉
>>【沈姓人物】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中的沈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