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当代名人录】一个被遗忘的功臣—安德洲
- 中华安氏网 2009年8月17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当代名人录】一个被遗忘的功臣—安德洲
被遗忘的功臣—安德洲
听说有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功臣,已经八十多岁了,连党的组织关系到现在也没有落实,如今生活也很困难。说者凄婉,听者伤心。于是,我们决定实地采访一下,看看他到底是怎样一位功臣?生活境况到底如何?怎么连党的组织关系也得不到落实?怀着钦佩和疑虑,我们去采访这位功臣——平桥镇屯桥岭下安村的安德洲老人。
岭下安村坐落在石壁岭下,距天台城关45里。该村是天台安姓的起始村,全村姓安为主。村中有个代表安姓门第的标志性建筑——两脚门头,门头上悬挂着一块石城(今新昌)大学士潘晟题于明万历壬午年的“南阳胜地”的匾。老人就住在两脚门头内右手面的小天井里。
老人今年83岁,精神矍铄,只是在说话时气喘吁吁,因为有哮喘病。老伴庞仙梅,今年77岁。他老俩口就住在两间古旧的老房子里,房里的东西已很陈旧。生活条件的确很艰辛,应该说很贫困,正是过去所谓的“水缸屋灶连眠床”。
代 兄 当 兵
安德洲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他三岁时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一个哥哥大他两岁。他姐姐千辛万苦协助带大他。1940年,他家被抽到了壮丁。穷人家避壮丁也是避得了今日,逃不了明日的,跑得了和尚,走不了庙的。当时,他哥哥长年累月在外地剃头,年仅18岁的安德洲只好代替哥哥当了壮丁。
他被带到浙江丽水松阳县,当上了白崇禧部队的一名新兵。后来部队驻防在江苏,和日本鬼子打过几次仗。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后,他所在的部队被蒋介石调到东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对峙。
1947年初,安德洲在沈阳附近章河县的一次战斗中被解放军俘虏了。解放军首长告诉这些俘虏兵说:“你们如果想要回家的,可以发给你们路费回去。若愿意当解放军的,就留下来加入人民军队。”饱受壮丁之苦的他在俘虏期间目睹人民军队官兵平等,上下一致,团结友爱,毅然决定留下。就这样,安德洲从国民党兵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9军27师349团救护连的一名战士,从此,他得到新生,踏上新历程,开始新生活。
屡 立 战 功
人民军队里是个大熔炉,他在这个熔炉里接受到党的教育,明白了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着解放全中国的劳苦大众的,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一旦觉悟提高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就会增添无穷的力量。
自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他参加过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在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他所在的第39军是第四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东北解放后,大军挥师入关,一路所向披靡。他随部队从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直到云南的交界。大体战斗的历程,他还依稀记得。如果要问起某次战斗的地点、时间、怎么打等等具体细节,老人已经回忆似乎已经模糊。因为,他经历的战斗实在是太多太多,而且日历已翻过了将近60本,那出生入死把生命死置之度外的炮火纷飞场景,已随岁月渐渐淡化。当我们采访他的具体事件之时,他才从被尘封的记忆库里挖出当年曾经有过的点点滴滴。
然而,那七枚军功章依然闪烁着光辉,如果要老人分出哪一枚军功章是哪一次战斗中获得的已经很难很难了。这七枚军功章犹如七个从死亡线上生还的生命,仿佛向人们诉说着老人立下的显赫战功,展示出老人新生命的辉煌历程,向后代昭示出老人当年的壮丽青春。看到这些军功章、荣誉证书,仿佛看见这位老人曾经冒着稠密枪林弹雨跃过战壕坑道的英姿。
老人立过许多军功,光大功就有三次。
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包围了锦州。锦州是关内与关外的交通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毛泽东在辽沈战役之初就命令林彪迅速南下北宁线,包围锦州,切断东北与内地的联系以全歼东北之敌,解放整个东北。蒋介石亦派重兵把守锦州,因此,解放锦州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
老人回忆起解放锦州时神采飞扬。他说:“我们部队是从锦州南面向北进攻,当时担任救护连的班长,指导员就跟在我的身后。当时,敌人的火力很猛,重机枪封锁了桥面,把我们压得抬不起头。看来从桥上突破封锁线几乎不可能。我们把突破口选在一座桥下。可是狡猾的敌人也已经封锁了桥下,碉堡的枪眼正对着桥下的必经之路。这座桥有十余个桥墩,大概有150米长。如果能从第一个桥墩冲到第二个桥墩,那敌人的封锁线就被彻底冲破了。我知道敌人的机枪虽疯狂,但换子弹时有两分钟的间隙。我心中暗暗打定注意。敌人刚打完一梭子子弹,我抓住敌人换子弹的一刹那,当机立断手臂一挥,指挥战士,跃出壕沟,猛虎一般冲过敌人封锁线,为后续部队的进攻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我们全班十几个战士没有一个伤亡。因指导员就在我身后,亲眼所见。他在战斗结束记功时,上报说我指挥得当,立一大功。”
作者:安双通 (2009-8-4 20:23:05)
分享按钮>>【安氏当代名人录】黄埔七分校一个独臂老兵安守仁
>>【沈姓名人】 唐朝文学家---沈既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