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卜氏家谱序

    中华卜氏网 2012年7月27日 万家姓


1996年夏,曾与二弟同返山东故乡,访家父少时旧居尚庄,族叔示以族谱,并有《卜氏家谱序册》,因复制带回,钞于兹。
 

序言

尝读鲁论曰: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经云: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盖言孔门徒之多也。七十二贤之中,又有身通六艺,兼备四科者,十二哲人也。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子路、端木赐、公冶长、冉有、宰予、子张、子游、子夏、等是也。

先贤卜氏名商字子夏,受业于孔子,天赋聪慧,造诣深邃。故孔子曰:文学子游子夏。又曰: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学本东鲁,教传西河,文风蔚起,全国向化。魏文候以师礼事之,仰何休哉。昔时每年春秋两次丁祭,各级政府隆重举行,得以配享圣庙,不惟流芳百世,而且俎豆千秋门弟,耕读传家,世继歧黄,济世活人,至于文学,文坛有名,诗礼延绵,历代冈替,尤不愧先贤之哲嗣,远祖之苗裔也。

卜氏族谱,系出孔门,数十年前续出二十辈,其间几经日寇焚掠,内战频仍,深恐家谱佚失,幸有谢集卜君繁修,记于书笈之中,藏于土墙以内,取出整理,装钉成册,妥为保存,俾传厥后,以志不忘云。是为序。

前朝城县政府民政科长王勤耕拜撰

 

序言

盖闻,良医恩同于良相,世人无不谓其然。良相治于国,使国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世颂政绩;良医治于病,使人体神气爽朗,精神健康,人感其恩德。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各有益也;良相治国,良医治病,其理一也,复何疑焉?

追本溯源,渊远流长,朝城卜氏。原为春秋时代,孔门高弟,先贤卜子夏之后裔也。先贤姓卜名商字子夏,贫而好学,不耻下问,兼备四科,身通六艺,故孔子盛称:文学子游子夏,列为孔门弟子十二哲人,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斯可谓忠孝而已矣。学本东鲁,设教西河,岂不伟欤?迨至汉季,有爱国志士卜式者,牧羊致富,捐资报国,以平边患。朝廷绶功赐爵,封为关内候,载诸国史,传颂至今,实属名归,理有固然。

朝城卜氏,承先启后,源远流长,后来分为三支,系出一脉。城东谢集,城西尚庄,城南程刘庄,均为书香,文风蔚起,全国向化,分魏文候以师礼事之。于传有之,其后人口蕃衍,朝代变迁,人口也随着朝代变迁而变迁,流落四方者有之,搬家迁徒者有之。传主朝城卜氏,在迁徒中,途经朝城之西,约十里许,男女人口,感到身体疲惫,寸步难行,便少时休息,见路傍有一小庙圪达,太老祖母对庙跪而祷告曰:俺是迁徒之人,无落脚之地,望神圣保佑,叫俺找块落脚地方,等俺兴旺发达,与神圣盖庙宇,塑金身,唱戏还愿,决不食言。祝毕人人觉得身体轻爽,精神愉快,遂起身西北而去,走有三四里见有一小村,名尚庄,村民不多而忠厚,土不少而肥沃,遂家焉。

其后尚庄卜家,果然兴旺发达,人口众多,真乃是:家大业大财源广,人财两旺业业兴。有业儒者,有业医者,业工业农业商者,人才辈出。有清朝生员卜云吉,民国时代里长卜晗英等等前辈,老先人不忘不年许愿之事,遂邀请附近十八村头面人物来卜家大院,商量翻盖庙宇事宜。此等善事,人人乐意,个个赞成,资助动工。总会首当然是卜家发启人,竣工开光,定名为卜家庙,每年二月初十和九朋二十为香火大会,会期四天,演戏谢神,开光还愿。大会期间,游人如云,观赏庙宇。但见:大殿居中,金碧辉煌,神像高大,郑重端庄,廊房山门,四围攻红墙。山门之南,百丈之阳,有座戏楼,高大宽敞,演唱戏曲,大平腔调。商贾云集,花布粮行,男女老少,都来观光,远者百里,附近村庄,香火旺盛,空前胜光。举人孔宪唐作诗曰:始知卜庙会,发启姓卜人,功泽润梓里,福报在子孙。廪生李芝蕃为戏楼撰对联曰:老农不言前五代戏少;好会只在中两天人多。诚哉是言也。流传佳话至今。

业医者,出良医,积德于后世,报答前辈人。良医姓卜名宪林字墨轩,秉性忠厚,心地善良,天资聪明,幼读诗书,酷爱医学。及长,乃弃儒学医,仗着世世继歧黄,熟知药性。凭着聪敏才华,博览群书。什么医宗金鉴,寿世保元,汤头歌诀,难经素问,金匮伤寒,千金要方,时珍本草,等等医书,莫不精读,采众家之长,精益求精;集各书秘方试之又试。施仁术于 当时,济世人于社会。起病人于深疴,有医国之妙手。患病者一经就医,莫不着手成春。行医有年,活人无数。人之有名,树之有影,于是乎名医也良医也,名传遐迩,与名医张国彦、谢得爵,齐名鼎足而三矣。

乡人尊称卜公曰:卜公行医,有良好之医德,难能可贵之处,是“贫穷之来就医,施药医病不要钱,知道患病不用请,登门就医问病源”。卜公常说,庸医好当良医难,问你爱钱不爱钱,重钱轻命当儿戏,耽误丧命不是玩。所以患者一经卜公诊治,化钱少见效快,此事有口皆碑,人人称颂,远近来就医者,车马盈门,络绎不绝。

解放后,公家在朝城南街,成立群生药社,卜公任该社医师,眼科范文才等诸位名家济济一堂,名重朝城。三大改造运动,结束了个体行业,纳入国家轨道,朝城成立县人民医院,卜公在县人民医院任中医师。五九年调聊城地区人民医院任中医师,把良好的医德也带到聊城来。聊城人民交口称誉。有一次我往聊城开会,无意中见到了他,我问,爷爷你这良好的医风,走到哪里,就刮到哪里,现又刮到聊城来了。真是难得呀!卜公答道:修,你不是说过吗,善门难开,善门难闭,我是善门难开而大开,风里也去雨里也来。善门难闭而不闭,风里也来雨里也去。救死扶伤是吾职责,宴请受贿是吾之耻。作到能为人尽其能,医尽其用,为人民服务终生是吾之愿也,其有他哉。我听后十分感动。后卒于聊城,享年六十二岁。惜乎!一代良医,天年不永,呜呼我公,在天之灵。修作传略,写汝平生良好医德,高尚作风,传流后世永留芳名,请瞑目安息吧。

卜公不仅治病有术,妙手回春,而且治家严谨,内外有方,教育子女俱各成材。公有子女各二,长子庆先,次女先梅,俱称名医。仙梅任莘县城关医院院长,兼中医师;庆先任张乡医院医师,均有良好声誉。其长子名繁涛,任莘县农业局局长有政声。次子繁华现任张寨乡医院中医主治大夫。三子繁坤在张寨乡医院刘羡点医院门诊部主治大夫。赞曰:前世有德,荫及后人,后起之秀,出类拔群,良医之报福于子孙,此之谓也。其不然乎?是为序。

诗曰:先贤后裔在朝城,城乡远近有名声。诗礼继承有贤达,忠厚传家广门庭。

歧黄事业祛疾病,良医恩于良相同。前世树德荫后世,绵绵瓜 子孙兴。

又诗曰:卜氏在朝城,城乡有名声。声望由有德,德厚子孙兴。

族孙卜繁修拜撰

公元一九九零年十月吉日

又一:

孔子的高足——子夏

子夏,即卜商,生在卫国(今河南温县),晚年讲学于西河(今陕西韩城),《史记》中说他“少孔子四十四岁”,当生于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卒年不详。

子夏到孔门受业,是在孔子自卫返鲁(公元前484年)之后,他家贫穷,当过鲁国一个叫“莒父”城邑(今山东莒县境内)的总管。他在孔门弟子中,为十二哲之一,与子游并列入文学科,是孔门弟子中著作传世最多的人。相传《论语》为子夏与仲弓合撰,《毛诗》传自子夏,《诗序》为子夏所作,《仪礼·表服篇》亦传自子夏,《易传》一卷亦子夏所撰,“发明章句”始于子夏。

孔子逝世后,子夏居西河为教授,为魏文侯师。晚年,因哭子失明。其后裔在韩城居住。《寰宇记》:有子夏石室,在韩城县。《水经注》:夏阳横溪水……北坎石上有微涓石溜,丰周瓢饮,似是栖游隐学之所。昔子夏设教西河,疑即此也。三子夏的后裔

据《乾隆韩城县志》卷十二载郑仔《创建先贤子夏祠记》一文,内称:“及余令韩,访之故老,无知者异矣。既而闻有卜姓者云是子夏苗裔,居治东卜家村。又有自卜家村移居治西西洋村者,是古迹虽湮而子姓灼燃也。居西泽者分二门,率皆敦厚朴实。今建祠祀其祖子夏,丐余记。余既喜,问之所考,信而有证。

《韩城市志·大事记·战国》(1991年12月三秦出版社出版)载:”魏文侯元年(前445)魏国公卜夫子子夏(其先世为卫国人)曾为魏文侯师,设教西河(本市城西南原有西河村,并有子夏庙),广授生徒。西泽、下干谷、河渎村卜姓居民,其后裔。”
 

 


分享按钮>>卜氏钜野族谱一至五十五世世系
>>内蒙卜氏家谱序