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名家名人录】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剧作家安波
- 中华安氏网 2009年9月19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名家名人录】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剧作家安波
剧作家 安 波
安波(1915──1965),剧作家、音乐家,原名刘清禄,山东牟平人。1934年1月,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山东省立一师地下党支部书记,积极在学生中发展“救国会”和“读书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与济南乡师的赵健民、景晓村等秘密联系,协同开展工作。当时济南的报馆、通讯社不下十几家,它们的稿源、经费都有困难。安波看到这种情况就发动进步同学争取在各大报纸上办副刊的机会。《新亚日报》、《平民日报》、《救国日报》、《山东日报》等报纸上都曾有济南师范学生出的副刊。
1936年五六月间,上海秘密举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安波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了大会,见到了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邹韬奋等救国会领袖。回到济南后,安波起草了《告同胞书》和《告同学书》,印成传单,以“山东各界救国联合会”和“山东学生救国联合会”的名义散发,在社会上引进了强烈反响。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逝世。安波在济南师范成功地组织召开了追悼大会。会后,济南社会上的落后势力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的机关报《山东民国日报》上发表文章,对悼念鲁迅的活动进行讽刺挖苦。济南师范学生在《山东日报》上创办副刊,展开针锋相对的论战。
1936年11月,日军大举进攻绥远,傅作义率部奋起抗击,收复了军事重镇百灵庙。百灵庙大捷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安波在济南师范发起了援助绥远募捐活动,走上济南街头募捐,宣传抗日救亡。梅兰芳先生正在济南演出,他一人就捐献了100元。济南的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募捐援助绥远的活动。
1937年,安波在济南师范毕业后,任教于山东费县师范讲习所,并做党的工作。1937年10月到延安,11月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2月,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毕业后留校,从事歌曲创作及民族音乐研究,后任教务科长、研究员等职。他曾到陕北米脂、葭县等地搜集民间音乐,编写《怎么办》、《几杯茶》、《夜摸营》等小调歌曲,时称“小调大王”。1943年2月,鲁迅艺术文学院演出了由安波作曲,王大化、李波、路由等作词的著名新歌剧《兄妹开荒》,后来流传到其它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影响深远。
1945年,安波在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任教员,并研究秦腔和说书艺术,与民间艺人广交朋友。1945年4月,他和陈明、林山等人组成了陕甘宁边区文协的“说书组”,还成立了说书训练班,培养了不少人才。民间说书艺人韩起祥在“说书组”的帮助下,编演了陕北说书《刘巧儿团圆》,受到热烈欢迎。延安“文协”主任、老诗人柯仲平特地安排韩起祥巡回演出。从此,刘巧儿的名字传遍延安,传遍陕甘宁边区。解放后《刘巧儿团圆》被改编为评剧,并拍摄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影响广泛,妇孺皆知。
抗日战争胜利后,安波赴东北解放区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文艺工作团总团长、冀察热辽军区联合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党委副书记及音乐部长、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及省委文化部长。他一直关心曲艺的改革和创新工作。50年代初,他支持山东琴书演员邹环生向山东琴书南路名家张鹤鸣学习,同时研究北路名家邓九如的唱腔和特色,创作了山东琴书《大刚和小兰》,又改编了《梁祝下山》、《游湖借伞》、《刘海砍樵》等作品。
1964年,安波调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他曾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第一和第二届常务理事。解放后,他的多幕话剧《春风吹到诺敏河》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创作奖,后被改编为电影。他还写过歌剧《军民进行曲》、《草原烽火》,著有《秦腔音乐》,编有《东蒙民歌选》、《东北民间歌曲选》、《越南民歌选》。
1965年,安波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
作者:安双通 (2009-5-23 22:47:55)
分享按钮>>【安氏名家名人录】中国现代音乐家文艺事业领导者安波
>>【安氏优秀人才录】中共平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