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垫江皮氏续谱之——历史资料
- 中华皮氏网 2012年7月24日 万家姓
第三节 历史资料
编者按:
这里收入了十篇历史资料,系清朝康熙壬寅年(公元1722年)修纂皮氏家谱及以后订谱、续谱时,由浚、正瑛、文茂等公所撰写。通过这些历史资料,可以了解皮氏家族的起源及发展,了解修纂家谱的重大意义,了解思明、思通二公带领众族人入川后,对推动四川的建设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为了让皮氏后裔能看懂原文,1997年续谱时,汉用支系九十一世孙广中(垫江师范学校高级教师)主动热情承担对原文前六篇作了注解和翻译。
在2005年修谱过程中,由编者对所有历史资料原文(包括注释、翻译)进行订正、标点。将1997年续谱时未注释、翻译的《徙居纪说》、“家规、家训”及未转载老谱中的另外两篇资料《序谱说》、《睦族序》载入,一并加以标点、注释和翻译。
一、辑谱序(一、二、三)
辑 谱 序(一)
呜乎!谱之作也,其赖乎其有人也。吾氏之谱,前此亦未尝无有特缘。明季兵燹①,流寇肆起,散失莫闻。虽后之振兴者,代②亦有人。无如③事将中衰,其愿未遂。今有族人名正瑛者,来自壁江,携谱而至,倡为首领,而谱得以兴④。吾氏之若祖若宗,若子若孙,岂不兴有厚幸哉⑤?盖自思明、思通二祖御旨⑥入蜀,老成⑦传述,犹得耳食⑧。后虽麟趾⑨相继,而故老无传,几于泯没殆尽。欲求子若孙之识,其孰为祖,孰为宗者,难矣。而且亦莫知其范围而有纪⑩也。呜乎!谱之作也,岂不赖乎其有人也。愚愧不敏;幸宗祠之有作,羡谱牒之能兴,勉为倡和。时有达者,其无以为自于谬戾云。
双峰浚(深寰)⑾氏撰
注释:
①兵燹(xiǎn):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②代:以后续前,后代。
③无如:不如,比不上。
④倡为首领,而谱得以兴。倡,发起。皮正瑛发起编纂皮氏家谱,被族人推选为编纂家谱的首领,皮氏家谱才能够编纂成功。
⑤岂不兴有厚幸哉:幸,幸运,好的运气。难道不高兴有很好的运气吗?
⑥御旨:奉皇帝的命令。
⑦老成:年高有德。
⑧耳食:不加思考,轻信传闻,信以为真的东西。
⑨麟趾:颂扬宗室子弟之词。
⑩纪:通“记”,记载。
⑾浚,音jùn;寰,音huán。此“浚”、“深寰”是作者的“名”、“字”或“号”。
译文:
唉!编篡家谱要依靠热心人。皮氏家谱没有编纂,在这以前不是没有特殊原因的。明末战争不断,流寇肆意骚扰,家谱散失,没有人知道了。虽然后来有志振兴皮族的,世世代代也有不少人,但都没有办成。编纂皮氏家谱的事快要中途衰败,皮族众人的心愿将不能成就。现在有个皮族后代名叫正瑛的,从壁江(现重庆市壁山县)带着家谱,来到垫江,发起编纂皮氏家谱,被族人推选为编纂家谱的首领,皮氏家谱才能够编纂成功。皮族祖宗子孙难道不高兴有很好的运气吗?从思明、明通二位祖先奉旨来到巴蜀,兴族创业的历史,虽然有年高有德的老人,口头传说叙述,还是像耳食一样不可轻信。后来,即使有皮族宗室子弟一代一代承接下来,但时间久远,没有传下来,几乎在人祸灾难中消失得差不多了。皮族想知道子孙方面的情况,哪些人是他们的祖宗,就很困难了。而且也不知道皮族支系的范围有记载。唉!编纂皮氏家谱要依靠热心人。我惭愧,不聪敏;幸亏宗祠建成了,羡慕家谱也编修起来了,尽力为此倡导歌颂。现在通达事理的人,不会认为由此造成错误甚至罪过吧!
辑 谱 序(二)
国朝鼎新①,蜀之家有谱者,鲜②也。饮和食德人③。人亲④其亲,长⑤其长,莫不有木本水源之恩。或续修残编,或据近书录,则无谱而有谱也。吾族为姚、黄⑥流难,谱牒遗亡。复斯业者,百有余岁。族中老成冉冉⑦雕⑧谢,渐无可考。后起子姓,匆匆⑨愈遥,难获其传。使不及时汇定,著厥⑩由来,不将一图犹多未识,何至百世。而瞭⑾然且谱也,吾祖宗也,吾子孙也。谱无,即无其祖宗,无其子孙也。谱有,匪特⑿有其祖宗,有其子孙,而世世孝、友、姻⒀、睦⒁、长有也。关系讵⒂同浅鲜哉⒃!虽远无可稽,难于序录;而近有可述,则当记传。昔老泉之创谱也,以高祖为始;文忠公又以所知为始。二公之为,非谓据近有可共信者乎?然知而不书谓之忽;自引以录谓之攀。均士君子所羞也。忽略不敢,不勉攀援;于我何加?惟本是意,以编序汇定之权云。
壁江正瑛(萃华)氏谨识
注释:
①鼎新:更新。
②鲜:少。
③德人:使人有道德。
④亲:亲爱,热爱。
⑤长:尊敬长辈。
⑥姚、黄流难:姚、黄流动战乱,造成灾难。
⑦冉冉:渐渐。
⑧雕:通“凋”;凋,零落。
⑨匆:急忙。
⑩厥(jué):其,它的。
(11)瞭:明白。
(12)匪特:不只。
(13)姻:姻亲。
(14)睦(mù):睦亲,家族中的近亲。
(15)讵(jù):何,怎么。
(16)浅鲜:微簿。
译文:
朝代更新,巴蜀中有家谱的人很少。饮和食使人有道德。人们亲爱自己的家族亲人,尊敬自己的家族的长辈,没有谁没有根本,人们思念水都有源头。有的续修残缺的家谱,有的根据家族近代的实际统计编纂,那么没有家谱就有家谱了。皮族因为姚、黄队伍流动战乱遭受灾难,家谱遗失。想恢复家谱的愿望,有百余年了。皮族中年高有德的人渐渐谢世,家族的历史渐渐地不能考察了。后来的子孙匆匆过去。时代越远,家族的历史越难获得真实的情况。假若不及时编纂家谱,记载家谱的由来,不久的将来,面对家族的图表都还不认识,哪能到一百代才不知晓呢。而且,明白地编纂家谱,皮族祖宗、子孙也就清清楚楚了。如果没有家谱,家族中就不知道谁是祖宗,谁是子孙。有了家谱,不只知道祖宗、子孙,还知道家族中历代的孝子、好友、姻亲、近亲、有成就的。各种关系怎么一样微薄呢!家族中的事,即使由于年代久远,没有办法可以考订,很难有顺序地记载;但是近几代的事,有可以记述的,就应该记载下来,传给后代。从前老泉创作家谱,以高祖开始;文忠公从所知道的开始记载。这二位老前辈,不是根据近代大家都信得过的事实记载吗?然而,已经知道的事实,不如实记载叫做疏忽;自以为是,凭主观臆断记载,叫做拉扯闲谈。这都是品德高尚的人感到羞耻的。我不敢疏忽,不敢勉强攀附;疏忽攀附对我有什么好处?这是我的本意,权且根据确凿的材料编汇家谱。
辑 谱 序(三)
从来家谱与国史并重。国无史,而三大之义缺;家无谱,而百代之传湮。序乱理必然矣。匪特祖德宗功泯没无闻,即至通族亲谊,不免参商①之兴嗟。又何由尊祖敬宗,而笃②亲亲之仁欤。正瑛向就壁所知订纪。及壬寅夏③,来垫祀墓。览其宗祠制定,无非以报前人之功德。溯其渊源,均属思明、思通二公派衍④,但未定其谱系。幸族众合志编辑,各以所知为始,而考核有凭焉。呜乎!前乎此者,固失其记;后乎此者,又何忍忘恩。不忘于后之祖,即不忘于前之宗也。不忍忘于前之宗,而后之祖尊。不忍忘于后之祖,而前之宗益尊。上下之分明,亲疏之谊笃;祖即由是尊也,宗亦由是敬也。讵必亻龠祠烝尝⑤哉?
亻龠祠烝尝其显焉者也。
壁江正瑛(萃华)氏撰写于宗祠
注释:
①参商:二星名。参(shēn)在西,商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神话传说,高辛氏二子不睦,因迁于两地,分主参商二星。比喻彼此隔绝。
②笃:真诚,忠实。
③壬寅夏:1722年夏天,即清康熙61年夏天。
④派衍:分支系子孙逐渐增多。
⑤亻龠祠烝尝:古代宗庙四时之祭。《诗•小雅•天保》,“亻龠 祠烝尝”,毛傅:“春曰祠,夏曰亻龠,秋曰尝,冬曰烝”。亻龠,音yuè。烝,音zhēng。
译文:
自古以来,家谱和国史同样重要。国家没有历史,那么三大义就有残缺。家族没有家谱,传了百代就埋没了。家谱埋没了,家族的辈份顺序混乱就必然了。不只家族祖宗功德消失,后代无法知道,就是全族亲朋不可避免地产生彼此隔绝的悲哀。又怎么谈得上尊敬祖宗,真诚地亲爱亲人的仁爱呢?皮正瑛先前在壁山根据所知道的作了记载。1722年(清康熙61年)夏天,正瑛来到垫江祭祀皮族祖坟,参观皮族宗祠的规模,无不是为了报答前辈的功德。追溯皮族的本源,现在(垫江)皮姓子孙都是思明、思通二位祖先繁衍的,只是没有编汇皮氏家谱。幸亏皮族众多子孙齐心合力,立志编纂家谱。他们纷纷提供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多方面考订皮族的历史凭证。唉!在这以前确实失去记载,在这以后又怎么能忍心让皮族历史中断呢?不忘记后代祖先,就应不忘记前代祖宗了。不忍心忘记前代祖宗,而后代祖先应令人尊敬。不忍心忘记后代祖先,而前代祖宗更加令人敬重。家族上下辈份分明,亲疏情谊笃厚,祖先就由此令人尊敬,祖宗也由此令人敬重了。为什么一定要祭祀祖先呢?祭祀祖先是为了祖先的功德显扬啊!
二、订谱序
订 谱 序
朝必有史,奕祀⑴之学士览其史,而兴衰能识。家必有谱,后世之子孙观其谱,而世系可知。谱之为系大也哉!忆吾族迹起⑵豫章⑶,派衍天水⑷,发源非无其地。一迁孝感,再移垫江,崛起亦有其人。奈当明末甲申⑸,畏兵燹之情殷⑹,田园尽弃;避蹂躏之祸急,谱牒遂亡。近祖近宗,名号固可传言;远友远派,行列亦不获乎。耳食统绪⑺,绵绵仰睹焉;而若无自箕裘⑻,叠叠追忆焉!而究有何由?呜呼!谱其可不有乎哉?倘今因循,莫修谱系,不惟传闻之无;多世远年,湮将剥蚀⑼而欲尽。抑⑽且脉络之继起,时移势变,并湮没而不彰⑾。呜呼!谱其可不有乎哉?第⑿劳心劳力,非可责其事于父兄;手载手书,惟堪专其任于子弟。今幸族众依次详编,俾⒀丁口蕃衍而不紊;比事⒁疏注⒂,令行谊⒃历久而常新。庶⒄亿万斯年,云仍⒅披籍以求。则孰为仲,如日月之经天;若为昭,若为穆⒆,俨江河之行地。此作谱意也。若因其谱而续修之,是所望于后起者。
壁山嗣孙文茂(丽章)氏撰
注释:
⑴奕(yì)祀(sì):一代接一代。
⑵迹起:迹,脚印,迹起,有历史记载。
⑶豫章:春秋时在淮河南、长江北的交界处。汉时移到南岸,设郡,属扬州。隋改为县,属洪洲。今江西南昌市。
⑷天水:1、汉时天水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北;2、今甘肃天水市。
⑸甲申:1644年。
⑹畏兵燹之情殷:燹(xiǎn),火;兵燹,因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殷”,殷切。此句即畏惧战争灾害的心情很急切。
⑺统绪:丝的绪头。
⑻箕(jī)裘(qiú):善承父业。
⑼剥蚀:脱落,流散失落。
⑽抑:助词,无义。
⑾彰:明白显著。
⑿第:但。
⒀俾(bì):使。
⒁比事:排列史实。
⒂疏注:对旧注进行解释或发挥。
⒃行谊:行义,操守,修养与道义。
⒄庶:表示希望。
⒅云仍:远孙。
⒆昭穆(mù):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tiāo)之昭穆。”郑玄注:“父曰昭,子曰穆。”《周礼•春官•冢(zhǒng)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祭祀时,子孙也按此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旧时亦泛指宗族的辈分。
译文:
每个朝代一定有历史,一代一代的学士观看这些历史,能知道每个朝代的兴起和衰落。每个家族一定有家谱,后代子孙,观看家谱,能知道家族的世系。家谱的关系极其重大啊!追忆皮氏家族,在江西南昌开始有历史记载,在甘肃天水繁衍子孙,发源地不是没有地址。后来移迁到湖北孝感县,再迁移到重庆垫江县,皮族的崛起也有人。无奈明末1644年,皮族深受连绵不断的战争灾难,抛弃辛勤建设的田园家业,匆匆逃避蹂躏人的祸害,于是皮氏家谱散失了。近几代的祖宗名号,人们还可传说;稍远的祖宗的情况连像耳食一样的传说都得不到。皮氏家族源远流长,像蚕丝一样绵绵不断,子孙们只能默默仰望那些列祖列宗啊!皮族子孙苦恼啊!恨自己不能很好地继承祖先的事业,一遍一遍地追忆祖先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唉!皮氏家谱难道能够没有吗?倘若现在因循不前,不编纂家谱,不只皮族众人的历史得不到记载和流传,而且很多年、多少代以后,皮族的历史将会流散失落快要完了。而且皮族子孙的繁衍,随着时间流逝,形势的变迁,也会湮没,不能明白显著。唉!皮氏家谱难道能够没有吗?但是,对于皮族祖先尽心竭力,不可多加指责;亲手记载皮氏家族历史的重任,只能由我们子孙后代承担了。现在幸亏皮族众人,按照支系辈份详细编排,使繁衍的子孙人口不乱。排列史事,解释旧注,使皮族的操守、修养、理想、道义,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常常有新颖的意义。希望亿万年子孙后代,能分支系登记,以求历史的真实。那么,谁是兄长,谁是弟弟,好像日月在天空运行一样,天经地义;那些长幼、亲疏、远近的关系,好像江河在大地上流动那样,自然顺畅。这就是这次编纂家谱的意图。如果根据这本家谱,使皮氏家谱能一代代续编下去,这是对皮族子孙后代的希望。
三、历世序
历 世 序
吾族自成周受姓以来⑴,已历三千余载矣。其先子皮为臣于郑,其后子孙赐姓为皮。族姓之源远流长,洵⑵有自也。及后,杂⑶处庶人。两晋及汉⑷湮没不彰。唐、宋、元、明,代有贤臣,如日休⑸、文通、景和学士、貅⑹公辈,名重鼎台⑺,确有可据。嗣后,蜀苗⑻逐于明主,麻城填实西川。大明之声教四讫⑼。而我始祖思明、思通二公于永乐十一年⑽癸巳岁,奉旨率亲族多人,从黄州⑾逆流入川。其散处他州别县者,难以枚举。而处于垫邑者,惟有二公焉。此又来川之权舆⑿。乐享二百余年,无非诗书启后,忠孝传家。以故登天府而列仕籍⒀者,亦觉代有其人也。不料姚、黄杀戮,甲申奔逃,谱系之传,从此失矣。迨⒁我朝定鼎⒂,顺治十八年⒃间,垫邑仅有百余家粮户,而吾族亦不过三四家焉。是中更离乱之秋,恐亦难以笃我宗盟也。洎⒄康熙年间,秉儒公以及为黼⒅、为裳、文享、文祥、文麟、仍休、和梅等,俱列胶庠⒆,修谱亦有志而未逮。迩来⒇,恩进士纶公、庠生浚公、世俊等,受天朝之顶戴,思祖德之流芳,奋然缵述(21)。而又得族长美章、洪先、尚先、东升、显升、锦服、泰安、玉兆、迪武诸公为首,创祠于已亥春。及落成,而族姓得所统焉。然祠堂建,而谱未修。又于壬寅夏,天作之合,祖德耀灵;有壁山成均(22)正瑛兄,思百世之根本,追千里之水源,归宗洒扫。见祠堂之壮丽,问谱序而渺茫。于是,慨然以修谱自任。则千年之支分派别繁而无记者,不从此而的(23)若列眉(24)乎。继自今,惟愿家敦(25)诗书,人习礼义,修身自期;享国朝升平之福,千霄直上。翼(26)盛世无疆之休庶,祖德宗功流传不坠;而葛累(27)瓜绵(28),昌炽(29)有歌矣。是序。
嗣孙正儒(字)以文(号)会友氏谨识
注释:
⑴据《元和姓篡》及《风俗通》所载,周代鲁献公次子仲山甫,曾辅佐周宣王中兴,受封于樊国(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南)。其后裔有樊仲皮,为周卿士,子孙以王父(祖父)之名为“皮”氏。
⑵洵(xún):通“泫(xuàn),”水点下垂、流淌。
⑶杂:杂处,来自各方的人在一个地区居住。
⑷汉:东汉有谏议大夫皮究。此句中“湮,音yān。
⑸日休:皮日休(834?——883?年)唐朝襄阳人,擅长写诗文,咸通八年(867年)进士,任太常博士。乾符中(877?年)黄巢军入长安,授翰林学士。著有《皮子文薮》,《松陵唱和》。皮景和,北齐琅琊人,善于骑射,天统初年官侍中,积功封文城郡王,官至尚书令。皮文通,明朝嘉靖年间朝廷文学士。(1722年正瑛公主编《皮氏家谱》“士人录”中记。)
⑹貅(xiū):人名。
⑺台:尊称之词。
⑻苗:民众。
⑼前句“西川”泛指西边地区,主要指四川。大明之声教四讫:(《礼记》:“声教讫于四海”。)声教,声威和教化;讫(qì),疑为迄,即到。
⑽永乐十一年:1413年。
⑾黄州:今湖北黄岗县。
⑿权舆(yú):起始。
⒀列士籍:姓名排列在作官的册簿上。
⒁迨(dài):等到。
⒂定鼎: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后商至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
⒃顺治十八年:1661年。
⒄洎(jì):到了。
⒅黼(fǔ):礼服上绣的黑白相间如斧形的花纹。此为黼,人名。
⒆胶庠:胶(jiāo),周代的大学。《礼记•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郑玄注:“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庠(xiáng),周代的小学(乡学)。《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礼记•学记》:“党有庠,术(遂)有序。”后人通释庠序为乡学,亦以庠序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⒇迩(ěr)来:迩,近。迩来,近来。
(21)缵述:缵,继续、续承;继续编纂族谱。缵,音zuàn。
(22)成均:古代大学,泛指学校。
(23)的(dí):真实,实在。
(24)列眉:表示所见极其真切,像人的眉毛那样明白显见。
(25)敦:督促,勉励。
(26)翼(yì):辅佐。
(27)葛累:像葛藤那样重叠攀附。
(28)瓜绵:子孙众多。
(29)炽:昌盛。
译文:
皮氏家族从周朝有姓以来,经历三千多年了。皮族的始祖子皮是郑国的大臣,他的子孙接受周宣王的封赏,被赐姓为“皮”。皮族姓氏源远流长,子孙后代不断地繁衍。后来,杂处在庶民百姓之中。在汉朝和两晋,皮氏子孙埋没了,没有显著的成绩。到了唐、宋、元、明,代代有贤臣出现,如皮日休、皮文通、皮景和等学士和皮貅公,他们名声震响,受人尊重,确实有历史记载为根据。以后,蜀地民众被战乱残害、流亡。明朝成祖皇帝下令湖北麻城的居民搬到西川。明朝的声势和教化在四川到处震响和传播。皮氏家族的思明、思通二公,于1413年(永乐十一年癸巳岁)奉帝王的命令,率领很多亲族,从湖北黄州登船,沿长江逆流而上,进入四川。他们的亲族分散居住在四川各地,难以枚举。皮思明、皮思通到垫江居住下来。他们在这里安乐生活的二百多年中,没有不是用诗书启迪后代,把忠孝治家的道义一代代传下去。所以,皮氏子孙的姓名在天府之国作官的册簿上也是有记载的,而且代代都有。没有想到张献忠部将姚、黄的队伍在1644年杀戮百姓,百姓四处逃亡。皮氏家谱在战乱中从此失传了。等到清朝建立,1662年(顺治十八年),垫江只有百户纳田赋的人家,姓皮的不过三、四家。这中间,离散、灾难交替现出,皮氏子孙唯恐难以表达对祖先的忠诚之情。到了康熙年间,皮族秉儒公,以及为黼、为裳、文亨、文祥、文麟、仍休、和梅等都在大学、小学学习过,他们对编纂皮氏家谱都有强烈愿望,只因种种原因,心愿未能实现。近来,皮族恩进士纶公、秀才浚公、世俊等深感得到帝王授予官职的恩情,想念皮氏祖先流芳百世的功德,振作精神,努力地继承历代祖先的遗志,编纂家谱。又得时皮氏家族各个支系的族长美章、洪先、尚先、东升、显升、锦服、泰安、玉兆、迪武为首,创立皮家祠堂。在1719(已亥)年春天落成。从此皮族有了祭祀祖宗的处所和统一的组织了。然而,皮家祠堂虽然建成,但是没有编纂家谱。在1722年(壬寅)夏天,天作之合,祖德耀灵,壁山县成均皮正瑛思念皮氏百世的根本,追寻皮氏千里的源头,到垫江归宗认祖。正瑛看见皮家祠堂雄伟壮丽,但问到家谱之事,大家都感到渺茫。于是,皮正瑛激昂地表示承担编纂家谱的重任。远古皮氏家族的支分派别繁多,又没有准确的记载,就以此为止。从现在起,修撰皮氏家谱,使皮族历史明白真切,像人的眉毛那样明白显见。只希望皮族勉励子孙后代勤奋学习,人人讲文明礼貌,修养自己,树立远大理想;享受国泰平安之福份,青云直上。辅佐太平盛世永远喜庆富庶,皮族祖宗功德千古流传不衰。希望皮族像瓜葛那样相互关联攀附,子孙众多;昌盛发达,代代有值得赞颂的。为此写下这篇《历世序》。
分享按钮>>四川垫江续修皮氏族谱历世序
>>四川垫江皮氏家族修谱序(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