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网新闻公告】《中华安氏通谱》編纂简介

    中华安氏网 2016年5月28日 安氏宗亲总会


          《中华安氏通谱》編纂简介

         一、为什么要编写《中华安氏通谱》?

     2007年初,由作家、书画家、国学名师、川大教授安琰石宗亲依托“世界华人研究中心”创建并注册了“安氏宗亲会”。曾雇专人电话联系数月,开销工资话费近万(仅掌握甘肃志宏、安君,重庆生民,北京百升,山西振禄宗亲信息)。因经济原因,便请退休高级法官志民宗亲当义工。琰石宗亲对曾参与著书的“文友”高度信任,专设“安氏宗亲会绵阳办亊处”,委其全权负责总会的筹建工作。

     志民宗亲受任即申办《中华安氏网站》首任站长,开通了《中华安氏论坛》栏目,为安氏族人交流、探讨、咨讯安氏族谱撘建了网络平台。各地爱好姓氏传统文化的族人,蜂涌而至跃然网上。热爱和信奉及支持承袭历史传统文化的宗亲们,积极参与论坛发表论述,阐明观点。在网上或寻根问祖,或交流谱序字辈,热情空前高涨。亦有宗亲直言:“孔子能统一天下孔孟,我安氏族人,誰能为之?”。因种种原故,导致谱书毁灭、遗失,族内字辈混乱。对于共同探寻我安氏谱籍的延续,研究全国安氏世代的统一,以及安氏字辈的续列,已成为天下安姓族人的重望。统编《中华安氏通谱》已势在必行。

     经过在网上的交流、了解,很快在各直辖市和各省、自治区有了一至数名固定的联系人。为了继承、发扬、传承安氏历史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琰石与志民两位宗亲,相互信任紧密配合,由志民宗亲主动起草《章程》和《倡议书》送琰石会长审定,积极作好成立《中华安氏宗亲总会》的准备工作。特别是2009年11月18-19日,福建安海安氏宗祠重建庆典(即全国准次安氏宗亲恳亲联谊会)后,明确了总会由琰石宗亲任发起创会会长、志民宗亲任常务副会长、安庆选任秘书长。陸续委任了由总会副会长兼任各分会会长、总会副秘书长兼任各分会秘书长,至今已有28个省、市成立了分会(其中一个海外分会),这样使全国安氏家族开展恳亲联谊等活动,有了坚強的组织保证。

     2010年4月3日至7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小岩村召开的“中华安氏宗亲会首届恳亲联谊会”上,一是讨论通过了《中华安氏宗亲会章程》和《倡议书》。二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后,作出了编辑出版《中华安氏通谱》的决议。 并根据广大族众的要求,将编辑出版《中华安氏通谱》定为首届安氏宗亲总会的首要任务。

   二、安氏家族的主流脉络是什么?

      安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多由来、多民族的一支大姓,遍布全国各地。对安姓来源,多种史籍和各地家谱记载不一,说法种种,有十八之多。编写《中华安氏通谱》时,其主流脉络应该怎样写呢?在中华安氏宗亲会首届恳亲联谊会上,争论较大,意见各异,经过各地代表充分讨论、研究、协商,最后达成共识:以黄帝之孙“安”为中华安姓最早的得姓始祖、以炎黄家族世系示意表为脉络、以中原安姓为主线来统一全中华各民族的安氏家族。

   三、《中华安氏通谱》是怎样编成的。

      在首届恳亲联谊会上,作出编辑出版《中华安氏通谱》的决议后,迅速成立了以安琰石为主任的《中华安氏通谱》编辑委员会,由安琰石会长拟定了编辑大纲,明确指定了,由安琰石、安志宏、安志民、安世国、安生民、安锡辉、安丰松、安宗仁、安振木、安双通等10位宗亲为编辑撰稿人员,并按“编辑大纲”的纲目内容和要求,分配落实到每个撰写人,要求在2012年6月前完成初稿,并明确规定没有现钱付稿费,待出版后以书抵酬。

     各编写人员接到任务后,广泛收集资料,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工作。各地安氏宗亲也积极拥跃参与,提供各自的家谱、图片等资料达195人之多,在全国安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通谱初稿如期完成,于2012年9月6日在山东青岛召开《中华安氏通谱》审定会。经编委和专家逐章逐节审定后,由安世国宗亲精心编辑,交出版方印成样书,再送各编委进一步核对,经多次反复校对后最终定稿。可以说我们《中华安氏通谱》如今的成果,正是众多安氏宗亲智慧的结晶。我们《中华安氏通谱》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进入了国家书库,统一编书号,给统一的条码,于2014年9月由中国教科文出版社正式出版。

   四、如何统一安氏的世代和字派?

      统一全国安氏的世代和字派是编写《中华安氏通谱》的初衷。

     安姓,是古老的姓氏之一,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黄帝之孙、昌意次子“安”,居西方,自称安息国,(即“怕提亚”)安息国太子安清(字世高),不即王位,出家为僧。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到洛阳,从事佛经翻译,传教而留汉。又据《五侯昌后图书本传巻一》载:“太祖禹,乃太昊黄帝之玄孙,姒氏也。娶妻涂山之女。德顺元年二月既望,迁都安邑,将子姬宣,名启赐姓安”。说明安姓始于黄室嫡裔,在历代政治午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如周朝有周平王朝大夫安清;秦朝有左相安子璋;春秋时期有大夫安是叔施;战国时期有相国安成君;西汉有将军安龙、安蛟;后赵有太守安忡;南北朝有殿中郎将安屈;隋朝有塑工安生;唐有太常工安金藏、郎中将安忠敬、梁国公安兴貴、左武大将军安修仁;北宋有征南将军、元戎西国公安焘、第进士知枢密院士安涛、八蛮都统大元帅安崇诚等等。

     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安氏家族没有较为完整系统的史料,档案馆、图书馆中也只有零星的记载,大部份家谱在“文革”年代被毁,只有凭改革开放后写家谱的经騐来推祘。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每23年发展一代;经济落后的高山地区每25年发展一代;介于两者之间的每24年发展一代。黄帝之孙“安”约生于公元前2299年,安焘生于公元1023年。2299加1023除以23约等于144。中华文明始于中原,安氏家族也不例外,因此把安焘 定为144代,各地家谱记载与安焘有关的支系,以安焘为144代,前后类推得出该支系的统一代数;如家谱记载与安焘无直接联系的支系,就以该支系“始祖”的出生年数减1023除以23(或24、25)得出该支系始祖距安焘的代数,该代数加上144之和就是该始祖的统一世代数,然后往下推。统一字派的问题按中华安氏宗亲总会《关于统一中华安氏世代和字派的决定》执行,即从191代起,全国安姓执行统一的续字派。全国统一的续字派见《中华安氏通谱》第451页。

   五、《中华安氏通谱》的重要意义。

      通谱是中国谱牒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谱种,《中华安氏通谱》是全中国安姓宗族间通过合作,认同共祖、连通世系、重排昭穆等,所编撰出来的谱牒。她有别于一般的《安氏家谱》:其特点是一‘大’、二‘实’、三‘突出’、四‘实用’。

     所谓‘大’,就是视野大、范围大。《中华安氏通谱》与一般的《安氏家谱》不同,一般的《安氏家谱》,其指导思想是敬天法祖,敦本睦族;其范围是地方性的,某支系的;其目的在于“明世德、别婚姻、列世系、分长幼、示昭穆、分亲疏”。而《中华安氏通谱》是以正史为线索,以方志为佐证,以家谱为资料进行研究编写成全国性的、安氏家族各民族的发展历史,除具有一般《安氏家谱》的函义外,突显统一全国安氏家族,达到“天下安姓一家亲”的目的。不忘老祖宗,珍愛自已的历史,继承和宏扬安氏家族的传统文化,爱国爱家。

     所谓‘实’,就是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安氏家族是以黄室嫡裔为主的,是多由来、多民族的一支大姓。在编写《中华安氏通谱》的过程中,经过探讨、研究、协商,统一了中华安氏的世代和字派,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是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典范。

     所谓‘突出’,就是人物突出。“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人才难得”。《中华安氏通谱》用较大的篇幅记叙了安氏家族众多的人才。共收录了历代名人426名:其中古代名人83名;近代和现代名人343名。有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将军、院士、科学家、教授、专家名流等等。通过这些名人各自的事绩记述,说明安氏家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所谓‘实用 ’,就是可操作性、实用性。《中华安氏通谱》对统一中华安氏世代和字派作出了决定,通谱中有方法、有对照表,各地安氏家族根据实际情况据此进行操作。通谱中还印有空白的“直系血亲齿录表”,各户将自已的家谱资料填入,是世代相传的传家宝。通谱中还记载了“安氏族规、家训、祖训、家教”,是安氏家族家庭教育很好的启蒙教材。通谱还记载了各民族安姓的由来及来龙去脉、安姓历代的分布及各地安氏概况、安氏郡望堂号等等,是非常全面而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宝贵财富。

   六、《中华安氏通谱》不足之处。

      当然,《中华安氏通谱》不足之处甚多,如有的字派搜集不全、有的有字派未编入对照表等等。这主要是由于占有资料的问题,有待于安氏族人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不断搜集,不断补充,不断修改,日臻完善和续辑。

                                                                                                中华安氏宗亲总会重庆分会

 作者:安生民 (2016-3-23 19:32:02)
 

,


分享按钮>>【郝氏名人楷模】墨云深处写忠诚---民警书法家老郝的笔墨人生
>>举办贺州何氏宗亲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第八届学子欢送会及两广何氏企业家峰会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